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默写。(7分)

(1)?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2)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3),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李清照《渔家傲》)

(5)负势竞上,。(吴均《与朱元思书》)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后获得益处的句子是:

2.[2024烟台牟平区期末]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烟台市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的特色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句

话中的成语运用恰当。

B.近年来,治污、植绿、清理违建,打出运河治理“组合拳”,雨水、再生水、生态补水,

展现运河焕彩新面貌。——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是正确的。

C.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D.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潺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3.[2024枣庄期末改编]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重视文化遗产】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承藜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厚刻了文

化创新发展的记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che党的

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加责任感、使命感,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必将在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zhang显更加夺目的光彩。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承款()第()刻贯che()zhang()显

1

【推荐文化遗产】

(2)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枣庄全市范围内推荐一项

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5分)

【注释】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

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文化遗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请文化名人】

(3)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爷

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三上午10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

委派你给张爷爷打电话,你会怎样说?(学校名称和你的姓名用xx代替)(3分)

4.[2024盐城大丰区期末]八年级正在开展《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交流会,请你参与

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辨析人物】

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

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

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

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

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

(1)以上文段中的他分别指的是、。(2分)

【体会特点】

内容呈现问题探究

2

①在三个晚间,红军推进两支兵力向西方⑵①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

和南方。在第四天晚上,他们同时攻打湖南和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

广东的碉堡防线。他们用猛烈的袭击占领了两点。(1分)

方面的防线,把他们的敌人赶跑。他们一点没

有停止,直等到他们占领了南方前线上的封锁

的战壕和碉堡线。这给予了他们到南方和西方

的道路,沿着这个道路,他们的前锋部队开始②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

了它的轰动一时的进军。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②双枣红军售班衣考,有几千支步枪和机(2分)

关枪,许多机器,许多弹药,甚至于许多白银,

都埋藏在从南方一路来的路上。他们说,在将

来,现在被成千的白色军队所包围着的红色农

民,有一天会挖出这些东西,来重新建筑他们

的苏维埃。他们只等待着警号。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探究专题】

(3)参照下面关于《海底两万里》的探究专题,为《昆虫记》设计一个探究专题,并简单介

绍。(2分)

专题一:写航海日记

先绘制一份简单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线路图,标明时间、地点。从小说中

选择某几个关键的时间点,结合小说内容,写几则航海日记。

专题二:介绍尼摩船长

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根据作品内容,以最后返回陆地的

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的身份,给一个亲密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介绍尼摩船长其人。

二'阅读(43分)

(一)古诗阅读。(4分)

3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描写了一次将军打猎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极强。

B.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首联以描摹声音起,突兀奇峭,尾联由描写景物结,意境深

远,有回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C.“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体现了摩诘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D.“忽过”“还归”见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感,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因获猎颇少而

急于回营的沮丧心情。

6.“风劲角弓吗,将军猎渭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加点字的妙处。(2分)

(~)[2024滨州期末节选]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趾,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4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移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

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

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

终不屈挠。称日:“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链⑥之诛

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移Y)中监:汉初官名。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③旃(zhdn):同“毡”。④暴(pti):

晒,后作“曝”。⑤由:同“犹”,像。⑥斧钺(yu@)汤链(hu€)):指汉代两种残酷的刑罚。斧钺,

以大斧砍。汤镶,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镀中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B.汝心之固本固邦宁

C.尊官显位而不荣也清荣峻茂

D.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汝之不惠下车引之

B.子为父死无所恨不足为外人道也

C.虽我之死虽有斧钺汤健之诛而不惧也

D.杂然相许雍之言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⑵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

10.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愚公和苏武在人物形象上的异同。(2分)

5

(三)[2024廊坊香河县期末]现代文阅读I。(9分)

千年胜迹赵州桥

史宁

①如果说谁能代表中国古代的建筑,除了那些皇宫里的琼楼玉宇,赵州桥肯定也得算一个。

②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古称赵州),横跨在汶河之上,距今1400多年前,隋代的能工

