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则新闻报道:某国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青年情侣被村里人处以极刑。以上新闻很可能来自于A.埃及 B.印度 C.法国 D.美国2.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3.1990年1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期间,特别提出:“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随后,上海A.开发开放了浦东地区 B.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C.建立了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D.成为长三角经济开放区的中心城市4.据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之一格罗夫斯回忆:按计划,美国准备投掷3枚原子弹,小仓是第二目标。因天气原因都投到了长崎,一颗没有爆炸,后神秘失踪。若从史学角度看,该材料()A.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 B.孤证不立,还需其它史料互证C.是亲历者回忆,材料真实可信 D.说明了历史阐释常受制于政治5.罗马学者西塞罗说:“不知道你出生之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在他看来,历史学有助于A.为帝王将相提供历史借鉴 B.增强人类的人文关怀意识C.促进个人能力与人格的健全 D.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武器6.“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他通过交谈,在问答中不断揭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这体现了他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B.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7.《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8.明朝初年,各地藩王王府的文官由中央直接选任,并纳人国家官僚系统正常的考察,升迁途径中.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完善科举制度 C.重视官员监察 D.防止地方靖难9.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0.“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规定的其实质意义在于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B.否定君主专制C.确立民主共和国体制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11.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其中不包括A.预备立宪 B.废除科举 C.派遣游学 D.修订刑律12.俾斯麦说:(德意志)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联合体”是指什么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 B.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C.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地区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13.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 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14.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教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A.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 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C.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15.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A.引入了社会监督 B.防止了官员腐败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削弱了行政监督16.学者张天周指出,1942年,由史迪威和郑洞国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同日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作战,参战官兵将近20万人,日军被迫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中国远征军的这些举措A.支援了美军中途岛战役的作战行动B.标志着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的开始C.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7.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A.分权制衡原则B.妥协让步原则C.维护统一原则D.联邦共和原则18.《顾亭林诗文集》记载: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按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下列项中,与材料反映的观点相对应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 B.“经世致用”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19.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且值得信赖的人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乡等)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些筹资方式A.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B.促使股份制企业出现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D.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0.《说文》:“史,记事也。从又持中,正也。”这符合史学家刘知几所主张的:A.史才 B.史学 C.史识 D.史德21.如表为秦朝部分律法,这些选段内容的现象主要反映了秦朝律法部分选段《仓律》隶臣每月发粮二石,隶妾一石半。小城旦或隶臣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小城旦、隶妾或舂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二斗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没有母亲的婴儿每人发粮半石.《廄苑律》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田律》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军事化 D.农户制度规划细致22.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权利法案》吸纳革命原则C.妥协方式有助于社会发展 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23.“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24.中国古代的治世或盛世通常以皇帝年号命名,下列概念不符合这一规则的是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A.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B.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 D.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2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A.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一国两制”方针不能动摇C.谈判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惟一途径D.