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上海卷) 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上海卷) 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上海卷) 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上海卷) 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上海卷)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

(上海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文胜质则史。(《论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o(《兰亭集序》)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诗人惊醒之后梦中奇景消失殆尽的两句是:

“,,

,O

【答案】①.质胜文则野②.齐彭殛为妄作③.王羲之④.惟觉时之枕席

⑤.失向来之烟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殛、妄、羲、惟、枕、霞。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乘坐飞机、高铁需要刷脸,观看演出、赛事需要刷脸,

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o,,,o随着数

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应当警惕技术“失范”。

①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底层逻辑

②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识别

③以人工智能化数据比对

④可以说我刷脸,故我在

⑤将人脸图像信息数字化

A.①④⑤③②B.①③⑤②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⑤③②①

(2)以下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通知,为吸引社区居民参加,需要修改,请

在横线上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写出提出该条建议的原因。(3分)

活动通知

居民朋友们: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活动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1:00

活动地点:区卫生服务中心1号楼报告厅

活动人员:本社区居民

活动要求:准时入场,不要喧哗,手机静音,提问有序。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3年11月30日

修改建议:

提出建议的原因:

【答案】

2.D

3.答案①:修改建议:可以添加活动目的。

提出建议的原因: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对应居民的具体需求。

答案②:修改建议:可以添加主讲人介绍。

提出建议的原因:体现专业性,增强居民对讲座质量的信任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根据“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可知,接下来应该是调侃式

总结“我刷脸,故我在”,所以④排在最前面,排除AB;

比较CD两项,从内容上看,⑤③是原理,②是目的,①是总结,所以⑤③应在②

①前,排除C。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发表建议、观点的能力。

首先应确定这是社区活动,社区活动要吸引社区居民参加,就必须具有针对性,要

让居民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居民就能从自身的具体需求出发,积极参

与活动。

此外,社区活动的专业性也是吸引居民参加的重要因素,就本题而言,讲座者是否

具有专业性直接影响其可信度,进而影响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所以可以添加主讲人

介绍,体现讲座者的专业性,增强居民对讲座质量的信任度。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文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余英时

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

园以外的世界。作者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

“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可以

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

②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引发读者一个重要疑

问:?其实,“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

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是叠合的。且看第五回:宝玉随秦可卿“至一所在。但见朱栏

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这个所在其实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怎

样证明呢?就风景而言,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所见之景就是“朱

栏白石,绿树清溪”这八个字的放大;就心情而言,小说后续交待:”且说宝玉自进

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作者再三点醒我们大观园不是现实,而

是理想,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③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与

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作者清楚地叙述了大观园的建造:园子的基址是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再看报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

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大观园的基址主要是由两处旧园合成的:宁府的会

芳园和贾赦住的荣府旧园。作者细说大观园的来历是要特别提醒我们,这两所旧园

子里面是藏着重要消息的。什么消息呢?作者在第四十六回专章声讨荣府主人贾赦,

详写他要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再看会芳园,这个舞台发生过多件秽事,其中就有

贾瑞贪恋凤姐、殒命相思局的秽事。

④《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肮脏的现实世界基础之上,两个世界形成强

烈对比。大观园里的人物对两个世界的态度能否证实我的观察呢?第二十三回那个

落红成阵的春日,黛玉对宝玉说:“摆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

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作者借“黛王葬花”开宗明义地点

明了《红楼梦》两个世界的分野。

⑤我强调两个世界鲜明对照,有必要解答一个问题:即大观园中的生活是不是

真的干净?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交代,即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的故事。这个故事看

似和我所谓大观园是清净理想世界说最为矛盾,但细加分析,正合乎我两个世界的

理论。这个绣春囊当然是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偷情时失落的,但查明有犯奸

嫌疑的人是司棋时,她只是低头不语,毫无畏惧惭愧之意。司棋的勇气是从哪来的?

