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4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1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4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2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4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3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4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4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4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7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常考题型预料热度实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级2024课标全国Ⅰ,10—132024课标全国Ⅱ,10—132024课标全国Ⅲ,10—132024课标全国Ⅰ,10—132024课标全国Ⅱ,10—132024课标全国Ⅲ,10—132024课标全国Ⅰ,10—132024课标全国Ⅱ,10—132024课标全国Ⅲ,10—13选择题主观题★★★★★句式特点和句子翻译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实力古代文化学问了解并驾驭常见的古代文化学问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C级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近几年选材稳定,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同为人物传记,属浅易的文言文。就文言文阅读而言,“浅易”一般指选文中的词语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文中所涉及的古、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较为常见,对选文的理解不须要过多地了解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而且选文一般属于规范的文言文,具有秦汉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风格。【真题探秘】(2024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出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随文助读由选文出自《晋书·鲁芝传》可知,本文属于传记类文本。理解其文意一般须要以下四步:第1步:关注开头,初识主子公形象。第2步:抓时间、地点和事务,把握主子公经验。第3步:关注作者的争论抒情句,把握人物品德。第4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以第3题C项为例,“审时度势,进言劝谏”对应原文“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接受”对应“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和“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则可知此选项正确。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实力。“芝坐爽下狱”,“坐爽”是“下狱”的状语,表示下狱的缘由,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解除A、D项。“口不讼直”“志不苟免”为对称句,应在“直”后断开,解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战胜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A.“坟籍”指古代典籍;“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B.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眺望的楼,借指朝廷。C.“又表示用武力战胜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错。践阼,指帝王即位。晋武帝是由魏元帝禅让而登上帝位的。D.逊位,也称退位,是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核心考点:断句。审题关键:正确的一项。解题方法:(1)标名代,定句读。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假如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假如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2)借动词,定句读。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必不行少,又常有省略主语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动词会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动词和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精确率。(3)找虚词,定句读。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记。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当断句的地方。易错警示:(1)忽视语境,在不应断句的地方断开;(2)对实词积累不够,不能正确理解实词的意思。命题规律:2024年课标全国卷用客观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2024年、2024年、2024年沿用此题型,从2024年自主命题试卷来看,此题在地方试卷中也有体现,所以断句题仍是2024年的热点题型。实力要求:(1)积累常见的句首、句尾文言词语;(2)能够大致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内容。命题技巧:(1)结合语境进行考查,更能体现对实词理解的应用性;(2)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则有三个选项是不正确的;(3)选择看上去易误会的句子。核心考点:文化常识。审题关键:(1)不正确的一项;(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解说的内容。解题方法:考查的文化常识,基本散见于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之中,只要平常留意积累,多加关注,这些以识记为主的问题就不难解答。易错警示:(1)不看语境,脱离原文内容理解词语;(2)对有文化内蕴的词语积累不够,不能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命题规律:2024年课标全国卷Ⅰ和课标全国卷Ⅱ对文化常识分别设题重点考查,加大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力度。其实,2024年大纲全国卷在文言文阅读中就已经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根本上还是要以平常积累为主,因为本考点重在考查识记实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实力。本题型在2024年仍是热点。实力要求:(1)积累确定的有文化内蕴的词语;(2)能够大致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内容。命题技巧:(1)从文章中找四个有文化内蕴的词语,并对其进行解说;(2)把其中一个设置成不正确的选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削减,他全力保卫,修建城市,复原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恳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接受。D.