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训练试题(二)本试卷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4.《国语》记载,周定王时,单襄王途经陈国,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左传》记载,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指责。由此可知当时A.交通设施建设体现行政实力 B.道路馆舍普遍受到斗争破坏C.诸侯重视交通建设加强集权 D.争霸关键在于交通设施建设25.西汉文帝和景帝喜好“黄老之学”,景帝“读黄帝、老子,手不释卷,尊其术”。而汉武帝即位后,却“弃黄老之术,而独尊儒术”。发生这种变更的根本缘由是A.西汉中期国力复原和增加 B.“七国之乱”的发生C.边患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严峻 D.汉武帝不好“黄老之学”26.在唐代长安,茶已经成为僧人自己和待客的主要饮品。茶性苦,而佛教认为“苦”乃人生“四谛”之首,佛家从茶的苦后回甘联想到其可以帮助修习佛法之人悟透人性,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高度。这表明唐代A.民众生活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B.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C.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D.品茶成为道德教化主要形式27.康熙帝在养心殿内悬挂自书的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不行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康熙帝此举意在A.强调君权至上B.谨防决策失误 C.确定谏议制度D.巩固文官政治28.鸦片斗争失败后,时人“以为致败的理由,不在中国军备之不及外人,是在奸臣误国,使林文忠(林则徐)不得行其志”。这种相识A.表明国人深刻反思斗争 B.说明统帅水平干脆影响战局C.体现了民族自信念增加 D.反映斗争未能引起国人警觉29.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殊褒扬《高校》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了孙中山A.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 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主见复兴传统道德文化30.1933年,国民政府铁路展览会和劳作展览会都将东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列入,设立专馆或专题介绍;1935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有东四省代表参与;1936年,全国儿童绘画展览会分区陈设,东北在陈设次序中居第一位。上述活动旨在A.宣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宣示国家领土主权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支持东北抗日武装斗争3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上表所示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32.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 B.树立统治者的个人权威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33.据统计,英国小麦产量在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每英亩产量1650—1690年平均为18蒲式耳、1770—1780年为24蒲式耳、1830—1860年为27蒲式耳。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收成大幅度增长的主要缘由是A.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B.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C.国家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市场扩大的刺激34.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状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C.五年安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35.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刚起先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强和国家经济冲突的激化,各国的贸易政策渐渐转向贸易爱护主义。至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从来都没有完全开放市场。这说明二战后A.世界经济出现民族化倾向B.全球化已阻碍经济发展C.经济全球化只是局部现象D.经济趋势是区域集团化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我国古人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渐渐形成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观念。西汉时,贡禹说:假如“斩伐林木”没有节制的话,会有水旱之灾。晁错指出,“焚林斩木时常,命曰伤地(破坏地力)”。宋、明王朝在边疆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自然屏障。清代丁辅臣《劝民种树俚语》以俚语的形式要求黄土高坡的居民在“庄前庄后,山涧沟坡,多栽些杨、柳、榆、杏各样树科”,因为它们“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摘编自《中国传统森林观浅议》材料二对于北美殖民者来说,东部的茂密森林是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隐天蔽日的森林代表着印第安人的威逼,“印第安人同那些该死的森林一样,必需当作文化进步的敌人加以歼灭”,森林起先大片消逝。至19世纪后半叶,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这成为矿业、铁路巨头牟利之口号,70年头后期至19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20%—25%。19世纪中期,纽约州的农夫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入来源。1889年,美国前内政部部长舒尔茨警告说:“从缅因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墨西哥湾到普吉特海湾,美国将不再有值得一提的森林。”——摘编自《前平肖时代美国的森林资源爱护思想》(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森林观并指出其历史意义。(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美国森林危机出现的缘由,谈谈古代中国与近代美国不同森林观对后世有何启示。(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东方杂志》“新年的幻想”征文活动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旨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先生幻想中的将来中国是怎样?其次,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幻想?主编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惊慌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全部的神圣权利啊!”征“梦”活动反响热情,截止到1932年12月5日,《东方杂志》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幻想”专栏,发表了老舍、郑振铎、柳亚子、邹韬奋、巴金、林语堂等142人的答函。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大致分为九类: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化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同等梦、民主法治梦、噩梦、其他梦。——据黄苏宜《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幻想”探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东方杂志》‘新年的幻想’征文活动”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12分)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心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途和依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依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民战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安排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中共中心党史探讨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斗争时期中共对民主政权建设的相识。(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抗日斗争时期中共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8分)46.(15分)【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疆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挡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非常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事实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签订之后,双方人员交往虽然不断增加,但“柏林墙”仍旧发挥着它的阻碍作用。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缘由,冒着生命危急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务常常发生。不难想象,“柏林墙”给两德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苦痛和灾难!——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柏林墙修建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9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诞生于英国上流社会家庭。19世纪40、50年头,伦敦郊区贫民窟频繁发生霍乱等瘟疫,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就像疯人院。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身护理事业。1854年她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被战地士兵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和“提灯天使”。1860年,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办学思想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护理学也成为了一门科学。1863年时,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各地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接受。1912年国际红十字大会设立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为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医护人员。——据安妮·马修森《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南丁格尔投身护理事业的时代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南丁格尔对现代医学的贡献。(9分)