司棋显然是深深地爱恋着她的表弟,根据我所分析的“清”与“淫”分别的说法,

这种世俗所不谅的“奸情”未必肮脏,更不是罪恶。

乙文:

《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整一性

郭华春许隽超

①曹雪芹创造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严格地说,只有一个

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境界。以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关系为

例。余英时先生认为两者是重叠的:“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尽管宝

玉在为园中诸景题对额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仙界的园林移至人间也需要红尘中的

水木砖瓦。如果把太虚幻境、大观园以及贾府、贾府之外的朝堂官场、市井乡间理

解为作品统一世界中的不同境界,就完全可以避免对作品整体性的人为割裂。

②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

者的悲欣好恶,但它们之间并不像余先生说得那样泾渭分明。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

的毁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却不是唯一的。宝黛爱情悲剧和贾府的

兴衰,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大观园的重要性只有和

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的作用不是

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而是作为《红楼梦》中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而被创造

出来的。

③《红楼梦》中的理想是建立在对现实否定基础上的理想,与之相对应,《红楼

梦》中的现实是包孕着高度理想的现实。正如何其芳先生所说:“《红楼梦》所写的

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然而它却从这个阶级的叛逆者和奴隶们身

上写出了黑暗王国的对立物。残酷、污秽和虚伪并没有完全压倒诗意和理想,我们

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

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但把作品的理想性仅仅局限在大观园之中,

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

3.如果要了解大观园的建造过程,下列回目中须展开阅读的一项是()(2分)

A.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天逝黄泉路

C.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D.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4.为了得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结论,甲文作者引入虚拟论敌的质疑。第②

段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o(3分)

5.假如以下说法为真,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说”的一项是()

(2分)

A.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

B.贾赦欲强纳贾母丫鬟鸳鸯为妾,邢夫人帮忙做媒。

C.黛玉认为花瓣如果随水流出大观园就会被糟蹋了。

D.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真心相爱却被当作犯奸嫌疑人。

6.乙文对甲文作者所持“《红楼梦》两个世界说”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

否有力?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评析。(4分)

7.从《红楼梦》的以下情节中任选其一,阐释乙文第③段中何其芳的观点。(5分)

共读西厢海棠结社香菱学诗探春理家

【答案】

3.B

4.那“太虚幻境”在小说中是作者创作的第几个世界呢?

5.A

6.答案示例1:反驳有力。乙文遵循小说构思对揭示主旨作用的创作规律反驳:“两

个世界说”人为割裂了作者创造的整一艺术世界,大观园这个理想境界只是小说主

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只有将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置于宝黛爱情线和贾府兴衰线

编织的故事中才能体现其揭示主旨的作用,才能完整把握作品从黑暗中展现希望的

主旨。

答案示例2:乙文没有完全否认甲文的观点,肯定”两个世界说”揭示了小说的内

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凸显小说的创作意图,但将甲文的大观园“理想世界”换

称“理想境界”,将“两个世界一条线索”换作“宝黛悲剧”“贾府兴衰”两条线索,

实则是对甲文观点及构思用不同概念作了补充阐释,如此能更完整地把握小说的主

旨。

7.答案示例1:第二十三回叙述宝玉与黛玉在大观园桃树下共读西厢,展现了一幅

景美情真的画面。宝玉忘却了仕途经济,他俩抛却了礼教束缚,这一情节突显了小

说反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主旨,让读者与宝黛一起感受到追求自由的美好。

答案示例2:香菱忘却了侍妾身份,不顾宝钗纺织是女孩本分的规劝,在黛玉的鼓

励与教导下,学写诗歌到了呆魔的境地。香菱学诗既展示她聪颖与好学,又映衬了

黛玉的学识与教育艺术,她们不顾礼俗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追求生活的诗意,展

现青春之美。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的主要事件:贾政生日,元春封妃,

贾府筹建省亲别墅,秦钟之死。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前句说“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后句“'太虚幻境'可以说

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是叠合的”提到“太虚幻

境”,此处的疑问是针对“太虚幻境”的,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那“太虚幻境”

在小说中是作者创作的第几个世界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结合“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

与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可知,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

说”的是: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

故选A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反驳有力。结合“曹雪芹创造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严格地说,

只有一个世界”“如果把太虚幻境、大观园以及贾府、贾府之外的朝堂官场、市井乡

间理解为作品统一世界中的不同境界,就完全可以避免对作品整体性的人为割裂”

可知,乙文认为“两个世界说”人为割裂了作者创造的整一艺术世界;"余先生的‘两

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但把作品的理

想性仅仅局限在大观园之中,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大观园的重

要性只有和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

的作用不是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而是作为《红楼梦》中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

境而被创造出来的”乙文遵循小说构思对揭示主旨作用的创作规律反驳,认为大观

园这个理想境界只是小说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只有将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置

