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1次月考试卷

生物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I.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乳汁都是体液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心肌细胞内的0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

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

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等都是体液,乳汁是外分泌物,不属于体液,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各种成分及其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和PH)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

C、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进入细胞内,故心肌细胞内的0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

境,C正确;

D、稳态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实现,D错误。

故选C。

2.下图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能发生在丙中

B.肝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甲中吸收

C.乙的组成成分包括呼吸酶、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乙与丙,乙与内可以相互渗透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乙和丙之间为双向箭头,丙单向流向甲,甲单向流向乙,所以甲为淋巴液,乙为血

浆,丙为组织液。

【详解】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而丙是组织液,A错误;

B、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组织液中吸收,而甲是淋巴液,B错误;

C、呼吸酶和血红蛋白存在于细胞中,不会出现在乙血浆中,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生活的直接环境为组织液(丙)与血浆(乙),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D正确。

故选D。

3.交通信号灯语音提示系统可以帮助视障者安全出行:慢节奏的“嘟嘟”声代表红灯,快节奏的“嘟嘟嘟

嘟”声代表绿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视障者走路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视障者听到语音提示属于非条件反射

C.走或停时,视障者维持躯体平衡由大脑来完成

D.视障者根据提示音过路口时需要言语区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

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详解】A、视障者走路时交感神经兴奋活动占优势,A错误;

B、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规律性应答,视障者听到语音提示没有经

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走或停时,视障者维持躯体平衡由小脑来完成,C错误;

D、视障者根据提示音,听懂是红灯还是绿灯,需要言语区参与,D正确。

故选D。

4.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失语,认知功能下

降等症状。目前用于AD临床治疗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达到治疗疾病的效

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右半球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立即失活

C.AD患者记忆力衰退可能与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有关

D.胆碱酯酶抑制剂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积累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大多数人的大脑

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详解】A、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A错误;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要么被降解要么被突触前膜回收,B错误;

CD,由题意“目前用于AD临床治疗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达到治疗疾病的

效果”可知,AD患者记忆力衰退可能与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有关,且胆碱酯酶抑制剂使乙酰胆碱

在突触间隙中的积累量增多,C正确,D错误。

故选C。

5.校园艺术文化节做手工时某同学不慎碰到尖锐物品,他立即缩手,并感觉到剧痛。缩手反射如图1所

示,图2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1图2

A.当受到刺激时,图1中②处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从①往神经中枢方向

B.图1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①T②一⑦T③T④,受高级中枢控制

C.图2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D.图2中③外表大都套有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构成髓鞘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②上有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⑦为神经中枢(脊髓),③为传

出神经,④为效应器。

分析图2可知: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详解】A、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图1中②处传导方向为从左到

右,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则相反为从右到左,A错误;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由图1可知,②上有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⑦为神

经中枢(脊髓),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故图1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①T②T⑦一③T④,⑤为

高级中枢,可以干扰控制缩手反射,B正确;

C、图2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反射弧中至少有2个神经元,C

错误;

D、图2中,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轴突及外面套有的一层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

由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才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o

6.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

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一化

学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

【详解】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A错误;

B、神经冲动的传导由甲到乙的过程是利用神经递质的传递,甲释放神经递质是采用胞吐的方式,需要消

耗能量,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

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兴奋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

的,因此,电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7.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激素A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

胰岛素;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使人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D为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A、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

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

B、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

C、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只能定向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

误。

故选Ao

8.下列对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平衡

B.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合成增加,使渗透压维持平衡

C.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其传递到下丘脑形成热觉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

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

糖。血糖的去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在肝和骨

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脂肪组织和肝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等。

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

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

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

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平衡,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A错误;

B、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B正确;

C、形成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D错误。

故选Bo

9.人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加速发育,男性的睾丸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下图

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分级调节示意图(a、b、c表示腺体,①②③表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的睾丸发育过程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B.b分泌的②和c分泌的③作用的靶细胞相同

C.激素②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

D.c分泌的③增加,会进一步促进a分泌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睾丸,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①表示雄性激素,②表示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③表示促性腺激素。

