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山西省平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特别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社稷的含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故B正确。选项A只是描述了表象,而且表述片面,解除;选项C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未挖掘出现象背后信息,解除;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特点,解除选项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旨在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实力。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农业发展是还坏干脆影响到民生,影响到国家的安定。2.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起先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缘由是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实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缘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记是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由此,选A。考点: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铁·犁牛耕3.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是北宋时期产生的,②黄道婆是元朝人,③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④是汉代的耕犁,依据时间先后依次是④③①②,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4.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下列可以证明的是A.山西夏县西阴村发觉了半个割裂的茧壳B.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C.马王堆墓中出土了素纱襌衣和起绒锦D.钱山漾遗址佐证人工育蚕技术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觉半个割裂的茧壳,A错误;唐朝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B错误;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还发觉几种起绒锦,C正确;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觉绢片、丝带等,经鉴定,原料是家蚕丝。由此佐证,在新石器时代,人工育蚕技术出现,D错误。5.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时城市商业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映出商业活动没有地点限制,故选D项;“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反映出在固定地点确立市场,与宋代商业发展状况不符,解除A项;唐朝时期出现了草市,草市出现不能体现宋代商业特点,解除B项;唐朝后期商业活动渐渐打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解除C项。【点睛】(1)秦代:商品买卖必需明码标价(2)汉代:“市”有特地的管理机构。(3)六朝:草市形成,设“草市蔚”进行管理。(4)宋:“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的服务功能完善6.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行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锄头底下三分泽”“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行多恶”,说明精耕细作对于农业生产和农夫生活特别重要,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解除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解除。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更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更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B.政府主动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冲突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旺盛,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看法发生变更。应当选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解除D选项。政府主动推行重农政策、社会冲突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解除B、C。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8.明中后期,大运输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输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变更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输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解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确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解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更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解除C项。9.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缘由是A.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B.世界市场的形成C.新型交通工具轮船独创和创制D.英国领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精确解读图片信息的实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遍及世界各地,这主要是英国领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答案选D。A是英国建立经济霸主地位的军事条件;B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项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独创,ABC三者均不是英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的根本缘由。10.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折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折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折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折服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确定D.落后文明难以折服先进文明【答案】B【解析】从马克思这段话来看,马克思认为印度被英国侵略殖民是有确定主动意义的,相比于其他国家,英国带去的是更加现代的技术,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不是马克思的本义;C选项错误,这种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传达出这一观点。11.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敞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白()A.要实现工业化必需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简单接受工业化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实力。材料涉及的是工业化浪潮在不同社会性质国家兴起的缘由。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经过北美独立斗争,美国建立。随后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这极大的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兴起,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表述确定化。C、D两项没有依据,明显具有片面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影响12.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多数,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A.鸦片斗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可知体现了洋务运动获利带动了人们投资近代企业,争相购买股票,故选C项;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产品商品化和耕织分别,与材料内容不符,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带动了人们对近代民族工业的投资和建立,没有体现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业,解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人们争相购买新建公司的股票,不能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除D项。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环境未根本变更B.地区分布不平衡C.国内政局混乱D.工业结构不合理【答案】A【解析】【详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变更,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快速萧条,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之初,就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一战期间无关,故B错误。国内政局不稳也不是一战时期才出现的现象,故C项错误。工业结构不合理不是对“没前途的经济奇迹”的合理说明,故D项错误。14.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无奇不有,庞杂至不行名状。”对此理解较为精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无奇不有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装扮可见一斑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同时西方文明深化传播,社会转型加剧。中国社会服饰出现重大变更,西方服饰与东方服饰共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衣着中,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剧。故B项正确。服饰变更反映的是社会的变迁,A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A错误。不是因为辛亥革命才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C错误。由材料并不能得出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它服装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1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夫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绚丽。”出现这种变更是因为()A.农夫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夫不再向国家缴纳粮食税C.农夫可以自由支配部分农产品D.农场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实力。1920年的苏俄正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该政策在农业方面实施余粮收集制,极大地损害了农夫的利益,即“阴云密布”。1922年的苏俄正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该政策在农业方面实施固定的粮食税,即农夫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全部粮食,故解除B项,选择C项;A项应为1917年的《土地法令》,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2年”,故解除;D项应为二战后初期的赫鲁晓夫改革,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22年”,故解除。16.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时是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苏联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安排经济的优势,因此出现了“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的局面,D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局势日趋惊慌,A错误;据材料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经济都受到巨大打击,B错误;经济全球化得以发展是二战后,C错误。【点睛】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17.“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B.嘉奖农夫压缩农业产品C.兴办公共工程,削减失业D.制定公允竞争法规,避开盲目竞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导致人们对政府失去信念,故而罗斯福首先整顿银行金融体系,答案为A。嘉奖农夫压缩农业产品的目的是稳定价格,平衡供需冲突,不符合题意,B错误。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解决失业问题,没有诚信机制作用,C错误。制定公允竞争法规的目的是为了削减工业的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建条件,不具有诚信机制的作用,D错误。