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4.A【解析】由材料中“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指责”可知,交通设施建设是国家行政实力的体现,故A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道路馆舍被斗争破坏,故B错误;春秋时期诸侯国尚未确立集权体制,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争霸的关键在于交通设施的建设,故D错误。25.A【解析】据材料西汉文帝和景帝喜好“黄老之学”,景帝“读黄帝、老子,手不释卷,尊其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面临经济凋敝、王国问题、匈奴的威逼;针对经济凋敝,汉初的统治者实行养精蓄锐政策,促进了经济复原;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复原国力增加,“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须要,故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见,故A正确;“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因为王国问题威逼中心集权,是由于汉景帝时期晁错的“削藩”措施引发,B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汉初面临经济凋敝、王国问题、匈奴的威逼,但是土地兼并问题此时不是很突出,故C错误;据所学可知,汉初的统治者实行养精蓄锐政策,促进了经济复原;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复原国力增加,“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须要,故D错误。26.C【解析】茶产自中国,其性苦,佛教将这种茶性与佛家教义结合,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高度,体现了佛教和本土文化的结合,C正确;题干未体现民众,解除A;题干主旨是融合而非冲突,解除B;道德教化是儒学的方式,而非佛教,解除D。27.B【解析】由材料“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可见康熙帝此举意在谨防决策失误,故选B;由材料“不行用一己偏执之见”的主旨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故解除A;确定谏议制度是康熙铭言的内容而非意图,解除C;D与材料无关,解除。28.D【解析】时人对鸦片斗争失败的根源追溯落脚点在军事技术和奸臣当道,并未意识到东西方文明的差距,说明斗争并未引起国人的警觉,D正确;从时人对斗争失败缘由分析来看,其并未深刻反思斗争,解除A;时人并未强调统帅的作用,解除B;题干未体现出民族自信念的增加,解除C。29.D【解析】依据题干,孙中山给予其民族主义以传统政治道德内涵,反映其主见复兴传统道德文化以丰富近代民族主义,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民族主义观念,并非治国理念,解除A项;孙中山阶级立场并未变更,解除B项;题干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民族主义内涵的影响,解除C项。故选D。30.B【解析】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渐渐沦为殖民地,但是在1933以后,在全国性的展览或者运动会中,始终将东北作为国家一部分,而且突出强调了这一地区,意在宣示国家主权,B正确;铁路展览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儿童绘画展览与此无关,解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间是1937年,解除C;此时国民政府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而非主动抗日,解除D,31.A【解析】1978年之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在增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学问可知,这时期随着体制改革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A正确;对外开放和农夫纯收入增加并无干脆关联,解除B;C涉及的是农村而非城市,解除;D与城市有关,与农业无关,解除。32.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罗马重视本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纪念,有助于培育罗马公民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神权统治是欧洲进入中世纪后确立的,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雄,而不是现实中的统治者,解除B项;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属于干脆目的,解除C项。故选D。33.A【解析】由“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可知大致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A;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解除B;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解除C;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主要是出口工业制成品,解除D。34.C【解析】依据表格计算,消费合计/人口指数,可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3.8和170.109,两个年份比较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苏联两个五年安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A错误;依据计算,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何况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干脆消费,B错误;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D错误。35.A【解析】由材料“各国的贸易政策渐渐转向贸易爱护主义”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从来都没有完全开放市场”,说明世界经济出现民族化倾向,故A项正确;全球化有利于整体世界经济发展,解除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潮流,解除CD。41.(1)森林观:对森林的利用和爱护相结合:“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历史意义:有利于弘扬儒道等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防止自然灾难;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加强边防平安;有利于良好居住环境的建设。(12分)(2)缘由:殖民扩张的须要;信任资源不竭之说;工业革命的须要;城市化的影响。启示:要敬畏自然,放弃自然资源用之不竭的思想;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3分)【解析】(1)森林观:依据材料“我国古人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渐渐形成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观念”可知,对森林的利用和爱护相结合,“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历史意义:节用思想是传统儒道思想融合的产物,因此传统森林观有利于弘扬儒道等传统文化思想;依据材料“宋、明王朝在边疆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自然屏障”可知,有利于防止自然灾难,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加强边防平安;依据材料“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可知,有利于良好居住环境的建设。(2)缘由:依据材料“对于北美殖民者来说,东部的茂密森林是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可知,殖民扩张的须要;依据材料“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这成为矿业、铁路巨头牟利之口号”可知,信任资源不竭之说;依据材料“70年头后期至19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20%—25%”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铁路枕木所需,因此工业革命的须要促成了森林的消逝;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纽约州的农夫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入来源”可知,城市化的影响。启示:开放性试题,从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即可。42.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8分)①20世纪三十年头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峻,当时的国内政局,社会思潮等(3分)②20世纪三十年头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3分)③20世纪三十年头征文的内容及反响(2分)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楚,逻辑严密(2分)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楚(1分)层次一:仅排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示例:观点:“新年的幻想”征文活动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美妙中国的憧憬。(2分)阐释:20世纪30年头,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提倡团结抗日,一样对外;1929年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泛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此背景下,《东方杂志》发起“新年的幻想”征文活动。其中,“国泰民安梦”“民族复兴梦”“社会主义梦”占多数。征文活动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在确定程度上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扬了社会主义志向,反映了人们的对将来的美妙憧憬。(10分)【解析】首先,提炼观点,据材料“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化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同等梦、民主法治梦”可得,这次征文活动反映了当时国人对美妙中国的憧憬。其次,结合时代背景及文章比例对征文活动进行阐述。从时代背景上看,国内方面主要有日本侵华加剧、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提倡团结抗日一样对外;国际方面主要有始发于1929年的大危机、法西斯主义泛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文章比例来看,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等占据大多数,在确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民族复兴、国泰民安的美妙憧憬,也扩大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45.(1)相识: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的保障;依据地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統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7分)(2)意义: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进行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成功奠定基础;提中学共的威望,扩大中共的影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供应了借鉴。(8分)【解析】(1)依据“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依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民战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得出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的保障,依据地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統战线性质的政权;依据“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安排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得出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2)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