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_第1页
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_第2页
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_第3页
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_第4页
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TOC\o"1-2"\h\u27901第一章应急预案概述 2121801.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2255951.1.1目的说明 279791.1.2目的具体内容 3157741.1.3法律法规依据 399041.1.4企业内部依据 3166231.1.5技术依据 3188821.1.6其他依据 324776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478461.1.7组织架构 4219881.1.8组织成员 4124341.1.9应急指挥部职责 4262401.1.10应急办公室职责 5238711.1.11各部门应急小组职责 512313第三章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 5205361.1.12评估目的 5112731.1.13评估内容 544801.1.14评估方法 5117881.1.15应急资源配置原则 626921.1.16应急资源配置内容 6214971.1.17应急资源配置流程 615217第四章预警与预防 7225781.1.18系统概述 7277511.1.19预警系统构成 711701.1.20预警系统运行机制 7166751.1.21预防措施概述 7127781.1.22预防措施具体内容 828341.1.23预防措施实施与监督 824654第五章应急响应 8217441.1.24目的 858121.1.25响应级别划分 9154521.1.26响应级别确定 9278361.1.27预警与信息报告 943571.1.28应急响应启动 9306221.1.29应急响应措施 9118761.1.30应急响应结束 10234351.1.31应急响应记录与评估 1027678第六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1033281.1.32预警与信息报送 1088241.1.33现场应急处置 10271081.1.3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1275371.1.35救援队伍 11205851.1.36救援设备 1120278第七章信息报告与沟通 11189421.1.37信息报告原则 11139661.1.38信息报告流程 12212091.1.39内部沟通 12117611.1.40外部沟通 13191801.1.41信息发布 13283251.1.42信息反馈 1317201第八章培训与演练 13141671.1.43培训目标 13129851.1.44培训对象 13290641.1.45培训内容 14145671.1.46培训方式 14213281.1.47培训时间 14324381.1.48培训效果评估 14266431.1.49演练目的 1458861.1.50演练范围 14411.1.51演练内容 14322751.1.52演练方式 15180571.1.53演练时间 1569661.1.54演练组织 15299371.1.55演练效果评估 1531405第九章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 1587371.1.56修订依据 15280321.1.57修订流程 15171871.1.58更新周期原则 16256391.1.59更新周期具体要求 1632705第十章应急预案备案与监督 16173321.1.60备案范围 17152381.1.61备案材料 17126041.1.62备案流程 1791.1.63备案变更 17280381.1.64监督管理主体 1767381.1.65监督管理内容 18274751.1.66监督管理措施 1832191.1.67监督管理责任 18第一章应急预案概述1.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1.1.1目的说明为保证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1.1.2目的具体内容(1)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响应流程,保证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2)规范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提高应急救援效率。(3)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4)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第二节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1.3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1.1.4企业内部依据(1)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3)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计划(4)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5)企业安全生产案例及分析(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1.1.5技术依据(1)企业生产工艺流程(2)企业设备设施状况(3)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4)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成果(5)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数据1.1.6其他依据(1)企业周边环境及安全生产风险(2)企业历史教训(3)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4)企业安全生产创新成果通过以上依据,本应急预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科学、实用的应急响应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一节应急组织机构1.1.7组织架构企业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应遵循明确的组织架构,保证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急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层级:(1)应急指挥部:作为企业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企业应急工作,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2)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和演练等日常工作。(3)各部门应急小组:根据企业部门和业务特点,设立相应的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应急工作的实施。1.1.8组织成员(1)应急指挥部成员:由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2)应急办公室成员: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3)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由本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组成。第二节职责分配1.1.9应急指挥部职责(1)制定企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2)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修订、培训和演练。(3)领导和协调企业应急响应工作,保证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4)对应急响应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5)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工作情况。1.1.10应急办公室职责(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发布。(2)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3)监督、检查各部门应急工作的落实情况。(4)收集、整理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5)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保证应急资源的有效调配。1.1.11各部门应急小组职责(1)负责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2)组织开展本部门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3)监测本部门潜在风险,及时报告应急办公室。(4)落实应急预案中的具体措施,保证本部门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5)配合企业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办公室开展应急响应工作。第三章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第一节风险评估1.1.12评估目的本节旨在通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评估,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1.1.13评估内容(1)风险识别: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梳理,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损失等。(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风险控制: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1.1.14评估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案例等资料,为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2)实地调查:深入企业现场,了解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3)专家咨询: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参与风险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4)数学模型: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等数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第二节应急资源配置1.1.15应急资源配置原则(1)综合性:根据企业风险特点,合理配置应急资源,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具备全面性。