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新高考Ⅰ、Ⅱ卷、甲卷文言文试题挖空训练解析版_第1页
2024全国新高考Ⅰ、Ⅱ卷、甲卷文言文试题挖空训练解析版_第2页
2024全国新高考Ⅰ、Ⅱ卷、甲卷文言文试题挖空训练解析版_第3页
2024全国新高考Ⅰ、Ⅱ卷、甲卷文言文试题挖空训练解析版_第4页
2024全国新高考Ⅰ、Ⅱ卷、甲卷文言文试题挖空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全国新高考I、口卷、甲卷

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2024新高考全国I卷

【原文挖空训练】

材料一:

李广有(拥有)孙陵(人名,李陵,生于前134年,卒于前74年,字少卿,陇西

成纪人,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当户之子。),为侍中,善(擅

长)骑射。帝以为(认为)有广(李广)之风(风度),使教射(教习射箭)酒泉、张

掖(状语后置句)以备胡。及贰师(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

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击匈奴㈤,陵叩头

自请日:“臣所将(带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希望)得(能够)自

(亲自)当(率领)一队,到兰干山(山名,在今蒙古国。)南以(来)分(分散)单

于兵(军队),毋令专乡(乡:通“向”,此处可理解为攻击。)贰师军。臣愿以少击

众,步兵五千人涉(涉:原指徒步渡水,这里指行进到。)单于庭(院子,庭院)。”

上壮(意动用法,以....为壮。)而许(答应)之。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

土拉河。),与单于相值(遇到),骑(骑兵)可(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拼搏

战斗)攻之,虏(敌人)还(退还)走(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

召(召集)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步行作战)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

在山上,四面射(射箭),矢(箭头)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陵日:“无

面目报(回复)陛下!”遂降(投降)。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陵。上以(用这件

事)问(询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对待,侍奉)亲孝,与

(对待)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以徇(顺着)国家之急,其素(向来)所畜积(所

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之风(风尚)。且陵提(率领)步卒不满五千,深蹂(踏入)

戎马之地,抑(抑制)数万之师。身虽(即使)陷败,然其所摧败(打败,挫败的军队。)

亦足暴(展示)于天下。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死,宜欲得(得到)

当(恰当时机)以报(报答)汉也。”上(皇上)以(认为)迁(司马迁)为诬罔(欺骗),

下迁(降职)腐刑(破坏男子生殖器和女子生殖机能的酷刑。)。久之(衬字,无实义。),

上(皇上)悔(后悔)陵(为动用法,为李陵。)无救(没有派救兵。)。上遣(派遣)

敖(人名,公孙敖。)深入匈奴迎(迎接)李陵,敖军无功(没有军功)还(回来),

因(趁机)曰:“捕得生口(活口,活着的人。),言李陵教(教导)单于为兵(训练

士兵)以备(防备)汉军。”上于是族(族灭)陵家。既而(不久)闻之,乃(是)汉

将降匈奴者(定语后置句,降匈奴者之汉将。)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人名,

李绪。),大阈氏(汉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欲杀陵,单于匿(藏匿)之北方。

大阈氏死,乃(才)还。单于以(把)女妻(名词作动词,嫁给。)陵,立(任命)为

右校王,与卫律皆贵(尊贵)用事(掌权)。卫律常在单于左右(身边的近臣。);陵

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商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带领)七万人出五原,

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带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辗转作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投降)也,罪(罪名)较著(显著)而不可掩(掩盖)。如(如果)

谓(说)其孤军支(抵挡)虏(敌人)而无援(援助),则以(带领)步卒五千出塞,

陵自炫(炫耀)其(自己)勇(勇敢),而非(不是)武帝命(命令)之不获辞(推辞)

也。陵之族(被灭族)也,则嫁(转嫁)其祸于(对)李绪;迨(等到)其(这件事)

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带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嫁祸)于绪乎?