于宝黛爱情线和贾府兴衰线编织的故事中才能体现其揭示主旨的作用,才能完整把

握作品从黑暗中展现希望的主旨。

结合“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

者的悲欣好恶”可知,乙文没有完全否认甲文的观点,肯定“两个世界说”揭示了

小说的内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凸显小说的创作意图;“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的毁

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却不是唯一的”“宝黛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

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将甲文的大观园“理想世界”

换称“理想境界”,将“两个世界一条线索”换作“宝黛悲剧”“贾府兴衰”两条线

索,实则是对甲文观点及构思用不同概念作了补充阐释,如此能更完整地把握小说

的主旨。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红楼梦》中这四个情节的内容:

共读西厢:得元妃旨意,宝玉和黛玉、宝钗以及众姐妹搬进了大观园,宝玉进入了

自由天地。而贾政却要他死读八股、祭祀宗庙、送往迎来等等,他厌恶极了,于是

阳奉阴违。僮儿焙茗给他弄来禁书《西厢记》,宝玉欣喜若狂。他和黛玉一起在沁芳

桥畔幽避之处偷读着《西厢记》,戏借西厢之恋,吐露心中之情,宝黛两人心田从此

萌生爱苗。

海棠结社: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诗社成立

目的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

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诗社成员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

惜春、贾宝玉及李纨。

香菱学诗:宝钗叫香菱入住大观园一同作伴,香菱一进园子便央求宝钗:“好姑娘,

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

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

次失败,终于成功。

探春理家:探春理家,正在荣府经济陷入困境之际。贾府仆妇素昔眼空无人,以为

探春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办事懈怠不说,有机

会还试图刁难。探春刚坐上议事厅,就碰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她的生母赵姨娘的兄

弟赵国基(即她血统上的舅舅,其实际身份是王夫人的奴才,贾环的跟班)死了,需

要开发赏银。围绕这件小事,开展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而处于冲突中心的探春以

其魄力和才干排除了各种力量的干扰,坚持秉“公”办理,赢得了贾府上下的畏惧

与尊重。

然后结合乙文第③段“《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然

而它却从这个阶级的叛逆者和奴隶们身上写出了黑暗王国的对立物。残酷、污秽和

虚伪并没有完全压倒诗意和理想,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从以

上四个情节中任选其一分析即可。

如第二十三回叙述宝玉与黛玉在大观园桃树下共读西厢,展现了一幅景美情真的画

面。这一情节突显了小说反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主旨,让读者与宝黛一起感受到

追求自由的美好。

如香菱不顾侍妾身份,在黛玉的鼓励与教导下,学写诗歌到了呆魔的境地。她们不

顾礼俗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追求生活的诗意,展现青春之美。

(二)(1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那时我是弟弟

①那年书店的阿姨叫我弟弟,还在橱架的角落里给我留下了一套《月亮和六便

士》。

②我是在下乡前两天买下《静静的顿河》的。那四本一套的书,放在书店右面

那个蛮高的橱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

它那儿。整整五年,它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它的左边是《月亮和六便士》,所以

我既记住了肖洛霍夫,也记住了毛姆。站在那个位置,看着那蛮高处的名字,再忘

记非常难!

③这是个永远安静的小书店,在我上中学路上,它的旁边是粮店,每个月我都

会跟着外祖母到这儿来买米,我背回去。

④我上了三年中学,可是却在中学待了五年。后面的两年不毕业,也不上课,

有的同学待在家里,有的在学校和马路上闲逛。我是属于闲逛的,这个很小的书店

也是我闲逛的地方。加上上课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进去,虽然并不总是买书,

但是成为了习惯。这些年,我经常讲那本法国的《星期三书店》给儿童们听,讲的

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进这个小书店。那本书里的小女孩,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走

进巴黎的一个小书店,坐在沙发上看漫画,对面的沙发上也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

那儿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读厚厚的历史书的老人成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

⑤我们那个时候的书店不开架,也没有地方坐,我们是站在柜台的外面看橱架

上的书。

⑥我很想请营业员把《静静的顿河》拿下来给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为我

只是想翻一翻,没有准备买。买这一套书要好几块钱,不是想买就可以买的。

⑦让别人拿下来给我看,可是又不买,我的性格里没有这样的脸皮厚。我的脸

皮一直不厚。

⑧我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看见卖糖炒栗子的,很想买,但不知道是不是好吃,

就问,可以吃一颗吗?还要问,如果觉得不好吃,可以不买吗?如果卖的人说,怎

么可能不好吃呢?那么我就不吃一颗了,因为如果吃了,不好吃,不买,就会不好

意思。如果他说,一颗栗子算啥,你吃吧,那我就吃一颗试试。不过,只要吃了一

颗,就算不好吃,我基本上也会买的,至少让他称半斤,否则还是会不好意思。否

则,离开的时候,会觉得背后有不高兴的眼睛瞪着我。何必让人家瞪呢?

