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实录师:金圣叹的“六才子书”都是什么?按顺序说。生: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师:杜之律诗排在第四,就是第四才子书,而第四才子书里面排在第一的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这首诗《登高》。请看它写在何时?生:公元767年。师:767年。有些诗人太重要了,他的生卒年我不用记就能记住,脱口而出,比如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而这首诗写在767年,写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下面找一位男同学来读一下。上节课我不是说了吗,写秋天的诗,还得爷们儿能写好,女诗人善写春。怨女怀春,志士悲秋。所以写秋天的诗,男同学读还是比较合适的。好,你读吧。(生读,有掌声)师:最后一句啊,他处理得非常好。你发现了吗?杜甫的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是高八度收束吗?生:不是。师:你回忆一下,有些诗词,比如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怎么收束的?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师:高八度收束。你看《沁园春·雪》,怎么收束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注意,都是高八度式的收束。音乐高八度懂吧?这是一种结尾方式。但杜甫这首诗的结尾,不是高八度式的。因为你看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已经写到什么程度了?生:很高了。师:已经写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所以再高八度高不了了。还怎么比“万里”再高?还怎么比“百年”再高?人能活一千年吗?人生不过百年,已经再高不了了。那么怎么处理?杜甫就用“软冷”的方式来处理,这是一种文章结尾的方式。(板书:软冷)不是那么大气磅礴的,显得软了,但是这种软是冷的,不是热的。用“软冷”来收束全诗——“潦倒新停浊酒杯”。(师范读尾句,缓慢,“浊”字拉长)这首律诗的韵脚都是什么?生:回、来、台、悲。师:啊,找韵脚得到双数句末尾去找。那么第一句的“哀”是不是韵脚?生:是。师:律诗的第一句在押韵上有什么要求了?生:可押可不押。师:是的,但七律以首句押韵为常见。这首诗从七律的角度看,五个韵脚:哀、回、来、台、杯。这五个字今天读起来实际上是两个韵了,哀、来、台是一个韵。回和杯是一个韵。有同学问,“回”和“杯”是一个韵吗?可以看作一个韵。“回”的韵母是ui,这是简写,完整的写法是uei,里面都有ei。今天这五个韵脚已经是两个韵了,但在古代作诗用的平水韵里属一个韵部,所以完全押韵。观察这五个韵脚,它们押的是什么声的韵?生:平声韵。师:记住啊,律诗必须押平声韵,不允许押仄声韵。现在齐读,感受一下这种韵。(生齐读)师:方才是品一下声韵,现在再看一下对仗的问题。你看这首诗在对仗上和前两首(注:是指《秋兴》和《咏怀古迹》)有何不同。看看,谁看出来了?谁有一双慧眼?生:这首诗好像每一句都是对仗的。前两首只有颈联和颔联是对仗的,而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对仗的。师:“每一句都是对仗的“,这话不准确,应该说——生:每两句都是对仗的。师:更准确地说,是每一联都是对仗的。你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好。注意,这种律诗是最难写的。律诗一般来讲只要求颔联、颈联使用对仗。但是杜甫有许多律诗,每一联都是对仗的。这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挑战。因为都用对仗不好写,容易写得非常板,非常死,所以一般人不敢尝试。老杜尝试了。那么我们看,首联是对仗,很好理解。“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这都没有问题。颔联,“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好像也没有问题。颈联“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有没有问题?生:没有。师:好,看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是对仗的,我们探讨一下它的语法结构。请一位同学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一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层次结构。它和“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层次一模一样。你到黑板前来做。