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87年,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了一些国会议员关于救济德克萨斯州严重干旱所致农作物歉收的建议,在否决声明中强调:“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这反映出克利夫兰A.忽视了政府的社会救济功能 B.主张政府进行有限管理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D.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在雅典,公民大会发言时,说话者(讨论的双方)像面对法官那样面对听众,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有力的证据、符合证明和证伪的模式、表达的艺术,最后由听众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在辩论双方提出的观点之间做出选择。一切观点、议案、决议、决定都必须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反映了A.雅典公民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B.公民政治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原则C.雅典城邦决策方式有很大随意性D.演说和辩论使城邦个人主义盛行3.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4.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A.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B.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C.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5.观察如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A.华约建立、苏联解体 B.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C.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 D.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6.1933年,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经总统批准的法规,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美国A.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B.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力图防止企业盲目竞争7.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复乎远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平等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发展了民权主义8.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 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9.有学者指出:“1517-1525年间的福音运动之后,新教与天主教便开始了争夺主动权的斗争,通过教育、宣传以及书籍审查制度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教义体系及服从制度。由于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便与诸侯、官吏和国王结盟,结果在实际上把教会变为政权的一部分。”材料与下列观点相吻合的是A.“教随国定” B.“破除教会迷信”C.“反对赎罪券” D.“信仰即得救”10.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1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1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有如下规定:“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物品。”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言辞来维护对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进行。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D.法庭辩论决定物品归属13.北宋中叶,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如宋仁宗在位期间人才济济,文官群体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种现象A.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B.加快了新贵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现 D.导致书院讲学的日臻发达14.“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符合下列哪一文件的精神A.《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五四宪法D.八二宪法15.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这一设置A.提高了行政效率 B.体现崇文抑武的方针C.实现了权力制衡 D.有利预防内部的动乱16.下图是南北朝晚期的形势图,最后一个消失的政权是A.① B.② C.③ D.④17.黄宗羲认为,将来只有再立宰相,正名定义,把宰相来做政府领袖,不要由皇帝亲揽大权;顾炎武认为,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总而言之,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地方政治干不好,天下就大乱。两者都A.主张通过宰相制度正君心 B.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C.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 D.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18.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19.一位艺术家曾说:米开朗琪罗的出现,像飓风一般把意大利的那种沉静和优美的艺术风格吹走了,带来的则是豪壮的罗马风格艺术。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①在《创世纪》中创作了一系列体魄强健、筋肉突起的英雄②《最后的审判》画面雄伟壮烈,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③设计并建造完成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圆顶,彰显公民精神④拥护佛罗伦萨共和政体,对抗美第奇家族并出任城防总监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0.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组建起一个经济联合体,希望通过它来避免战争重新爆发。“它”应该是A.世界银行 B.欧洲共同体 C.马歇尔计划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B.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正义性C.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22.《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3.下表是小李归纳的某时期中国内政情形。该时期是A.元朝初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后期 D.清朝前期24.抗战期间,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和税制改革,其效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些改革A.增强中共在乡村的动员能力 B.消除了传统精英的经济优势C.构建了全新的乡村政权结构 D.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25.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 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新经济政策26.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27.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此案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B.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之争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革命党与袁世凯的权力之争28.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29.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30.《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策略是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中国外交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三: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周恩来选集》下卷(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在材料三中周总理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它的提出有何意义?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材料五:1990年-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固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家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教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材料二1439—1640年间,英国伦敦是当时欧洲鼠疫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5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根据法令.郡治安法官全盘负责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各教区牧师、济贫理事会同看守人、检查人、监督人等定期(每周)向治安法官递交疫情报告;郡治安法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疫情和应对措施,并及时将疫情材料整理后汇报枢密院,以便中央及时掌握国家的疫情动向。在严酷的防疫斗争中,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将“普通税”作为济贫基金,对乞丐和流民进行救济,这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在英国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演变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一些国会议员对因干旱所致农业歉收的德克萨斯州的救济,且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故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A以偏概全;CD与材料无关。2、B【解析】
材料“一切观点、议案、决议、决定都必须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反映了希腊人对话语权、辩论作用以及言论自由的重视,体现了实证思考精神。故选B;辩论和演说不一定和文化素质高低有必然联系,据此判断希腊公民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太过于武断,排除A;辩论和举手表决的方式看不出城邦决策方式随意,排除C;材料没有看到因演讲和辩论而出现的社会风气的变化,D项不能体现。故选B。3、B【解析】试题分析: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D。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D【解析】
材料中越南光复会的名称及宗旨都源于中国的革命团体名称“光复会”及“兴中会的宗旨”,这说明越南近代的民主革命受到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说法错误,排除。5、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华约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故A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排除B;1961年柏林墙修建,排除C;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和1985-1995年之间的时间信息,联系华约建立、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6、C【解析】
依据材料中“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等信息可知,以总统为首的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得到加强,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对材料信息解读错误,排除;D选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7、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借用欧洲国家的民族意志阐述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性,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平等的信息,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反帝主张,而且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是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故C排除;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主义,不是民权主义,D排除。8、B【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的图案,又有从西方传来的故事类装饰,这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有中国传统的图案,无法体现瓷器贸易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瓷器贸易的路线,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9、A【解析】