⑨有一次,我还是看着橱架上的《静静的顿河》的时候,女营业员突然一句话

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后退后一步靠着橱,看着我,虽然没有什

么笑容,但是目光和气。她一定是记得我,看见我总是远远地看它。一个人,目光

和气地看着别人,可能比笑容满面更令人安定。

⑩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书,记住了一个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

记住了哥萨克和文字里的一点儿词句感觉,那词句感觉和家里有的苏联小说《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不一样,那时,都叫苏联小说,不叫俄罗斯小说。

⑪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谢阿姨”,就赶紧走了。

⑫《星期三书店》中的老先生每个星期三下午来,到书架前取下那本历史书看,

看得很缓慢。他已经很老了,没有把书买下来,但是又希望读完,这情景,不但看

漫画的小女孩看见,年轻的女营业员也看得清清楚楚。

⑬再过两天我就要下乡了。妈妈给了我钱,让我买所需要的日用品,还剩了一

些钱,所以就又逛到这儿来了。

⑭她正坐在那儿打毛衣。我说:“阿姨,我要买《静静的顿河》。"她立刻放下毛

衣,站起来,把四本一起取下来,惮了惮书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没有翻看就付

了钱,她用印着“新华书店”几个字的纸拦腰把书包了一圈,递给我,好像是对我,

也好像是对站在另一边的男营业员说,放在这里几年了,放也放老了,总算卖掉了。

⑮男营业员说,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欢送它,它也欢送你。

⑯他们就哈哈笑起来。

⑰我看看她,心想,以后来就看不见她了。

⑱我对她说,过两天我就要去农场了。她问,是去黑龙江吗?我说,是去郊区

农场。

⑲她“哦”地出了一口气,说,那很近,小孩子跑得很远会苦的。

⑳其实我是想跑得很远的,可是因为出身不好,只能到郊区农场去。

㉑我从书店走出来,回家去。听见她在后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

是女性的大人,喜欢喊男小孩“弟弟”。

㉒我停下来,转过身。她说:“弟弟,旁边那本书,我帮你放在下面橱里了,在

角落里,你如果以后要买,就对他说,我也会跟他说的,只有一本,卖掉了就没有

了。”

㉓“《静静的顿河》也没有了,是吗?”“没有了,只有一套。”

㉔放在下面橱里角落的就是《月亮和六便士》。

㉕《星期三书店》里,到了圣诞节前一天,老人又来看书,可是那书不在架子

上了。他问年轻的女营业员:“是卖掉了,是吗?”

㉖营业员说:“是卖掉了。被人当作圣诞节礼物买走了。”然后她从下面的橱里

取出一个包扎好的漂亮礼物,递给老人,说:“爷爷,圣诞节快乐!

㉗她买下了那本历史书送给老人。

㉘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我在

看《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

㉙下乡的十年里,度过着另外的生活感觉,竟然没有想去买那本被藏在角落里

的书,后来等我想起这事,书店已经不在了。粮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还在。

㉚我一直纳闷的是,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国小说,其实是

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我搞不大懂。

8.赏析第22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本文叙事中多次穿插了《星期三书店》这本书,请对这一构思特点加以评析。

(4分)

11.有人认为第30段可以删去,以29段结尾更好。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

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答案】

8.划线句为语言描写,“弟弟”这个称谓,传递了阿姨对于“我”长辈般的关爱;(1

分)“我帮你放在下面的橱柜里”,体现了阿姨的细心,(1分)“在角落里”的补充,

更加表现了阿姨希望为我留下那本书的诚恳。“他”是指男店员,“我也会跟他说的”

反映了她与同事的默契,阿姨的语言亲切质朴,多用短句。(1分)