巧匠就设计建造了它。它最早叫作“赵郡汶河石桥”,宋代时更名叫“安济桥”,后来因为地处赵

县,又被人们称为“赵州桥

③赵州桥的建造者是隋代的桥梁工匠李春。古代史书中对李春的记载很少,但对赵州桥卓

越成就的记载却非常多。比如《赵州大石桥铭》中就记载:“赵郡浚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意思是说赵州桥的建造者是隋代的工匠李春,桥的造型非常奇

特,人们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建造出来的。书中还说,赵州桥自建成后,先后修缮过8次,经

历过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大地震以及无数车马的重压。然而千百年后我们依然能见

到桥身完好的赵州桥,它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赵州桥奇就奇在桥有“三绝”。

④最早的拱桥是半圆形拱桥,桥中间是一个大大的拱洞,河面越宽,拱洞就越高。淡河发

源于赵县附近的井隆山,每逢夏秋两季大雨如注,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

河水形成汹涌的洪流,水势大到难以控制,河面上的平桥经常被顺势冲垮,只有拱桥能屹立不

倒。但如果只是建成普通的半圆形拱桥,拱顶太高又不利于车马行人通过。李春经过调查研究,

最终创造出一种圆弧形的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幅降低,既安全坚固,又方便了人们行走。这就

是赵州桥的第一绝。

⑤赵州桥的桥身设计也很新颖。传统拱桥两侧的桥肩都是实心的,而李春却别出心裁,把

实肩挖空,在大拱的左右拱肩上各加两个小拱。这样大拱加小拱组合而成的结构特别稳定,是

古代中国桥梁技术的创举。通常我们把拱肩中间挖空的拱洞叫空腹拱,并把这种拱桥称为空腹

拱桥或敞肩石拱桥。“空腹”的拱桥优点多多。第一,大拱两肩的小拱可以很好地帮助大拱分流

洪水,起到高效泄洪的作用。4个小拱分担过水面积高达16%。第二,小拱的出现减轻了洪水

对桥身的冲击,增加了整个桥体的安全性。第三,两侧的小拱能节省大量建材,同时也减少了

桥身的重量。4个小拱一共节省180立方米石料,减轻桥身重量500吨,让赵州桥“瘦身成功

这是赵州桥的第二绝。

⑥赵州桥桥洞的拱券采用了并列砌券法,而不是纵联砌券法。这里说的并列和纵联指的是

6

砖石的排列方向。并列式的砌法是砖的长边朝外,纵联式则是短边朝外。由于汶河河水夏涨冬

枯,一旦洪水暴发,势不可挡,采用并列拱券可以更好地避免桥身被洪水冲毁。这种砌法既可

以节省架桥的材料,又利于桥梁的日常维修。假如有一道拱券的石块损坏,工匠可以很方便地

嵌入新石进行局部修整,而不必对整个桥进行大规模维护。这就是赵州桥的第三绝。

⑦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技术“三绝”,赵州桥的美丽也很“绝”。古人形容赵州桥,“望之

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同时,它还是世界上住有手今最古老的一座敞肩石拱桥,欧洲直到

700多年后才开始出现这种类似桥梁。1991年赵州桥被选定为第12个国际土木工程的里程

碑,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无疑成了中国建筑里的世界明星。

(选自《环球探索》,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赵州桥,赵州桥最大的特点是奇特、美丽。

B.第③段引用《赵州大石桥铭》中的话,主要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建造者是隋代的桥梁工

匠李春。

C.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小拱节省建材之多,

突出“空腹”拱桥的优点。

D.这篇文章是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来说明赵州桥的。

12.赵州桥奇就奇在桥有“三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三绝”。(3分)

13.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同时,它还是世界上隹存至今最古老的一座敞肩石拱桥,欧洲直到700多年后才开始

出现这种类似桥梁。

(四)[2024烟台一模]现代文阅读H。(9分)

①名节、操守对于个人来说重如千钧。但千钧之重的名节却取决于对待一丝一粒、一事一

物的态度和取舍。正如清代廉吏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所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

