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1页
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2页
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3页
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4页
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行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解决方案TOC\o"1-2"\h\u509第一章农业科技创新概述 318781.1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223661.1.1提升农业生产力 3225911.1.2促进农业现代化 338751.1.3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226741.1.4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86741.2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4177351.2.1生物技术 4195941.2.2信息技术 4215341.2.3节能减排技术 4205371.2.4农业装备技术 488541.2.5跨界融合 46628第二章农业生物技术 4249522.1转基因技术 4225802.1.1转基因作物的优势 4188832.1.2转基因技术的挑战 5310392.2组织培养技术 535862.2.1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558902.2.2组织培养技术的挑战 5213342.3分子育种技术 5206872.3.1分子育种技术的优势 5224512.3.2分子育种技术的挑战 616652第三章智能农业技术 6223073.1农业物联网技术 6312143.1.1感知层 641093.1.2传输层 623333.1.3处理层 617503.1.4应用层 6167373.2农业大数据技术 7274713.2.1数据来源广泛 7170943.2.2数据处理能力强 7222223.2.3应用领域广泛 7155813.3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740753.3.1机器视觉技术 710253.3.2机器学习技术 7105433.3.3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766013.3.4技术 814906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 825804.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8120824.2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8187584.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918543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9260405.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298885.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9116295.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017098第六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0129236.1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0190086.2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10112236.3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 1113326第七章农业灾害防控技术 11239077.1农业灾害预警与监测 111737.1.1概述 11187877.1.2预警与监测技术 11261647.1.3预警与监测体系 12160847.2农业灾害防控技术 12112437.2.1生物防控技术 12131077.2.2农药使用技术 12223697.2.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229957.3农业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12244117.3.1应急预案制定 12227767.3.2应急队伍建设 12315107.3.3应急物资储备 13250367.3.4应急演练与培训 1363177.3.5社会参与与舆论引导 1331856第八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370788.1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13295538.1.1定义与功能 13197018.1.2类型与特点 13230858.1.3建设与发展 13286548.2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1457328.2.1定义与组成 14194578.2.2类型与特点 14203758.2.3建设与发展 14146568.3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 14148408.3.1政策与法规体系 14281388.3.2政策与法规内容 1487568.3.3政策与法规实施 1532160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521629.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5161069.1.1转化机制概述 15194959.1.2政策法规支持 15128519.1.3科技成果转化主体 15142619.1.4转化机制创新 1575339.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15291759.2.1推广体系构建 15271249.2.2推广模式创新 16197439.2.3技术培训与示范 16323639.2.4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评价 16260029.3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16237219.3.1产业化概述 16227029.3.2产业化模式 16194449.3.3产业化政策支持 16231869.3.4产业化风险防控 1623062第十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162749510.1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构建 16462110.2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171222210.3农业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17第一章农业科技创新概述1.1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1.1提升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技创新还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2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科技创新还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完善,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1.1.3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土地、水资源、肥料、农药等。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1.1.4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创新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可以研发出环保型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2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1.2.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农业将实现生物种质的创新、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品质的提升。1.2.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科学化。1.2.3节能减排技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将致力于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1.2.4农业装备技术农业装备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包括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科技的发展,农业装备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1.2.5跨界融合农业科技创新将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如农业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领域的融合。跨界融合将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第二章农业生物技术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中,使其表现出新的性状或增强原有性状的一种技术。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改良作物、提高抗病性、增强适应性等。2.1.1转基因作物的优势(1)提高产量:通过导入优良基因,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业产值。(2)增强抗病性:导入抗病基因,使作物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3)提高适应性:导入抗逆基因,使作物适应恶劣环境,提高种植范围。(4)改善品质:导入优质基因,提高作物品质,满足市场需求。2.1.2转基因技术的挑战(1)生态安全: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需保证其对生物多样性无负面影响。(2)食品安全:保证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无害,避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3)社会接受度: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消除对转基因产品的疑虑。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再生能力,进行无性繁殖和繁殖材料生产的一种技术。2.2.1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1)脱毒苗生产: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生产无病毒的植物繁殖材料,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快速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植物快速繁殖,缩短繁殖周期。(3)资源保存:将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组织培养,保存其遗传资源。(4)研究工具:组织培养技术为植物生长发育、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2.2.2组织培养技术的挑战(1)技术要求高:组织培养技术操作复杂,对实验室环境和设备要求较高。(2)生产成本较高: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病毒污染:组织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病毒污染,影响繁殖材料的质量。2.3分子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的一种育种方法。2.3.1分子育种技术的优势(1)提高育种效率: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2)精确育种: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实现目标基因的精确导入,减少盲目性。(3)提高作物抗逆性:分子育种技术有助于培育抗逆性较强的作物品种。(4)改善品质: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高效的作物品种。2.3.2分子育种技术的挑战(1)技术难度大:分子育种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2)研究周期长:分子育种技术从研究到应用需要较长时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3)成本较高:分子育种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育种成本。第三章智能农业技术3.1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1感知层感知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基石,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为后续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控制器和执行器则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自动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实现智能化管理。3.1.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层。目前常用的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等,而无线传输则包括WiFi、LoRa、NBIoT等。3.1.3处理层处理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存储负责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则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1.4应用层应用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植保等。通过应用层的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3.2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领域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2.1数据来源广泛农业大数据的来源包括农业生产、市场流通、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涵盖了农田环境、作物生长、市场行情等多个维度,为农业决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3.2.2数据处理能力强农业大数据技术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发觉农业生产的潜在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2.3应用领域广泛农业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市场分析、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分析市场行情,可以预测农产品价格走势,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分析政策法规,可以了解政策导向,助力农业产业发展。3.3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机器视觉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可以判断作物病虫害、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3.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农业数据的学习,发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提高产量和品质。3.3.3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领域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了解农民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服务。3.3.4技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这些可以替代人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智能化支持,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4.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关键支撑,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感知系统等。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通信网络方面,我国已实现了农村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但是网络速度、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以满足农业信息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数据中心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设施,承担着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任务。当前,我国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水平。