9.第⑧段运用插叙的方式,写了现在的“我”买糖炒栗子时的纠结,突出了“我”脸

皮很薄的个性。(1分)结构上,承接了前文“我”不好意思请书店阿姨帮我把《静静

的顿河》从橱架上取下来,下启了后文因没钱买书而赶紧离开的叙述。(1分)内容

上,突出了“我”对阿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的感激之情。

(2分)

10.构思巧妙独特。“我”和《星期三书店》中的老人一样,一直看书却不买书,书

店阿姨和年轻女店员一样,给与顾客以关爱;《星期三书店》的故事多次穿插,两

个故事虚实结合,使叙事更加充实。(1分)第④段引发回忆,使叙事流畅;第28

段写阿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包书、留书,虽然没有法国店员那样漂亮精致,具有节

日的仪式感,却传递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质朴温情。《星期三书店》是“我”现在

常给儿童讲的故事,表现出阿姨的温情关怀对“我”的影响深远,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1分)构思虽然独特,但是将《星期三书店》的故事穿插在“我”的回忆中则较为

生硬刻意。(1分)比如第12段、25段的穿插,在叙事推进上比较突兀,影响了叙

事的流畅性;《星期三书店》中的老人得到了书店营业员的馈赠和关怀,与我得到

书店阿姨关怀的经历相类似,两个故事内容上比较雷同,文章的内涵没有得到扩展

提升。(1分)

11.以第30段结尾更好。结构上与开头的“整整五年”这两套书在书店那个位置没

有动,形成照应;“我”的纳闷引起读者猜想,这两套书在特殊年代得以在书店陈列,

可能是出自营业员阿姨的善意,可能是因为小店很小不引人注意。(2分)同时暗含

了“我”对于在懵懂之中受眷顾感激,余韵悠长。而如果以29段结尾,仅表“我”对

往事的追忆之情。(2分)

或:以29段结尾更好。29段写出了那个特殊年代世事无常的怅惘之情,面对世事

的变化,“我”的回忆则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突出了书店阿姨对于我的影响之深。结

构上和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了标题。而以30段结尾,写“我”对于那两套书一直

陈列在书店的纳闷,则有削弱文章的情感抒发,有别生枝节之嫌。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划线句是女营业员对“我”说的话,为语言描写,女营业员和“我”非亲非故,喊“我”“弟

弟”这个称谓,传递了阿姨对于“我”长辈般的关爱;

“我帮你放在下面的橱柜里”,体现了阿姨的细心,阿姨早观察至「‘我”对此书的喜爱

而无力购买,善解人意地帮我保留此书;“在角落里”的补充,更加表现了阿姨希望

为我留下那本书的诚恳,可谓帮人帮到底。

“他”是指男店员,“我也会跟他说的”反映了她与同事的默契,表明阿姨人缘很好;

同时阿姨的语言亲切质朴,多用短句,如话家常。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

第⑧段是回忆过去买栗子的情形,属于插叙,结合“就会不好意思……只要吃了一颗,

就算不好吃,我基本上也会买的……否则还是会不好意思”等内容可知,写了现在的

“我”买糖炒栗子时的纠结,突出了“我”脸皮很薄的个性。

结构上,承接了前文“我很想请营业员把《静静的顿河》拿下来给我看看,可是不好

意思……我的脸皮一直不厚",“我”不好意思请书店阿姨帮我把《静静的顿河》从橱

架上取下来;下启了后文“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谢

阿姨',就赶紧走了“,因没钱买书而赶紧离开的叙述。

内容上,“女营业员突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后退后一步

靠着橱,看着我,虽然没有什么笑容,但是目光和气。她一定是记得我,看见我总

是远远地看它。一个人,目光和气地看着别人,可能比笑容满面更令人安定",“我”

因为脸皮薄一直不好意思请书店阿姨帮取《静静的顿河》,而善解人意的阿姨主动帮

取了下来,突出了“我”对阿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的感激

之情。

10.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这样构思巧妙独特。“这个很小的书店也是我闲逛的地方。加上上课的那三年,

我也是常常逛进去,虽然并不总是买书,但是成为了习惯……买这一套书要好几块

钱,不是想买就可以买的……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

谢阿姨',就赶紧走了”“《星期三书店》……,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那儿读一本厚厚

的历史书……《星期三书店》中的老先生每个星期三下午来,到书架前取下那本历

史书看,看得很缓慢。他已经很老了,没有把书买下来,但是又希望读完,这情景,

不但看漫画的小女孩看见,年轻的女营业员也看得清清楚楚。”“我”和《星期三书店》

中的老人一样,一直看书却不买书,书店阿姨和年轻女店员一样,给与顾客以关爱;