(2)实用性: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性强、操作简便的应急资源。(3)经济性:在保证应急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应急资源配置成本。(4)动态调整:根据企业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应急资源配置。1.1.16应急资源配置内容(1)人力资源:组建专业的应急队伍,包括救援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2)物资资源: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救援器材、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3)技术资源:引进先进的应急技术,提高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4)信息资源:建立应急信息平台,实现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5)资金资源:设立应急专项资金,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1.1.17应急资源配置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急资源需求。(2)资源筛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急资源。(3)资源采购:按照采购程序,采购应急资源。(4)资源调配:合理配置应急资源,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5)资源维护:定期检查、更新应急资源,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6)资源评估:对应急资源配置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轮资源配置提供依据。第四章预警与预防第一节预警系统1.1.18系统概述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提前预警,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1.1.19预警系统构成(1)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动态、企业内部信息等,进行汇总、筛选、分析和处理。(2)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3)预警信号发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布预警信号,提醒企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预警信息反馈与调整:根据预警实施效果,对预警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保证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1.20预警系统运行机制(1)预警系统启动:当企业面临潜在风险时,预警系统自动启动,进行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和预警信号发布。(2)预警响应:企业根据预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风险。(3)预警解除: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时,预警系统解除预警状态。第二节预防措施1.1.21预防措施概述预防措施是指企业为降低风险、避免或减轻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取的一系列预先设定的措施。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组织措施: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2)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管理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1.1.22预防措施具体内容(1)组织措施:(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2)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与行业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2)技术措施:(1)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监测和预警能力。(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3)引进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3)管理措施:(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加强应急预案的监督与检查,保证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1.1.23预防措施实施与监督(1)实施步骤:(1)明确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2)制定预防措施实施计划。(3)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预防措施。(4)对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2)监督与检查:(1)定期对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对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优化应急预案提供依据。(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监督与检查机制,保证预防措施的持续改进。第五章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级别1.1.24目的为保证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降低损失,特制定本节内容,明确应急响应级别。1.1.25响应级别划分(1)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事件,影响范围广泛,需启动企业全局应急资源。(2)二级响应:发生重大事件,影响范围较大,需启动企业部分应急资源。(3)三级响应:发生较大事件,影响范围有限,需启动企业局部应急资源。(4)四级响应:发生一般事件,影响范围较小,需启动企业最小应急资源。1.1.26响应级别确定(1)各级应急响应级别由企业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实际情况确定。(2)当事件发展超出预期,需提高应急响应级别时,企业应急指挥部应及时调整。第二节应急响应流程1.1.27预警与信息报告(1)各级单位应建立健全预警与信息报告制度,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2)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可能影响范围等。(3)信息报告应按照企业内部规定,逐级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1.1.28应急响应启动(1)企业应急指挥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启动应急响应后,各级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1.1.29应急响应措施(1)各级单位应根据应急响应级别,采取以下措施:(1)一级响应:启动全局应急资源,全力组织救援,保障企业正常运营。(2)二级响应:启动部分应急资源,组织力量进行救援,保证关键业务正常运行。(3)三级响应:启动局部应急资源,组织力量进行救援,保证重要业务正常运行。(4)四级响应:启动最小应急资源,组织力量进行救援,保证基本业务正常运行。(2)各级单位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响应措施。1.1.30应急响应结束(1)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后,企业应急指挥部可宣布应急响应结束。(2)各级单位应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1.1.31应急响应记录与评估(1)各级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记录制度,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详细记录。(2)企业应急指挥部应对应急响应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参考。第六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一节应急处置措施1.1.32预警与信息报送(1)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在第一时间发觉并报告。(2)信息报送:企业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准确地向部门、上级单位和相关企业报送突发事件信息。1.1.33现场应急处置(1)现场指挥: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2)人员疏散: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人员疏散,保证员工生命安全。(3)现场救援: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包括伤员救治、物资调配等。(4)现场隔离:企业应对事发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扩大,保证周边环境安全。1.1.3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信息发布:企业应加强与部门、新闻媒体等沟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2)舆论引导:企业应积极引导舆论,正确报道突发事件,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第二节救援队伍与设备1.1.35救援队伍(1)救援队伍组建: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医疗、救援等专业人员。(2)救援队伍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援技能。(3)救援队伍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救援队伍管理制度,保证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1.1.36救援设备(1)设备配置:企业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合理配置救援设备,包括消防器材、救援工具、通信设备等。(2)设备维护:企业应定期对救援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良好。(3)设备使用:企业应对救援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设备能够迅速投入使用。