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默写题
1.补写出古代诗文的名句。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富贵不能淫》)
⑶关关雎鸠,。(《关雎》)
(4),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⑸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的句子是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我们时,我们可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安慰自己。
二、材料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乡土文化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这样的文化生态是
①(mdn)长岁月的积淀,是无数人()地传承。因此,把活态的乡
土文化传下去,就要统②(ch6u)保护:既栗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和
格局,也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留住乡风乡韵乡愁,链接现代生活,游客()
其中一既能感受历史带来的熟悉和亲③(qie),又不乏创意()的
惊喜和独特;村民既不丢掉传统,又能收获效益……如此,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多方的助力,展现更加生动、多彩。
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处心积虑徜徉给予
B.处心积虑彷徨赋予
C.煞费苦心彷徨给予
D.煞费苦心徜徉赋予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多方的助力下,展现更加生动、多彩的旋律。
B.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多方的助力下,展现更加生动、多彩的图景。
C.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方的助力,展现更加生动、多彩的图景。
D.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方的助力,展现更加生动、多彩的旋律。
5.名著阅读交流。
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
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这句话告诉我们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
内容,不贪多求全。如读经典作品时,有时可读取情节、有时可了解人物个性、有时
可领悟深邃思想……
请你结合某部名著的具体内容,介绍你某次阅读的目的及实现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纪事①
文天祥(宋代)
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飞不自由。
杀我混同江外②去,岂无曾翰③守幽州。
【注释】①该诗写于宋军兵败,文天祥代表朝廷与元军谈判,被押禁元营之时。
②江外:江南。“混同江外去”:江南江北连成一片。③曹翰:北宋初年名将,曾为
幽州行营都部署。
6.“岂无曹翰守幽州”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本诗及下面诗句中的“死”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英雄气概?请概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叔詹常识一范阳山人,停于私第,时语休咎必中,兼善推步①禁咒②。止半年,
忽谓李日: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乃请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深
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砚,先援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毫
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经二日,拓以^绢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
石、人物、屋木无不备也。李惊异,苦诘之,惟言善能禁彩色,不令沉散而已。
(节选自《酉阳杂俎•艺绝》)
注释:①推步:推算天象历法。②禁咒: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扬、
禳灾害的一种法术。③'^(zhl)绢:细绢。
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词义(填写文
加粗词方法提示
字)
关联教材
时语休
休裱降于天(《唐雎不辱使⑴休:
咎必中
命》)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侯水不
耗:①拖延;②减损;③音⑵耗:
耗
信,消息
无不备
联系上下文推断(3)备:
也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B.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C.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D.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
⑵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
11.范阳山人制作水画有哪几个步骤?请概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盛开的三角梅
杜卫东
①走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出港口,一辆广汽埃安V像一条银鱼,“哧溜”,从车
流中驶来。车窗摇下,一个平头发型的青年核实了我们的身份后,跳下车,身轻如
燕。
②我感慨:“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他笑了,说:“'候鸟
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捉起路旁的行李,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
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③车驶入主路,路两旁如画一般的风景,在车窗外渐次展开。路边的三角梅正热
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
④闲聊中,我们得知,他是陕西人,在北京顺义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到三亚闯
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小伙子笑着说:“你
问干这行忍不累?累呀。不过,累点没什么。我才三十出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
书,也就才翻了少一半,远没到精彩的部分呢!”
⑤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我被他的情
绪感染了,笑问:“哎,你怎么断定出我们是‘候鸟族'?”
⑥小伙子嘿嘿一笑,神色中闪过一丝狡黠,说:“这不难判断呀。特定的时间
段,飞到三亚来,入住的是‘候鸟'集中的小区。头发白,穿衣多,箱子大。说实
话,接你们这种行动自如的老人比较省事,看准了就可以;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
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
⑦“那,要另外加收费用吗?”妻子问。
⑧,,哪能啊!”小伙子语含惊诧,,,举手之劳,还要收费?”