(生划分层次结构)师:(提示)“艰难”可以看作一个词,其他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词。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看下句,因为上下句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你分析“繁霜鬓”时要参考“浊酒杯”,你就清楚了。你分析“苦恨繁霜鬓”时得想着“新停浊酒杯”,这样你就清楚了。师:大家看,基本对了。有一点儿问题,不能给一百分,给九十吧。(板书:90)大家想想,先组合“霜鬓”,还是先组合“繁霜”?看下句,先组合“酒杯”还是先组合“浊酒”?生:先组合“繁霜”。师:对了。“繁霜”就是浓霜,“繁霜鬓”就是像浓霜一样的鬓发。师:“苦恨”中的“苦”是副词,程度副词,极,极其。“恨”是什么意思?生:遗憾。师:对了。“苦恨”就是极其遗憾。极其遗憾什么呢?极其遗憾满头的白发,我为这满头的白发而非常遗憾。在什么状态下为这满头的白发非常遗憾呢?是在艰难中,在艰难忧患中极其遗憾满头的白发。所以“艰难”是句首状语。下一句的“潦倒”也是状语,意思是在穷困潦倒中。好,尾联的结构搞清楚了。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首诗每联都是对仗的。体会一下这种结构吧,自己读一下。(生默读)师:出声读啊,不要默读。(生出声读)师:老杜不但在对仗上挑战极限,就是在题材上也挑战了一回。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一想。生:自古以来,写登高的作品非常多。师:很好。请举几个例子。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师:还有什么?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这是遥想亲人登高的,也算。生: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生: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生:杜甫的《望岳》。师:《望岳》是写还没登上去呢,是吧?登上去能叫“望岳”吗?是杜甫在泰山脚下远望泰山,所以叫“望岳”,他想象将来一定要登上去,所以说“会当凌绝顶”,什么叫“会当”啊?生:总有一天。师:总有一天,定当。杜甫说总有一天自己一定能登上去。师:写登高的作品太多了,你打开古典诗文,到处都是。写这个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想写好很难。你得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太难了。但是越是伟大的诗人,越去挑战。同学们,中国民间的风俗一般是在什么时候登高?生:九月九日。师: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生:重阳节。师:为什么叫“重阳节”呢?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那么“九月九日”,两个“九”,这就是——生:重阳。师:所以叫“重阳节”。重阳登高,这首诗就可以看作是在767年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那一天,杜甫登上高台所写的,可以这样看待。那么杜甫是怎么挑战这个题材的呢?有的诗人想挑战它,得靠新奇的词语和意象。请看老杜用的词语和意象如何?别人都用过没有?生:用过。“猿啼”别人写过,“渚清沙白”别人也写过,“飞鸟”“落叶”“长江”“满头白发”“生病”“不喝浊酒”,别人都写过。师:好。杜甫这首诗所用的词语和意象都是人们常见的,诗人常用的。那这就更加难写了。你要写登高,好,你用新奇的词语和意象,那你容易出新。你用的都是人家常用的词语和意象,你还怎么出新?但伟大的诗人就愿意挑战它,我就用你们都用过的,我写出来的就比你们高,你不服不行。而杜甫真就做到了。这首《登高》被称为“杜诗七言律第一”(清人杨伦语),又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明人胡应麟语)。杜甫怎么做到的呢?奥妙何在呢?大家注意,这些普通的意象,一旦流动起来,就会不一样。一旦合在一起,一旦流动起来,就成了什么?就由意象变成了什么?生:意境。师:好,很好。杜甫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这些普通的词语,普通的意象,经他一安排,一流动,就营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极其雄浑阔大的意境,其他诗人达不到的意境,或曰境界。那他就成功了。下面我们先看首联。我们前边讲了,这首诗每一联都是对仗的,对不对?我们再看诗句的内部。你看“风急”和“天高”对不对仗呢?生:对仗。师:你再看“渚清”和“沙白”对不对仗呢?生:对仗。师:那这个对仗就很有特点了,不但上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和下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对仗,还出现了什么?生:句子内部对仗。