(4)设备更新:企业应根据救援设备的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设备,提高救援效率。通过以上措施,企业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降低损失,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第七章信息报告与沟通第一节信息报告流程1.1.37信息报告原则企业应急预案信息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能够迅速、有效地向上级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1.1.38信息报告流程(1)信息收集(1)企业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工作,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控。(2)信息收集应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影响范围、救援措施等内容。(2)信息整理(1)信息整理人员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形成书面报告。(2)书面报告应包括突发事件基本情况、救援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3)信息报告(1)企业各部门应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上级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信息。(2)报告方式包括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等。(3)书面报告应采用统一格式,明确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内容等。(4)信息更新(1)企业各部门应持续关注突发事件进展,及时更新信息。(2)更新信息应按照原报告程序进行。第二节信息沟通机制1.1.39内部沟通(1)建立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2)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包括:(1)定期会议:企业应定期召开突发事件应对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2)专项会议:针对突发事件,企业应组织召开专项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3)日常工作沟通:企业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日常工作沟通,及时分享信息。1.1.40外部沟通(1)建立与部门、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单位的沟通机制。(2)企业外部信息沟通渠道包括:(1)渠道:企业应与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政策动态。(2)行业协会: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信息交流。(3)合作伙伴:企业应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1.1.41信息发布(1)企业应建立信息发布制度,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透明、公正、及时。(2)信息发布渠道包括:(1)企业内部网站、公告栏等。(2)行业协会等外部平台。(3)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1.1.42信息反馈(1)企业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信息沟通效果进行评估。(2)反馈内容包括:(1)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2)信息沟通渠道的有效性。(3)信息发布的效果。(3)企业应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信息沟通机制。第八章培训与演练第一节培训计划1.1.43培训目标为保证企业员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如下:(1)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了解应急预案的重要性。(2)使员工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方法。(3)培养员工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1.1.44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1.1.45培训内容(1)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3)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方法。(4)基本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5)案例分析及经验分享。1.1.46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进行。(2)实操培训: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3)现场教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现场教学。1.1.47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共计课时。(1)理论培训:课时。(2)实操培训:课时。1.1.48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参加培训。第二节演练方案1.1.49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检验企业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1.1.50演练范围本演练方案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场所和环节。1.1.51演练内容(1)应急预案启动:模拟突发事件发生,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响应:组织人员开展应急响应,包括报警、疏散、救援等。(3)信息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请求支援。(4)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5)应急结束: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秩序。1.1.52演练方式(1)实战演练:模拟真实场景,开展应急响应。(2)桌面演练:通过讨论、分析等形式,评估应急预案的合理性。(3)结合实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演练内容和流程。1.1.53演练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1.1.54演练组织(1)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和协调。(2)演练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演练方案的制定和实施。(3)演练评估小组: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1.1.55演练效果评估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评估内容包括:(1)演练组织是否严密,流程是否合理。(2)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否提高。(3)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是否得到检验。第九章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第一节修订程序1.1.56修订依据企业应急预案的修订,应依据以下原则和依据进行:(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2)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风险评估结果;(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要求;(4)企业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及反馈意见;(5)案例及行业最佳实践。1.1.57修订流程(1)收集修订信息:企业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收集与应急预案修订相关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变动、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变化等。(2)组织修订:企业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修订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应急预案的结构和内容;b.应急资源的需求和配置;c.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d.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3)审核审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提交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批。(4)发布实施:经审核、审批通过的应急预案,应予以发布实施。(5)备案: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第二节更新周期1.1.58更新周期原则企业应急预案的更新周期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1)法律法规、政策变动情况;(2)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变化;(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要求调整;(4)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及反馈意见;(5)行业最佳实践和案例。1.1.59更新周期具体要求(1)定期更新:企业应急预案应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和更新。(2)临时更新:在以下情况下,企业应急预案应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a.法律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动;b.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c.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要求调整;d.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