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
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传记,是一种
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
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2课《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文学常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
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
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文学常识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2.文章主题思想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
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
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重点字词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揩kai:擦,抹。阖h6: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4.重点句子
(1)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开朗、热诚,关心青年,关爱家人,矢志创作,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博爱苍生
的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第4课《孙权劝学》
1.文学常识
(1)体裁: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
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
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2)作者:北宋司马光
(3)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重点字词
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若:比得上。以为:认为。益:好处。
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更:另,另外。
见事:知晓事情。拜:拜访,拜见。
3.句子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⑤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⑧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4.重要问题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
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3)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牙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答: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答: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6)“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答: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
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答: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②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③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⑤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答:(1)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
善劝。
(2)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3)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答: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8)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9)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
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
雕的效果。
第二单元
第5课《黄河颂》
1.文学常识
《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文章思想内容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
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第6课《老山界》
3.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
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7课《土地的誓言》
1.文学常识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薮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
2.文章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4.重点问题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
答:(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做“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3)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
丰饶美丽。
(4)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明写故乡
呼唤“我”,实则是“我”思念故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第8课《木兰诗》
1.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
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
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
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
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
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重点字词
当:对着。户:门。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军帖:军中的文告。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市:集市。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早晨。但:只。
戎机:战事。度:越过。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策勋:记功。强:有余。欲:想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磨刀的声音。著:穿。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粘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同伍的士兵。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地走:贴近地面跑。安:怎么。
3.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4.重要问题
(1)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答: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2)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答: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7)“开我……坐我……脱我……著我……”
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答: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8)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答: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答: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
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
花。
(10)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答: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
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
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
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第三单元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1.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
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一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响一一粗野、庸俗、愚昧。
本文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10课《老王》
1.文学常识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
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小说有《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译作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本文选自《杨绛散文》,
2.文章写作思路及主题
作者通过写车夫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她的愧作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苦
境中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
幸者的社会问题。
3.重点词语
愧作(kuizud)镶(xidng)嵌(qian)滞(zhi)笨荒(hudng)僻(pi)翳(yi)
骷(ku)髅(16u)
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似: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滞笨:呆滞笨拙。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愧作:惭愧。
4.重点句子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
幸。”一句中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
两个“也许”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后者该是更
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宽厚
的性格。
第11课《台阶》
1.文学常识
李森祥,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2.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
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3.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况状和他们为改变
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第12课《卖油翁》
1.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
《伶官传序》《六一诗话》等。本文选自《归田录》,题目是编者加的。宋英宗诒平四年(1067年),欧
阳修再次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归田录》便是作者在出知亳州时所作。
2.重点字音字义
矜(jin)圃(pu)睨(ni)矢(shi)颔(han)_忿(fen)
酌(zhud)沥(li)遣(qidn)
3.重点词义
善:擅长,善于。以此:因此。自矜:自夸。矜,夸耀。尝:曾经。释:放下。立:站立。
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颔:(点,头。)忿然:(气愤的样子。)
沥:(下滴。)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善射:射箭射:汝亦知射乎:射术吾射不亦精乎:射术
以此自矜:凭借以以我酌油知之:凭借以钱覆其口: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代词,代指陈尧咨
之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指射技精湛的道理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指油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指卖
油翁
4.句子翻译
(1)原文: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
不离开。
(2)原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3)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4)原文:”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
不湿。
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
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5.重要问题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答:善射;自矜。以此人物特点为后文故事中两人矛盾激化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答: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3)如何看待课文中“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
答:“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
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就跃然纸上了。
(4)在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示例1:我喜欢卖油翁。他虽然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
示例2:我喜欢陈尧咨。他不是一个完人,他因射技高超而沾沾自喜,认识到骄傲自满的错误后又能虚
心接受卖油翁的批评。
示例3:我喜欢卖油翁。他是一位深明世故的老人,对于陈尧咨的责难,他没有分辩,只是用行动说明
一切。
6.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第四单元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文学常识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曙,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主要
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
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
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一一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
颠沛流离(dianpei)商酌(shangzhud)累赘(leizhui)朦胧(menglong)
拖沓(tuota)妥帖(tuotie)譬如(piru)
修润:修改润色。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商量斟酌。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
(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答:①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
,,
里O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第13课《最苦与最乐》
1.文学常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者、学者。戊戌
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2.文体知识
议论文:(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
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
是得出结论。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
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
或先总后分再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一一摆实质一一论危害一一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
论点的“归谬法”。
第14课《驿路梨花》
1.文学常识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
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
2.文章主题思想
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
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
生动的精神面貌。
5.重点问题
(1)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
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作用: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
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作用: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2)本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
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
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第15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1.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
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
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
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
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重点字音
德馨(xln)鸿儒(h6ngru)苔痕(tdi)案牍(du)
5.重点词义
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无案牍之劳爰(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菊,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读xian,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6.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7.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8.句子翻译:
(1)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4)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9.重要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运用比喻(或类比、对比)的手法,将“山、水”
来比作“陋室”;将“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从而引出主旨句。
(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
”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品质。(4)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5)“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两句类比“陋
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
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
宁的环境。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爱莲说》
1.文学常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
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
杖、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爱莲说》
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3.主体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
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
甚蕃(fGn)淤泥(yii)濯(zhud)清涟(lion)蔓(mdn)
亵(xi心)玩噫(yl)颐(yi)_鲜有闻(xian)隐逸(yi)
5.重点问题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托物言志的写
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
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
怎样呢?