【详解】A、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结合图示可知,男生的睾丸发育过程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节,A正

确;

BC、b分泌的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c分泌的③促性腺激素靶细胞不相同,前者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后

者的靶细胞为睾丸细胞,BC错误:

D、c分泌的③增加,会反馈抑制a分泌①,D错误。

故选Ao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B.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体液免疫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疾病:

1、免疫过强(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

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2)过敏反应①概念:己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

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

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3)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详解】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功能过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免疫缺陷,属于免疫功

能过弱,B错误;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C正确;

D、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其中①③表示增殖分化过程,

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

A.图1表示细胞免疫,图2表示体液免疫

B.过程②④都具有特异性,过程④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C.细胞丙分泌的活性物质,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D.细胞戊只能来自细胞丁的增殖和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

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

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图1中产生的“Y”形物质与病原体直接结合,应为抗体,图1表示体液免疫;图2中被病原体

感染的靶细胞与免疫细胞直接接触,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

B、过程②是抗体和抗原结合的过程,过程④是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的过程,过程②④都具

有特异性,并且过程④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丙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

D、细胞戊为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来自细胞己(记忆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错误。

故选B。

12.被狗咬伤后,需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细胞的激活需要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提供信号

B.病毒的清除需要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

D.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1、主动免疫:注射的疫苗为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可以刺激机体

产生记忆细胞,发挥免疫效果需较长时间,但免疫效果较为持久。2、被动免疫:注射的是抗体,可以和

抗原结合,在短时间内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同一个是抗原的刺激•个是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分子刺

激,A正确;

B、病毒的清除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如吞噬细胞、溶菌酶的作用,也需要特异性免疫如细胞免疫、抗体等的

作用,B正确;

C、血清中含有抗体,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C正确:

D、注射疫苗的作用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D.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多倍体番茄果实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2、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

的影响。

【详解】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错误;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的分裂,B正确;

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错误;

D、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并没有改变番茄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目,D错误。

故选Bo

14.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

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3、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

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

【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因此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A正确;

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B错误;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则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发育,C正

确;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

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睛】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存在顶芽时,柳树侧芽处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

B.利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洋葱根尖,可促使其生长

C.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

D.脱落酸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进而提升植物抵抗低温干旱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集中在生长旺爱的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

生长素

的种子部位落花落果,也能疏花您呆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群谩存在于植物体

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幼芽内

细胞分裂

主要是跟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

将要脱落的器♦和

脱落酸根冠、娄蕃的叶片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组织中

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存在顶芽时,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受到抑制,A错误;

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处理洋葱根尖,可促使其生长,B正确;

C、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C正确;

D、脱落酸在根冠和萎篇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

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进而提升植物抵抗低温干旱的能力,D正确。

故选Ao

16.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活化石”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也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的野生植物。山东崂山林场于1953年在北九水引种栽培.1975年,崂山林场完成高山种植造林,将长涧50

亩苗圃地改建成水杉速生丰产林,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研究者若进行水杉种群密度调查,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选择水杉长势良好的地块取样

B.样地内通过设置Imxlm的小样方进行取样调查

C.计数时压在样方边界线上的植株都需记录

D.种群密度受种内竞争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可以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

查,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是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A、在样方法取样的过程中,取样要随机,A错误;

B、水杉为乔木,乔木较高大,一般样方面积为lOOrrP,B错误;

C、计数样方中植株数量的方法是内部全计数,边线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相邻两边及夹角的数

量,C错误;

D、种群密度受种内竞争及种间关系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7.如图为某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r

\时1

图2-

A.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

C.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a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容易恢复至K值,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捕捞作业时,应

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b点,即K值左右。

【详解】A、c点的增长速率为负数,种群的数量下降,故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

B、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b点,即K值左右,此时种群数量最大,B正确;

C、K/2时,即对应图2a点的增长速率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容易恢复至K值,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

的产量,故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C正确;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b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

故选D。

18.在许多动物中,如果两性在出生时死亡率相等,那么性别比例就应当是1:1,但如果其中一性的死亡

率较高或需要双亲投入更多,那么性别比例就会向另一性偏斜,使其数量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都有性别比例这一数量特征