如日陵受单于之制(控制),不得(能够)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语气词)无可信

(相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两袒之心:指有两面讨好的心思。两袒,露出左右手

臂,谓女子兼适两夫家。比喻人贪得无厌。),单于亦何(怎么)能信(相信)陵而委

(委任)以重兵(状语后置句,以重兵委。),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司马迁)

之为(替)陵文(掩饰)过(过错)若不及(像担心赶不上,指极力。),而抑(又)

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褒奖)其世业(世代的业绩。)。为(担任)将(将军)而降

(投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洗刷掉)其污而已缁(缁:帛黑色。这里指染黑。)

之素(白布)不可复白(变白)。大节(气节)丧(丧失),则余(其余)无可(没有

办法)浣(洗刷)也。李陵日“思一得(能够)当(恰当时机)以报汉”,愧(为动用

法,为.....而羞愧)苏武而为(做出)之辞(托辞,借口)也。其背逆(背叛)也,

固(本来)非迁(司马迁)之所得(能够)而文(掩饰)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真题体验感悟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

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

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

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

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

【答案】10.ADF11.C12.C

13.(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

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

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14.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追击汉

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

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

“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

的D处断开。

“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

故选

ADF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判断偏义复词的能力。

A.正确。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贵,以……为贵,意动用法。句意:皇帝赞许李陵

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

B.正确。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属性词,血统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我有

"个亲哥哥。

C.错误。相同,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没有死节。/我唯

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D.正确。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错误,原文“抑称道李广于不绝,

以奖其世业”,“称道李广”是为了替李陵辩白,并不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

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

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为汉

军将领,已经丧失了一个汉军将领的节操,故称“大节丧”。“余无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缁之

素,不可复白”而来。已经染色的素丝不可能回复白色,因此李陵“大节丧”,投降之罪无可

辩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结论句“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一一李陵投降叛逆之罪

无可辩白。试题即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这一观点的史实。

与此相对应,考生可以从材料一中找到:

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即“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

②“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

议”,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立为右校王,李陵与降将卫律一起受到单于重用,成为单

于的左膀右臂。

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

汉军,转战九日”,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汉军,转战九日。说明李陵投降效

忠匈奴单于已是事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广有个孙子名叫李陵,担任侍中,擅长马奇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让他在

酒泉、张掖一带教士兵射箭,以防备匈奴。等到贰师将军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自己请求说:

“我所率领屯垦戍边的人,都是荆楚地区勇敢的人和奇才剑客。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

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

兵直捣单于王庭。”皇帝赞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

军队相遇,匈奴约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队。李陵搏战攻击,匈奴军转身退回上山,汉军追击,

杀敌几千人。单于大惊,召集八万多驹■兵前来围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徒步与匈奴驯■兵

战斗,又杀敌几千人。李陵的部队被困在山谷中,匈奴军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

兵很多被杀死,无法前进。李陵说:“没有脸面回去见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愤怒,

群臣都责备李陵,皇帝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辩护说:“李陵侍奉父母

很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来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

有国土的风度。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践(深入)敌人的军事要地,阻挡(抵挡)

数万敌军。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而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

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没有死节,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汉武帝认为司马迁

在诬陷欺骗,把司马迁下狱(关进牢狱),施以宫刑。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

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对

武帝说:“抓获了匈奴俘虏,说李陵在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备汉军。”于是汉武帝下令诛杀了

李陵全家。不久后听说,教单于练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绪,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将李

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阕氏要杀李陵,单于将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阂氏去世后,李陵才

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一起都成为掌权的贵族。

卫律常常伴在单于身边,李陵则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议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广

利率七万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率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了九天。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千步兵

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祸,他将灾祸

转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驹•兵追击汉军,转战九天,难道也

要把罪责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任

的人吗?如果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将

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

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

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

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

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2024年新课标II卷

【原文挖空训练】

材料一:

文侯受(学习)子夏经艺(经学),客(以客礼对待)段干木①,过(经过)其闾(乡

里),未尝(曾)不轼(凭轼致敬)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礼待),

国人称(称赞)仁,上下和合(和睦同心),未可图(图谋)也。”文侯由此(因此)

得誉(获得赞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胁迫)留侯,强(竭

力)要(要挟)曰:“为我画计(筹谋计策)。”留侯曰:“顾(只是,不过)上有不

能致(招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如果确实)能无爱(吝惜)金玉璧帛,令太子

为书(写信),卑辞(言辞谦恭)安车(准备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

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

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因(接续,然后)使辩士(辩才出众之士)固

(坚决)请(聘请),宜来。上知(了解)此四人贤,则一助(帮助)也。”汉十二年,

上从(跟随)击破布军归,疾(病情)益(更加)甚(严重),愈(更加)欲易(更换)

太子。及(等到)燕(同“宴”,指宴饮),置酒(置办酒席),太子侍(侍奉)。四

人从(跟随)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hdo]白(雪白),衣冠甚伟(高大,壮美)。

上怪(以……为怪)之,问曰:“彼(他们)何为者(宾语前置)?”四人前(上前)