⑨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距离一下子又拉近了不少。我告诉
他:“年轻时我也当过兵。”小伙子听了,双眸一亮。他摆下音响开关,车厢里立马
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歌:“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
装……”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军营。那是属于男儿的回
忆,连着边关的明月,连着青春和梦想。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
证,可以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了。小伙子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
过。“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
⑩突然,妻子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有些激动:”啊,我是不是见过你呀?好
像有点面熟。”
@>卜伙子回过头来,高深莫测地眨眨眼,说:“嗯,有可能。”
⑫“对了!前两年,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我们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
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妻子问。
⑬J、伙子一笑,语气平和地说:“我是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群众需要的时
候,肯定要冲在前面。”“不过,”他下意识摇摇头,吐出一口气,说,“也有人质
疑我,说我肯定有个人企图,不然,怎么会干得这么起劲?我听了,一笑了之。我问
心无愧,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
有一种明显的不屑。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过从军的经历,生命就是一块淬过火的
钢。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就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
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
⑭车行平稳。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小伙
子告诉我们,三角梅是三亚的市花,只要有适宜的阳光,它可以一年四季把城市点缀
得生机盎然。
⑮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
表情,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
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
(选自2024年3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物对话展开,记叙了“候鸟族”老人在三亚的见闻与感受。
B.首段“身轻如燕”,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青年身手敏捷。
C.第⑥段“狡黠”贬词褒用,刻画青年准确识别“候鸟族”的得意神情。
D.文章通过“我”和妻子的视角展现青年的为人处世,更加客观真实。
13.文章第⑨段画线句中两处“珍惜”各有不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
14.下面句子富有哲理,请品析。
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过从军的经历,生命就是一块淬过火的钢。我感受到了他
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就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
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
15.文章反复提及青年从军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本文标题中的“三角梅”和《驿路梨花》中的“梨花”一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
义。请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宰相拒鱼”刍议
魏顺庆
①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公仪休很爱吃鱼,在他当上宰相后,很多人买鱼送给
他,公仪体不接受。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他回
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这些鱼,就可能违反国家的律
法而被罢免,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宰相拒鱼”所蕴含的道理简单而深刻,告诫
我们栗防微杜渐、慎微慎初,无论何时都不能为利益所诱惑。
②o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现实中许多腐败案例警示我们,某些贪官之所以身陷囹圄,大都是由小事
“破防”开始,不该吃的吃了、不该拿的拿了,然后在“温水煮青蛙”中结束。究其
放纵、逾矩之根源,无不是发端于小节上的不检点,然后一步一步走向贪腐深渊。
③明朝《松窗梦语》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轿夫在雨天穿了双新鞋抬轿,
开始时怕弄脏新鞋“择地而行”,沿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把
鞋弄脏了,之后轿夫便乱走乱踩“不复顾惜”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
足,将无所不至矣。”事实一再证明,初之不慎往往一步错步步错,从而导致“轿夫
湿鞋,不复顾惜”的重演。
④“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念起始虽微,但其害甚
大,“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见好就收者”寡,“愈演愈
烈者”众,一旦财迷心窍,就难以自我控制。倘要永葆清廉本色,须先灭贪奢之欲,
从慎初慎微做起,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廉洁破防。唐代白居易离任杭州刺史返
乡,路过天竺山时捡拾两块石头,事后倍感羞辱,甚为自责:“三年为刺史,饮冰复
食菜。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⑤古往今来,淡泊名利、胸怀家国者,则永为世人所敬仰;追名逐利、蝇营狗苟
者,则永被世人所唾弃。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焦裕禄给孩子们立下不准
“看白戏”的规矩;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
宜...
⑥古人尚能''拒鱼",以捡石为耻,今人更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时时
以古为镜、以贤为师。唯有勤扫思想“花园”,清除贪念“杂草”,方能不负韶华,
行稳致远。
(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刍议”是谦辞,意为浅陋的议论,文章却阐释深刻的道理。
B.第③段用“轿夫湿鞋,不复顾惜”的故事,论述了一步错必将步步错。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今人要以古为镜、以贤为师。
D.本文引经据典,运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说服力强。
18.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②段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文章引用“宰相拒鱼”的典故有何作用?