答:菊一一隐逸者一一,借;牡丹一一富贵者一一厌。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
1.文学常识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
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恒。
第18课《一颗小桃树》
1.文学常识
《一颗小桃树》选自贾平凹的《平凹散文》,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
才”。
2.结构梳理
眼前场景:小桃树被风雨摧残。回忆过去:栽种小桃树的经历。现在:赞美小桃树顽
强生命力。
4.重点句子
(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
立即会断了去。
答:摹形,突出小桃树的瘦小、薄弱,生命力不旺盛。
(2)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
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小桃树虽单薄弱小,却顽强地开了花,只是仍显得那么孤单病态。
(3)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
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
嫩红的光。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5.主旨归纳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
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19课《外国诗两首》
1.文学常识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
国文学的始祖”。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2)弗罗斯特: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2.重点字词
瞬息(shtm)涉足(she)荒草萋萋(qi)
3.文章主题思想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
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
(2)《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之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
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4.重要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答:第一部分: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镇静和乐观;第二部分,面对未来,需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2)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教
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激发
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1.文学常识
(1)陈子昂,(今属四川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
集》等传世。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
“文”,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
等。
(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2.重点字音
怆然(chudmg)涕(ti)岱宗(dai)决眦(zi)凌(ling)吟鞭(yin)拄杖(zhu)
叩门(kou)箫鼓(xido)衣冠(guan)
3.重要问题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
叹。
(2)《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答: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4)《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处?
答:妙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过“疑”
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
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
而又奇妙的画面。
(5)《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该如何理解?
答: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
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4.主旨归纳
(1)《登幽州台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2)《望岳》: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
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最后一句用的是
“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
的道理。
(4)《游山西村》: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
(5)《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
力的奉献精神。
第六单元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1.文学常识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2.文章思想内容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
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斯科特探险队在争到南极点的竞争中失败了,他们作为失败者却要为胜利者作证,
而且全队都在归途中覆没,世人都为他们而悲痛,所以这是悲剧;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探险途中所表现
出来的精神却是高贵和震撼人心的,所以这出悲剧又是伟大的。
3.重点词语
姗姗(shanshan都是一声)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精疲力竭ji6: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e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o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扬扬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a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6ng:忧愁的样子。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鲁莽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第22课《太空一日》
1.文学常识
《太空一日》是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
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
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
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2.文章写作思路
作者写了杨利伟飞天、在天空、归途的优异表现,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
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顺畅地调动意志力。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
1.文学常识
(1)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
(2)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
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
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2.文章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写她深陷地心只能通过传感眼镜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颂了乐观、敬业为了科学而不怕献
身的精神,也表达了最平凡的事物才更需要我们去珍惜的哲理。
第24课《河中石兽》
1.文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的,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
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的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
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
为经、史、子、集四档。
2.重点字音
河干(gan)圮(pi)棹(zhdo)曳(ya)铁钿(pa)木柿(fai)湮(yan)啮(ni8)坎穴
(xue)溯流(s£i)臆(yi)断欤(yU)
3.重点词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罪近)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二石兽并沉焉(焉于止匕)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
竟不可得(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产品的宣传
- 产后奶涨的护理措施
- 环水保培训课件模板
- 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 护理服务质控检查汇报
- 营业员辞职申请书(10篇)
- 2022年度教师工作总结
- 【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 腘窝囊肿病人的护理
- 听课教研活动总结10篇
- 2024年中国气体净化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江苏卷) 含答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下)
- 器官捐献合作协议书范文模板
- 黑龙江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023年(联考)
- 一元二次方程基础练习50题含详细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国际私法》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建筑垃圾清理运输服务方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课件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2
- 隧道施工泥浆处置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