鲁芝明哲保身,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谐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情愿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由文意可知该项中“蜀地饱受侵扰”弄错对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立五十间房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实力。(1)以:凭借。以为:把……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素:始终。核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审题关键:(1)不正确的一项;(2)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明解说是结合语境的。解题方法:(1)轻看“概括”,重看“分析”该题选项表述很有特点:先用一个句子对人物进行概括,再举一两件事进行分析印证;一般“概括”无错,“分析”有误。因此答题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上。(2)聚焦细微环节,留心易错该题设误点也很有特点,其设误点极细小,往往就是一两个字确定了答案的正误;而且设误点多放在何人(事之于人)、何事(事之有无)、何时(事之于时)、何地(事之于地)上。既然重点放在“分析”部分,放在所叙事务上,就确定要关注每个细微环节、每个字,留心易错的四个方面(何人、何事、何时、何地)。易错警示:(1)不能将选项叙述的内容与原文仔细对比;(2)不结合语境,忽视选项对原文的分析。命题规律:该题考点、题型及选项表述方式从2024年以来没有多大变更,而且其设误点更加突显课标全国卷特色:错误点微小,多是一两个字理解有误。此题型在2024年仍是热点。实力要求:(1)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实力;(2)积累确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命题技巧:(1)结合文意,对原文中的句子进行合理的概括分析;(2)设置一个有错误的选项,可以从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分析等方面入手;(3)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所以有三个选项是正确的,有利于帮助考生理解文言文语段;(4)所选材料要提倡家国意识,传播正能量。核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审题关键:(1)“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做到“信、达、雅”;(2)审准关键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解题方法:抓准得分点,翻译并不难(1)关键实词: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翻译句子,确定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对关键实词,确定要精确译出,不模糊,不忽视,不意译。(2)关键虚词:慎重换、删。①必需译出的虚词——换。②不必译出的虚词——删。(3)特殊句式:译出句式特点。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①调。主要指那些倒装句,翻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②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义。(4)句意通顺:保留语气,适当补充,避开硬译、漏译。易错警示:(1)不能具体落实关键词语,翻译不到位;(2)翻译的整个句子不够通顺。命题规律:(1)课标全国卷近几年每年都考查两句翻译,分值为10分;(2)高考不仅仅考查实词、虚词的落实,有时还兼顾考查特殊句式及语气;(3)近几年课标全国卷有两个变更点,一是所选的两个句子,是较能反映传主性格的语言,故翻译时确定要留意语境;二是考点的微小变更,以往只留意关键实词,现在不仅考查实词的活用,还考查关键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考点比较全面、均衡;(4)所给句子无冷僻词语,所设的采分点多是课本中出现过的,故整体难度不大。实力要求:(1)具备确定的文言文翻译实力;(2)能够辨别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等;(3)能够辨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并精确翻译。命题技巧:(1)将文言句子翻译和文言文语段理解结合起来考查;(2)所设采分点为关键性词语、特殊句式和特殊语气,所考内容是中学阶段学生有所接触的;(3)句子的选择往往与传主有确定的关系,且能有效避开前几题的考查点。[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家)世代出名望德行,是西州的大户人家。鲁芝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潜心探讨古代典籍。被郡里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里征召为别驾。魏国的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特别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他为孝廉,又任命他为郎中。后鲁芝被授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时,又任命鲁芝参大司马军事。曹真去世后,宣帝代职,于是任命鲁芝参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削减,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几年的时间,被掠夺的土地都被收复了。又调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特别仰慕他的美德,老人和小孩到朝廷上书,恳求留下鲁芝。魏明帝答应了这一恳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授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正直的言论和绝妙的计策,曹爽却不接受。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率领他的手下攻门闯关,赶赴曹爽处,劝诫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公的高位,一旦因为获罪被罢免,(就像李斯一样)即使想牵黄犬,也不行能再做到了。假如挟制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势,发文书征调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假如放弃这些离去,(那就是)想要前往东市被杀头,莫非不令人痛惜吗?”曹爽软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看法,于是束手就擒被杀。鲁芝因曹爽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论曲直,不苟且求取赦免。宣帝赞许他,于是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起兵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登基后,鲁芝调任镇东将军,升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立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已七十,告老退休,章表上奏了十多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加官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为车骑将军,于是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明哲保身、清心寡欲,为人谦和而不盲目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曾被任选此官职,我反而超越了他,怎么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呢!”皇帝没有听取。鲁芝就是如此被人敬重。