20.有人认为,第④段白居易捡山石的例子在文中运用不恰当。你认为呢?请简要说
明理由。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舞龙,又称“耍龙”“舞龙灯”,其雏形或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祭祀仪式。汉代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就曾写道,四季祈雨都要舞龙,而且颇有讲究——春舞青龙,
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条龙长达数丈……
后来,伴随百戏盛行,舞龙逐渐从庙堂祭祀仪式演变为迎福纳吉的民间风俗。在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我们能看到当时的舞龙盛况:“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
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经过
千百年演化,不同地域的舞龙在艺术造型与表演形式上形成了不同风格。大体而言,
南龙重气势----龙身较重,多有十米、百米甚至千米之长;北龙重花巧----龙身轻
盈,动作套路繁多。至于形态,百叶龙、香火龙、板龙、水龙、布龙、草龙……更是
不胜枚举。
(摘自2024年2月2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国人造龙可以从考古发现:在距今6000年前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
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玉猪龙;山
西临汾陶寺遗址发掘出距今4300年前后的龙盘。龙的形成年深日久,龙文化同样年深
日久,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龙被视为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象征,同时也被视
为祥瑞的象征、吉祥如意的化身。农耕文明时代,民众需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被中华儿女寄寓了呼风唤雨、普降甘霖的本领。龙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是中
国人眼中神圣的存在。
(摘自2024年2月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工艺美术作品中的龙元素
窗花邮票灯笼
2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可见,古代祈雨活动对龙的颜色是有讲究的。
B.舞龙风格有地域特点,北龙轻盈,注重动作套路;南龙较重,注重气势。
C.根据河南、山西、辽宁等地的考古发现,龙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D.龙在中华儿女心中具有超自然力量,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2.人们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对龙的喜爱?请根据材料概括。
23.社团开展“中国龙”主题展览,请从材料三中任意选择两幅图,就龙的形象和寓
意各写一段解说词。
四、写作题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2024年5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234
国际劳
廿四廿五青年节
动节
567891011
立夏廿八廿九四月初二初三初四
12131415161718
国际护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
士节
西方母
亲节
19
202122232425
国际互
小满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助日
262728293031
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
五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月份,有不少重栗的节日和纪念日,体现出丰富的
内涵。
你对上面五月日历表中的某个节日或纪念日,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你
好,五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⑴一览众山小;
⑵威武不能屈;
⑶在河之洲;
(4)相见时难别亦难;
⑸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览、屈、洲、未勒、愠。
2.答案:①.漫;②.筹;③.切;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漫长(man):时间或道路长得看不到尽头。
统筹(ch6u):通盘筹划。
亲切(qi©):亲近;亲密。形容热情而关心。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第一空,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多含贬义。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
机。此处形容无数人用心地传承乡土文化。“煞费苦心”更符合语境;
第二空,徜徉:安闲自在地行走。彷徨:徘徊不前,内心不安。此处描述游客享受其
中,而不是内心不安。“徜徉”更符合语境;
第三空,给予:给出、提供。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此处是说创意给乡土文
化带来的新意和价值。“赋予”更符合语境;
故选Do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文中画线句成分残缺。原句中“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多方的助力”是两个独
立的主语,但句子结构使它们看起来像是并列关系,这导致了句子结构的不清晰。
“展现更加生动、多彩”缺少宾语中心语。因此,原句可修改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在多方的助力下,展现更加生动、多彩的图景。
故选B。
5.答案:示例1: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我希望了解《诗经》的知识,于是选
择性阅读《〈诗经〉•第四》这个章节。我了解了《诗经》的起源,孔子等人对“诗