武力收回香港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2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制,改戴通天冠,而且吸收了各国的冠服制到新的官员服饰体系中,如将原赵国的貂蝉冠定为武将之冠,原楚国的獬豸冠定为法官之冠等,秦朝改革冠服旨在A.改变落后习俗风尚 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C.构建新型官僚体系 D.革除地方割据势力28.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29.北宋真宗统治时期,朝廷采取减免败役,重视农业、平抑粮价、修改商税等措施,使朝廷的收入、耕地面积,户口数量,人均财富均出现大幅增长,史称“咸平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出现得益于A.政府经济治理模式的调整 B.工商业市镇的迅速兴起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D.解决西北边境隐患的实效30.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宜传臥《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材料二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东亚大陆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及毗邻的朝鲜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主要包括韩国和泰国等沿海国家及地区,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岛屿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还涵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政治上,中国主导的东亚大陆地区与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对立,外交上互不承认:经济上,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经济禁运和贸易封锁,中国与东亚沿海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也几乎割裂:安全上,美国在东亚沿海地区建立起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对新中国进行军事包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这一“陆海分离型”秩序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韦宗友《二战后东亚秩序:历史演进与转型瓶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东亚秩序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应对这一“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而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最后三十年促使这一秩序“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的主要因素。33.评价历史人物,既要考虑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也要顾及到他们的行为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陈衡哲《西洋史》材料二1646—1649年间,克伦威尔成为了英国权力的中心,成为军队、议会和身陷囹圄却仍试图恢复王位的国王三方均想拉拢的关键人物。国王查理一世狡猾而坚定,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的王权乃神授,不愿在该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与他相处使克伦威尔精疲力竭。1647年,查理一世出逃并发动战争,卷土重来。这一次克伦威尔再没有心慈手软。——(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大人物的世界史》材料三1649年1月,当国王被彻底战胜时,议会通过决议说:“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权力……”这是议会正式宣布它的最高主权。这个原则确立后,尽管后来有许多曲折,但英国的历史就一直向这个方向发展。靠了克伦威尔的铁腕,英国在商业及战争方面,均能从法兰西、西班牙及荷兰的手中获到胜利;而国内的工业,也因秩序的恢复,渐渐地振兴起来。——据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陈衡哲《西洋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请列举相关史实说明克伦威尔“再没有心慈手软”。(3)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说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独裁的表现者、体现者和贯彻者,是屡见不鲜的。个人独裁同资产阶级民主制,无疑是彼此相容的。”根据这一提示,结合上述材料,评价克伦威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中涉及的“种姓”与印度存在的种姓制度有关,故B正确。2、C【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的是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这一些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即人权。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此题为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浦东地区,A项符合题意;确立“上海五国机制”是在1996年,B项错误;建立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是1980年代初的大连,C项错误;上海一直是长江流域改革开放的中心城市,D项错误。4、B【解析】材料只是格罗夫斯一个人的回忆,属于孤证,还需其它史料互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材料并未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孤证,不一定真实可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受制于政治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西塞罗强调对历史进行认知,借鉴历史的智慧以启迪人生价值,有利于促进个人能力与人格的健全,C项正确;题干西塞罗并未限定历史学的认识主体为帝王将相,排除A项;题干未强调人类的人文关怀意识,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历史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6、A【解析】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用“产婆术”的办法,逐步引导人主动思考,解决自身思考的问题之处,从而逐步到寻求正确答案,这是一种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理性精神,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主张引导人思考,不是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其对神学的破除,C项错误;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不符合材料引导人思考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A。7、B【解析】材料体现出儒家把修身与治国联系起来,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所说的修身指的是道德修养,并非完全指的知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基础,D错误。【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联系起来,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A、C、D即可。8、A【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反映,明朝初年各地藩王府文官均由中央任命,并纳入国家官僚监察升迁体系,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地方藩王的控制以强化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重视官员监察,故C项错误;“靖难”为平定叛乱之意,明初加强对藩王的控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叛乱而非防止地方平叛,故D项错误。9、D【解析】