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破考点练考向【考点集训】一、(2025届“超级全能生”全国24省9月联考丙卷,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隆庆初,进右中允,直经筵,寻迁左谕德。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善谈兵。四维,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四维、崇古为势要,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四维奏辨,因乞去。拱力护之,温诏慰留焉。初,赵贞吉去位,拱欲援四维入阁,而殷士儋夤缘得之,诸人遂相构。及御史赵应龙劾士儋,士儋未去,言路复有劾四维者。四维已进左侍郎,不得已引去,无何士儋亦去。东宫出,召四维充侍班官。给事中曹大埜言四维贿拱得召,四维驰疏辨,求罢。帝不许,趣入朝。未至而穆宗崩,拱罢政,张居正值国,复移疾归。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武清伯李伟,慈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为援。万历二年,复召掌詹事府。明年三月,居正请增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高校士入赞机务。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居正卒,四维始当国。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高校士。初,四维曲事居正,积不能堪,拟旨不尽如居正意,居正亦渐恶之。既得政,知中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于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为居正所沉抑者。虽未即尽登用,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寻以父丧归。服将阕,卒。赠太师,谥文毅。(选自《明史·张四维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B.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C.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D.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明、清沿袭此制,也作经筵官的省称。B.阁,一般指类似楼房的建筑物,文中是内阁的简称,内阁在我国明代、清代是最高官署。C.崩,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在本文中是指帝王去世。D.同列,指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同的人;犹“同僚”。其在文中指同等地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四维熟识边防事务。他的边防事务学问是从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的同乡杨博和舅舅王崇古那里学习得来的。B.张四维明白时事,深得高拱器重。高拱掌管吏部,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他也与高拱勾结,使通贡事成,更得高拱认可。C.张四维能够直面指责。面对给事中曹大埜说他贿赂高拱,他上奏辩解,恳求罢免官职;皇帝催他入朝,可是他却因病回乡。D.张四维能屈能伸。与张居正关系不好,却在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谨慎地侍奉、追随张居正,以图拜官晋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2)既得政,知中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一、1.答案A2.答案D3.答案C4.答案(1)高拱更加认为张四维有才能,张四维也不断谋求仕进,朝廷士人中颇有憎恨他的人。(“才”“干进”“疾”各1分,句意2分)(2)(张四维)当权之后,知道朝廷内外长期受张居正的苦,想大肆收买人心。(“得政”“中外”“大收”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被授予编修的职位。隆庆初年,晋升为右中允,负责经筵,不久晋升为左谕德。张四维潇洒不拘而富有才智,明白通晓当时的政事。杨博、王崇古长期在边疆任职,擅长谈论兵事。张四维是杨博的同乡且为王崇古的外甥,所以也熟知边防事务。高拱很器重他。高拱掌管吏部,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才两个月,任命他为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的争论兴起,朝廷首辅大臣相持不能决断。张四维与高拱勾结,通贡的事情就确定了。高拱更加认为张四维有才能,张四维也不断谋求仕进,朝廷士人中颇有憎恨他的人。御史郜永春巡察河东的盐事,称盐法的毁坏是由于有权有势的人横行,大商人独占利益,指责张四维、王崇古是有权势的人,张四维的父亲、王崇古的弟弟是大商人。张四维上奏辩解,趁机恳求辞官。高拱极力庇护他,皇帝颁下辞情恳切的诏书安抚挽留他。起初,赵贞吉离开官位,高拱想引荐张四维进入内阁,而殷士儋攀附得职,这些人就交结在一起。等到御史赵应龙弹劾殷士儋,殷士儋没有离去,谏官中又有弹劾张四维的。张四维已经晋升为左侍郎,不得已而辞官,不久殷士儋也辞官。东宫太子出阁,征召张四维担当侍班官。给事中曹大埜称张四维是贿赂了高拱才得以被召见,张四维连忙上奏辩解,恳求罢免官职。皇帝不同意,反而催他入朝。他还没有到,穆宗就逝世了,高拱被罢免,张居正掌权,他又称病回乡。张四维的家庭始终很富有,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武清伯李伟是慈圣太后的父亲,原籍山西,张四维为攀附权势与他结交。万历二年,他又被召去掌管詹事府。其次年三月,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引荐张四维,冯保也与他交好,于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高校士的官职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在这个时候,政事由张居正一人确定。张居正没有推让,认为同僚都不如自己。张四维由张居正提拔,谨慎地侍奉他,不敢决断事情是否可行,追随在他的身后,接受赏赐晋升官职罢了。张居正去世后,张四维才执政。连续升迁到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高校士。起初,张四维曲意侍奉张居正,许久不堪忍受,所写的旨令不完全符合张居正的心愿,张居正也渐渐厌恶他。张四维当权之后,知道朝廷内外长期受张居正的苦,想大肆收买人心。在这个时候张四维渐渐收拢推举了一些被张居正压制的全国的正直之人。虽然没有立刻全部任用,但因极力反对前人的作为,当时他的声望很盛。不久,他因父亲去世而归乡。丧期将满,他也去世了。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毅”。二、(2024吉林普高三联,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珍贵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起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援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候,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曰元。(节选自《晋书·裴楷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B.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C.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D.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B.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依据他们的生平赐予的一种称号。C.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D.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楷年少出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出名声,经钟会举荐,被征辟为相国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B.