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使用导航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跨学科·地理与历史】1.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分析、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为《东汉形势图》,图中①处是(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镐京【跨学科·语文与历史】2.《文献通考·田赋考》记载:“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说明(

)A.王莽改制起到成效 B.农业遭到破坏,物价较低C.为缓和社会矛盾,雇人消灾 D.自然灾害严重,物价极高【新情境·历史解释】3.许多历史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迹,刘秀的贡献是(

)A.建立西汉,休养生息 B.建立东汉,光武中兴C.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D.三顾茅庐,匡扶汉室【跨学科·统计与历史】4.下图是东汉初期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可以看出东汉初年(

)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C.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跨学科·美术与历史】5.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登上了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封面(如图),这体现出该文物具有较高的(

)A.文学价值 B.史学价值 C.艺术价值 D.收藏价值【新素养·唯物史观】6.“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C.都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新情境·史料实证】7.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新情境·史料实证】8.说唱作为一种曲艺表演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早在汉代时,它就成为百戏中的一种,如下图所示的说唱俑现珍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它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B.民族交往频繁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新情境·史料实证】9.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信息。如图透露出东汉何种社会现象(

)A.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B.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C.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普通百姓的住房情况【新素养·历史解释】10.创建太平道的张角,历经十多年传教,积攒了数十万信徒,在东汉宋年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以下关于该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C.建立了“张楚”政权 D.推翻了东汉统治【新情境·综合素养】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班固《汉书·文帝纪》材料三光武帝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治世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与西汉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请再列举一例东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汉文帝和汉光武帝开创盛世局面的原因。(3)上述材料的探究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1.9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后来,王莽被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这一看法是因为他的出身是(

)A.皇帝的妻族 B.底层传教的农民C.皇帝的宦官 D.新朝的开国皇帝2.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3.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盐铁专卖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4.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盐铁专卖5.(2024·山西吕梁·三模)画像砖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两幅画像砖描绘了东汉时期的世俗生活和市场贸易景象,它们有可能用来佐证(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光武中兴的社会盛况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6.(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侧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西汉的兴亡 B.楚汉之争 C.东汉的兴衰 D.道教的兴起7.(2024·天津河西·一模)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的主要影响是(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C.减轻了国家负担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8.成语“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据记载东汉初年,为了平定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和称霸陇西的隗嚣两个地方反对势力,光武帝刘秀下令给大将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这主要反映了东汉光武帝(

)A.缓和民族矛盾 B.捍卫王朝统一 C.惩处贪官污吏 D.减轻农民负担9.如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由此导致(

)A.藩镇割据形成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百家争鸣出现10.右图为东汉陶院落模型,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了(

)A.院落设施建设先进 B.东汉社会治安稳定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东汉政局腐败黑暗11.如图是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的一幅示意图,图中AB两处应为(

)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 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 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12.(2024·天津和平·二模)关于东汉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军阀割据——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B.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军阀割据C.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割据——黄巾起义D.黄巾起义——光武中兴——军阀割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3.(2024·山东菏泽·一模)绘制时空坐标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①处应为(

)A.文景之治 B.汉武帝的大一统C.三国鼎立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4.184年,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为了镇压起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东汉王朝改刺史为,统领地方军政事务(

)A.廷尉 B.司隶校尉 C.节度使 D.州牧15.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秦二世统治时 B.东汉末年C.汉武帝统治时 D.西汉末年16.某校同学开展了历史主题研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探究问题一】材料一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西汉初,也曾出现过相似的局面被称为什么?【探究问题二】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探究问题三】材料三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时天灾也似乎特别流行。仅汉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最终,在“甲子”年,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提到的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并概括这场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结合上述三组探究问题为该研究活动拟一个主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研读及信息提取。材料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1)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材料二东汉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79寿命(岁)27232303936341854(2)表中皇帝的即位年龄和及寿命有何特点?这与东汉后期的政局有何关联?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3)结合所学说明黄巾起义得到天天下响应的原因。(4)请为以上三则史料概括一个历史主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使用导航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跨学科·地理与历史】1.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分析、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为《东汉形势图》,图中①处是(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镐京【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形势图》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都城是洛阳,A项正确;西汉时期的都城是长安,排除B项;秦朝的都城是咸阳,排除C项;西周的国都所在地是镐京,排除D项。故选A项。【跨学科·语文与历史】2.《文献通考·田赋考》记载:“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说明(

