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三 《诫子书》讲义(原卷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三 《诫子书》讲义(原卷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三 《诫子书》讲义(原卷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三 《诫子书》讲义(原卷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三 《诫子书》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诫子书》讲义一、知识导入文体知识——书、诫体文(一)“书”的内涵及分类“书”,即书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性文体。古代臣下向皇帝陈词进言所写的公文与亲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均称为“书”。古代以“书”为标题的文章,实包括两种文体:奏疏臣下向皇帝陈词进言所写的公文,称为“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疏”(亦称“奏议”类。如,《谏逐客书》等,目的在于进谏。2.书牍亲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单称“书”,或称为“书牍”、“书札”、“书简”,属应用文的“书牍”类。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写作目的更私人化。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与朱元思书》。“书”的发展春秋(公牍)→战国(去公牍化)→汉代(书牍)→魏晋以来(不断发展)1.最早的“书”与后世的书牍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是外交辞令的书面化,或更接近于列国之间交往的“国书”。多用于列国士大夫之间的通问或交涉,实具有公牍文的性质;如,《左传》中的《巫臣遗子反书》《子产与范宣子书》。2.渐渐的,人们在书中投入些个人色彩,谈个人见解,诉自己命运,虽仍谈政治事务,类似“奏书”,却又有所不同;如,《乐毅报燕王书》《与春申君书》《谏逐客书》。3.直到汉代,书牌完全脱离了公牍的性质,而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互相交往的工具。如,司马迁《报任安书》、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书”的特点(1)书信的内容广泛其内容可以包罗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军国大事,讨论学术,评述人物,推举自荐,倾诉个人境遇,以至日常所感所思,皆可入“书”。可以说,在所有文体中,书信所可容纳的内容是最为广泛多样的。如,吴均《与朱元思书》与朋友分享沿途美景,李陵《答苏武书》为自己投敌辩解,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想打动太尉韩琦,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2)书信的写法灵活它完全看作者的需要而定: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言情:可以长,也可以短。作者要把自己的“心声”明白从容地进献或酬答给对方,对书信的要求无非是清楚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性情,从容不迫地抒写自己的情感、怀抱。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充分抒情,韩愈《答李翊书》则偏重议论,讨论“气”(道德、文学修养)与“言”(文学创作)的关系。(3)书信个人色彩浓郁,且实用性强书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极具实用价值的一种文体:如,韩愈的很多“书”都是带有如今的求职信、自荐信、宣传海报等等的作用:《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他给当时的宰相写信,想以文章打动宰相,以求取到宰相的引荐和提拔:《与陈给事书》是他给日益升迁的陈给事写信以求恢复友谊,重新互动,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他参加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信,希望别人能帮他做些宣传,扩大自己的声誉(4)除了那些纯属应酬性的往来信件以外,它总是且有一定目的和为了其一需要而写,而且是希望在思想感情上与对方有所交流,以引起对方的响应或同情。因此,相比其他文体,书信更加带有个人的以至私人的色彩,更能够直接披露作者的直性情,使人们能够了解到作者更为深入的情况和细微的心曲。诫体文诫体文是古代实用文体之一,有诫某、诫某书、诫某诏(敕)、家诫、女诫等不同称谓。诫体文大都含有叮嘱、规劝、告诫、警诫、命令等内容,其施用对象多为子侄后辈和下属臣吏。诫子书和家诫类文章的主旨,基本上是对子弟后辈进行警诫、教诲;内容多为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慎独守志、择友严交等。文体特点:①求“真”,说真话,用真情。②尚“简”,文字简洁,形式简朴。朴实无华,文笔明快。③用“比”,运用对比手法,表明去就取舍。文学常识——家训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的其他名称还有家诚、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等。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家训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注重家法、国法;和陸宗族、乡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合乎礼教,正名分;祖宗祭祀、墓祭程序;修身齐家。我国最著名的家训有《章氏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等。二、课文梳理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原文注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种;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注释】[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重点字词梳理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古今异义1.“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指安静,精力集中。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2.“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轻浮。今:危险,不安全。3.“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怠惰散漫。今:指速度缓慢。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3.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2.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特殊句式①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②判断句。夫学需静也"……也"表判断③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应为:"将复及何"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3.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①文章第一句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②第二句,对“静”的价值进行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目标;③第三句,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④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彰显“静”的价值;⑤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⑥先立论,再阐发,又从正反论证,逻辑谨严,前后相承。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7.文章结尾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什么?①要惜时勤学,不要蹉跎时光。②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主题思想《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写作特色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警:这篇文言文虽只86个字,却道出了诸如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多种关系,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感情真挚: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骈散结合:本文除开头“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外,中间运用了多组骈句。骄散句的结合,使得本文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气势。课堂练习1.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淫慢则不能励精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④将复何及(2)翻译下列句子。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限划2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对这篇短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生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心静并不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5)如果要你选择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甲】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孙枝蔚①《示儿燕》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2.(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甲】【乙】两文标题中“诫”“示”最恰当的义项。(1)诫()A.告诫