言志”的不同理解,“风雅颂”“赋比兴”的知识。
示例2: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我想理解这部外国小说的文化内涵。因
此我在阅读小说的叙事描写和人物对话时对相关信息作了批注,发现小说涉及欧洲历
史、地理等内容,引用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剧作等古代名著,还偶尔使用法语、德
语、意大利语。我从中体会到小说的文化内涵。
示例3:阅读《西游记》,我想重点关注孙悟空的艺术形象,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
的方法。舍弃了书中描写环境气氛等晦涩的诗词,细读了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等精
彩情节,思考人物心理,分析行动因果,感受到孙悟空的本领高强、桀瞥不驯、爱憎
分明的人物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选择一部名著,结合自己的阅读目的和读书
方法拟写即可。
示例:阅读《水浒传》,我想了解梁山好汉们上梁山的不同原因。于是我采用批注
法。在能体现出好汉们上梁山的原因的情节旁边做了详细的批注。然后对这些批注进
行分类整理。最后得出好汉们上梁山的三个原因。一是官逼民反,如林冲、石秀、解
珍、解宝等,二是自愿上山,如周通、朱武、陈达、杨春、张青、孙二娘、等。三是
战败投降,如呼延灼、黄信、关胜、张清、雷横、秦明等。
6.答案:“岂无”的意思是“难道没有”,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即便诗人惨遭杀害,
也一定会有像曹翰那样的忠勇之士保家卫国。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分析。
“岂无”是反问的语气,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即“难道没有”。在文天祥的诗句
中,他用反问来强调,即使自己被俘虏或者牺牲,仍坚信会有人站出来捍卫国家。
“曹翰”是北宋初年的名将,他曾在幽州(现今北京一带)驻守,是勇猛的象征。文天
祥以曹翰为例,表达了对忠勇将领的敬仰,同时也暗示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守幽
州”指的是保卫边疆,对抗外敌。文天祥用此句表达,即使自己不能再继续战斗,但
国家仍会有其他忠勇之士继续抵抗侵略,保卫家园。
7.答案:以死明志(舍身取义),视死如归(至死不渝),誓死报国(忠君报国),不屈不
挠(决不投降)。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纪事》“英雄未肯死前休”可知,英雄在有生之年不会轻易放弃,即使面临生
死,也要坚持抗争,展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和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根据《过零丁
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文天祥认为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但
重要的是要保留下忠诚的心,让自己的事迹和精神流传于史册,这表现了他以死明
志、视死如归的精神。根据《南安军》“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知,文天祥宁
可饿死也不愿屈服于敌人,梦中寻觅周朝先贤的遗迹,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不屈
不挠的决心。因此,文天祥的“死”字在不同诗句中体现了以死明志、舍身取义、视
死如归、誓死报国、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8.答案:(1)吉祥;(2)减损;(3)完备(齐全)。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⑴句意为:平时预言一些福祸,一定会说中。根据关联教材法,《唐睢不辱使命》
“休裱降于天”中的“休”是“吉祥”的意思,推断此处也是“吉祥”之意。
⑵句意为:等水不再渗透。根据使用词典选择义项法,查看义项,“②减损”适合本
句语意,故选“减损”
⑶句意为:无不完备。根据联系上下文推断法,结合语境“古松、怪石、人物、屋木
无不”,可知,此处是具备、完备的意思。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
虚词来辅助句读。
“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意思是:我有一个技艺,我要走了,就想把它
当做告别的礼物,就是所谓的水画。“某有一艺”主谓结构,应在“艺”后停顿;
“将去”偏正结构,应在“去”后停顿;“欲以为别”偏正结构,应在“别”后停
顿;因此断句为: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故选Ao
10.答案:(1)用麻灰涂抹(水池),每天取水灌满它。
⑵靠近水池一看,只看到水色一片浑浊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⑴重点词语:以:用。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汲水:打水。满:注满。
⑵重点词语:就:接近。视:看。但:只,只是。浑浑:浑浊的样子,浑浑沌沌。
耳:罢了。
11.答案:挖池、灌水、绘图、拓绢。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乃请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麻灰”(他就请李在后厅上挖了一个
池子,面积一丈,深一尺多,用麻灰涂抹)可概括为:挖池;
根据“日汲水满之”(每天把水注满这个池子)可概括为:灌水;
根据“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砚,先援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毫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
浑耳”(等水不再渗透,他就准备好丹青墨砚,他先拿笔敲打牙齿构思良久,然后在水
面上挥洒笔墨。靠近观看,只看见水色浑浑沌沌)可概括为:绘图;
根据“经二日,拓以东致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无不备
也”(过了两天,这个人就用细密的绢四幅铺在水面上,一顿饭的功夫,把这个绢揭起
来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无不完备)可概括为:拓绢。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身轻如燕”是比喻,而非拟物;