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宠爱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百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C.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裴楷在两位姻亲的举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当北军中候,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隐私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躲藏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D.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5分)(2)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5分)二、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1)裴楷听说了这件事,对石崇说:“您请人喝下烈酒,又要求别人遵守正礼,这不是相背离吗?”(得分点:“闻”“足下”“乖”各1分,句意2分)(2)裴楷受到先代皇帝提拔的恩典,又受到陛下的宠幸厚待,的确是竭尽忠诚的时候。(得分点:“拔擢”“诚”“秋”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裴楷字叔则,二十岁就出了名,尤其精通《老子》《易经》,年少时与王戎名声相当。钟会把他举荐给文帝,任相国掾。贾充修改律令,任用裴楷为定科郎。事情完毕,皇帝诏令裴楷任御前执读,评论奏章是否妥当。武帝任抚军时,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石崇由于是功臣后代又有才气,与裴楷志趣不同,不跟裴楷交往。长水校尉孙季舒曾经与石崇畅饮,高傲过度,石崇想上表罢免他。裴楷听说了,对石崇说:“您请人喝下烈酒,又要求别人遵守正礼,这不是相背离吗?”石崇于是作罢。裴楷生性宽厚,与人无仇。不主见朴实,每逢去尊荣显贵的地方游玩,就拿走别人的珍宝古玩。即便是车马器具服饰,短时间内,就送给穷困的人。曾经建立了一处别院,他的堂兄裴衍见到后宠爱,裴楷就把房子送给了裴衍。梁、赵两位王,是国君的近亲,在当时地位显赫,裴楷每年请这两个封国拿出租钱百万,散给亲族。有人讥讽裴楷,裴楷说:“损有余补不足,这是天道。”不在乎别人的诋毁和赞誉,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是这类状况。裴楷的儿子裴瓒娶了杨骏的女儿,然而裴楷一向看不起杨骏,与他关系不好。杨骏执政后,裴楷转任卫尉。等到杨骏被杀后,裴楷因为姻亲被捕交付廷尉,将要被加以刑罚。那天事发仓促,杀人遍地,大家为此惊恐。裴楷神色不变,举动自如,索要纸笔给亲友写信。幸而侍中傅祗救援得以免于一死,但还是因为此罪被罢官。太保卫瓘、太宰司马亮赞扬裴楷忠贞正直不阿谀奉承,应受封爵位得到封地,于是裴楷被封为临海侯,代替楚王司马玮任北军中候。司马玮怨恨卫瓘、司马亮排斥自己而任用裴楷,裴楷听说了这件事,不敢接受任命,转任尚书。裴楷的长子裴舆先娶了司马亮的女儿,他的女儿嫁给了卫瓘的儿子,裴楷考虑到内乱没有平静,恳求出京任职,刚要动身而司马玮果真假借诏书名义诛杀司马亮、卫瓘。司马玮因为裴楷从前夺取自己中候职位,又跟司马亮、卫瓘是姻亲,隐私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平素就知道司马玮对自己有怨恨,听说有了变故,一人乘车入城,躲藏在岳父王浑家,因而得以免于灾难。裴楷有渴望权、利的毛病,不满足自己所处的官位。王浑为裴楷恳求说:“裴楷受到先代皇帝提拔的恩典,又受到陛下的宠幸厚待,的确是竭尽忠诚的时候。但是裴楷生性不愿竞争,安心于淡泊退隐,有见识的人可以看到他的心迹。裴楷如今不振作,我深为担忧。光禄勋缺员,我认为可以任用。”不被接受。等到裴楷病重,皇帝下诏派遣黄门郎王衍探视。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谥号为元。炼技法提实力【方法集训】一、(2025届辽宁瓦房店月考,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先是,魏忠贤既辑《三朝要典》,以《光宗实录》所载与《三朝要典》左,乃言叶向高等所修非实,宜重修,遂恣意改削牴牾《三朝要典》者。崇祯改元,毁《三朝要典》而所改《光宗实录》如故。六年,少詹事文震孟言:“皇考实录为魏党曲笔,当改正从原录。”时温体仁当国,与王应熊等阴沮之,事遂寝。士柔愤然曰:“若是,则《三朝要典》犹弗焚矣。”乃上疏。疏上,不省。体仁令中书官检穆宗总记示士柔,士柔具揭争之。体仁怒,将劾之,为同列沮止。士柔复上疏曰:“累朝实录,无不书世系之例。臣所以抉擿改录,正谓与累朝成例不合也。孝端皇后,皇考之嫡母也,原录具书爱护之功,而改录削之,何也?当日国本几危,坤宁调护,真孝慈之极则,顾复之深恩,史官不难以寸管抹杀之,此尤不行解也。”疏上,报闻。体仁滋不悦。会体仁嗾刘孔昭劾祭酒倪元璐,因言士柔族子重熙私撰《五朝注略》,将以连士柔。士柔亟以《五朝注略》进,乃得解。寻出为南京国子祭酒。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崇祯初,褒恤诸忠臣,翰林能文者或为之,而中书以为侵官。崇祯三年禁诰文骈俪语。至是攀龙家请给,去士柔草制时数年矣,主者仍以士柔前撰文进。中书黄应恩告至发诰语违禁,至发喜,劾士柔,降二级调用。士柔寻补尚宝司丞,迁少卿,卒。子琪诣阙辨诬,乃复原官。赠詹事兼侍读学士。(节选自《明史·许士柔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B.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C.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D.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文中指上呈给皇帝的奏章。与其含义相像的词语还有“表”等。B.出,指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文中指许士柔出京任南京国子监祭酒。C.骈俪,指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通常多用对偶句。D.阙,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又可代称朝廷,“诣阙”指入朝觐见君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士柔忠于职守,敢于上奏朝廷。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魏忠贤按自己编辑的《三朝要典》随意删改《光宗实录》,许士柔后来就有关《光宗实录》之事上奏。B.许士柔推崇规则,具有抗争精神。温体仁派中书官拿出穆宗的总记给许士柔看,许士柔写揭帖争论;他在奏疏中表示删改后的实录和历朝规则不符。C.许士柔颂扬孝慈,讴歌皇后恩德。许士柔认为皇后在太子有危机时对太子调教爱护,是孝慈的最高准则;史官轻易抹杀皇后的深厚恩德,更是不行理解。D.许士柔针锋相对,招致奸人报复。许士柔的奏章使温体仁很不兴奋,正逢温体仁唆使刘孔昭弹劾祭酒倪元璐,温体仁就准备拿许重熙私撰《五朝注略》之事来牵连许士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温体仁当国,与王应熊等阴沮之,事遂寝。(2)孝端皇后,皇考之嫡母也,原录具书爱护之功,而改录削之,何也?一、1.答案B2.答案D3.答案A4.答案(1)当时温体仁执掌政权,和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就被搁置。(2)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母,原实录具体记载了她爱护先帝的功绩,然而修改后的实录里却把它删去了,为什么呢?[参考译文]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天启二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检讨。崇祯年间,许士柔历任左庶子,负责左春坊的事务。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因《光宗实录》的记载和《三朝要典》相冲突,于是称叶向高等人的编撰不真实,应当重新撰写,于是恣意篡改删削与《三朝要典》相违反的地方。崇祯即位的其次年,烧毁了《三朝要典》,而被篡改的《光宗实录》仍是原样。崇祯六年,少詹事文震孟进言:“先帝实录是魏党歪曲事实删改之作,应当改正依照原来的实录。”当时温体仁执掌政权,与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就被搁置。许士柔生气地说:“假如这样,那么《三朝要典》似乎没有焚毁。”于是上奏。奏疏呈上了,皇帝不理睬。温体仁让中书官将穆宗总记出示给许士柔看,许士柔具体写揭帖与他争论。温体仁发怒,准备弹劾他,被同僚阻挡了。