物联网感知系统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类传感器收集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支持。我国物联网感知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展,但普及率较低,需进一步推广。4.2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农业数据资源、农业知识资源和农业政策法规资源等。农业数据资源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要素,涉及农业生产、市场、气象、土壤等多个领域。当前,我国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数据质量、数据共享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农业知识资源包括农业技术、管理方法、市场信息等,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农业知识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农业政策法规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政策法规资源建设较为完善,但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管水平仍有待提高。4.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农业信息服务的核心载体,通过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企业、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当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但服务内容和功能仍有待丰富。农业信息传播渠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是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但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支撑,为农民、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分析和政策咨询等服务。我国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服务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升。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5.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种类繁多,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畜禽粪便等。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国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米糠油、麦麸饲料等。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推广,如粪便发酵制肥、粪便饲料等。5.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及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例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减肥减药等技术。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三是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四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5.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我国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明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区域。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如水土保持、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三是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如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等。四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需持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力度,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六章农业机械化技术6.1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关键环节,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导航、精准作业、故障诊断等功能。(2)绿色化。为适应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环保,推广节能型、环保型农业机械。(3)轻量化。农业机械化技术向轻量化方向发展,以降低对土壤的压实,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4)集成化。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机械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6.2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机械化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植保等环节,涉及播种机、施肥机、喷灌机、植保无人机等装备。(2)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烘干等环节,涉及收割机、脱粒机、清选机、烘干机等装备。(3)养殖机械化技术。包括饲料制备、喂养、环境控制、粪便处理等环节,涉及饲料制备机、喂养机、环境控制器、粪便处理设备等。(4)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包括初加工、深加工等环节,涉及磨粉机、榨油机、屠宰设备、食品加工设备等。(5)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化技术。包括秸秆、粪便、病死动物等废弃物的处理,涉及秸秆打包机、粪便处理设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等。6.3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为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1)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任务和政策措施。(2)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涉及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如《农业机械化技术规范》、《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办法》等。(3)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政策。包括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技术创新补贴、贷款贴息等,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化装备。(4)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政策。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5)农业机械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机械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第七章农业灾害防控技术7.1农业灾害预警与监测7.1.1概述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农业灾害预警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灾害预警与监测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学原理,对农业灾害进行早期发觉、及时预警和动态监测,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风险。7.1.2预警与监测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对农业灾害进行监测,获取灾害发生、发展和分布信息,为预警提供科学依据。(2)气象观测技术: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农业气象灾害,为预警提供数据支持。(3)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田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灾害隐患。(4)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农业灾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灾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提高预警准确性。7.1.3预警与监测体系构建农业灾害预警与监测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预警与监测中心,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预警与监测网络。7.2农业灾害防控技术7.2.1生物防控技术(1)抗病虫害品种选育: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农业害虫、病原菌进行控制。7.2.2农药使用技术(1)精准施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指标,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量和施药时间。(2)农药减量增效:通过改进农药剂型、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使用量。7.2.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1)土壤改良: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抗灾能力。(2)水资源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旱灾害影响。7.3农业灾害应急管理体系7.3.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农业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7.3.2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7.3.3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证应急物资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调用。7.3.4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农业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7.3.5社会参与与舆论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灾害防控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灾害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第八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8.1农业科技创新平台8.1.1定义与功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指集成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为农业科研、推广、企业及农民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功能包括:汇聚创新资源、搭建研发平台、提供技术转移与孵化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等。8.1.2类型与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类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工程化研发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企业技术创新。(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8.1.3建设与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投入,提高平台建设水平。(2)加强平台管理与运行,提高平台运行效率。(3)推进平台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8.2农业科技创新团队8.2.1定义与组成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相互协作、专业互补的科技人员组成的群体,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8.2.2类型与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础研究团队、应用研究团队、推广示范团队等。各类团队具有以下特点:(1)基础研究团队:以基础研究为主,关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2)应用研究团队: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推广示范团队:以推广示范为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8.2.3建设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团队结构,强化团队协作,提升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团队整体素质。(2)加强团队内部管理,提高团队运行效率。(3)搭建团队协作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交流与合作。8.3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8.3.1政策与法规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农业法》、《农业科技创新条例》等;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等。8.3.2政策与法规内容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鼓励科技创新: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给予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2)保护知识产权:对农业科技成果给予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积极性。(3)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4)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提升创新能力。8.3.3政策与法规实施为保证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2)完善政策执行机制,保证政策落实到位。(3)加强监督与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方向。(4)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形成闭合管理。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9.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9.1.1转化机制概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指将农业科技成果从科研单位向生产领域转移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制度、政策、技术、市场等要素的相互作用。转化机制的有效运行,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9.1.2政策法规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9.1.3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包括:科研单位、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等。各主体在转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9.1.4转化机制创新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需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主要包括: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等。9.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9.2.1推广体系构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应注重以下几点:明确推广目标、优化推广渠道、加强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效率。9.2.2推广模式创新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应创新推广模式,提高推广效果。主要包括: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