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建构_第1页
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建构_第2页
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建构_第3页
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建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培育与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基于媒介素养学情调查,聚焦识别与解读、分析与评价、应用与传播建构耦合文化自信的课程目标;依循“认知-体验-内化”,开发媒介素养理论与实践、文化体验、热点专题研讨等内容模块;以“关联-应用-辨析”为要点,突破课堂空间局限,以文化浸润媒介素养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与应用中展开价值辨析与批判,促进文化体验与认同,推进课程实施。关键词文化自信;媒介素养课程;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普通高中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任务,着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其中,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促进其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而文化与媒介密不可分,媒介因文化而存在、创造、发明和推广,文化因媒介而传播、传承、积淀和创新。[3]也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公众对媒介的认知、参与、使用能力的大众化媒介教育[4],逐渐走进中小学校的教育视野。当前,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外来、异质文化的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拓展高中生视野,但也对其文化自信的建构带来了冲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挑战。借助媒介素养引导高中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新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基于此,学校展开了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建构实践探索。一、基于媒介素养学情调查,建构涵育文化自信的课程目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强调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成长需要,服务于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基于文化自信的高中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培育与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自当以了解学生已有的媒介素养学情为基础。学校就学生对各种流行媒介,包括电视、书籍报刊、广播、手机、网络等的接触、认识、辨别、利用能力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经常接触的媒体依次是网络、手机、电视;对于媒体承载信息的可靠性,学生选择前三名的是报纸38%,电视20.3%,网络12.2%。调查中,60%以上的高中生家庭有计算机,拥有手机的学生占61.8%,手提电脑36.6%,平板电脑29.9%,计算机和网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电视仍是高中生接触的主要媒介,但是他们较少或基本不与家庭成员讨论电视节目内容等;比较关注新闻、连续剧、娱乐类节目,科教节目等接触较少。对于“上网目的”,79%学生以娱乐为主,32.3%最感兴趣的是网络游戏,19.4%喜欢上网交友聊天,还有12.7%经常觉得在网络上比在现实生活快乐,58%的学生会看网络小说。其目的以娱乐消遣,减轻压力为主。37%的受访学生觉得抄袭网络文章理所当然,19.5%表示曾在网络上受骗,且女生、低年级学生更容易相信网络信息从而受骗。对于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依次是充实自身的知识面、思维观念、人生观价值观,80%的学生认为,教师、家长有必要当自己接触各大媒体时作出一定监督和指导。这表明学生经常接触多种媒介形式,但对于媒介认识、选择和辨别能力不足,综合利用媒介的能力有待提升,这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包含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对待,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信不疑。具有文化自信的媒介使用者能够利用媒介,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传递中华文化所承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要求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聚焦识别与解读、分析与评价、应用与传播等,实现二者的耦合。基于此,我们制定了如下课程目标:一是培养选择和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不仅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契合当代需要并指向未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理应融通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核心精神,借助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和当代文化成果的选择和辨别,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提高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客观评价各种文化。社会巨变之下的复杂社会思潮对青少年影响深远,在面对中西文化冲突时,我们既不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抱残守缺,也不能不加批判地一味接受外来文化,理应秉持理性分析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媒介素养教育须着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辨别力,从而清晰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先进性,更好地尊重、信奉和坚守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是掌握运用及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当前,媒介形式多种多样,学生要懂得运用媒介信息,才能够将中华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扩大文化影响力。媒介素养教育自当着力提高学生运用及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尝试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二、依循“认知-体验-内化”,开发文化浸润的课程内容模块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含媒介知识、媒介情感、媒介道德、媒介行为和媒介能力等内容,分别指向知、情、意、行、能五个方面[5],着力培育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获取、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传播的能力,这是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综合体现。其主要涉及接触、认识,分析、评价和参与利用三方面,围绕上述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目标设计,学校循着“认知-体验-内化”的思路,以文化浸润媒介素养养成,开发了如下课程模块:一是媒介素养基础课程。开设媒介素养基础课程,包括媒介类型、形态、功能等基础知识,以及媒介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运用等相关技能,如“走进大众媒介,天使还是魔鬼?”“走进大众媒介——DV拍摄与微视频制作”等。同时,结合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要求,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结合各个国家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分析其文化的优缺点,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坚定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二是媒介素养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新闻报道、拍摄短片、制作网络媒体内容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媒介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文化自信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挖掘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文化自信。三是媒介素养研学课程。通过组织文化体验、场馆参观、参与文化交流等研学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高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解读能力。如开发了云游中国、广州红色记忆文物径规划设计、“考古广州·羊城记忆”历史文化通识课程、读城:行走广州、“花花广州DIY”、岭南文化学习与考察、茶叶知识与茶艺文化等主题,设置研学拓展课程,使用新媒介传播文化自信,由点到面辐射,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体验和交流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媒介素养拓展课程。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小组讨论等形式,围绕文化自信和媒介素养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如用英文讲中国文化、走进汉服——中学校园中的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方式方法之研究、文化大观园——《红楼梦》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模联风云及青年领导力培训、龙鹰之争:中美关系研究、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组织学生就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热点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探讨媒介信息传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等。让学生走进新时代社会生活,利用当下的新媒介,讲好文化自信,为建立文化自信传播文化自信蓄力。三、聚焦“关联-应用-辨析”,把握增进文化认同的课程实施要点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模块设计,强调立足媒介素养知识学习与应用实践,以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为底色,引领学生展开实践体验、迁移应用等。其课程实施必然要求突破课堂空间局限,以具有文化底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情境,引领学生展开价值分析与反思批判,从而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与自信。基于此,学校在实践中提炼如下课程实施要点:其一,注重文化关联,创设价值引导的媒介素养教育情境文化属性是课程知识的基本属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直接把知识作为一种事实或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对具体知识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文化属性、文化思想。无论是报纸电视网页中的新闻,还是各种媒介中的艺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和习惯,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须结合具体的媒介知识学习,挖掘生活中的文化元素,创设有趣、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强调赋予情境文化基因。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要求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展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悠久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知识内容与中华文化的联系,让学生能有建立文化关联的知识框架,通过知识的学习探索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精髓,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二,聚焦理解应用,创生应用媒介理解文化的学习空间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强调文化育人,这要求具体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知识传递的层面,而要让学生浸入真实的文化情境应用媒介素养展开探究、体验和反思,深度理解文化与媒介的关系。文化自信建立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基础上,强调“真学”“真信”“真用”,实现知行合一。因此,教学必须走出课堂,拓展学习空间,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采用新课程和新课标倡导的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应用媒介、深度理解文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利用媒介素养相关知识,开展与文化有关的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三,坚持问题导向,激发文化反思批判的媒介实践体悟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断交融、碰撞的过程,多种媒介所呈现的不同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基于文化自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理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