)A.王莽改制起到成效 B.农业遭到破坏,物价较低C.为缓和社会矛盾,雇人消灾 D.自然灾害严重,物价极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王莽政权末期,天下遭受旱灾和蝗灾,黄金一斤才能换小米一斛。说明因为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物价极高,D项正确;王莽的改制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材料说的是自然灾害之后的物价极高,与王莽改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物价高不是物价低,排除B项;王莽的改制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且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新情境·历史解释】3.许多历史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迹,刘秀的贡献是(

)A.建立西汉,休养生息 B.建立东汉,光武中兴C.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D.三顾茅庐,匡扶汉室【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刘秀”结合所学可知,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史称汉光武帝,他的贡献是建立了东汉,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B项正确;建立西汉,休养生息的是汉高祖刘邦,与刘秀无关,排除A项;与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相关的历史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与刘秀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B项。【跨学科·统计与历史】4.下图是东汉初期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可以看出东汉初年(

)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C.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前期户口和人口数不断增加,表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汉初人口增长数量,不是流动人口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数量,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然环境问题,比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排除D项。故选A项。【跨学科·美术与历史】5.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登上了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封面(如图),这体现出该文物具有较高的(

)A.文学价值 B.史学价值 C.艺术价值 D.收藏价值【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登上了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封面”和所学知识可知,能作为封面登上美术教材封面,体现了该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C项正确;文学价值体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里的必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文学价值决定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包括审美、思想、核心价值理念等,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艺术价值,没有体现史学价值,比如作为插图放入历史教材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艺术价值,没有体现收藏价值,比如放入博物馆进行收藏,排除D项。故选C项。【新素养·唯物史观】6.“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C.都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B项正确;以德化民,勤俭治国仅符合“文景之治”,排除A项;允许少数民族内迁仅符合“光武中兴”,排除C项;合并郡县,裁减官员仅符合“光武中兴”,排除D项。故选B项。【新情境·史料实证】7.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皇帝早逝、外戚专权、宦官专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早逝,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又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因此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项正确;诸侯强大威胁中央出现在西汉前期,与图示内容无关,排除A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排除B项;“母后主政皇帝无权”体现的只是外戚专权,排除C项;故选D项。【新情境·史料实证】8.说唱作为一种曲艺表演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早在汉代时,它就成为百戏中的一种,如下图所示的说唱俑现珍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它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B.民族交往频繁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说唱俑表现的是人们表演白戏的情景,这种百戏是一种民间的生活气息,所以体现了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D项正确;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是东汉时期的社会情况,但是说唱俑并没有能够体现出这种社会情况,排除A项;说唱俑无法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交往,排除B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在说唱俑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新情境·史料实证】9.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信息。如图透露出东汉何种社会现象(

)A.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B.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C.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普通百姓的住房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因为东汉后期,豪强势力膨胀,豪强地主之间往往形成不同集团,分别与朝廷中的不同势力勾结,互相争权夺利,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A项正确;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与图片中“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BC项;普通百姓的住房情况,与东汉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新素养·历史解释】10.创建太平道的张角,历经十多年传教,积攒了数十万信徒,在东汉宋年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以下关于该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C.建立了“张楚”政权 D.推翻了东汉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项正确,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A项;黄巾起义没有建立新政权,排除C项;张角起义没有推翻东汉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新情境·综合素养】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班固《汉书·文帝纪》材料三光武帝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治世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与西汉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请再列举一例东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汉文帝和汉光武帝开创盛世局面的原因。(3)上述材料的探究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答案】(1)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光武中兴。(2)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光武帝为人贤明,勤于政事;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减轻农民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缓和社会矛盾。(3)启示: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疾苦,要以民为本;要注重农业生产发展。【解析】(1)盛世:根据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及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出现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与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关。盛世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2)原因:根据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通……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可得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根据材料“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根,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可得出光武帝为人贤明,勤于政事;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减轻农民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缓和社会矛盾。(3)启示: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疾苦,要以民为本;要注重农业生产发展。1.9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后来,王莽被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这一看法是因为他的出身是(