故选Bo
13.答案:示例:第一处“珍惜”是指他珍惜曾经的军人身份;第二处“珍惜”是指
他珍惜,退伍军人的待遇,珍惜这份荣誉,不想滥用。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分析。
根据第⑨段“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在首都机场出示退
役军人优待证,可以优先登机……他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过。'”可
知,第一处“珍惜”指的是他对自己曾经的军人身份的珍视。他积极地去办理了退役
军人优待证,这是因为他深深怀念并珍惜那段军旅生涯,那段时光对他的成长、塑造
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第二处“珍惜”,结合他“从来没用过”优待证的行为,表明他
同样珍惜作为退伍军人所享有的特殊待遇和这份荣誉。他选择不滥用这份特权,而是
将它视为一种需要慎重对待的荣誉,这显示出他对军人身份的敬仰以及对这份特殊荣
誉的深深珍视。简而言之,他“办了”是出于对军人身份的珍惜,“不用”则是出于
对军人荣誉和特权的珍惜。
14.答案:示例: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经历过锤炼,就能磨砺出坚毅的品质;
一个人坚守初心保持思想的纯净,才能经受世俗名利的纷扰。这些深奥的道理通过比
喻的修辞手法,阐释得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
分析作答。
根据第⑬段“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过从军的经历,生命就是一块淬过火的钢”可
知,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强调了军旅经历对个人品质的锤炼和提升,就如同钢铁
经过淬火后变得更坚韧一样。再根据“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
就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可
知,作者再次运用比喻,将人的内心比作清澈的湖水,表达了即使在面对外界纷扰和
挑战时,人们仍能通过自我反思和过滤,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真诚。这两个比喻共同传
达了经历可以塑造人的品质,而坚守初心则能维护心灵的纯净的深刻哲理。
15.答案:强调了军营生活对他的影响;突出了他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品质;使人物形
象更丰满;暗含着对军人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
置,做到“段不离篇”。
内容上,根据第⑨段“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
装……”可知,这句歌词揭示了青年心中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和对军人职责的坚守。通
过他用军人的歌作为车厢音乐,可以看出军旅经历对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保
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结构上,根据第⑨段“我告诉他:'年轻时我也当过兵。'小伙子听了,双眸一亮”
可知,这一对话将两个曾经的军人联系起来,形成了情感共鸣,也使得军旅经历成为
作者与青年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结合第⑬段“我是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群
众需要的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可知,这句话体现了青年将军人的奉献精神带入了
日常生活,这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第⑬段“问心无愧,对
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与文章结尾第⑮段“城市也是有魂的……而这日常表情,由生
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相呼应,强调了青年作为城市
“魂”的一部分,他的军人品质正是城市精神的体现。
16.答案:示例:(1)象征着青年及像青年一样为三亚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2)象征
着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三亚:(3)象征着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意象的象征义理解和分析。
在《盛开的三角梅》这篇文章中,三角梅的盛开被描述为“只要有适宜的阳光,它可
以一年四季把城市点缀得生机盎然”。这里的“生机盎然”一词,暗示了三角梅的活
力与美丽,也是对青年司机以及像他一样为三亚贡献的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他们如
同三角梅般给城市带来活力和正能量。
在《驿路梨花》中,梨花同样象征着纯洁、善良与无私。文中“梨花”的美丽和芬
芳,与文中人物的善良行为相互映衬,如文中所述“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
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暗示了人物的
纯洁品质,与“我”和哈尼族小姑娘之间的互助精神相吻合。
根据以上分析,“三角梅”和“梨花”都以它们的盛开象征着人物的美好品质和精神
风貌,同时也描绘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两篇文章中的植物形象,都是对人
物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彰显出人性的光辉。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第③段引用的故事“轿夫湿鞋,不复顾惜”论述的是“初之不慎往往一步错
步步错”的道理,而不是“一步错必将步步错”;
C.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周恩来、焦裕禄、谷文昌的事例,而不
是对比论证;
D.有误,文章主要引用了古代的事例,“古今中外”表述有误;
故选Ao
18.答案:B项合适。第②段论述贪腐发端于小事上的破防,小节上的不检点。“风
