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诞生地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A.井田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题干所说的“寻根祭祖”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D。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B项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2.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中心集权制度 D.分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原始社会后期,B在夏朝已经出现,C在秦朝正式确立,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因此选D。考点:分封制点评:复习时要留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殊突出对分封制、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精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复习中应特殊留意从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进行分析。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需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当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故C正确。4.西周时期确立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心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解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心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加速了西周的灭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之下可以进行层层的再分封,弱化了周天子的权力,因此无法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分封制到了西周末年出现了渐渐瓦解的现象,诸侯常常不向天子进行朝贡。分封制的对象除了王室之外还有功臣、前代贵族。分封制在实行初期适应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但是到了后期由于血缘关系疏远起先渐渐瓦解。故ABD三项错误,解除ABD项。5.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他自称“朕”,其吩咐称为“制”或“诏”,印称为“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体现皇帝与一般官员的区分B.体现皇帝与一般百姓的区分C.显示皇权神圣不行侵扰D.显示皇帝权力来之不易【答案】C【解析】“制”或“诏”,印称为“玺”,体现出皇帝称号和特权,显示出皇权神圣不行侵扰,故C正确;A和B与材料意思不符;D说法不符合皇帝制度特点。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详细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闻C.史家的探讨论文D.秦简的记载【答案】D【解析】【详解】最能证明历史的真伪性的史料应当是当时历史时期的资料,秦简是秦朝时期记录事情的载体,为第一手史料,所以是探讨秦朝历史最干脆可信的证据,故选D;ABC均为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的史料,解除。7.视察下图,图中人物在秦代曾“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曾担当李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奉常【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朝丞相帮助天子处理天下万机事务,符合题意,故A正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解除;太尉掌军事,故C解除;奉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故D解除。【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学生应当结合所学学问从秦朝丞相职能入手,即可解除无关选项。8.《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行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限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行不略知也”反映出秦始皇对官员缺乏了解,因此通过设置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故C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对地方的管理,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A项;BD项并不涉及监察的职能,解除。9.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里程碑,该制度A.从根本上避开了中心政权决策的失误B.显示了古代中国政权的民主性C.标记着古代中国国家机构的不断严密D.是用相权制约皇权的重要尝试【答案】C【解析】【详解】三省六部制是秦汉以来中国政治制度长期演化的结果,它反映了统治者治国阅历的积累,标记着古代中国国家机构的不断严密,故C正确。从本质上说,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无法从根本上避开决策失误,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错误;10.下表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科目年头出身618至649650至683684至709710至732733至755756至779780至805806至826827至846847至873874至906合计进士士族31434322337457212112870589寒族25211971115211849132此表反映出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峻D.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由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统计表”中,士族进士始终多于寒族进士,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士族在经济、文化和教化上的优势,影响了选官考试,D项正确;登科状况与“考试选拔程序”无关,A项错误;士族、寒族登科对比只是考试选官,不能说明几种选官途径的主次,B项错误;数百人“登科”不能说明社会阶层分化“严峻”,C项错误。11.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干脆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减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减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C.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行政限制D.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朝统治者在地方上派文臣担当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又设通判进行牵制。地方行政长官颁布的文书,必需经过通判副署才能生效,同时通判又有权干脆向朝廷奏报,这就极大地加强了中心对地方政府的限制,加强了中心集权,因此选C。设转运使,消退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解除A;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减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解除B;D说法错误,应当把“加强”改为“减弱”,解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宋代的监察制度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材料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是指底层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上层社会,故答案选D。A是秦朝的中心官制;B察举制选官标准为“孝,廉”;C是唐朝的中心官制。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解除。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科举制【名师点睛】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允、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1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专制的须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 D.减弱诸侯势力的须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即丞相专权,威逼到皇权,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不是主要缘由,解除;选项C个人因素,不符合题干中“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的意思,解除;选项D和废丞相无关,解除。14.《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减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学问,清朝前期以武立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就已经实现了六部分掌行政权力的局面,清初贵族利益的代表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无关,内阁权力的减弱主要是由于南书房和其后军机处的设置,所以A、B、C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军机处的设立15.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不行僭越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相权渐渐减弱D.中心对地方限制加强【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A表述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不存在相权渐渐减弱的问题,解除C;中心机构的变更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详解】16.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得信息实力。烽火戏诸侯是西周时期,故①错误;枢密使是北宋时期出现,故②错误;内阁首辅专权是明朝后以后出现,故③错误;军机大臣跪奏笔录是雍正帝时期出现,故④错误,本题选择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表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化·宋代政治表现【详解】17.“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教化,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比希腊文化起步要晚,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根源皆在希腊。”反映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故选C;A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是对题意的曲解,解除;英国文化当然不缺乏原创性,解除B;材料是强调希腊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没有涉及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关系,D错误。18.“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起先出现于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保证贫困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当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在此之前,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薪金,一般民众根本没有经济条件担当公职。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19.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雅典人享有公民权利B.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C.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D.