)A.皇帝的妻族 B.底层传教的农民C.皇帝的宦官 D.新朝的开国皇帝【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不符合传统世袭制,因此古代史学家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A项正确;王莽是外戚,皇帝的妻族,不是底层传教的农民和宦官,排除BC项;王莽虽是开过皇帝但是非正统,排除D项。故选A项。2.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帝都洛阳,史称东汉,他是光武帝,C项正确;汉高祖是刘邦,排除A项;汉武帝是刘彻,排除B项;汉明帝是刘庄,排除D项。故选C项。3.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盐铁专卖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其在位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C项正确;刘邦建立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排除A项;刘邦建立西汉,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排除B项;刘秀建立东汉,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黄巾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4.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盐铁专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的统治局面,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2024·山西吕梁·三模)画像砖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两幅画像砖描绘了东汉时期的世俗生活和市场贸易景象,它们有可能用来佐证(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光武中兴的社会盛况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答案】B【解析】根据两幅图片及“下列两幅画像砖描绘了东汉时期的世俗生活和市场贸易景象”可知,画像砖可能反映了东汉社会经济的繁荣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东汉画像砖体现的是东汉社会经济法按照状况,无法用来佐证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宅院画像砖体现的是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它和东汉集市画像砖体现不出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侧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西汉的兴亡 B.楚汉之争 C.东汉的兴衰 D.道教的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的盛世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故①处英填写的内容是东汉的兴衰,C项正确;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排除A项;楚汉之争出现在秦朝灭亡后,题干没有涉及,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道教,排除D项。故选C项。7.(2024·天津河西·一模)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的主要影响是(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C.减轻了国家负担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刘秀多次释放奴婢与“抑制了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刘秀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排除B项;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8.成语“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据记载东汉初年,为了平定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和称霸陇西的隗嚣两个地方反对势力,光武帝刘秀下令给大将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这主要反映了东汉光武帝(

)A.缓和民族矛盾 B.捍卫王朝统一 C.惩处贪官污吏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光武帝刘秀是为了平定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和称霸陇西的隗嚣两个地方反对势力而下令的,这体现了他对于维护王朝统一、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决心,B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平定割据势力而下令给大将岑彭的情景,并未涉及民族矛盾的问题,A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光武帝惩处贪官污吏的内容,而是专注于平定割据势力的行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信息,而是聚焦于国家统一和军事行动,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由此导致(

)A.藩镇割据形成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百家争鸣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可知,图中描绘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这加剧了统治危机,导致东汉走向衰亡,B项正确;唐后期藩镇割据形成,排除A项;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排除C项;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0.右图为东汉陶院落模型,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了(

)A.院落设施建设先进 B.东汉社会治安稳定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东汉政局腐败黑暗【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可知,反映了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割据的局面,造成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C项正确;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反映的是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院落设施建设先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割据称雄的局面,不利于社会安定,排除B项;东汉政局腐败黑暗,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是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的一幅示意图,图中AB两处应为(

)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 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 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母后临朝,造成君权旁落,而太后往往又重用自家的亲戚,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又不甘心受制于外戚,往往依靠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结果又导致宦官得宠,由此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的政治日益黑暗,A、B两处应为外戚专权、宦官得宠,D项正确;“独尊儒术”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题干中也没有体现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视,排除A项;王莽改制宣告西汉灭亡,而农民起义又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东汉得以建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属于东汉初年的情况,时间不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4·天津和平·二模)关于东汉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军阀割据——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B.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军阀割据C.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割据——黄巾起义D.黄巾起义——光武中兴——军阀割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治世——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B项正确;ACD项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3.(2024·山东菏泽·一模)绘制时空坐标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①处应为(

)A.文景之治 B.汉武帝的大一统C.三国鼎立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①位于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之间,应属于东汉时期。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项正确;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均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B项;三国鼎立出现在东汉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14.184年,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为了镇压起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东汉王朝改刺史为,统领地方军政事务(

)A.廷尉 B.司隶校尉 C.节度使 D.州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黄巾起义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事务,D项正确;廷尉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排除A项;西汉设置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监管,排除B项;唐初设置节度使,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秦二世统治时 B.东汉末年C.汉武帝统治时 D.西汉末年【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可以看出“黄巾起义”,依据所学可知,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统治时,排除A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与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和西汉末年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6.某校同学开展了历史主题研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探究问题一】材料一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西汉初,也曾出现过相似的局面被称为什么?【探究问题二】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探究问题三】材料三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时天灾也似乎特别流行。仅汉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最终,在“甲子”年,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提到的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并概括这场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结合上述三组探究问题为该研究活动拟一个主题。【答案】(1)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局面(东汉)光武中兴;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