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美术概论考试/考查考试总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课程性质适用专业美术学承担单位艺术学院先修课程《美术概论》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的本质及特征,以及美术与外部客观社会生活的复杂关系;了解美术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的基本原理等等,使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和整体文化修养得到相应的提高。一、课程目标1.学生掌握美术史上关于美术本质问题的各种认识;理解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美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和主要特征。2.学生了解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创作活动的美术生产、创作成果的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理解美术家的主体地位和应具备的修养;掌握美术创作活动的思维过程和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3.学生了解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和美术的审美教育等问题。4.学生了解历史上对美术发生问题的各种理论观点;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掌握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状态。5.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形态流变和西方美术发展的形态流变的不同过程及态势;理解中西方两种文化源流对中国美术发展和西方美术发展的不同影响作用。掌握美术发展过程中社会制约性与自律性交互作用的复杂关系。6.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方法;理解并掌握各类美术的基本审美特征、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表1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强度1.了解美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美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和主要特征。1.4美术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美术作品是审美对象,体现了美术的审美本质;课程目标1M2.了解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创作活动的美术生产、创作成果的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理解美术家的主体地位和应具备的修养;掌握美术创作活动的思维过程和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2.2了解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和过程。了解美术创作的创作方法;2.3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因素也就是它的艺术语言。美术作品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其相关属性有意境与风格、格调与品位,还有商品属性等等。课程目标2M5.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形态流变和西方美术发展的形态流变的不同过程及态势;理解中西方两种文化源流对中国美术发展和西方美术发展的不同影响作用。5.2了解中国美术的形态流变;5.3了解西方美术的形态流变。课程目标5H二、课程教学设计表2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作业讨论课上机/实验项目设计课程目标1(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理解(2)美术的社会本质(3)美术的认识本质(4)美术的审美本质+课程目标2(1)创作主体——美术家(2)创作活动(3)创作成果——美术作品+课程目标3(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3)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4)美术的审美教育++课程目标4(1)历史上几种关于美术发生的理论(2)美术发生的动力(3)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与阶段(4)原始美术的性质及其在历史中的转换+课程目标5(1)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2)中国美术的形态流变(3)西方美术的形态流变(4)当代中国美术+课程目标6(1)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门类的划分(2)美术的主要门类(3)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4)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三、课程单元及学时建议(一)课程学时计划建议表3课程单元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对应的课程目标1本质论6目标12创作论6目标23接受论5目标34发生论5目标45发展论6目标56门类论4目标6合计32(二)课堂教学内容第一章本质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了解美术史上关于美术本质问题的各种认识;理解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美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和主要特征。2.教学内容(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理解;(2)美术的社会本质;(3)美术的认识本质;(4)美术的审美本质。3.重点: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是社会生活在美术家头脑能动地、审美地反映产物。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并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有各种复杂的关系。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美术以其特有的方式“掌握”(认识)世界,具有视觉形象性,它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具有再现的真实和表现的真实。美术形象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典型。美术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美术作品是审美对象,体现了美术的审美本质。美术作为审美对象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美术的审美性格和审美个性主要是通过形式美和形式感引起人们的美感4.难点:本章难点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既是社会意识形态,又是社会生产形态的理论观点,以及这种理论观点对于认识美术本质问题的启示意义。第二章创作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着重研究美术的本体因素。了解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创作活动的美术生产、创作成果的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理解美术家的主体地位和应具备的修养;掌握美术创作活动的思维过程和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2.教学内容(1)创作主体——美术家;(2)创作活动;(3)创作成果——美术作品。3.重点:美术家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主体,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创作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创作个性。美术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审美观念和多方面的文化修养。美术创作是美术家对于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因此,美术创作是一种构思活动和传达活动,其中还包括必不可缺少的创作技巧。美术创作还是一种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美术创作还受一定的创作方法的影响,主要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创作坊法、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等。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因素也就是它的艺术语言。