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陈忠实小说(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陈忠实小说(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陈忠实小说(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陈忠实小说(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陈忠实小说(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陈忠实小说专练

陈忠实作品:《朱先生退兵》

《蓝袍先生》

《汽笛•布鞋•红腰带》

《李十三推磨》

《日子》

《霞光灿烂的早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

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

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

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

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

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

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

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

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

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

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裙褴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

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

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

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

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

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

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

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

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搭神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

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

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

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

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

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

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

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

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

“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

: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车裤裤,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

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格神里掏出

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建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

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格神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

朱先生又放下搭神,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较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

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搭神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

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写朱先生反复强调自己“闻不惯汽油味儿”,这种描写符合朱先生不畏权

贵、低调淡泊,而又落后于时代的特征。

B.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

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勇敢从容。

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皎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

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主人公朱先生形象生动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小说刻画了他爱读诗书、不畏权

贵、低调淡泊、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张总督诚请朱先生的原因,暗示了

朱先生退兵的动机。

B.小说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如朱先生的语言儒雅、文言化、书面化,非常符合

他作为一名“只读圣贤书”的“儒子”身份。

C.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

将人物放在典型环境和尖锐矛盾中加以凸显。

D.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

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部分叙事视角运用的特点和作用。(4分)

9.小说题为《朱先生退兵》,但是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又只字不提。作者为什

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6.A7.C

8.①文中划横线处变“朱先生”为“那人”,是一种有限视角,拉远了叙述者和事件、

人物的距离,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②更客观地表现了张总督的手下对普通百姓的

疏远和傲慢态度,从侧面表现了张总督的形象,还暗示了朱先生和张总督保持若即

若离关系的原因。

9.①从小说主题来看,小说重在突出朱先生为民请命,赞美知识分子却不居功的担

当精神,而如何退兵的情节没必要再提。②从人物(关系)来看,小说重在表现朱

先生与张总督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对如何退兵的情节只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

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人物形象,显示了朱先生的威望和不畏权贵、低调淡泊的

人格。③从艺术效果来看,文章突出了朱先生只身前往的大智大勇和两日方巡抚罢

兵撤归的成果。对如何退兵的情节只字不提,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

读期待,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闻不惯汽油味儿”是朱先生与张总督保持距离的理由,表现他不畏权贵、低调淡

泊。也可能是事实,但不能主观推断出“落后于时代”。

故选Ao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心理描写不是主要方式。“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朱先生听得门

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朱先生说:‘我是土人,

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

开步径自走了”文章刻画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采用语言、动作描写,没有运用心理

描写手法。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从叙事视角看,小说以“朱先生”为主人公,以“朱先生”的角度叙述故事,属于第三

人称叙述,这是一种全知视角,能够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更客观全面。

而此处连用了两个“那人”,这就把全知视角转变为有限视角,虽然说的是同一个人,

但拉远了叙述者和事件、人物的距离,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车上跳下两个

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这是站在旁观

者的角度叙事,表现张总督的手下对普通百姓的疏远和傲慢态度,这种叙事更加客

观而真实,同时从侧面表现张总督权势大、盛气凌人的形象,这也是朱先生和张总

督保持若即若离关系的原因。

9.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分析情节安排作用的能力。

本文中,朱先生之所以去退兵,不是因为张总督的请求,而是为民请命。从情节和

人物关系看,朱先生和张总督的关系是重点,这其中当然也呈现了朱先生的其他性

格特征,可以丰富人物形象。

从艺术效果看,相关情节的留白,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拒绝张总督的

邀请,拒绝张总督派卫兵保护,两次拒绝坐汽车,不接受张总督的庆功宴请等情节,

使人物富于个性,故事更加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情节设置来说,写退了兵而不提怎样退的兵,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的

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给予读者充分的想空间,使作品更有艺术魅力。

从形象塑造来看,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得以充分显现,并以次要

人物衬托了朱先生的崇高形象,突出了他舍己为民的高尚人格。小说在朱先生和张

总督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上浓墨重彩地表现,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可以更

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朱先生不畏权贵、低调淡泊的人物形象。

从主旨来看,教书先生朱先生对一省总督的拒绝,表明朱先生视名利如粪土,挺身

而出担当退兵重任,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民请命,赞美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气节与担当。小说旨在表现朱先生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而如何退兵的情节与主