B.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害虫性别比例偏斜,属于生物防治

C.鹦哥的雄雏鸟比雌雏鸟生长需要的食物多,所以雄鸟的数量比雌鸟多

D.性别比例偏斜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某一性别的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

多害虫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害虫数量

的目的。

【详解】A、雌雄同体的生物构成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A错误;

B、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害虫性别比例偏斜,利用了生物的信息传递的原理,所以属

于生物防治,B正确;

C、鹑哥雄雏鸟比雌雏鸟生长需要的食物多,在食物并不充裕的情况下,雄雏鸟的死亡率跟可能会比雌

雏鸟更高,造成雄鸟的数量比雌鸟少,C错误;

D、性别比例偏斜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不会影响死亡率,D错误。

故选Bo

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种群密度

B.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属于初生演替

C.竞争的结果都表现为相互抑制

D.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

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不同地域的群落,生活的物种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

B、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的初始阶段含有土壤、种子和动物等,故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在种群之间往往会为争夺食物、资源等发生竞争,当资源不足时,种群间的竞争会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会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或灭亡,c错误;

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D。

20.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以及群落内的生物

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C.在垂直方向上,有的生物可以同时利用几个不同的层次

D.一般随着群落的自然演替,种间关系会越来越复杂

【答案】A

【解析】

【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

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详解】A、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因此环境条件分

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B正确;

C、在垂直方向上,有的生物可以同时利用几个不同的层次,C正确;

D、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正确。

故选Ao

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稻田中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B.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降低被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强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

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

群落。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详解】A、水稻长势整齐,属于种群范畴,但稻田中也存在其他生物种群,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依旧有

分层现象,A错误;

B、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季节变化会使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C正确;

D、捕食者捕食会降低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能够降低被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强度,D正确。

故选A。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检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

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与循环性;能

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详解】A、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

链和食物网),B错误;

C、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因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气候条件恶劣,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错误。

故选Ao

23.某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一昆虫一蜘蛛一鸟”,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

①-⑦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⑤/②)X1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

B.图中(①-④)可表示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中③属于昆虫的同化量,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

D.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则(⑤+⑥+⑦)的值等于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摄入能量,②表示同化能量,③表示粪便中的能量,④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

⑤表示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⑥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⑦表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②表示蜘蛛同化能量,而⑤表示被鸟摄入的能

量,不是鸟同化的能量,所以不能用(⑤/②)X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图中①表示蜘蛛的摄入能量,②表示蜘蛛的同化能量,④表示蜘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故蜘蛛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净同化量)=(②-④),B错误;

C、由题干可知,蜘蛛以昆虫为食,图中③表示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而属于昆虫的

同化量,C正确;

D、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食物链“草一昆虫一>蜘蛛一鸟”仍存在,蜘蛛的净同化量

(⑤+⑥+⑦)的能量值仍大于零,D错误。

故选C。

2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不都具有全球性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D.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无全球性,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作为能量的载体,而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循环不停的往复进

行,因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的,C错误;

D、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故选Ao

25.下列关于俗语或者生活现象的理解合理的是()

A.“种地不上粪,一年白费劲”一一粪便中的有机物能被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

B.“收多收少在于肥”一一肥料中的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C.“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一一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给土壤带来氮肥

D.“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一一犁地松土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人粪尿

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才能转变成无机物,其中某些物质(如氨等)在土壤溶液中以无机

盐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被植物的根吸收。

【详解】A、植物是生产者,不能从外界获取有机物,粪便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才

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不同的无机盐功能不同,但

是无机盐不提供能量,B错误;

C、根瘤菌能固氮,与大豆是共生关系,不是寄生关系,C错误;

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所以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

有氧呼吸,从而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D正确。

故选D。

26.“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

桑,在桑、蛋、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桑基鱼塘”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蚕沙所含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塘泥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实现“肥桑”

D.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自然池塘

【答案】B

【解析】

【分析】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③被

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蚕沙所含能量没有被蚕同化,不属于蚕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