师:句内自对,又叫“当句对”,就在这一个句子里就有对仗。所以杜甫用的对仗很有特点,有上下句对,还有句内自对。好,我们欣赏诗有时候要注意诗人调动了什么样的感官。以后回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也常常把诗人调动了什么感官作为一个欣赏的角度。你看首联的上句和下句,作者分别主要调动了什么感官?生:从第一句看,他是运用了视觉。师:“风急”是视觉?“猿啸哀”是视觉?生:不不。是听觉,然后是触觉。师:触觉?哪个是触觉?生:风急。师:“风急”主要是听觉,听到呜呜的风声。生:……师:“天高”是视觉,“猿啸哀”又是听觉,所以这个题你得怎么回答?我是问“主要调动了什么感官”,你没有注意这个。必须回答上句主要使用了听觉。你再看下句。生:下句主要使用了视觉。师:请坐,要注意审题啊。我们看,上句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写,下句主要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上下句结合在一起写出了登高所见的景和所听到的东西,这叫耳闻目睹嘛,先写的是“耳闻”,接着写的是“目睹”。再看颔联,颔联是千古名句。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无边落木萧萧下”,无数的大木头从天上往下掉,那不把杜甫砸坏了吗?(生笑)杜甫本来就瘦,能禁得住砸吗?(生继续笑)“落木”这个词用得不好,我给它改一下,应该叫“无边树叶萧萧下”,“树叶”才对,弄一堆大木头往下落能行吗?田崧颐,你的意见呢?生:我觉得还是应该用“落木”。师:你说一说道理。生:首先,我觉得“落木”比“树叶”更能体现出秋天的萧瑟。师:哎,这句话说得好。“落木”比“树叶”更能体现出秋天萧瑟的感觉。生:而且“树叶”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说用“落木”也是正确的。以整体来代树叶,更能体现出厚重感。师:哦。那从色彩角度看呢?当我们说“树叶”的时候……生:当我们说树叶的时候,一般是指春夏那种绿色的。师:我们一说“树叶”,在我们头脑中想到的是绿色。但是一说“落木”呢?生:黄色、褐色。师:哎,从色彩上感觉也不一样。另外,一提到“树叶”,给人感觉好像枝繁叶茂似的,但一提“落木”,光秃秃之感马上就出来了,叶没了就剩树枝树干了,感觉就不一样了。“落木”更有秋意,更空阔,更有动感,也更有气势。如果谁感觉是漫天往下掉木头,说明你还不会欣赏诗。好,请坐。我改成“无边树叶萧萧下”,那是佛头着粪,就是把一堆屎放在佛祖脑袋上了。(生笑)那就是化神奇为腐朽。(生笑)老杜用词用得太好了。而且从字形上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你看出什么一致的东西没有?——落、萧萧,三个草字头,即使不认识字的小孩看见,也觉得是草木摇荡,落叶飘飞。你再看下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滚滚,三个三点水,给人以江水滔滔、浩浩荡荡之感。真是充分发挥了汉字字形的优势,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为什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啊?形神兼美啊,不但有神韵,形也美。生:老师,把“长江”改成“江水”更好吧?因为上句草字头的字是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和第六个字,改成“江水”后,三个水字旁的字也在第三、五、六的位置,正好对上了。师:谁说必须对着了?生:化神奇为腐朽嘛,所以就给它改一下。(生笑)师:你要改成“江水”,“长”的气势顿时全无,不能改。再看颈联。宋代有一位学者叫罗大经,他说颈联十四个字里包含着八层含义,大家试着分析一下。(生思考)谁谈一谈,你读出来几层意思?读出来八层没有?你说吧。生:我认为上句表面上写的是天气而实际上写的是自己,下句表面上写的是自己……师:不是让你概括,是让你分着说哪八层意思。生:第一层意思是“万里悲秋”的“万里”。师:啊,“万里”算一层。离家万里啊,不是作客咱们长春的二道、宽城,不是蹬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生:“悲秋”的“秋”又是一层意思。师:空间上是离家万里,而所处的时令呢?是春花烂漫?繁花似锦?都不是。是什么时候?秋天。秋,这又一层。生:“常作客”,第一层意思指的是这种悲凉的秋天就像客人一样经常发生在自己身边。师:嗯?这样理解对吗?“常作客”是说杜甫一生漂泊,经常作客他乡。生:我认为老师说的是第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这种悲凉的秋天每年都有,而今年更悲凉,到我身边来。师:秋天经常到我这里来作客?这句话还挺有诗意。(生笑)生:而“百年”……师:“作客”完事了?是作客一个小时吗?生:经常,就是常年奔波飘泊。师:所以“作客”是一层意思,“常”也算一层意思。生:“百年”又是一层意思。指自己的一生,时间很长,也指的是唐朝成立的这一百多年。“多病”又是一层意思,既指的是杜甫身体上的多病,也指的是现在国家战乱频繁,已经是摇摇欲坠。“独登台”又是一层意思,既指的是一个人登高,又指的是整个国家的孤独。