“把教会变为政权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宗教服从于政权,形成了“教随国定”的局面,故A正确;新教与天主教都信教,并没有破除教会迷信,排除B项;C项是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信仰即得救”只涉及到信仰的自主权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0、D【解析】
“徐州相王”打破了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徐州相王”是魏王和齐王之间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与诸侯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徐州相王”时间没有改革变各国间力量对比,更没有使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C。故选D。11、A【解析】试题分析:B不对,古代“法治”与近代法治有本质区别,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即人治;C不对,变法符合时代潮流;D不对,变法最终成功。根据题干“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可知变法深入人心。选择A正确。点睛: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共同启示1.从改革的背景来看,虽然历次改革所处的时代、国度和具体内容不同,但从实质上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就是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使之及时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社会经济关系的重新组合和各阶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制,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而其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成败与否主要不是看改革者的个人命运而是看改革的措施是否贯彻下去。12、A【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的相关要求具备形式主义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这一规定不是保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时发展到成熟阶段,排除C项;这一规定不是决定物品归属的法律方式,排除D项。【点睛】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如《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13、A【解析】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读书人入仕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必然促使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故A项符合题意;隋唐时期科举制结束贵族政治,强化官僚政治,宋代延续这一历史趋势,故B项不符合题意;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初期既定国策,C不符合题意;书院讲学产生于唐代,从宋初逐步走向发达,与材料所述的现象关系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14、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故B正确。《临时约法》,属于中华民国时期,故A排除。五四宪法,不存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故C排除。八二宪法,也不存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15、D【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宋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故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无关。16、D【解析】
根据所学,隋朝是杨坚581年建立,589年灭南朝的陈,实现全国统一,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都城都在建康,图片中的④符合题意,故选D;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7、B【解析】
黄宗羲的主张针对的是明朝皇权专制,顾炎武的主张针对的是中央过度集权。因此两者都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故B正确;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主张再立宰相制度,故AD不符合材料主旨;顾炎武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故C不符合材料主旨。18、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大机器生产”“新式海军”等,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中兴”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中体西用”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西方列强侵华的脚步没有停止,并在之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表明“中兴”在发展中酝酿着危机,故答案为D项。洋务运动实践的是“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开始盛行,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领域,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未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使中国避免被瓜分命运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C项。【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中兴”。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反而掩盖了深刻的危机。1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②均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体现了豪壮的罗马风格艺术,故①②正确,故选A;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承载了欧洲典型哥特式建筑风格,排除③,故排除BD;④与罗马风格艺术无关,排除④,故排除C。20、B【解析】
依据材料中“西欧国家”、“经济联合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因此B选项正确。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A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C选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1、B【解析】
据材料中的“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B;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且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分析解答。22、B【解析】材料体现出儒家把修身与治国联系起来,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所说的修身指的是道德修养,并非完全指的知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基础,D错误。【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联系起来,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A、C、D即可。23、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四库全书》由清代乾隆时期编修,同时清代沿续明代不设丞相的做法,加强思想专制,推行文字狱,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4、A【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和税制改革使得地主富农阶级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下降,而中农和贫农土地占有量上升,说明中共的政策得到这两个阶层在阶级支持,而这两个阶层在乡村中占比较高,这有利于增强中共在乡村的动员能力,A正确;B中“消除”表述绝对,排除;中共的改革措施意在团结多数来抗日,而非构建新的乡村政权结构,排除C;雇农占比虽然下降,但是土地占有量仍然很低,排除D。25、C【解析】
据材料“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可知,苏联中央政府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提高其他义务交售产品的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由义务交售的采购价提高,与“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不符,A错误;据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始终没有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错误;新经济政策自1928年就被停止,D错误。26、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先秦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出现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即“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所以,答案为东周27、B【解析】
袁世凯属于北洋军阀,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所以宋教仁案从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矛盾,故选B项;宋教仁不代表帝国主义,排除A项;C项流于表面,未能体现实质,排除;“权力之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8、C【解析】
根据“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材料强调明朝时期的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约,故C正确;明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项;“廷推”、“廷议”、“廷鞫”都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29、B【解析】
根据材料中投票人在不认识当事人的情况下,仅凭个人感觉,让人代为投票的现象,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不是真正的民主和理性的判决,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的局限,而不是充分的民主,A项错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对维护民主政治起了一定作用,C项错误;材料中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D项错误。30、B【解析】
根据“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等内容可知,这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无关,排除C;D指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建交,与题无关,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题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如“洋人的朝廷”、“傀儡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说明了弱国无外交。(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3)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苏联威胁中国北方;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影响: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4)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全方位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
(1)主题词:根据图一中条约、表演等词汇可以明确主题,即清政府在条约控制下被成为傀儡,因此可以写主题词,如“洋人的朝廷”、“傀儡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说明了弱国无外交。(2)方针:根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可知,新中国采取额度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提出的解决中印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3)原因:根据材料“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可得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可得出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根据材料“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可得出,苏联威胁中国北方,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从中国的国际地位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打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住院楼混凝土施工承包合同
- 生态农业管理创新技巧
- 企业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结构调整
- 钢铁冶炼工程招投标实施策略
- 2024年铲车节能减排协议3篇
- 2024展厅装饰装修承包合同(含展品保管与维护)3篇
- 2024年度赵苑离婚协议中子女探望权及监护权协议书3篇
- 社会工作教师聘用协议
- 施工协议书与材料质量
- 2025版口腔医疗机构聘用口腔外科医生服务协议3篇
- 期末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 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汉服娃衣创意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3版)》期末复习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8款-组织架构图(可编辑)
- 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28天报告425加章2015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二年级上,数学,3个两位数加减,80题,(竖式计算)
- 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