根据材料“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繁盛时代,由于统治集团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融合西域、印度、高丽等不同文化风格的多元整合的格局,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强大的军事实力与音乐呈现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特征没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结束,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音乐呈现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选项错误10、B【解析】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强调主权在民,实质上反对君主专制,B正确;A中强调平等理念;C是南京临时政府性质。D中封建统治结束不符合事实。11、A【解析】

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肇始于1906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BCD项皆为“新政”举措,排除。12、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叙述“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可以知道谈到的是国家的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靠“铁和血”完成统一,才能走近代化的道路,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统一的背景,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革命和军国主义思想、也没有涉及教皇的压迫。故A项正确。13、D【解析】

梭伦改革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并给予公民权,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发展经济的需要,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公民权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阻碍农业发展,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14、C【解析】

依据材料中“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信息可知,顾炎武认为伦理关系的好坏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民间教化也需要一定的财富积累,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财富积累有利于民间教化的推行,君主实施仁政并非材料主旨;B选项错误,顾炎武认为有了物质条件更有利于“天下平矣”,而并不是破坏公序良俗;D选项错误,顾炎武认为财富积累是儒家道德标准实施的条件之一,但并未比较两者的高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A【解析】

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A项正确;“防止”表述绝对,排除B;题干列举的举措未涉及中枢体制变化,与强化君主权力无关,排除C;社会监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监督,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1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由于日军的扫荡,华北地区的抗战十分艰苦。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的作战,迫使日军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这就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故C项正确;中途岛战役发生于太平洋战场,两者的关联度不大,排除A项;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开始于1944年,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于1942年1月,而中国远征军开始作战是在1942年3月,故D项错误。17、B【解析】

根据材料“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推出制宪过程体现出来的主要原则是妥协退让,故B选项正确;分权与制衡是美国宪法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原则,主要通过三权分立与制衡、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和制衡等方面体现出了,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A选项错误;维护统一原则主要是通过联邦制度取代邦联制度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C选项错误;联邦共和原则主要是八七宪法关于政体的内容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体现并不明显,故D选项错误。18、B【解析】

“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体现了顾炎武主张做学问应当为社会服务的经世致用思想,故选B;A是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排除;“循天下之公”指按天下公理办事,是王夫之的思想,排除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反映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D。19、A【解析】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由材料“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种筹资方式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不存在股份制企业,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基本的经济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C【解析】

史的本意就是记事,客观公正记载历史史实,客观撰写历史,符合刘知几主张的史识,故选C;史才,不仅指天才和才气,主要是指文才、文采;史学,是编写史书的专业知识;与“正也”相悖,排除AB;D不是刘知几的主张,排除。21、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秦朝时期通过法律形式将粮食配给、耕作绩效考核及灾情上报制度化,体现了秦朝农业经济管理的军事化色彩,故C项正确;题干未强调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特征,排除A项;单从题干中的法律不能看出秦朝法律完备,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农户制度规划问题,排除D项。故选C。22、B【解析】

根据题干“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成就了……近代宪政体制”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体制,君主权力受到约束,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妥协方式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受制于议会,并非与议会制衡,排除D项。故选B。23、B【解析】

材料中“我”认为将土地和农民割裂就会造成俄国的暴动,所以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我”能做的应该是解放农奴,分给份地,故选B项;AC项与题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发展工业,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24、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文景之治”中的“文景”属于皇帝的谥号而非皇帝年号,故A项符合题意;“贞观之治”中的“贞观”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年号,“开元盛世”中的“开元”属于唐玄宗时期的年号,“康乾盛世”中的“康乾”属于康熙帝、乾隆帝时期的年号,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5、C【解析】

根据材料“帝国议会……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说明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故选C;帝国议会有一定权力,说明资产阶级有机会参与民主进程,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军国主义色彩,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帝国议会的立法权限问题,排除D。26、A【解析】

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谈判的方法均不是收回香港过程中“主权问题”的实质,BC两项错误;武力收回香港不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D项错误。27、C【解析】

秦朝废除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礼,而且吸收各国冠服制度,如武将、法官之冠等,反映了秦朝统一之后弱化宗法血缘对政治影响,构建新型官僚体系的政治意图,C正确;冠服制度不属于落后的习俗,排除A;材料未涉及皇帝制度,排除B;秦朝实行郡县制,未形成地方割据,排除D。28、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涉及到得是“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可知是指晚清政府在经济改革中取得一定成就,政治改革却徘徊不前,这和洋务运动时期经济上采用大机器生产,但是政治上坚持“中体西用”观点相似,正确的答案是D项,A项侧重优先发展政治改革,排除,BC项中没有涉及到政治改革,排除。29、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咸平之治”的出现是由于朝廷采取减免赋役、重视农业、平抑粮价、修改商税等措施,这些措施本质上是政府经济治理模式的调整,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排除B项;题干措施并非全为重农抑商的措施的,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西北边境隐患的解决推动治世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A。30、B【解析】

根据材料中“从前推着走”到“现在跟着走”,想象未来要“将来骑着走”,说明从前和现在的耕作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当时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从前、现在的耕作方式及展望未来的耕作方式,无法得出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故A选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形式,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参政机会增多;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2)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一战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解析】

(1)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一战期间女性就业增长百分比达到68.4%、10150%等,说明这时期女性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方面有工业、政府机构、地方公用事业等,说明女性就业领域扩大;这时期女性在专业人员、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就业率迅速增长,说明专业技术人员增多;这时期政府机构的就业率最高,说明参政机会增多;结合材料数据可得出这时期女性在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2)根据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19世纪7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