《星期三书店》的故事多次穿插,两个故事虚实结合,使叙事更加充实。如“那本

书里的小女孩,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走进巴黎的一个小书店,坐在沙发上看漫画,

对面的沙发上也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那儿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读厚厚的历史书

的老人成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强化“我”与书中小女孩的经历是类似的;第④段引

发回忆,使叙事流畅;

第28段“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我

在看《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写

阿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包书、留书,虽然没有法国店员那样漂亮精致,具有节日的

仪式感,却传递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质朴温情。“这些年,我经常讲那本法国的

《星期三书店》给儿童们听,讲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进这个小书店”,《星期三

书店》是“我”现在常给儿童讲的故事,表现出阿姨的温情关怀对“我”的影响深远,

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构思虽然独特,但是将《星期三书店》的故事穿插在“我”的回忆中有的地方则显得

较为生硬刻意。比如第12段、25段的穿插,没有铺垫,没有照应,直接阐述情节,

在叙事推进上比较突兀,为穿插而穿插,影响了叙事的流畅性;

“《星期三书店》里,到了圣诞节前一天,老人又来看书……她从下面的橱里取出一

个包扎好的漂亮礼物,递给老人,说:‘爷爷,圣诞节快乐!’她买下了那本历史书

送给老人”“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

我在看《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

《星期三书店》中的老人得到了书店营业员的馈赠和关怀,与我得到书店阿姨关怀

的经历相类似,两个故事内容上比较雷同,文章的内涵没有得到扩展提升。

11.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段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说哪个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以第30段结尾更好。结构上,结尾部分“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

国小说,其实是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与开头部分“我

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整整五年,它

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这一内容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我一直纳闷的是”“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作者反复强调“我”的困惑,

引起读者对五年来这两本书的猜想,进而联想到营业员的善意、书店的人文气息、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表达效果上,“我一直纳闷”“我搞不大懂”作者反复强化的困惑感使文章主题含蓄而

内蕴丰富,引发读者的深思。这种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如果以29段结尾,仅表“我”

对往事的追忆之情。

以29段结尾更好。29段”……书店已经不在了。粮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还在”,

写出了那个特殊年代世事无常的怅惘之情,面对世事的变化,“我”的回忆则历久弥

新弥足珍贵,突出了书店阿姨对于我的影响之深;

结构上“没有想去买那本被藏在角落里的书”和文章的开头“还在橱架的角落里给我

留下了一套《月亮和六便士》”呼应;照应了标题“那时我是弟弟”。以30段结尾,

写“我”对于那两套书一直陈列在书店的纳闷,则有削弱文章的情感抒发,有别生枝

节之嫌。

(三)(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高适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晚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嬲②。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鸦鸿。

【注】①投辖:《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

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的键。②避骋:《后汉书•桓

典传》记载,“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骋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

行且止,避骋马御史'J桓典,东汉大臣,官至侍御史。

12.小松想要为本诗选择背景图,与本诗风格最为匹配的一项是()。(1分)

A.绚丽奇幻B.清翠秀丽C.凄冷阴沉D.苍茫空阔

13.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2分)

A.第一联中“白露”点出时节为秋,“清川”呼应诗题中的“灵云池

B.“舞换”一联写人们在舟中歌舞作乐,暗含对将领荒淫无度的批判。

C.“乘兴”一联巧妙用典,含蓄写出场面之欢乐,窦待御之可亲可近。

D.诗人以“弱羽”自比,愿伴“鸩鸿”表达对窦侍御的追随赞美之情。

14.本诗可看作应酬之作,应酬之作特别注重“得体”,本诗在这点上做得很好。请

从“得体”角度赏析本诗。(5分)

【答案】

12.D13.B

14.前四联写时间节令,尤其是一同游玩的欢乐和一同所见的美景,对相聚的赞美

隐含对对方的赞美。第五联,既写出场面欢乐无拘无束,也暗写出窦待御平易近人

可亲可近,同时把窦侍御比作桓典,暗含着对窦待御刚烈正直的赞美。最后一联自

比弱羽,把对方称作鹑鸿,自谦和赞美的同时,“谁怜”以一种娇弱的口吻,“犹欲

伴”则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追随对方希望对方吸引抬举意思。这些情感和意图,

委婉表达,不谄媚,不庸俗,恰如其分,也与身份相称,很得体,也很巧妙。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诗歌中间四句“舞换临津树,歌饶向晚风。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写泛舟之乐,

