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次鸦片战争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得了()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通商口岸传教权3.《瀛寰志略》介绍欧洲人“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士仿而为之,益加精妙……造舟尤极奥妙。篷索器具,无一不精。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作者()A.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认为欧洲的航海技术源自中国C.明确主张向西方学习 D.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强国的差距4.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纯属宗教宣传品的有329种,占75.8%;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据此可知()A.西方科技知识由此开始传入中国B.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中国近代科技发展C.西方科技知识获得中国普遍认同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科技的主动性增强5.下表为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海关的设立()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回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A.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C.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地域分布上比较均衡6.1842年,清政府在答复英国政府的照会中称:“中国官方对于禁止鸦片的权力,当然只以不准中国军民吸食为限。至于各国商船是否载运鸦片,中国无须过问。”清政府的这一照会()A.标志着鸦片贸易合法化 B.完全满足了英国的侵略要求C.导致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D.致使鸦片走私现象更加严重7.2019年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回到阔别一百多年的家园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最可能流失于()A.1842年 B.1856年 C.1860年 D.1900年8.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②属于由于鸦片战争失败①,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②,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等③。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A.历史背景 B.历史叙述 C.历史影响 D.历史意义9.1847年,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制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制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A.鸦片走私已取代棉制品贸易 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C.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10.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战役时间英法英法联军中国第一次广州之战1856年10月139—约15000虎门之战1856年11月1380——1700多第一次大沽之战1858年5月6605181178约10000八里桥之战1860年9月350015050003300多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1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图是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思维导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是战争根源 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C.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必然的 D.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12.下表中反映的现象()1842—1854年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统计表时间(年)184218441846187185018521854总值(万英镑)96.9230.5179.1144.6157.4250.4100.1A.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B.导致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C.推动了中国现代企业的诞生D.说明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13.英国领事阿利国曾说《南京条约》“确定的狭窄的范围和很有限让步的原则,实际上是承认了过去的传统,它是无法改变那种仅是口头声明平等而事实上背道而驰的情况的。废除这种原则并重建一个不同的基础,看来是为我们政治上的平等所必需的”。这说明《南京条约》()A.打破了清朝传统的封闭体制 B.受到中国军民的强烈抵制C.未使英国侵华意图完全达成 D.基于中英平等基础上签订14.鸦片战争后,清朝多数官员认为英国人“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已,尚非潜蓄异谋”。道光皇帝听到因仿造轮船需从澳门雇觅“夷匠”后,断然决定宁可不要船,也不能让“夷匠”入境。这说明,当时清统治阶层()A.极力阻挠洋务运动开展 B.内部存在严重的对立冲突C.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D.“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15.《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 B.使中国丧失部分政治主权C.表明西方以平等对待中国 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16.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一至岸上,时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两江总督裕谦也奏称:“该夷大炮不能登山施放,夷刀不能远刺,夷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这()A.详细描述了英国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B.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的观念分歧C.暴露中国官员对世界形势的全然无知D.对研究抵抗派的思想有史料价值二、材料题1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的林则徐硝烟池旧址材料二: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摘自1857年3月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根据材料一,结合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背景、目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为“林则徐硝烟池旧址”写一篇历史简介。(要求:语言精炼,表述成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的具体史实。19.面对内忧外患,仁人志士为探索国家出路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鸦片战争,少数有识之士更认识到外国有所长、中国有所短,产生了学习西方的思想。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林则徐曾奏言:“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致尚形棘手。”此语后来被魏源表述为:“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叶世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二故康先生之上皇帝书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而我皇上亦深知此意,徒以无权不能达行,故屡将先生之折交军机总署会议,严责其无得空言搪塞,盖以见制西后,故欲借群臣之议以定之也。无如下有老警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使不然者,则此三月之中,旧弊当已尽革,新政当已尽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林则徐和魏源在探索“制敌”方面的具体贡献,并概述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新政未能“尽行”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予以评析。(3)根据材料三、从探索国家出路的视角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三个层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1894年《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二:今之道德,大率从于职业而变。都计其业,则有十六种人:一曰农人,二曰工人,三曰禅贩,四曰坐贾,五曰学究,六曰议士,七曰通人,八曰行伍,九曰胥徒,十曰幕客,十一曰职商,十二曰京朝官,十三曰方面官,十四曰军官,十五曰差除官,十六曰雇译人。其职业凡十六等,其道德之第次亦十六等。农人于道德为最高,其人劳神苦形,终身勤动……要之知识愈进,权位愈伸,则道德愈远。且道德之用,非特革命而已,事有易于革命者,而无道德亦不可就。——章太炎1906年《革命之道德》(1)依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西学”思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章太炎生活的时代背景,说明其道德划分标准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的,①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等多个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②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等多个条约,③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由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两国侵略中国,④正确。