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单选题1.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④“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的推广过程。据此可知,该农作物是()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玉米3.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衙、知州、汝窑、《四书章句集注》②政事堂、藩镇、吴道子、《千金方》③票拟、倭患、白银货币化、《西游记》④宣政院、青花瓷、八思巴字、《农书》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4.明朝中后期,“中州(河南)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以上材料均能反映()A.区域经济的差异性 B.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长途区间贩运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明朝末年,作为出版中心的江南地区,在原先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图书市场中,有关科技、农业、工匠、法律的书籍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旅游指南、烹调指南等生活专业用书。这一现象反映出明末()A.儒家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B.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文化市场C.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 D.专业分工日益明显6.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助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7.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势力渐渐超过了北方。然而,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却将都成迁到了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有利于()A.加强对北方管理 B.稳定明成祖的统治地位C.抵御蒙古族袭扰 D.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发展8.利玛窦被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天主教会评价他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地“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下列对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认识中准确的是()A.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B.成为淡化中国民族意识的手段C.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 D.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9.张居正说:“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于是他()A.整顿吏治 B.改革税制 C.清丈土地 D.减少政府开支10.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研究古代典籍的基础上,提出人臣也可称“君”“万岁”原是“庆幸之通称”,人臣也可使用:并提出“人主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天子要“贵士大夫以自贵,尊士大夫以自尊”。顾炎武的这些主张旨在()A.否定传统的君主制度 B.构建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C.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 D.宣扬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11.明清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小说逐渐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传统文化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2.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苏州()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13.清代前期,小说出版领域出现了刻印分工。所谓刻印分工,即作者自己刻版,完成后交由书坊印刷、发行;书坊支付一定的赁版钱,利润由双方约定共享。这一经营模式()A.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推动了通俗小说的传播C.得益于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D.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起14.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15.下表为清代不同年份山东地区人均耕地情况(单位: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地区()年份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均耕地8.699044.743.773.39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B.农耕经济陷入停滞C.粮食种植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6.清乾隆时期编成的《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3500种,其中包括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等38种不同学科的外国著作。此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受到西学的冲击 B.总结中国文化的必要性C.“闭关自守”政策的局限性 D.编书者对西学的包容性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的情况第一阶段1800—1839年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第四阶段1895—1900年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据材料,分析指出与第三、四阶段的“西学东渐”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变化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民国是中国现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流特别广泛和密切的时期。频繁且深入的文明交流,不仅催生出近代以来中国物质与制度的近代化,更规模性地培养出以知识群体为核心的“现代人”,最终促成中国的现代化转向和民族崛起。相对于过去,晚清民国时期的知识群体和学术界无疑具有很多新的面向,一方面强调竞争性考试选拔有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强烈的强国抱负。“西学东渐”不仅使得以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各类专门人才被视为民族国家重整的希望,新式学校及其教育更被视为拯救民族危亡之根本,大学因而成为重中之重。——摘编自梁晨《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现代知识群体的形成与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现代知识群体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现代知识群体形成的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三纲领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宋代“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进步思想家产生了哪些新的思想?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主要强调道德教化对统治秩序的重要性,①错误;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强调统治者治理百姓需要实行宽容、和缓的政策,②正确;“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强调君权独尊和儒学正统,③错误;“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强调统治者需要关注百姓的生死存亡,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图片中信息与玉米的推广过程相符,D项正确;北方地理气候条件不宜种植甘蔗,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项;棉花和水稻在明清之前已经在南方和北方种植,与材料中农作物的推广时间不符,排除B、C两项。故选D项。3.答案:D4.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州半植木棉,率从贸易”,说明商品经济发达;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体现长途区间贩运,两则材料均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差异性,故A项正确;排除C项;自然经济瓦解即耕织分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学术界一般把雇佣关系的出现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排除BD。故选A项。5.答案:B解析:4.题干所给材料主要体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图书门类的增多,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的现象。B.根据材料中“有关科技、农业、工匠、法律的书籍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旅游指南、烹调指南等生活专业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图书门类增多,这丰富了图书市场,这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文化市场C.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经济发展丰富了图书市场,不代表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形成。D.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体现了市场上图书门类的增多,没有体现专业分工的信息。故选:B。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时期浙江一些地区注重种植经济作物,有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这种现象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C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政治中心北移,但经济重心在南方,促使物资从南往北运,客观上推动长途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其他三项是主观方面的作用。故选D项。8.答案:C9.答案:A解析:张居正针对考察官吏制度混乱不堪、弊端从生的现象,论述了推行考成法(官员考核制度,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仅仅主要靠吏部来运作的官员考评)的必要性,而只有整顿好吏治,才能有行法之人,所以张居正的改革从整顿吏治人手,故选A;张居正改革税制是因为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与材料无关,排除B;清丈土地与“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对官员的考核,与减少政府开支无关,排除D。10.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顾炎武认为有些称呼君均可使用,这说明他倡导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B项正确;顾炎武没有否定传统君主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以民为本的思想,排除C项:君臣平等不等于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世俗文化发展。明清时期,小说逐渐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喜爱,成为贵族文化外的重要文化形式,表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小说是“新的文化传播载体”,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文化观念,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苏州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朝不保夕。有工作就能活下去,没工作就会死。臣所看到的,一个染坊停止工作会有数千染工流散,一个机房停止工作又会有数千人流散,这些人也都是自食其力的良民啊。由材料中可见一个染坊大约有数千名染工,机房也有数千名织工,这些染工和织工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受雇于染坊和机房,这是雇佣关系的体现,表明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提到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在染坊和机房做工的人,他们有工作就能够生存下去,并非流离失所所致,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官员与商人的勾结,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提到染坊和机房都有雇佣工,但并未提及他们使用机器,更未提及因使用机器而使工人失业,且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中国尚无机器生产,故D项不符合题意。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前期小说出版方面出现刻印分工,这有利于提高出版效率,推动通俗小说的传播,故选B项。资本主义萌芽指私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材料并无“雇佣”的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学印刷技术的史实可知,清代前期雕版印刷技术并无显著进步,排除C项;“兴起”一词有误,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最早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故D项正确;西汉、唐朝和南宋时期,玉米还未传入,故ABC错误。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山东地区人均耕地变化的相关知识A.图表信息只能看出相应时间下山东地区耕地面积是减少的趋势,不能得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结论,故A错误;B.图表信息反映的是相关时间下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不能得出农耕经济停滞的结论,故B错误;C.由图表信息可得当时山东人均田地是减少趋势,为了养活更多人口,有可能粮食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故C正确;D.图表信息反映的是“人均耕地”减少,没有反映耕地面积减少,故D错误。1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四库全书》收录了古代大量重要典籍,其中包括多种不同学科的外国著作,这说明《四库全书》的编书者对西学的包容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地位是否受到西学的冲击,故A项错误;外国著作不属于中国文化的总结,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闭关自守”政策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故选:D.17.答案:(1)第三阶段:洋务运动;第四阶段:戊戌变法。(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政治改革等等。(3)原因:①列强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②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运动;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④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⑤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等等。解析:(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第四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本题可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影响进行概括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引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西学的传播;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开办新式学堂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第一步,促进了政治改革的进程。(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从内外因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内因上,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仁人志士掀起探索救亡图存的运动;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壮大;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18.答案:(1)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2)变化: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原因: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解析:(1)认知:由材料“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可知,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由材料“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可知,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2)变化:由材料“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原因:由材料“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可知,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由材料“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19.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