思绪飘忽于舞台歌榭上,见夕阳映照,水天一色,整个秋空都充满边塞风物,意境

是苍茫空阔的。

故选D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暗含对将领荒淫无度的批判”错,“舞换临津树,歌饶向晚风”写看着水边树下

的歌舞,歌声悠悠缭绕在晚风中。写诗人陪友于水舟之上,看着水边树下的歌舞,

触发了浓浓的愁思。选项解读错误。

故选B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应酬制作”,其“得体”应体现在对对方的赞美适度,表达自己的情感适度

等方面。

此诗首四句写泛舟灵云池的时间和地点,由见“清川”而“思不穷”。前两句点明时

间是秋季,以“白露”和“清川”勾勒出秋季景色清冷而明净的特点。三、四句写

陪待御泛舟在清冷的水波上,虽然逍遥在池塘小船之上,身仍实在塞上军中。这两

联通过写游览所见之美景,暗含与对方相聚的喜悦之情,委婉表达对对方的赞美之

意。表达“得体”。

第五联“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骋”,游兴未尽当诚心留客时,欢聚也不要有什么忌

讳。“投辖”可以相见当时宾主自在随意的欢乐和谐的场面,也暗写出窦待御平易近

人可亲可近;“避骋”则用桓典的典故,同时把窦侍御比作桓典,由注释可知,桓典

是个不惧宦官的正直的大臣,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气,这样的用典暗含着对窦待御

刚烈正直的赞美。

最后一联“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鹘鸿”,以弱羽凡鸟自喻,这是自谦;比窦氏为鹏维

鸿雁,是对对方的赞美;“谁怜”以一种娇弱的口吻希望得到对方的爱护,“欲伴”

则以坚定的口吻希望追随对方、得到对方引荐、希望窦侍御汲引之意。这些情感和

意图,委婉表达,不谄媚,不庸俗,恰如其分,也与身份相称,很得体,也很巧妙。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①公讳宗羲,海内称为梨洲先生,余姚人也,忠端公尊素长子。公垂髯读书,

即不琐守章句。年十四,随学京邸,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每夜分,秉

烛观书,不及经艺。

②忠端公死诏狱,门户躺逸咒而公奉养王父②,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

令太夫人知也。忠端公之被逮也,谓公曰:“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公遂自《明十

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靡不究心,而归宿于诸经。既治经,则旁求之九流百家。

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楼钮氏、南中千顷斋黄氏、吴中绛云楼

钱氏。冬年搜讨,游屐所至,遍历通衢委巷,搜鬻故书。多暮,一童肩负而返,乘

夜丹铅③。次日,复出以为常。

③阁学文文肃公尝见公行卷,曰:“是当以大著作名世者!”已而东之郭,西之

海宁,皆请主讲,大江南北,从者骈集。

④公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枣书而从事于游谈,故受

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又谓读书不多,无

以证斯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故凡受公之教者,不堕讲学之流弊。

⑤公晚年益好聚书,然尝戒学者曰:“当以书明心,无玩物丧志也。”当事④之举

于听讲者,则曰:“诸公爱民尽职,即时习之学也。”

——节选自《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注】①箱膻:不安貌。②王父:祖父。③丹铅:指点校书籍。④当事:当权

者。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名年搜讨()(2)厚暮()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李书而从事于游谈()

A.整理B.约束C.捆绑D.搁置

(2)当事之拳于听讲者()

A.安乐B.出游C.预约D.迟疑

16.把第①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公垂髯读书,即不琐守章句。年十四,随学京邸,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

也。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2分)

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令太夫人知也

18.分析第③段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19.综观全文,分条概述梨洲先生的治学方法。(4分)

