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单选题1.1115年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建国的同时,完颜阿骨打建立了以女真部落划分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以此来控制女真及所归附人口。这一制度是()A.猛安谋克制 B.行省制度 C.南北面官制 D.盟旗制度2.在地方管理上,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南、北面官制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3.余靖在《五溪集》中对中国历史上某一少数民族政权的官制有以下描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日南宰相、南枢密”。该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 B.西夏 C.大理 D.蒙古汗国4.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下列关于元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行省军政大权集中,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域的管辖C.全国共设河北、山西、江浙等10个行省D.行省起初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形成为常设机构5.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6.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出榷场的设置()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要C.体现了宋辽民族的平等 D.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7.下图是反映元朝某一政策的漫画。元朝的这一政策()A.具有强烈的民族压迫色彩 B.阻断了社会各阶层流动C.基本隔绝了各民族间交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8.《元史》记载:“春,帝居万安宫一月,居揭揭察哈殿二月;夏,避暑于昔刺幹儿朵;秋,居于阔脑儿行宫;冬,大猎于汪吉河”,“率以为常”,后在此基础上元朝建立了两都(大都和上都)巡幸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A.适应了民族传统和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表明元朝政治治理奉行因地制宜的原则D.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9.辽国建立后,对以前的契丹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各部族长官与州节度使、刺史一样,既是本领区内的军事长官,也是赋有实权的行政长官。他们由辽廷统一任命,既有一定的任期,也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这一举措()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C.奠定了南下灭宋的基础 D.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形成10.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11.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据图可知,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2.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利于走向民主 C.违背了历史潮流 D.加强了地方监察13.下表所示为辽、西夏、金部分统治者的改革措施。这些举措()统治者改革措施辽圣宗编修实录,把《贞观政要》作为治国的经典西夏仁宗实行科举制,办学校,尊孔子为文宜帝,传授儒学金章宗规定各地对汉民族先祖帝王伏羲等要三年一祭,并在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教授经书,科举以经书为标准A.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B.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遭到摒弃C.强化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性 D.满足了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14.1277年始,元朝先后设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其主要职权是监察行省的工作。1283年,江淮行省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时任兵部尚书的董文用据理力争,反对此建议,廷臣“悉从董文用议”,此建议未被采纳。最终,1291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15.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下列关于元朝建立的时间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916年耶律阿保机 B.1114年完颜阿骨打C.1206年铁木真 D.1271年忽必烈16.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史料来源“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 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后,唐朝在“就申好睦,静乱息民”治边思想的指导下,推行怀柔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实现了“合同为一家”,唐太宗还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边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肉、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元朝虽然只统治了近百年,但在这期间,中原和边疆地区的民族大交融,不仅改变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并简析治理的意义。(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元朝边疆治理的新发展。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国家治理边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共同政治目的。19.正统观·家国认同材料一“夷狄不可为帝王”是自先秦至魏晋华夏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十六国时期众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争正朔、明法统,开少数民族统治者论证自身正统性的历史先河。匈奴人刘渊,以“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为理由反晋,并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不久称帝。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担心因东晋政权的存在而“书轨不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对此,徐光劝慰说:“陛下既苞(包)括二都(即占据长安和洛阳),为(就是)中国帝王。”淝水战前苻坚在阐述攻打东晋的理由时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顾惟德所授耳”;“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六合,以济苍生”。少数民族政权排定自己的五行历运,后赵承晋,为水德,前秦与前燕承赵,为木德,后秦承前秦,为火德,北魏建国时承秦,为土德。——摘编自邓通《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等材料二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某个王朝纂修前朝历史,就是对前朝具有正统性以及本朝是前朝法统继承者的承认。元朝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围绕着纂修义例,即辽、宋、金三朝“正统性”的问题,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另一派则主张独尊宋为正统。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下《修三史诏》,指出辽、宋、金三朝“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两年后,修史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辽史》《宋史》《金史》。这一撰史原则无疑更加符合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历史。——摘编自江湄《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1)阅读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家国认同的观念,并分析其影响。(2)阅读材料二、评述元朝关于辽宋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的争议与解决。20.阅读与辽夏金元相关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关于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账,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据《辽史》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人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宋史夏国传》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金史》(1)比较辽、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角度,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二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三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等(2)指出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观的新变化。