7

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

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古往今来,那些重名节、守清廉者,大都做到了非自己所

得则一物不取。

②o宋人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盛产砚台,一些地方

官借着向朝廷进贡的名义,向百姓索取大量砚台以巴结权贵。包拯则命令制砚者制作仅够上贡

数量的砚台。他在任职期间没有拿过一方砚台,坚持“不持一砚归”,反映了包拯“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的操守本色。

③一条鲤鱼知取舍。东汉中平三年,羊续任南阳太守。一天,府丞送来南阳特产白河鲤鱼,

寒暄几句,扭头就走,不容羊续拒之。府丞走后,羊续把鲤鱼挂在门梁之上,此后府丞又来送

鱼,看到羊续的做法,便从此断了念头。“大必作于小,多必作于少。”羊续从小节处抑大欲,

终保大节,名垂千古。

④一文钱中守大义。东汉时的刘宠,被称为“一钱太守”。刘宠曾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

非法,郡中大治。离任之时,“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不能

辞,遂各选一钱受之出了山阴县界,刘宠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

还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为民办事,本是本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自然之事。

百姓感激,略表心意,但为官者要分轻重、知底线,不可随意拿人钱财。

⑤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明代况钟,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

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况钟全部拒收,并以诗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

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还有明人于谦,写有《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些廉洁诗告诉我们,不管是一寸棉,

还是一根线,皆关乎个人名节,务必谨慎对待,保持为官本色。

⑥今天,物质生活丰富了,少数人以为“一丝一粒”不值几个钱,不必太在意了。这种思想

是要不得的。须知,名节如璧不可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要求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杯

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

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

⑦万事严中取,为官廉生威。“导弹司令”杨业功常练书法,一位基层干部送来一些宣纸被

他拒之门外,他说:“越是权位重,越要在生活小事上防微杜渐。共产党员的党性阵地不能在

一张宣纸上失守。''反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不复顾惜,便会由风及腐、风腐一体。

从查处的案件中不难发现,许多领导干部违纪破法,无不是从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一张

8

卡这些看似小事小节肇始的。

⑧名节和操守,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

一个一尘不染的人”。坚持从谨慎对待“一丝一粒”做起,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严格约束,

真正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永远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样子。

(有改动)

14.联系上下文,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1分)

15.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简要梳理第⑦段的论证思路。(3分)

17.选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第②③④段是并列关系,列举事例具体论述了小事之于名节的重要意义。

B.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⑥段中的对当下部分为官者的错误思想进行剖析,从反面论述了文章观点。

D.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发出号召,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2024烟台牟平区期末]现代文阅读0。(11分)

我的父亲

徐功明

①9月2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

②记忆里的父亲不苟言笑,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常常眉头紧锁。在我眼中,父亲是一座

冰冷高大的山,也是一座最难攀登的山。

③贫穷偷走了父亲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也顺走了父亲的好脾气。童年时,父亲居无定所,

他怀揣着饭碗一边乞讨一边求学。艰难岁月里的磕磕绊绊,让父亲变得沉默寡言。

④父亲饱读诗书,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但这似乎没有给父亲带来足够的尊严。在现实面前,

他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生活里太多的无奈和困顿,所以他只能紧绷着锈迹斑斑的表

情,有时静思默想,有时咆哮如雷。那时候的父亲是遥远的,我很难与他展开沟通。我稍有不

9

慎,他就会“爆炸”。他常常用咆哮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权威。其实,于我们来说,他即使沉默不

语,也是不可撼动的。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翻山越岭”,想栗逾越与父亲之间的那道鸿沟。

⑤受父亲的影响,我自幼喜好舞文弄墨,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为了远离父亲的管束,

我上小学时就去了县城,后来,背井离乡去北京上学、谋求出路,最终选择了文化出版行业。

多年前,我策划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简明读本》,在文联出版社出版。我迫不及待地给父亲寄

去一本,想得到父亲的肯定。

⑥那时候我跟父亲的关系若即若离,连续几年的春节我都没有回家,因为每一次回去,待

不了几天,就会被父亲轰走:“赶紧回单位好好上班,不要耽误工作。”后来,春节我宁可在北

京空空荡荡的马路上游荡,也不愿回去。父亲总是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感觉,他对我们的要求