旨关系不大,故就此不写更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袍先生(节选)

陈忠实

我爷爷徐敬儒,是清帝的最末一茬秀才,因为科举制度的废止而不能中举高升,

爷爷只好穿上蓝袍在杨徐村坐馆执教,教的是他的“四书五经”。我爷爷把门楼上那

副“耕读传家”的题匾挖掉了,换上一副“读耕传家”的题匾,把“耕”和“读”

的位置做了调换。我父亲初看时,还以为我爷爷笔下失误,问时,爷爷一拂袖子,

瞪了父亲一眼,没有回答。我父亲不敢再问,却明白了是有意调换而不属于笔误,

该当慢慢地去体味,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凿刻起来。

爷爷瞑目前,选定我父亲做他的接班人,父亲穿上了爷爷留下的蓝袍去私塾坐

馆执教。后来因为家庭内部变化,在我刚满十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做他的替身去

坐馆执教去。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也穿上了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

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走出我家那幢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的门楼,似乎这村巷

一夜之间变得十分陌生了,街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一搂抱粗的古槐,端直的

白杨,夏天结出像蒜墨一样的长英的楸树,现在好像都在瞅着我,看我这个十六岁

的先生会不会像先生那样走路!那些拥拥挤挤的一家一户的门楼里,有人在窥视我

的可笑的走路的姿势吧?不管怎样,我已经走出街门了,没有再退回去的余地了,

只有朝前走。这时候,像面对一个十分面熟而又确实读不出字音的生字时顺手掀开

字典,我想到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我多少次看见父亲来去学堂时走在村巷里的身姿,

而他训导我的如何走路的条文倒模糊了。

我抬起头,像父亲那样,既不仰高,也不低垂,两目平视,梗直脖根,绝不左

顾右盼,努力做到不紧不慢,朝前走过去。

走进学堂的黑漆大门了,三间敞通的瓦房里,学生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

净,摆满了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来的方桌和条凳,排列整齐,桌子四周围坐着年龄差

别很大的学生,在哇啦哇啦背书。除了新添的几个启蒙生,教室里坐着的全是那些

春节以前和我同窗的本村的熟人、同伴、同学,有的个子比我长得还高还壮实,我

今天看见他们,心里却怯了,我完全知道他们和我父亲捣蛋的故伎,尤其是杨马娃

和徐拴拴两人,念书笨得很,却尽鬼点子捣蛋。我一进门就瞅见他俩的诡秘的脸相,

倒有点怯场了,那些不怀好意的脸相!

我立即走向那张四方教桌,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我在父亲坐过的那

把直背黑漆木椅上坐下来,腰似乎自然地挺直了,父亲就是这样挺着身坐。桌子角

上压着一叠打好了格子的空影格纸,那是学生们递上来的,等待我在那些空格里写

上正楷字,他们再领回去,铺在仿纸下照描,我取下一张空格纸,从铜笔帽里拔出

毛笔,蘸了墨,刚写下一个字,忽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蓝袍先生——"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地哄笑的声浪。我转过

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他的嘴角吊着涎

水,一只手在背后抓挠着屁股,得意地傻笑着,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

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

傻子脸色立时大变,眼里掠过惊恐的阴影,把双手藏到背后去了。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一只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

左手嚎啕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

我立即站起,一下子揪住杨马娃,这个暗中专门出鬼点子捣乱的“坏头头”。不

压住这个杨马娃,我日后就难得在这张椅子上坐安稳。我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他个子虽不高,年岁不小了,

也是个老学生。他应付差事似的朝我草草鞠了一躬,就站住了。

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

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冤枉的无可奈何的神色,既不看我,也不

看任何人,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

打者的呻唤,更听不到求饶声了,我突然觉得那只手在向我示威,甚至蔑视我。教

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感到了两方的对峙在继续,我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不然就会被压倒,难得起来。我也不吭气,谁也不看,只看着那只要击中的手。我

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

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

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下书的,不会打手的。

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

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

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

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我重新坐好,提起毛笔,题写那张未写完的影格儿,手却在抖。我第一次执板