师:你比罗大经想得还多。但有些牵强,有点儿“无限上纲”,过度理解。“百年”可以指一生,也可以指暮年,这是一层。“多病”,这是一层。“独”是一层,是和张三、李四咱们哥几个一块登台吗?是上去大呼小叫的,咱们一块儿喝两瓶吗?不是。是独自一人。另外,登上的是个一米高的小土堆儿吗?如果是一米高的小土堆儿,往下看能看见什么?能看见“渚清沙白”吗?能感到“风急天高”吗?大家都有登高的经历,登得越高才感觉到耳边的风声越急啊。长白山天池我登上过好几回,上去后那个风啊,呼呼的,真是“风急天高”那样。登在高台上,这也是一层意思。(出示幻灯片,呈现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原话)大家看:“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是不是八层意思?这是罗大经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收获,从十四个字里读出八层含义。批注式阅读如果批到这个程度就好了,大家以后批注的时候注意批出点儿含金量来。罗大经是按诗的顺序批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按这个顺序批的,而且我们一想,是那么回事,对吧?当然这里的“病”是指杜甫身体的疾病,你还说是指国家的病啊?生:嗯。师:指国家的病,扯得有点儿远。如果你非得说这“病”有两层意思,我想除了指身体上的病,还可以指——生:精神上的病。师:精神上的病?杜甫有精神病啊?(生笑,老师也笑)生:心理上的病。师:心理疾病?(生笑)我想,除了指身体上的病,还可以指杜甫一生所经历过的这些——生:苦痛。师:艰难困苦,人生之苦,人生的病苦。这样理解似乎还可以。而且杜甫用“百年”,他没有用“暮年”,这个用得也好,发现没有?他用“百年”,就同时含有两种意思:一指晚年,还指一生。因为一生他都多病,也饱受飘泊之苦,具有双重含义。所以他用得确实好。杜甫面对“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这些都是永恒的自然,面对这些永恒的自然,他自然地想到了什么?生:自己。师:自己生命的有限。这是一个从无限到有限的过程。他面对的这个大自然是永恒的、无边的、无尽的。但是他自己的人生是有边的,是有尽的,而且已经看见了尽头。他已经感觉到土埋到脖子了,已经看见坟头上就剩个脑袋了,很快就进入坟里去了。再看尾联。我记得先前咱们说了,颈联,空间上万里,时间上百年,已经写到感情的制高点了,那怎么收尾?有人说尾联两句完全是画蛇添足,是打肿脸充胖子,是强弩之末,应该把尾联删掉,就剩下六句,这首诗就极好。有的律诗只有六句,叫“短律”,比如孟郊的《游子吟》就六句。你背一背。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几句?生:六句。师:所以有人说把尾联去掉,《登高》这首诗就最好了。加上尾联,不好了。这种说法可能也有道理。但是注意,写诗作文,结尾也有方法,有的时候采用高八度的方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三路站出入口暗挖段开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 《平面工艺》课件
- 《油样分析技术》课件
- 中国近代史课件图片
- zhchshr课件教学课件
- 幼儿园防溺水课件
- 凸轮链轮市场洞察报告
- 美容用激光器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纸制花盆套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指环小饰物市场洞察报告
- 口腔黏膜课件第9章10章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艾滋病
- 韩文那些事儿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嘉兴学院
- 江苏省建筑和装饰工程的计价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余华《活着》读书分享课件ppt
- 2023年国家电投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0471.5-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阻菌性
- GB/T 5095.7-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7部分:机械操作试验和密封性试验
- GB/T 4354-2008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
- GB/T 37439-2019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GB/T 18723-2002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 药品供应目录(人民医院药品名分类汇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