非常严苛,跟他相处时格外压抑。那一次,父亲收到书,写了一封短信给我,毫不客气地指出

书中的几处谬误,说:“搞文字工作岂能马马虎虎,希望你以此为鉴!“父亲对毛泽东诗词熟稔

于心,随手一翻就挑出了书中的差错。对此,我自惭形秽,也感谢父亲的严苛,这让我在后来

办报办刊的职业生涯中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⑦当我初为人父焦灼而忙乱的时候,当我步入中年一度陷入人生窘境的时候,我才慢慢读

懂了父亲,理解了他当年以微薄的收入支撑六口人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如今的我和当年的父亲

相似,我努力扛下家中所有的负担,想给孩子所需的一切,这不就是“父亲”这两个字的真义吗?

⑧父亲从来没有俯下身子与我交流过,这或许是我人生的一个遗憾。但我最大的遗憾,莫

过于我再也没有父亲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8.文章具体写了“我”与父亲间的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19.通读全文,从字里行间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有同学读了本文后,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

10

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⑴文中“春节我宁可在北京空空荡荡的马路上游荡,也不愿回去”,表现了

_;材料中“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表现了。(2分)

(2)结合文章内容和上面的材料,说说这两对父子关系的共同点。(2分)

(3)阅读了本文和上面的材料后,说说你对“父亲”这一角色的理解。(2分)

三、写作(50分)

21.[2024德州夏津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

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不少于500字。

11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

1.(1)岂不罹凝寒(2)甲光向日金鳞开(3)烽火连三月

(4)殷勤问我归何处(5)互相轩邈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空1分,共7分)

【点拨】本题考查默写。注意“罹”“鳞”“烽”“殷”“邈,等字的正确书写。

2.B(3分)【点拨】B项,“组合拳”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l)zdijuan彻彰(每空0.5分,共2分)

【点拨】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承载(cMngzdi):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镌刻(juOnk。):雕

刻。贯彻(gudnch。):彻底实现或体现(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彰显(zhdngxidn):鲜明

地显示。

(2)示例:文化遗产名称:柳琴戏(1分)推荐理由:①柳琴戏作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分)②柳琴戏腔调婉转俏丽,高亢噫亮,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2分)

(3)示例:张爷爷,您好!我是xx学校团委宣传委员xxx,学校派我联系您,想邀请您到学

校礼堂来做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时间是下周三上午10点。请问您能来

吗?(3分)

【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

的,最后发出邀请即可。注意语气委婉,称呼得当。

4.(1)周恩来(1分)贺龙(1分)

(2)①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1分)②用“赶

跑”形容敌军,用“一点没有停止”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以及对红

军的赞扬。(2分)

【点拨】①结合“近来红军告诉我说”“他们说”可知,斯诺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来源都有依据,

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②结合“他们用猛烈的袭击占领了两方面的防线,把他们的敌人赶跑。他们一点没有停

止”可知,作者用“赶跑”“一点没有停止”分别形容敌军和红军,褒贬鲜明,爱憎强烈,表现

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以及对红军的赞扬。

12

(3)示例:专题:跟法布尔学观察阅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

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自己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

察笔记。(2分)

【点拨】参照《海底两万里》的探究专题,给法布尔《昆虫记》设计一个探究专题并简单

介绍即可。

二、阅读

(-)5.D(2分)【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D项,“忽过”“还归”见返营驰骋之疾

速,有瞬息千里之感,刻画出将军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借此来表达自己渴望征

战沙场,希冀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6.示例:“劲”形容北风迅猛,“鸣”指被拉满的弓在呼啸的北风中发出尖锐的颤音。这一联未见

其人,先描其声,刻画出一位英姿矫健、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而作者开阔的胸襟、豪放的

情怀以及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与赞赏也溢于言表。(2分)

(-)7.D(2分)【点拨】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项,愁苦,这里指担心/使……痛苦;B项,