许士柔又上奏说:“各朝的实录,没有不记载世系的先例。我所以选择揭发篡改实录的事,正是因为它与各朝的既定例制不相吻合。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母,原实录具体记载了她爱护先帝的功绩,而修改后的实录里却把它删去了,为什么呢?当时太子差点儿不保,皇后调教爱护,真是达到孝义、慈祥的最高准则,父母哺育的深厚恩情,史官轻易就用笔将它抹杀了,这尤其不行理解。”奏疏呈上,皇帝答复知道了。温体仁更加不兴奋。正赶上温体仁教唆刘孔昭弹劾祭酒倪元璐,趁机称许士柔的族子许重熙私自撰写《五朝注略》,准备用这件事牵连许士柔。许士柔连忙将《五朝注略》呈献上去,才得以解脱。不久,出京担当南京国子监祭酒。温体仁离职,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除许士柔。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草拟诏词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崇祯初年,褒扬抚恤各位忠臣,翰林中能够行文的人有的行使此事,而中书认为这侵扰了官职权限。崇祯三年禁止诰令中运用骈体对偶的语句。到这时高攀龙的家人恳求追赠,离许士柔草拟诰令之时已有几年,主事的人仍旧将许士柔从前的撰文呈上去。中书黄应恩告知张至发诰令的语句违反了禁令,张至发很兴奋,弹劾许士柔,将他降了两级官阶调用。许士柔不久补任尚宝司丞,升任少卿,直至去世。他的儿子许琪到朝门申辩冤枉之事,朝廷才给许士柔复原原来官职。追赠詹事兼侍读学士。二、(2024重庆部分区县一诊,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都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余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余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余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养息 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余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长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余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养息 /土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B.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余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养息 /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C.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余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养息 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D.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余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养息 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宗,后唐皇帝李亶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国号、尊号等。B.节度使,唐代起先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各部统一,建契丹国,后一度改称辽,后为金国所灭。D.中军,古时军队多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主帅亲自率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吩咐下达,即率兵出城迎击,挫败敌方攻势,限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冈,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变更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D.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督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5分)(2)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长久弊之。(5分)二、1.答案C2.答案A3.答案D4.答案(1)契丹从中原发生很多变故起先,在北方强大起来,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无论大小都畏惧听从它。(2)各位将领都想趁着成功攻打王都,王晏球回来后,独自坚持不行动,最终凭借长期坚持使得王都的军队疲困。[参考译文]王晏球字莹之,是洛阳人。梁国派遣捉生军将李霸率领千人戍守杨刘,李霸在夜间造反作乱,从水门进攻。王晏球听到动乱的消息,不等到吩咐下达,就率领龙骧五百骑迎战李霸,叛军的攻势略微退却。梁末帝登上城楼望见这种情形,高呼道:“这不是我的龙骧军吗!”王晏球回答道:“作乱的,是李霸这一部分罢了,陛下在宫城坚守,督促我战胜反贼。”天快亮的时候杀光了李霸的军队,王晏球凭借这一功劳被授予澶州刺史。唐明宗发动兵变,从邺城向南进攻,派人招请王晏球,王晏球跟随明宗到了洛阳,被授予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造反,明宗让王晏球担当招讨使,讨伐王都。王都派人向北请契丹救济,契丹派遣秃馁率领一万骑兵救援王都。王晏球站在高冈上,号令各位将领都装备好弓箭,运用短兵器,向回逃的即斩首。符彦卿率领左军攻打左面,高行珪率领右军攻打右面。中军的骑士抱着马颈疾驰冲入王都军中,王都于是大败。从曲阳到定州,横列的尸体和丢弃的盔甲,绵延六十多里。契丹又派遣惕隐率领七千骑兵增援王都,王晏球在唐河遭遇惕隐,始终追击到满城。契丹从中原发生很多变故起先,在北方强大起来,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无论大小都畏惧听从它。遭遇契丹的中原军队,未曾有略微获胜的。从王晏球战胜秃馁,又使惕隐奔逃之后,契丹其余的军队溃逃投奔村落,村落的人用拥有的锄耰棍棒攻打击杀他们,没有漏网的。惕隐和数十骑兵奔逃到幽州西面,被赵德钧擒获送到京师。王晏球攻打定州,很久都没有攻下,明宗屡次派人督促王晏球攻打叛贼,王晏球认为不能够急迫攻打。他的副将朱弘昭、张虔钊等扬言说:“王晏球怕了!”于是带兵进攻,军队果真遭遇失败,伤亡三千多人。从今诸将不敢再说进攻的事。王晏球于是让士卒养息 ,用那三州的赋税来供应部队。把他自己获得的全部俸禄,备办牛和酒,成天和各位将领聚会。时间久了,王都城中的粮食没有了,先赶出他城中的万余百姓,屡次与秃馁谋求突围而逃,没有成功,王都的将领马让能率领全城倒戈,王都自焚而死。王晏球作为将领有谋略,擅长安抚士卒。他攻打秃馁的时候,已经凭借战胜敌军作为功劳,但是各位将领都想趁着成功攻打王都,王晏球回来后,独自坚持不行动,最终凭借长期坚持使得王都的军队疲困。从天成三年四月王都造反,其次年二月才攻克下来,军队中不曾杀戮一人。凭战胜王都的功劳,王晏球被授予天平军节度使。【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一、(2024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吩咐、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呈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举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变更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足,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接受。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害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一、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困难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渐渐削减其封地。