梭伦改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A项说法错误,只有城邦的公民才能享有公民权利;B项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C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干脆民主;D项错误,梭伦改革只是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并没有彻底废除奴隶制度。20.古罗马《民法大全》:“不得基于怀疑而惩处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处”。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主见重罪轻罚 B.强调证据第一 C.纵容包庇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古罗马的民法主见不靠怀疑来惩处人,不随意判处无罪的人,这就是强调证据至上原则,答案为B;AC属于歪曲材料本意,解除;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21.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近代欧洲继承了罗马法的详细条文 B.罗马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基础 D.罗马法变更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罗马帝国留给欧洲的文明是罗马法,特殊其中蕴含的自然法。这为后世欧洲的法制建设供应借鉴作用。故答案为C项;罗马法的详细条文无法适应新时代须要,解除A项;进行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的是希腊的雅典城邦,解除B项;罗马法是影响,而非变更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解除D项。22.《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体现爱护私产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司法审判,《十二铜表法》中有明确的程度规定,先如何,再如何,因此体现出司法审判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C正确;材料中还有和解的部分,故不能得出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解除A;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公正,解除B;D与材料主旨无关,没有体现,解除D。23.如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A.翻译的书籍类型齐全 B.向西方学习思潮起先兴起C.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D.学习西方更留意好用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从翻译书籍的种类来看,工科的较多,体现出当时国人学习西方更留意好用技术,故D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齐全”,解除A;“起先”表述错误,鸦片斗争后已经起先,解除B;C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解除C。24.韩愈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其所指的道统是A.中国的传统文化B.孔孟的仁义道德C.魏晋玄学风盛行D.隋唐时三教合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可知,韩愈所指的道统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故B正确;A太笼统,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道、法等思想,解除A;C材料无法体现,解除;材料无法体现三教合流,解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联系所学儒家思想及代表人物分析解答。2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品的输出,“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抵五岭、湖湘、豫章、南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据此推知,该时期A.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 B.长途贩运推动工商市镇兴起C.农产品商品化受到地域限制 D.水运成为货品运输主要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江南丝织品流通范围有明显的区域市场,说明当时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A正确;材料未提及工商业市镇,解除B;丝织品不属于农产品,解除C;南方水运为主,北方陆路为主,D解除。26.吴起在楚国变法,最终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样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是新兴地主阶级改革,两人最终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样激烈,故C正确;吴起、商鞅严刑少恩不是实质问题,故A错误;两人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规律,故B错误;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是成熟的,故D错误。2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这是实质上是经济方面的封建化过程。故答案为A项;农业化过程没有体现“实质上”的题意要求,解除B项;工业化过程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C项;汉化过程存在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并且不符合经济角度,解除D项。28.《悲剧,从丢失民心起先》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需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夫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需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须要的农夫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地方官怕农夫不能刚好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实力和学问迁移实力,C的“怕农夫不能刚好还款”的表述和题干不一样,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地方官就硬性摊派”表明A项正确。“除了一般的农夫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需接受贷款”表明B项正确。其他各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内容29.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夫革命潮流中发生的B.1861年改革保留了深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C.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气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D.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打算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及其推动下的政治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气,从而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故D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解除。1905年革命主要以工人阶级为主力,C项不符合“真正含义”的要求,解除。30.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社会冲突不断加剧的产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自己的政治主见融入到救亡运动中,使维新变法运动和救亡运动紧密结合,故选A;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是因为资产阶级弱小所致,不等说明是一场爱国运动,解除B;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不能说明是一场爱国运动,解除C;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只能突出维新运动的启蒙性,解除D。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斗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据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干脆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驾驭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更?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朝郡县制的推广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更:地方出现郡、县建制。特点: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2)秦朝郡县制的推广,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心政权的威逼;有利于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制既是中心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能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变更:依据材料“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斗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据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可知,地方出现郡、县建制。特点:依据材料“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干脆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可知,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2)影响:依据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驾驭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可知,秦朝郡县制的推广,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心政权的威逼;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郡县制既是中心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32.阅读材料“苏格拉底案”,回答下列问题。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1)当时审判苏格拉底的机构是什么?最早是由谁建立的?(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答案】(1)机构:陪审法庭。人物:梭伦。(2)资格:③40岁雅典男性公民。(3)评价: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干脆民主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必定公正。【解析】【详解】(1)机构:依据材料“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机构是陪审法庭。人物: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其历史人物是梭伦。(2)资格: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体操用带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装载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商务礼仪攻略秘籍-提升个人形象与职场成功率
- 窗用纸制室内遮帘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化妆用防晒制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纸板杯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物镜光学产品供应链分析
- 广告设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电感线圈支架产品供应链分析
- 常压潜水服出租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铁路防寒过冬安全教育
- 国际法与国际法律争议解决人权保护与争端解决
- 工厂干部培训计划
-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三合一体系内审员培训课件
- 提请法院裁定变价方案
- 小型服装厂应急预案范文
- 消防报警设备合同
- 提升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探析
-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三(上)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