对(奏对),各言(说)名姓。上乃(于是)大惊,曰:“吾求(访求)公数岁(多年),

公辟逃(逃避)我,今公何自(自愿)从(跟随)吾儿游(交往)乎?”四人皆曰:“陛

下轻士(轻慢士人)善(喜欢)骂,臣等义(讲究义理)不受辱,故恐而亡匿(逃避)。

窃(私下)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爱护士人),天下莫(没有人)不延颈(伸长

脖子)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劳烦)公幸(希望)卒(始终)调

护(调教辅佐)太子。”四人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已毕,趋(小步快走)去,

上起(起身)去,罢酒(结束酒席)。竟(最终)不易太子者,留侯本(原本)招(招

致)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评论者)或(有人)曰:“魏文式(扶轼)段干木之闾(乡里),秦兵为(因

为)之不至(到达),非法度之功(功劳),虽(虽然)全(保全)国有益,非所贵(重

要)也。”夫法度之功者,谓(说)何等(什么)也?养三军之士(将士),明(明确)

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军队)

非不锐(精锐),士众(士兵)之力非不劲(强劲)也,然而至于(到了)破亡者,强

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好处)哉?使(假使)童子变(违背)孟贲[b©

n]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拿着)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比得上)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施行礼教)尽敬(竭尽敬意),孟贲不忍犯(冒犯)也。秦之与

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振奋威力)。秦以(凭借)兵强,

威(威武)无不胜。却军(退兵)还众(使众还),不犯(侵犯)魏境者,贤(以……

为贤,敬重)干木之操,高(以……为高,尊崇)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商议)欲废

太子,吕后患(担忧)之,子房教(之)以敬(恭敬之礼)迎四皓而厚礼(厚礼相待)

之,太子遂安(安稳)。夫太子敬厚(敬重厚待)四皓,以消(消除)高帝之议,犹(犹

如)魏文式(扶轼)段干木之闾,却(使退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期勇士。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

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Iu)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

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日通古今;二日辨然否;三日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

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真题体验感悟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魏君贤回人同是礼目国人同称仁同上下目和回合同未可图也。

【答案】CEHo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

“贤人是礼”类似于“唯命是从”,在句式上,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其中“是”是辅助表示

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宾语)是……”的句式结构,即“贤人”是谓语动词“礼”

的宾语,而其主语是“魏君”,所以在“礼”后断开。“国人”是主语,“称”是谓语动词,

“仁”是宾语,所以在“仁”后断开。“上下”,即“上下的人”是主语;“和合”即“和谐

同心”是谓语,因此在“和合”后断开。故选CEH。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D.式,同

“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答案】A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

常识的能力。A.错误。燕,同“宴”,指宴饮。/燕尔,通“宴尔”,快乐的样子。句意:等

到宴会时,就摆设酒席,太子侍奉在席上。/新婚快乐的情景。B.正确。怪,以……为怪,意

动用法。/“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句意:刘邦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学习为耻。C.

正确。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句意:四人敬酒祝福完毕。/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D.正确。式,通“轼”,意思是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都用作动词指扶轼。句意:魏文侯到

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故选A。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

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

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

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

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答案】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说法错误。

由原文”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以及"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

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

四人贤,则一助也'",可知,留侯只是按照建成侯吕泽的要求出谋划策,并没有亲自招来四

人。因此,该题犯了“张冠李戴错误"。故选C。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答:我过去寻找你们好几年,你们总是逃避我,现在你们为什么主动跟我的儿子交游呢?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却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求”,动词,寻找;“辟

逃”,动词,逃避;“从”,跟;“游”,动词,交游。(2)“却、还”,撤回;“犯”,

侵犯;“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崇。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

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3分)

答:①礼贤下士:太子恭敬优厚对待四皓,魏文侯对贤人(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特别敬重,他

们都获得了赞誉。②巧用策略,转危为安:太子倚重四位贤人,摆脱被废除命运;魏文侯依靠

“对贤人特别敬重”之法,使秦国“却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o③修礼修德,保全自

己:太子为人仁爱孝顺,恭敬爱士,让四贤人甘为其效死;魏文侯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得誉

于诸侯,让别人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比较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今公诚能

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可知太子敬厚此四贤人。依

据材料一中“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可知魏文侯对贤人特别敬

重。材料二中“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竟不易太子”等

等,可知由于太子敬厚四皓,最终以消高帝之议。材料一中“秦尝欲伐魏”“魏君贤人是礼,

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以及材料三中“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