[参考译文]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著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特别宠幸宠爱(他)。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做廷尉。廷尉于是(向文帝举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特别精通。孝文帝征召贾生为博士。当时贾生年仅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当诏令交下来探讨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贾生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很宠爱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生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当改定历法,变更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具体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调崇尚黄色,官印字数接受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都变更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虚心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见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因此天子提议想让贾生任公卿的职位。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困难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接受他的建议,便让贾生做长沙王太傅。贾生已经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过湘江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生被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受,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因此具体说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始终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移近了贾生。接见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宠爱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生做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生进谏,认为国家的祸害从今兴起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怀王骑马,从立刻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生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了一年多,也死了。二、(2024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行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行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擅长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劝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告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吩咐。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遵守法律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缺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二、1.答案B2.答案B3.答案C4.答案(1)圣人假如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假如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宠爱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举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假如不能任用他,就确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商鞅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乏。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国君特殊兴奋!”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就特别兴奋。”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变法,孝公担忧秦人争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迟疑,搞不成名堂;事业上迟疑,建不成功绩。圣人假如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假如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任商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法的吩咐。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通行,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惩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其次天,秦人都遵守法律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特别满足,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足,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打魏国。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攻击,俘虏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战胜,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于是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魏国于是从安邑迁都到大梁。魏王说:“我懊悔没接受公叔座的看法啊。”商鞅破魏返秦,秦王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他被称为商君。三、(2024课标全国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出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擅长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行分。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当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忧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三、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缘由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人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有鲁国人说:“鲁国是小国,而有战胜的名声,那么诸侯们就要打鲁国的办法了。况且鲁国、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攻打秦国,攻下五座城。