由此可知,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其他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选择B: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领事裁判权指的是西方人在华犯罪后,由西方人审理,这符合“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瀛寰志略》介绍欧洲人‘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士仿而为之,益加精妙……造舟尤极奥妙。篷索器具,无一不精。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可知,作者认为西方技术比中国先进,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强国的差距,故D项正确;《瀛寰志略》的作者是徐继畬,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明确指出欧洲航海技术源自中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明确提出中国要向西方学习,排除C项。4.答案:D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前期西书出版为背景材料,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这一时期西书的出版,西方科技知识的输入,中国一些知识分子主动了解西方科技的动向,D项正确。明末清初,利玛窦等传教士东来,已将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促进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排除B项;“普遍认同”表述明显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854-1907年,中国近代海关不断增多,分布由沿海向内地;由南方向北方扩展;从东南到东北。依据表格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列强的侵略,便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设立的,这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故A正确;这些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的工业化,故B错误;这些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故C错误;“地域分布上比较均衡”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错误故选:A。6.答案:D解析: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清政府虽然对鸦片走私的打击放松,但未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没有完全满足英国的要求,故排除B项;白银外流在鸦片战争前就已开始,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照会表明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的打击放松,这必定会加重鸦片走私现象,故选D项。故选:D。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大肆劫掠,圆明园文物因此流失海外,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火烧圆明园时间不符,故排除。8.答案:B解析: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客观地说明了《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名称和性质,②为历史叙述,B项正确;材料中①即鸦片战争失败,才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签订《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的结果而非历史影响,排除C项;②处为陈述史实,并非在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原因。选择C:据材料“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制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制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可知鸦片贸易对于英国棉制品贸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以鸦片贸易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排除A:A项说法过于绝对,“取代”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鸦片贸易对中国贸易地位的影响。排除D: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利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没有中国禁烟运动损害英国利益的内容。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选择C:从表中中外兵力的对比再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清政府战败可知清政府腐朽无能。排除A: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B项结论仅从表中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在表中无从体现。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选择C:由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进而引发虎门销烟,爆发鸦片战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即使没有虎门销烟,战争也必然会爆发。排除A: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并不是根源,根源应该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排除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显著才会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并不是不明显。排除D: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选择A:材料反映出1842—1854年,英国对华输出的货物总值时增时减,但最终增长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排除B:材料没有清政府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数据比较,得不出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人超地位的结论。排除C:材料仅是18421854年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总值情况,不能由此得出推动了中国现代企业的诞生。排除D: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与材料时间不符。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选择C:据材料“狭窄的范围”“很有限让步的原则”“废除这种原则并重建一个不同的基础”可知,阿利国对条约所给的特权并不满足,希望重新订立原则以满足英国的需求。排除A:《南京条约》的签订确实打破了封闭体制,这是条约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但材料中呈现的是阿利国对条约给予特权的不满足。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国军民对《南京条约》的态度。排除D:《南京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4.答案:D解析:从清政府官员的态度和道光皇帝对夷人可知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项;清政府官员和道光帝的态度是一致的,排除B项;清政府官员和道光帝无视领土主权,排除C项。15.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南京条约》里面规定中国和外国在文字交往中应该适用平等的利益,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主权的丧失。C.材料是西方国家要求中国用平等的礼仪对待西方国家。而并不表明西方用平等的礼仪对待中国。D.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由贸易的要求。故选:A。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观念和史学素养。根据材料,林则徐和裕谦对英军的错误认识,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对于研究抵抗派的思想来说,则是很有价值的原始史料,故选D;林则徐对英军的认识是肤浅和荒诞的,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观念分歧,排除B;中国官员对世界形势并非全然无知,排除C。17.答案:(1)影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黄海大战、三元里人民抗英等(3)法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解析:18.答案:(1)历史简介:从背景角度介绍,鸦片战争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外国鸦片商人不顾清政府的禁令,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鸦片的大量输入,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同时造成银荒兵弱,严重危及清政府的统治。从目的角度介绍,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道光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贩子呈缴的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从影响角度介绍,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对华鸦片战争。从现实意义方面介绍,保留林则徐虎门硝烟池旧址,有利于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警示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史实:英法联军屠杀广州无辜居民与商人;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攫取中国内河航行权及鸦片贸易合法化等特权。解析:19.答案:(1)林则徐:开驿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建议仿造西方枪炮。魏源:编写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地位: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