打人,心里却没有享受打人的畅快,反倒添加了一缕说不清的滋味……

就这样,我穿着蓝袍,像爷爷,像父亲,做起了先生……人说,我活脱就是二

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

杨徐村解放了,人民政府废止了我的课程,让我到城南的师范学校去进修。我

来到了师范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脱掉篮袍,穿上了“列宁装”,无论如何,

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我像卸下了钢铸铁浇的铠甲,顿时感到浑身舒展了。

我挺直了脊背,向前走去……

(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门楼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体现出爷爷对“读”,对知识的重视,

同时也为下文塑造“我”的形象做了铺垫。

B.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我”在赴学馆途中的所见,在写树木古槐时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我”初次去学堂途中的敏感与忐忑。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亲切自然,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令人信

服,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共情。

D.小说心理描写细腻,从赴学馆途中的不自信到进入学堂后的胆怯,再到与杨马

娃冲突后的暴怒,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让读者看到了“我”的成熟。

7.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门楼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体现出爷爷对“读”,对知识的重视,

同时也为下文塑造“我”的形象做了铺垫。

B.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我”在赴学馆途中的所见,在写树木古槐时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我”初次去学堂途中的敏感与忐忑。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亲切自然,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令人信

服,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共情。

D.小说心理描写细腻,从赴学馆途中的不自信到进入学堂后的胆怯,再到与杨马

娃冲突后的暴怒,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让读者看到了“我”的成熟。

8.请结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试比较“套子”与本文“蓝袍”内涵的异同点。

(4分)

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儿子“我”,但行文中却多次提到父亲,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6.D7.D

8.同:“套子”与“蓝袍”其实都象征的是一种束缚,一种难以突破的枷锁。

不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套子”是沙皇政府的法令、一切陈规陋习、普遍存在

的潜藏的奴性心理;《蓝袍先生》的“蓝袍”是家传礼法的体现与延续、师道尊严的

象征、对人的天性的压抑。

9.(1)从社会环境上看,父亲与“我”都深受当时落后的封建教育环境影响,“我”

也受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我”作为祖辈父辈私塾任教的延续者,父亲的训导和

举动对于塑造“我”顺从、保守的形象起着衬托作用。

(3)从情节发展上看,“我”的所有心理和行为均来自父亲的着意培养,推动了故

事情节向前发展。

(4)从主题表达上看,“我”在父亲的培养和督促下,继续着陈旧迂腐的教育,引

导读者对因循守旧、扼杀天性的旧教育的反思,使小说的主题表现更加深刻。(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错。原文是“心里却没有享受打人的畅快,反倒添加了一

缕说不清的滋味”。“滋味”是“我”继承了父亲的腐朽的教育方式而内心失落悲哀。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同:别里科夫为自己套上的那些有形、无形的“套子”,是保守的、落后的、反动的。

无形的“套子”象征着枷锁,旧的制度没有那么容易被打破,旧的思想也没有那么轻

易被“剔除”,旧的势力更没有那么容易被取代。这无形的“套子”、无形的枷锁,依

然会束缚着人们。“蓝袍”成为旧教育的象征,“我”在继续着陈旧迂腐的教育制度。“套

子”与“蓝袍”其实都象征的是一种束缚,一种难以突破的枷锁。

不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

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

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

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之的压抑,让

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

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说别里科夫成为

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装在套子里

的人》的“套子”是沙皇政府的法令、一切陈规陋习、普遍存在的潜藏的奴性心理;

《蓝袍先生》“蓝袍”指“我”穿的蓝色长袍,同时指像“我”一样穿着“蓝袍”的私塾老

师,“蓝袍”成为旧教育的象征,“我”在继续着陈旧迂腐的教育制度。“蓝袍”是家传

礼法的体现与延续、师道尊严的象征、对人的天性的压抑。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社会环境上看,由原文“爷爷瞑目前,选定我父亲做他的接班人,父亲穿上了爷爷

留下的蓝袍去私塾坐馆执教。后来因为家庭内部变化,在我刚满十六岁的时候,父

亲让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可知,父亲与“我”都深受当时落后的封建教育环

境影响,“我”也受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由原文“这时候,像面对一个十分面熟而又确实读不出字音的

生字时顺手掀开字典,我想到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我多少次看见父亲来去学堂时走

在村巷里的身姿,而他训导我的如何走路的条文倒模糊了”可知,“我”作为祖辈父辈

私塾任教的延续者,父亲的训导和举动对于塑造“我”顺从、保守的形象起着衬托作

用。

从情节发展上看,由原文“我抬起头,像父亲那样,既不仰高,也不低垂,两目平视,

梗直脖根,绝不左顾右盼,努力做到不紧不慢,朝前走过去”“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