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说:“昔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吸毒疮,他父亲战时勇往直前,最终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儿子会死在哪里。”文侯因为吴起擅长用兵,廉洁公正,能得全部士卒的心,于是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来抵挡秦国、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其子武侯。武侯沿黄河顺流而下,到了中流,回头对吴起说:“太美了!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回答说:“从前殷纣的国都,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他不实行德政,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治国)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相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兴奋,对田文说:“请让我跟你比比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国君年轻,国家担忧定,大臣不忠心归顺,百姓不能信服,在这时,是应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缄默了很久,说:“应当交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职位在你之上的缘由。”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忌恨吴起。吴起胆怯 获罪,于是离开去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德,一到楚国就让他任相国。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击退三晋的军队;向西讨伐秦国。诸侯都为楚国强盛而忧虑。从前被吴起削去特权的楚国贵族们都想加害吴起。等到悼王去世后,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击吴起的暴徒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吩咐尹把射吴起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掉。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余家。四、(2024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王涣字稚子广汉妻阝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扰。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严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最终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字稚子/广汉妻阝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妻阝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妻阝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妻阝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初入仕途,才能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当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擅长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当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原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能,仍旧忙得无法分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严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四、1.答案B2.答案D3.答案D4.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立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是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崇尚武力,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变更了自己的操行,重视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能明晓其主要思想。他担当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仔细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又让主簿镡显弥补订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特别兴奋,王涣从今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实行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过夜。那些放牛的人,常常说将牛交给王涣了,始终没有发生相互侵扰的事。王涣担当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订正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审问妖妄言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定罪。一年多以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令。他以办事清平公正严格要求自己,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那些含有冤情,长期诉讼,而历任官员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消退大家的疑虑。同时他还用奇妙的方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认为王涣足智多谋。元兴元年,王涣病死。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上千人为他实行祭祀之礼。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案加以祭祀。官吏问这样做的原因,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常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令后,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谢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立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运用黄老学说,将全部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特地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特地选择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为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吏,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检举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终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五、(2024课标全国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