18.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刺激经济发展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D.短暂缓和社会冲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实力。二战后,为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社会冲突和防止社会动荡,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福利制度,故本题应解除D项,选择B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故解除A项;优化政府形象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无必定联系,故C项的表述错误。19.下图是建国后清华高校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精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绽开C.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 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的清华高校院系调整之前,科目设置和院系涉及面比较广,而调整之后则是几乎清一色的工科系,结合1953年起先我们国家推行工业化的方针,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化事业•教化事业的发展•工业化与教化发展20.杨奎松教授把“大跃进”发动的缘由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你认为“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B.中美关系的裂开,美国对中国实施主动封锁C.社会主义建设阅历的缺乏D.中苏关系裂开,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1840年的鸦片斗争,使中国丢失了长期领先世界的优势地位,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958年,新中国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发动了“大跃进”。由此可知,“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缘由是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头初才改善,迄今仍未裂开,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阅历的缺乏与题目中的“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无关,C错误。中苏关系裂开是在1961年,在“大跃进”之后,时间不符合,D错误。2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削减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削减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农夫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更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起先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夫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A正确。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解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除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更,材料并没有涉及,解除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安排经济到市场经济2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建设须要大量的资金,除了大力引进外资之外,我国政府还可以向下列哪一机构或组织贷款A.联合国B.世界银行C.世贸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世界银行为成员国供应长期贷款和技术救济,中国于1980年复原成员国地位,因此可以向世界银行贷款。故答案为B项。联合国不对成员国供应贷款,解除A项;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解除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中出现短暂困难的成员国供应短期贷款,解除D项。23.1974年,前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西欧国家A.在国际关系中决心与美国绝裂B.已经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C.起先放弃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D.希望摆脱美国限制联合自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西欧各国在一些事务磋商中,力求摆脱美国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决裂以及对待冷战政策的看法,AC选项解除。经济政治一体化是1993年欧盟成立后的史实,B选项解除。24.按惯例,参与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首脑们都要身着东道国的传统服装,照上一张“全家福”。这主要呈现出亚太经合组织A.内部合作水平不高B.承认各成员国文化传统多样性,强调相互敬重C.渐渐消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D.政治经济利益渐渐趋于一样【答案】B【解析】【详解】参与APEC领导人都要身着东道国的传统服装说明亚太经合组织承认各成员国文化传统多样性,强调相互敬重。故本题选B。组织内部合作水平较高,故不选A。亚太经合组织淡化而非消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故不选C。各成员国处于不同政治形态,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故政治经济利益不会趋于一样,D错误。25.2011年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晚宴上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B.美国制造业日趋空心化C.发展中国家经济渐渐崛起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对话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A选项符合题意。仅从苹果手机的生产地来说,不能得出美国制造业日趋空心化的结论,B选项解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C选项解除。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旧存在,D选项解除。其次卷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头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头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头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胜利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特点:在国家驾驭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确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复原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会主义经济基础。美国运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的方法即用确定的安排经济来调整资本主义产销间的冲突,避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安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共同点:市场与安排相结合。(只要包含“安排”与“市场”即可)相识:经济改革必需坚持从国情动身,必需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或其他相识如资本主义也有安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安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经济发展模式必需因时而变。等等相识都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20年头初俄国“改革调整机遇”是指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引起了农夫和工人的剧烈不满,在此背景下,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确也为苏俄的发展供应了“改革调整机遇”。面对30年头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1932年罗斯福坚决的实施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确也为美国的发展供应了“改革调整机遇”。而中国主要是回答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俄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是指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方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沟通,巩固工农联盟,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美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是指罗斯福新政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即用确定的安排经济来调整资本主义产销间的冲突,避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而中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则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3)依据所学学问可以从俄、美、中三国经济模式特点来分析其共同点。启示留意从与国情之际的关系、市场和安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出其次小问答案。27.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靠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困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困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起先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担心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方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丢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困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确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实力的失业者必需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实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解析】(1)第一小问应留意区分社会救济的干脆目的和根本目的,干脆目的简单理解,就是救助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从根本目的来看,政府的社会救济着眼点还是在于减缓社会冲突,增加政治认同。其次小问可从社会救济的参与者、救助对象、救济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概括即可。(2)从材料可知,近代英国的救济制度只针对的确有困难的弱势群体,而当代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已经全面覆盖,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且它包含了失业救济、婚姻家庭救济、教化救济等等多种层面;且由于社会财宝再安排,低收入者得到的救济力度更大。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得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实力。本题围绕中英两国福利制度的横向比较,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实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热点——社会福利制度,大国崛起英国。第(1)问主要运用所给材料,考查到了考生发散性思维,第(2)问则考查到考生开放性思维,学问迁移实力。本考点是考查考生比较实力,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当比较简单得分。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还是要关注教材的主干学问,驾驭透彻,当然更离不开解题技巧的训练,如“共同目的”、“异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技术培训驾驭科技浪潮考核试卷
- 企业教育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试卷
- 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与智能招聘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前的环境影响评价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在化妆品包装中的创新应用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检验与工艺控制方法考核试卷
- 内陆养殖的农村富民与农产品流通考核试卷
- 脱贫攻坚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 新员工安全隐患知识培训目标
- 新员工入行培训财务合规
- 消失的13级台阶
- 营销管理知识点
-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 三写作的载体与受体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版)习题答案
- GB/T 451.3-2002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 网签授权书(学生就业平台)
- GB/T 17853-2018不锈钢药芯焊丝
- MORA-Super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