B.警告

C.警戒

D.戒备(2)示()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书诫子书惜书之甚B.然公欣然曰然贫家止有此器C.知儿当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为可以为师矣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吾贫人未遑效此也。5.下面是从两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去做;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媒。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②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节选自李世民《诚皇属》)【注释】①却:摒除。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案。③恣:放纵、任由。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B.意与日去

意暇甚(《狼》)C.朕即位十三年矣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D.汝等生于富贵

其一犬坐于前(《狼》)7.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逆吾者是吾师颇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9.甲文诸葛亮劝诫儿子修身养德的方法是“”与“”(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乙文太宗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回答)【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初,亮自表后主①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②,至于臣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③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④财’,以负陛下。”及卒⑤,如其所言。(选自《言家事》)[注释]①后主:刘备之子,名禅。②余饶:宽裕。③仰:依赖。④赢:充盈。⑤卒:死。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随身衣食 B.险躁则不能治性

不别治生C.夫君子之行

若臣死之日 D.俭以养德

以负陛下11.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非澹泊/无以明志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C.成都有桑/八百株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12.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分别从学习、修身、惜时三个方面教导儿子,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B.甲文采用对比论证,将“静”和“躁”对比,“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论证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C.乙文诸葛亮向刘禅陈述自己淡泊名利、清廉的一生,表明了自己绝不辜负蜀国的忠心。语言简洁明了,感情真挚。D.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是议论,阐述了作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乙文是记叙,叙述自己清廉的一生。13.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子弟衣食,自有余饶14.从甲、乙两文来看,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那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谈谈。1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写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典故。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才须学也/初极狭,才通人 B.将复何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D.见往事耳/不见曦月17.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成现代汉语。1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劝诫儿子要“淡泊”“宁静”“静学”“立志”,此为“君子之行”。B.乙文中孙权劝说推辞学习的吕蒙积极求学,并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吕蒙读书的益处。C.甲乙两文均是长者劝诫晚辈的文章,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传授了学习方法。D.甲乙两文的文体不同,前者为说理文,突出说理性,后者则为记叙文,侧重叙事。“君子”作为中国士大夫理想人格的化身,承载了人们对有修养、有能力、有品味、有追求的人的美好向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包含了对儿子日后能够成为“君子”的殷切期待,文章说:【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说,《诫子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么,《论语》则是孔子对世人的无限期待。在《论语》20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孔子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日常生活方面列举了“君子”范式:【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不仅仅教育了他的弟子,也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道德方面向世人解读了怎样成为一个“君子”:【丙】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1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2)人不堪其忧

(3)苟志于仁矣

(4)是人之所欲也2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1.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2.【甲】【乙】【丙】分别对“君子”这一崇高的人格评判标准做出了解读、阐释。请结合三个文段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培养“君子之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乃群居讲习。常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迨:到;等到。23.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fú) B.淫慢则不能励精(yán)C.险躁则不能治性(zào) D.或中夜不寝时(qǐn)24.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非学无以广才

A.增长

B.宽阔,与“狭”相对

C.宏大(2)年与时驰

A.传扬

B.疾行,指迅速逝去

C.进击,追击(3)迨能倍诵乃止

A.停止

B.通“只”,只是;仅仅

C.阻止(4)或在马上

A.有的人

B.或许、也许

C.有时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患记问不若人,乃群居讲习。26.读了【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出一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③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④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⑤牵牛来责蹊田⑥者,父怒,挞⑦之,已而⑧复如初。(宋濂《王冕好学》节选)①诸暨(zhūjì):地名,现浙江省绍兴市境内。②陇:田埂。③窃:偷偷地,暗中。④辄:总是。⑤或:有人。⑥蹊(xī)田:指踩坏了庄稼。⑦挞(tà):鞭打。⑧已而:不久。2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3)险躁则不能治性

(4)父命牧牛陇上28.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B.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C.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30.【甲】文作为修身治学的名篇,许多语句被人们用作座右铭。请选择一个最触动你的句子,仿照示例锤炼成四字形式,用正楷写在田字格内(示例中句子除外)。31.根据【乙】文王冕的做法,你判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4.作者写这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