顽固/稳固,安定;C项,荣耀/茂盛;D项,派/派。

8.C(2分)【点拨】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

词,指元方;B项,介词,替/介词,跟,同;C项,副词,即使/副词,即使;D项,……

的样子/形容词,正确。

9.⑴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2分)

(2)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重要的官职(来诱惑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

(2分)

【点拨】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重点词语有:(1)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土石。(2)

乃,于是;设,设立;听,答应。

10.同:他们都是不怕困难、坚毅顽强的人。(1分)异:愚公是有造福子孙的宏愿,有远见卓

识的人;苏武是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1分)

【乙参考译文】

苏武是已故的右将军平陵侯苏建的儿子。汉武帝时,任命苏武为核中监,派他出使匈奴,

当时匈奴派到汉朝的使者有很多都归降了汉朝,所以匈奴也想使苏武投降,以便取得相当的补

偿。单于派显贵大臣归降的汉人卫律劝说苏武,苏武不答应,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

厚的俸禄、重要的官职(来诱惑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停止供给苏武饮食,很多

13

天苏武都不投降。又遇上盛夏酷暑,给他穿上用毡制成的厚毛衣服并且把他捆起来在太阳下面

暴晒,苏武的意志更加坚定,始终不肯屈服。(他)说:“臣子为君主效劳,就像儿子为父亲效

劳。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坚守节义毫不动摇,即使被大斧砍死、被放在沸水的大锅

里烹死也无所畏惧,高官显爵也不以为荣。”匈奴也因此而敬重苏武。苏武被拘留了十多年,

始终不肯降服,可以说是坚守节义的忠臣了。《诗经》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转动;我

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以卷起来。''说的就是苏武这样的人。

(三)n.B(3分)【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项,结合第③段内容可知,

引用《赵州大石桥铭》中的话,主要表现了“古代史书中对李春的记载很少,但对赵州桥卓

越成就的记载却非常多”,选项中的“为了说明赵州桥的建造者是隋代的桥梁工匠李春”说法

有误。

12.第一绝:拱桥的形式是圆弧形的。(1分)第二绝:桥肩空心,拱上加拱。(1分)第三绝:拱

券采用并列砌券法。(1分)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第④段中的“李春经过调查研究……这就是赵州桥的第一

绝”可知,第一绝:拱桥的形式是圆弧形的;结合第⑤段中的“而李春却别出心裁……是古代

中国桥梁技术的创举”“这是赵州桥的第二绝”可知,第二绝:桥肩空心,拱上加拱;结合第

⑥段中的“赵州桥桥洞的拱券采用了并列砌券法”“这就是赵州桥的第三绝”可知,第三绝:拱

券采用并列砌券法。

13.不能删去。(1分)“保存至今”的意思是“保存到现在”,说明世界上现存的敞肩石拱桥中,

赵州桥是最古老的。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保存至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

性。(2分)

(123)14.一块砚台见风骨(1分)

15.示例: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往今来,那些重名节、守清廉者,大都做到

了非自己所得则一物不取”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万事严中取,为官廉生威;然后举出杨业功拒收宣纸的事例,从正面

论证本段论点;最后举许多领导干部从小事肇始违纪破法的事例,从反面论证本段论点。(3

分)

17.D(2分)

(五)18.“我”策划的《毛泽东诗词简明读本》一书被父亲指出谬误。(2分)

【点拨】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根据第⑤段中的“多年前,我策划了一本

《毛泽东

14

诗词简明读本》……想得到父亲的肯定”可知,“我”策划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简明读本》

,给父亲寄去一本,想得到父亲的肯定;根据第⑥段中的“那一次,父亲收到书……说:’

搞文字工作岂能马马虎虎,希望你以此为鉴'”可知,父亲指出书中的几处谬误并教导“我”

搞文字工作要认真。据此可概括为:“我”策划的《毛泽东诗词简明读本》一书被父亲指出

谬误。

19.示例:不苟言笑,沉默寡言,脾气暴躁,饱读诗书,对孩子要求严格。(3分)

【点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