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喻指任何事情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发展。这与第②
段论述观点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补写。
第②段主要论述的是贪腐往往从小事开始,由于在小节上的不检点而逐渐走向深渊。
因此,需要找到一个能够体现“事情从小开始,逐渐变大”这一主题的句子。A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主要描述的是在污浊环境中保持清白,与第②段的
主题不符。B项“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出自《庄子•逍遥游》,这句
话形象地表示事物的变化始于细微之处,与第②段中提到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
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相吻合。C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主要讲述的是心态的淡泊和宁静对于实现远大志向的重要性,与第②段的主
题不相关。因此,B项最恰当,能够很好地论证该段的观点。
19.答案:引出本文中心论点“我们要防微杜渐、慎微慎初”;充当事实论据;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引用典故的作用。
根据第①段“‘宰相拒鱼’所蕴含的道理简单而深刻,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慎微慎
初,无论何时都不能为利益所诱惑”可知,典故“宰相拒鱼”被引用作为文章的引
子,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一一即防微杜渐、慎微慎初的重要性。再根据第①段“公仪
休很爱吃鱼,在他当上宰相后,很多人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可知,公仪休的
例子作为一个事实论据,展示了在诱惑面前保持廉洁自律的实际典例,增强了文章论
证的说服力。文中引用古代典故“宰相拒鱼”,能够引起读者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从
而更愿意深入了解文章论述的观点。
20.答案:恰当。白居易离任返乡途中捡拾两块石头,自认为石头虽小,但堪比千
金,有伤清白。这个例子有力地论证了本段要永葆清廉本色,须先灭贪奢之欲,慎初
慎微的观点。
不恰当。白居易离任返乡途中所捡拾的两块石头,并非贵重之物,白居易的捡拾之举
并非贪奢之为。这与本段要永葆清廉本色,须先灭贪奢之欲,慎初慎微的观点不相
符。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据合理性的分析。
如果认为白居易的例子恰当,白居易在文中是用来强化慎微慎初的重要性。捡拾两块
石头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但白居易却因此感到羞愧并自责,这体现了他对清廉本色
的坚持,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相吻合,有力地论证了要警惕廉洁破防,从慎
初慎微做起的观点。白居易的例子与前文“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
天”形成对比,突显出即使微小的贪念也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的行
为。
如果认为白居易的例子不恰当,白居易捡拾的仅是两块石头,与前文提到的“贪奢之
欲”不完全一致,两块石头的价值远远不能与“贪奢”相提并论,因此用白居易的例
子来论证灭贪奢之欲可能不够有力。白居易的自责更多是出于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
求,而不是因为这行为本身构成了贪奢,这与本段强调的“贪奢之欲”有所偏离。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C.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人造龙可以从考古发现:在距今6000年前后,河南省濮阳市
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
一只玉猪龙;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发掘出距今4300年前后的龙盘”可知,本项“龙在远
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有误,应为:人造龙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故选C。
22.答案:舞龙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彩虹课文听评课记录
- 《画杨桃》听评课记录
-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最后冲刺试题含解析
- 《文艺欣赏的能力》课件
- 《股骨远端骨折》课件
- 《早会或者午会》课件
- 《会计信息系统上》课件
-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
- 办公楼金属幕墙施工方案
- 教导处工作计划-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某年
- 守门员课程设计
-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卷及答案4套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5 《植物的变化》课件
- 《唱歌 毕业歌(简谱、五线谱)》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202401-202407)《1705农业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第7部分:雷电工程参数的计算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老年护理与保健赛项规程
- 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猎人海力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预习卡)
- 简单离婚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