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可知化解了被攻

打的风险。

由材料三中“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可知在子房给出主意指点下太子恭敬的迎接四贤人并厚重礼待他们,最终才得以转危为

安。由材料三中“六国之兵非不......”“.......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

犯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等,可知在王充看来成败不在于法

度,力量弱小就该讲究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而由“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

也”“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可知魏相较于秦力量弱小,

魏文侯采取了“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的对策,达到了“却强秦之兵”的效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致敬的。

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

谐同心,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废掉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赵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强制

张良,坚持要求说:“给我出个计策。”张良说:“想一想皇上不能招致朝中的,当今

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够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逊,用车迎接,

再让能言善辩者去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有才能有德行,这对太子

是一个帮助。”汉十二年,刘邦在打败粽布归来后,病情更加严重,更加想更换太子。

等到宴会时,就摆设酒席,太子侍奉在席上。四位老人跟随太子,年龄都已八十多岁,

头发眉毛雪白,衣冠非凡。刘邦感到很惊奇,就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四人上前

对答,各说自己的姓名。刘邦听了大吃一惊,说:“我过去寻找你们好几年,你们总是

逃避我,现在你们为什么主动跟我的儿子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视士人喜欢骂

人,我们为义不愿受辱,所以才惶恐地逃避。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仁爱孝顺,恭敬爱

士,天下的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效死力的,所以我们就主动来了。”刘邦说:“有

幸烦劳各位终于能来调教护卫太子。”四人敬酒祝福完毕,就快步离去。刘邦起身离开,

撤酒。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留侯张良招来这四个人的功劳。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秦军因此不去攻打魏国,并不

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么,法制的功能,指

的是什么呢?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制。六国

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强,然而战

不胜,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样,即使明确了法制,那又

有什么用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贲对打,

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要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对他非常

恭敬,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讲究德行,

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秦国靠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却撤回军队,不去侵犯

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议论想废掉

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立即召见张子房来出谋划策,张子房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迎

请四位受高皇帝敬重的白发隐士,并送给厚礼,这样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

四位白发隐士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

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三)2024年全国甲卷

【原文挖空训练】

人才莫圃(鼎盛)于三国,亦回(只因为)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国(扶

持),以成鼎足之势(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

g(驾驭),刘备以性情相懊](契合,结交),孙氏兄弟以意气相回(投合)。

刘备为吕布所(表被动)g(袭击),奔于操,程昱同(认为)备有雄才,劝操画

(图谋,此处相当于除掉)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

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网(跟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圄(躲藏),

操国(招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

晖皆叛,后操同(平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画(交出)二人,霸曰:“霸

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做这样的事)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网(起事)时,方

欲圃(借助)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

等,皆以嫌忌杀之。荀豉圉(向来)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指阻止曹操接受九锡)

而随(胁迫)之死。然后知其雄猜(很会猜忌)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考虑之

外)用人,g(只是)出于矫伪(虚伪),以圄(成就)一时之用,所谓(所说的)以

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图(咨询)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

(高宗武丁梦中见到宰辅人物的形象,因而刻象寻找,终于在傅岩找到了正在服劳役的

刑徒傅说,于是便任命为相,使殷得以富强。后遂用“高宗刻象”表示求贤)之风。关、

张、赵云,自少结契(结交),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

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没有背叛之心)。此固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

(深厚的情感纽带)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

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肝胆)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

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阈(功效)矣。

国(至于)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因(企及)者。孙策生擒(活捉)太史

慈,即网(解开)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回(只是)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

@(担心)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阐(镇守)西陵,权刻印(印章)周(放

置)逊所,g(每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给……看)逊,有不安者,便令改

定,以印圜(封口)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阈(竭尽)心力者乎?陆逊晚

年为杨竺等所圄(诋毁),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指陆抗),泣曰:“吾前听谗言,

与汝父大义不闻(深厚),以此圆(辜负)汝。”以人主而自慨(追悔)其过,开诚告

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感动流泪)?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阚(感动)也。

真题体验感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

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B.曹操初起时为图霸业,能笼络人才,甚至能任用曾与己有怨者;势位已定时则猜忌异己,

滥杀无辜。这正是其用人“以权术相驭”的表现。

C.刘备以性情结交忠义之士,以诚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

诸葛亮及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

D.陆逊镇守西陵时,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妥之处

就让他改定;到了晚年,陆逊遭到谗害,郁郁而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答案】10.BDG

11.A12.C

13.(1)曹操让臧霸交出那两个人,臧霸说:“我之所以能够自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