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新课导入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事横溢。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孟子•滕文公下》)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

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薄葬”。

激浊扬清,力挽狂澜的使命担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内容,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掌握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3.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壹知人论世贰整体感知叁深入探究肆拓展延伸目录壹知人论世孟子其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代表作品:《鱼我所欲也》、《齐桓晋文之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民本仁政性善孟子其书《孟子》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更细致。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写作背景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其中的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题解

贰整体感知纠正字音整体感知孺子(rú)怵惕(chùtì)恻隐(cè)内交(nà)要誉(yāo)羞恶(wù)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2.注意聆听教师诵读的节奏、语调以及重点的停顿。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划分层次。诵读指导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研读文本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情。

特点作用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研读文本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①运:运转,转动②所以:表原因③乍:突然、忽然。④孺子:多指幼儿、儿童。⑤怵惕:惊骇,恐惧。⑥恻隐:哀痛,怜悯。⑦内交:结交,“内”同“纳”。⑧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⑨乡党:同乡。⑩非恶其声而然: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译: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以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仁心仁政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以先王为例,突出以“仁心”行“仁政”的思想,有说服力。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1.分析“怵惕恻隐之心”的含义?

“怵惕恻隐之心”即“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关注人生的意义。2.第二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用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研读文本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①是:代词,这、此②之:补充音节,无实义③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④辞让:谦逊推让⑤端:萌芽,发端。特殊句式:非人也、仁之端也判断句译: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羞耻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谦让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是非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括哪四个方面?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四端孟子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向善和为善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为“端”。他认为人所具有的“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研读文本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①之:取独②四体:四肢③是:代词,这④贼:伤害⑤凡:凡是

⑥若:就像⑦始:刚刚⑧然:同“燃”

⑨达:流通,指泉水涌出。⑩苟:如果⑪保:使……安定。译: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研读文本思考:概括最后一部分的作用。总结“四端”的作用和意义,将“不忍人之心”和“四端”与“安定国家”“孝顺父母“联系到一起,升华了思想,点明了政治主张。思考: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四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是“四端”。叁深入探究论证结构(梳理孟子的论证思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证过程举例引入:孺子入井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排比比喻四端犹如四体对比假设正:足以保四海反:不足以事父母文本特色(1)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

(2)运用排比,精炼整齐。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等句,运用排比,既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又能严密地展开论述。(3)举例论证,形象生动,易于人接受。如论证本文观点,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来论述。孟子的文章有何论证特点?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样文章采用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论点的结构,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论证逻辑清晰使用大量排比,判断,富有雄辩色彩。论证语言气势磅礴1.从文中看,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2.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

。这在论证方法上属于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例证法3.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上理解性默写:肆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孟子的思想在现在的社会中是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吗?拓展延伸观点一:孟子性善论、仁义论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地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与熏陶,将社会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自觉规范,促进人们道德责任感的形成。拓展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