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

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可知,“我”的所有心理和行为均来自父亲的着意培养,

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从主题表达上看,由原文“就这样,我穿着蓝袍,像爷爷,像父亲,做起了先生……

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可知,“我”

在父亲的培养和督促下,继续着陈旧迂腐的教育,引导读者对因循守旧、扼杀天性

的旧教育的反思,使小说的主题表现更加深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他那时刚刚勒上了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

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条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满桥去投考中学。领着他

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和他一起去投考的有20多个同学,他是他们当

中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

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

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支毛笔和一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

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

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

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何况是一双早已

磨薄了的旧布鞋的鞋底。在他没有发现鞋破脚破之前还能撑持住往前走,而当他看

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

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

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

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不知有多少路程,布巾磨透了,他

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

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他

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

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

鸣。

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

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

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

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

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

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

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

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

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哪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

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缗烂纸屑腾光倒净,

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地不疼了,似乎那

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

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却依然不让他们看他惨不忍睹的两只脚后

跟……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

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

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

鞋底的布鞋。

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

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

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最初以为红腰带是避灾祈福的吉祥物,能带来好运,但经过“一次真正的人

生之旅”,他认识到真正的好运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B.作者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再浓厚的亲情终究

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C.作者“愤怒了”是因为看到火车上的情景,想到自己和火车车厢里的人的差距,

所以激起一种决心直面疼痛,从而改变命运的勇气。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

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8.文中作者这一次“人生之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以“汽笛・布鞋•红腰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析理由。(6分)

答案:

7.B

8.①第一次旅行,激动兴奋,难以入眠;②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时,因担心被嘲笑

而感到卑怯;③布巾被磨烂,课本也都被撕光时,感到绝望崩溃;④听到火车的嘶

鸣,惊惧茫然;⑤看到他人坐着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疏躅,

感到愤怒;⑥咬牙重新举步,决定直面疼痛,改变命运,变得坚定勇敢。

9.①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本文围绕这三个词(事物)来展开故事。红腰带是开端,

布鞋是主体,汽笛是升华;②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给读者一定的阅读提示;③有象征意义,暗含主旨。“红腰带”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汽笛”

象征着遇到挫折时的警醒与启示。

【解析】7.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

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

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

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

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B项,“暗示了再浓厚的亲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曲解文

意,根据原文,“,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这一情节并没

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一般来说,要先梳理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归纳概括要点的突破点然

后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

需要重视的线索。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这一次“人生之旅”的心情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梳理情节,依次找打表现心情的内容概括即可。“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

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表现出他第一次旅行,激

动兴奋,难以入眠;“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

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说他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因担心被嘲笑而感到卑怯;“直

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一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

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说他布巾磨

烂课本撕光后,感到绝望和崩溃;“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

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说他听到火车的嘶鸣,惊惧茫然;“这

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

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蹴躅!他无端的愤怒了”,看到他人坐着

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跳躅,感到愤怒;“咬着牙重新举步一似

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生命历程中遇到

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

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说他咬牙重新举步,

决定直面疼痛,改变命运,变得坚定勇敢。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

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认真作答即可。本提要求简析

文章以“汽笛•布鞋•红腰带”为题的好处。首先,文章是围绕这三个词展开故事,先

写了红腰带,主体部分写了布鞋,最后写了汽笛,标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整个

情节贯穿起来,结构严谨;从读者角度来说,这个标题在高度概括内容的基础上,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既留有一定的悬念,又给读者一定的阅读提示;从主题角度

讲,这三个事物具有象征意义,并且暗喻主旨,“红腰带”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

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文章结尾说“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

的朋友致以祝贺”,一方面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布鞋”在文中磨破磨烂,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汽笛”让他惊惧茫然、愤怒、

更让他直面疼痛,变得坚定勇敢,象征遇到挫折时的警醒与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啸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

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

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

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

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

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

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

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

今晌午喳黏面(吃干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

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地,正谋算啥新戏本哩?”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

哩,还没谋算成哩。”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

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

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

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至!”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

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

“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

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

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

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

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

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

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

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