C、桑树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塘泥中的有机物,需借助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桑树才能吸收,C

错误;

D、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

错误。

故选B。

27.中国塞罕坝林场的生态曾濒临崩溃,其建设者经过不断努力,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用实际行动诠

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B.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人类活动一定使群落演替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则造成了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A

正确;

B、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绿色屏障”,属于其生态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生产者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固定的太阳能会逐渐增加,C正确;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不一定改变其演替的方向,D错误。

故选D。

28.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

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

【详解】A、接种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杀死培养基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抱和抱子,A

正确;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逐渐稀释细胞,以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正确;

C、平板划线接种过程中需在接种前、每次划线后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图中共接种4个区域,故接种环

至少需要进行5次灼烧灭菌处理,C正确;

D、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终止位置,D错误。

故选D。

2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浪麝香草酚蓝水检测产生的酒精

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C.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行发酵

D.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一直升高,发酵10天以上的泡菜不能食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

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

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用酵母菌发酹酿制果酒,选择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产生的二氧化碳,用酸性重铭酸钾溶

液鉴定酒精,A错误;

B、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都要密封发酵,B错误;

C、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行发酵,C正确;

D、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10天以上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可以

食用,D错误。

故选C。

30.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防止土壤浸出液浓度过高,不能获得单菌落,要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

正确;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

D、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D错误。

故选D。

31.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

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氨盐的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

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

D.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

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

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

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培养过程应该先将空白培养基培养观察是否长出菌落,若可以长出菌落,则培养基被污染,该培养基

不能使用。

【详解】A、要分离硝化细菌,应该用以镀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陈,A

错误;

B、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因此,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

程均需在火焰旁进行,B正确;

C、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应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若空白对照组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受到污染,该培养基不能再使用,所得数据也应舍弃,D错

误。

故选Bo

32.某同学为了在实验室富集某种大豆根瘤菌,通过查阅资料,配制了含有如下成分的培养基,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甘露醇KH2Po4MgSO4*7H2ONaClCaSO4*2H2O

002%

浓度(质量分数)1%0.02%0.02%0.01%

A.该培养基缺少氮源,无法达到富集目的

B.对培养基的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C.灭菌后冷却至50C左右进行倒平板操作

D.灭菌后应将培养基调整到合适的pH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豆根瘤菌具有固定氮气的功能,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详解】A、根瘤菌为固氮菌,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该培养基缺号氮源,可用于筛选和富集固

氮菌,A错误;

B、对培养基的灭菌应该选用高压蒸汽灭菌法,B正确;

C、该培养基没有加入琼脂,不属于固体培养基,不需要倒平板,C错误;

D、调节pH应在灭菌之前,D错误。

故选Bo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3.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简图。在该反射弧d处的神经纤维膜外搭上灵敏电位计,并且在不同位点进行

刺激。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e分别表示感受器和效应器B.刺激b处,电位计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C.兴奋在c处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D.图中含有两个神经元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根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

推知,e为感受器,d处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c处位于神经中枢,b处位于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

【详解】A、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刺激b点,电位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

C、c处存在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正确;

D、图中含有3个神经元,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34.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着母亲亲吻幼崽的行为。免疫学家猜测,母亲亲吻婴儿是对面部病原体进行“取

样”,一段时间后母亲乳汁中会出现与“样品”相应的抗体,这部分抗体可增强婴儿免疫力。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取样”相当于对婴儿进行疫苗注射

B.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C.母亲提供的抗体可帮助婴儿完善免疫防御功能

D.婴儿初次接触花粉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

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

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母亲亲吻婴儿是对面部病原体进行“取样”,一段时间后母亲乳汁中会出现与

“样品”相应的抗体,则取样过程是在母亲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抗体通过母乳进

入婴儿体内,A错误;

B、唾液属于皮肤分泌物,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C、母亲提供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帮助婴儿完善免疫防御功能,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指己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婴儿初次接触花粉不会引发

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ABD。

35.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

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一蛋白复合体,被激活后其结构会发生改变

B.光敏色素不仅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还能感受蓝光的刺激

C.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树木上年轮的形成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

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

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