【答案】

14.①.终②.接近,迫近

15.①.D②.C

16.梨洲先生童年时读书,就不仔细遵从经义解说(不拘泥于经书章句)。十四岁时,

随(父亲/家人)到京都就读,他的父亲忠端公用科举应试的学业内容来考核他,他

(却)不太关注这些科目。

17.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令太夫人知也

18.用阁学文文肃公对梨洲先生所作文章的赞誉之语,以及各地对梨洲先生讲学的

欢迎,侧面描写他的学问之深、才能之高。

19.(1)溯本求源,经学为本;(2)经史兼读,学以经世;(3)博览群书,融会贯

通;(4)以书明心,内化践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穷:终。句意:整年搜求。

(2)薄:接近,迫近。句意:快傍晚时。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

(1)束:搁置。句意:把书搁置高阁却从事于游谈讲学。

故选Do

(2)豫:预约。句意:遇到预约听他讲学的当权者。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垂髯”,指童年;“琐守”,仔细遵从;“京邸”,京都;“课”,考核。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孝敬而闻名,夜里读完书,呜呜的哭着,只是不让母亲知道。

依据语法结构,“以孝”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闻”的状语,独立成句,所以在“闻”

字后断开;

“夜”做“读书”的时间状语,中间不断;

“读书”和“毕”字构成主谓句,较独立,所以在“毕”字后断开;

“呜呜然”直接修饰动词“哭”,表状态,独立成句,所以在“哭”字后断开;

“顾”字表轻微的转折,和后边联系紧凑,所以在“顾”字前边断开;

“不令”和后边“太夫人知也”是动宾短语,独立成句,中间不断。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原文“阁学文文肃公尝见公行卷,曰:‘是当以大著作名世者!'”可知,这是直

接引语,引用阁学文文肃公的话来表扬梨洲先生所作的文章,所以属于侧面描写。

依据原文“皆请主讲,大江南北,从者骈集”可知,意思是大江南北,跟随他学习

的人非常多,也属于侧面描写。

两处都用侧面描写,突出了他学问很深、才能很高,所以才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和

跟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依据原文第四段“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故受业者必先穷经”

可知,意思是“不把六经作为根柢,把书束之高阁却从事于游谈讲学。所以学习的

人一定要追本溯源”,所以治学方法之一是:要溯本求源,经学为本。

(2)依据原文第四段“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可知,意思

是“经术经世的原因,正是不是迂儒所学,所以同时让他们读史”。所以治学方法之

二是:要经史都读,学以经世。

(3)依据原文第四段“又谓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可知,意思是“又说读

书不多,没有用来证明道理的变化”。所以治学方法之三是:要多读书,才能融会贯

通。

(4)依据原文第五段“当以书明心,无玩物丧志也”可知,意思是“应当用书来明

心,不要玩物丧志也”。所以治学方法之四是:以书明心,内化践行。

参考译文:

先生名叫宗羲,世人称他梨洲先生,他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氏,是忠端公黄

尊素的长子。先生童年读书,就不拘限死守章句,14岁时考取秀才,随家人入京都

邸舍读书。他父亲拿科举学业来测试考查他,他对此却不太留心。往往到半夜,点

着蜡烛看书,也不碰经书。

黄尊素先生死于关押钦犯的牢狱之中,家门不安,黄宗羲奉养祖父,因孝敬而

闻名,夜里读完书,呜呜的哭着,只是不让母亲知道。黄尊素被逮捕的时候,曾对

黄宗羲说:“治学的人不可以不通晓史事。”黄宗羲于是从《明十三朝实录》入手,

向上追溯二十一史,没有不尽心的,而最终着落于各种经籍。研究经籍之后,又向

外从各种学派诸子百家中搜求,读尽家中所有藏书之后,仍不满足,他就到同乡世

学楼钮氏、南中千顷斋黄氏、吴中绛云楼钱氏有世代读书之家抄录,整年搜求,足

迹所到,遍及四通八达的大路和弯弯曲曲的小巷,收求旧书,傍晚,由一书童背着

回家,自己则乘夜校订。第二天再出去,大抵成为常事。

阁学文文肃公曾经看过他写的文章,说:“这是应当凭非常优秀的作品闻名于世

啊!”不久向东行到达郭地,向西到达海宁,都请求让他主讲,大江南北,跟随他的

人非常多。

黄宗羲说明人讲学,都是抄袭语录的糟粕,不把六经作为根柢,把书束之高阁

却从事于游谈讲学,所以学习的人一定要追本溯源;经术经世的原因,正是不被迂

儒所学,所以同时让他们读史。又说读书不多,没有用来证明道理的变化;只图多

读却不走心,则是一种俗套的学习。因此凡是接受他的的教育的人,就没有落入讲

学的弊端。

黄宗羲晚年更加喜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