(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观内涵不断变化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国”一词变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115年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建国的同时,完颜阿骨打建立了以女真部落划分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以此来控制女真及所归附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A项正确;元朝推行行省制,排除B项;辽推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C项;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行省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金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枢密、北宰相”、“南宰相、南枢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北面官制度,是辽建立的政治制度,A与材料相符合,正确;BCD无关材料中的南北面官制度,排除:故选:A。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我国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重要改革,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仿效唐朝进行的一次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17世纪末进行的一次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罗斯福新政是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进行的一次改革。故某同学探究的主题是世界各国的改革创新。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不属于古代改革,排除A项;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不符合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展,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各国改革,不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世纪初,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吴建立西夏;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面,辽位于东北部,西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形成了北宋与辽和西夏井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井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南宋,形成了南宋与西夏、金的政权并立,所以,正确演变顺序是④②③①,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顺序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A。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家典籍传入辽国,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D项正确;A项错在结束了;B项主要服务于文化需要是错误的,榷场的设置主要是出于经济交往,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平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A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元朝的“四等人制”,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把国内民族分成四个等级,民族间有森严的等级差别,这显然是民族歧视和压迫的体现,故选A项。阻断社会各阶层流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隔绝了各民族间交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元朝的“四等人制”并不能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两都巡幸制一方面是皇帝因为游牧民族的习俗及气候的变化而采用的制度;另一方面,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避免内忧外患,安抚蒙古故地以及中原汉族的需要,故A项正确。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具体的政治治理原则,故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辽朝参照中原州县制,对原有的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其管理制度与地方州县一样,使其成为辽政权直接领导下的地方统治机构,这就强化了地方的控制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是讲辽国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汉化改革,不属于“因俗而治”,排除A项;部族制改革与宋辽战争没有必然联系,且辽国没有灭宋,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多元一体格局的信息,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书令的权力,没有体现出皇帝权力的改变。B.从材料中可知中书能行天子之令,说明中书省的权力大大增强,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书省的长官掌握相权,所以体现的是相权的强化。C.材料中说到天子理万物,责之中书,可知,中书省权力虽大,但不能独揽大权。D.材料中说中书事权不可不专,主要的意思是说中书省可以专权,而不是说职能专一。故选B。1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地图信息“甘肃行省、岭北行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西汉初期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A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辽夏金时期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选择A: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在改革措施中对汉文化进行效仿与借鉴,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排除B:“少数民族文化遭到摒弃”不符合史实。排除C:“对汉民族先祖帝王伏羲等要三年一祭”的做法有利于强化少数民族政权来源的合法性,但推行科举制等做法与此关联不大,故“强化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性”表述相对片面。排除D:辽、西夏、金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存在,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283年,江淮行省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时任兵部尚书的董文用据理力争,反对此建议,廷臣‘悉从董文用议’,此建议未被采纳。最终,1291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行省希望行御史台隶属于行省,最终行御史台具有独立性,不受行省节制。行御史台对元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和监察网络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是元代朝廷对地方监察的重点,这种监察方式,有效约束了地方势力的做大,故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B项正确;行省长官权力大而不专,其特权并未受到否定,排除A项;“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此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行省事务由行省长官决定,并非朝廷大臣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271年原始组忽必烈建立元朝,D符合题干特征;ABC选项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故选:D。16.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民族的血缘认同;根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的文化认同;根据材料“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可知,对华夏既有文化认同又有制度认同,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未体现边疆治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未涉及因俗而治排除C项。故选D项。17.答案:(1)措施: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蕃和亲、会盟;封靺鞨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意义: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发展:实行行省制,边疆治理更多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智慧:继承中创新;以和为贵;坚持“大一统”原则;尊重民族传统(任意两点)解析:(1)措施:结合所学可得出唐朝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结合所学可得出唐蕃和亲、会盟;结合所学可得出封靺鞨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意义:将根据材料“原和边疆地区的民族大交融”可分析得出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根据材料“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可分析得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边疆治理更多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智慧:结合材料与所学可知从唐朝到元朝,对边疆的治理是继承中创新;在治理过程中,以和为贵;坚持“大一统”原则;尊重民族传统。18.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