美术作品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其相关属性有意境与风格、格调与品位,还有商品属性等等。4.难点:本章难点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与创作个性和艺术创作的思想过程。第三章接受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美术接受也是美术的社会功用的实现。要了解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和美术的审美教育等问题。2.教学内容(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3)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4)美术的审美教育。3.重点: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美术接受的方式体现了美术的本质特征。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指整个艺术世界,包括在美术世界中与美术接受有关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以及各种美术活动组织机构和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社会制度和运行规则等。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指新闻媒介、美术市场、美术院校、展览馆、出版社、博物馆等。美术接受包括美术欣赏和美术批评。而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术欣赏是美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美术批评是美术欣赏的指导和理论形态。对美术作品的接受是一个由准备阶段向初级阶段,再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美术的审美教育是美术的审美教育功用在人的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乃至于在整个国民素质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4.难点:本章难点是美术接受的再创造性。第四章发生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着重研究美术发生(起源)的社会历史根源。了解历史上对美术发生问题的各种理论观点;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掌握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状态。2.教学内容(1)历史上几种关于美术发生的理论;(2)美术发生的动力;(3)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与阶段;(4)原始美术的性质及其在历史中的转换。3.重点:关于美术发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观点有游戏论、巫术论和劳动论等。这些理论观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美术发生的历史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上的前提。劳动实践还是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为美术发生提供了社会学的前提。美术发生的上限是人工性,即人类从创造工具开始也就意味着美术发生过程的开始。接下来是美术的形态发生,包括写实形态、形式形态和装饰写实形态三个阶段。然后是审美发生,使美术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形态。人工性、形态性、审美性是原始美术发生的三个层次。4.难点:本章难点是如何理解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美术发生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原始美术的问题。第五章发展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研究美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发展的不同流变过程。要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形态流变和西方美术发展的形态流变的不同过程及态势;理解中西方两种文化源流对中国美术发展和西方美术发展的不同影响作用。掌握美术发展过程中社会制约性与自律性交互作用的复杂关系。2.教学内容(1)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2)中国美术的形态流变;(3)西方美术的形态流变;(4)当代中国美术。3.重点:首先,美术的发展受外部社会的制约,包括社会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发展的影响。其次,美术发展受内部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即美术发展的自律性。另外,美术发展还有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国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以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形成了中国审美心理结构的民族特色,由此,导致了中国美术在总体上倾向于写意的特点,以及将“味”和“品”成为最重要的基本范畴。中国美术受儒家美学价值、道家美学价值和禅宗美学价值的影响。西方审美意识的显著特点是对视、听觉的高度重视,形成了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特色,就是特别关注“看见”和“听见”的东西,即视觉和听觉呈献的特性,特别是客观事物的外观或形式。由此,导致了西方美术在总体上倾向于写实的特点。西方美术受希腊式的美学价值和基督教的美学价值的影响。4.难点:本章难点是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发展的影响;美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既相联系又不平衡的复杂关系;美术发展中的批判继承与革新创造的关系等。第六章门类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研究美术的分类方法及各类美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及不同的艺术语言及创作方法。2.教学内容(1)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门类的划分;(2)美术的主要门类;(3)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4)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3.重点:美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因此,在艺术分类学中,美术成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或空间艺术。美术又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再分类。一般的方法可分为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绘画、设计、园林、书法、篆刻等等。根据美术的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纯美术和实用美术。根据再现和表现来分,可以分为再现的美术和表现的美术。根据具象和抽象来分,可以分为具象的美术和抽象的美术。美术门类介绍,按习惯的方式,分别介绍工艺术美术、建筑(附园林),雕塑、绘画、书法(附篆刻)、现代设计等主要门类的基本特征。4.难点:本章难点是要了解美术的分类方法;理解并掌握各类美术的基本审美特征、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结课考试(70%)两个考核环节构成。各考核环节的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一)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学生出勤/平时表现情况。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全程参与所有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应详细记录学时的出勤情况。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二)考试成绩采用闭卷考试,结课考试占总成绩的70%。试卷(100分制)蓝图如下:表5试卷明细表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其他分值比度对应学时20%20%20%20%20%考察点课程目标1考查美术史上关于美术本质问题的各种认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10%6课程目标2考查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创作活动的美术生产、创作成果的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美术家的主体地位和应具备的修养;掌握美术创作活动的思维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