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常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常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常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常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规划导则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澧县、石门县、安乡县和津市市等常德市域的全部行政地域范围。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9′~112°18′,北纬28°24′~30°07′,总面积1819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三个时段。近期为2004年—2008年;中期为2009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5年。三、规划性质与重点本规划的性质为偏重于战略层面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属于区域规划中的专项规划范畴。本规划的重点:分析与确定常德旅游发展地位,明确常德旅游目标市场并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塑造常德鲜明的旅游形象并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重点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与时序,以及体制创新等。四、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旅游区(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0·《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务院1985·《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1·《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统一技术措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5/2003·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其他相关规范与技术方法(二)地方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湖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7·《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湘政发[2001]29·《常德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湖南省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五、规划目的1.摸清常德旅游资源家底,处理好保护(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常德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常德市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概查与重点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的详查,并依据《中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形成常德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成果,为常德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区(点)评定和常德市旅游发展提供依据。2.理清旅游发展思路,发掘、营造竞争优势,创造“利好”消息,为招商引资和申请专项资金提供条件,为申报国家/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相应品牌、专项建设资金和招商引资奠定基础。依据旅游资源调查及国内外客源市场现状与走势的系统分析,明晰常德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对常德旅游发展进行科学定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著名旅游地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确定常德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功能分区与分区发展方向,并重点进行旅游形象塑造、旅游项目策划和产品的开发,使常德发育成内容丰富、项目构思新颖、旅游形象鲜明的特色旅游城市。根据国家/常德市的产业政策与投资政策,以及企业投资行为分析,通过旅游项目的创意与策划和项目的投资环境营造,为申报国家/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相应品牌和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提供丰富的项目储备。3.为下一层次的旅游区、点和旅游项目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提供依据;为投资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政府有效管理提供依据。在《常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主要旅游区进行结构性旅游规划和近期建设地域的详细规划与重点景区(景点)设计原则,形成时空融合的、可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体系。六、规划原则(一)强化特色原则客观地认识旅游环境的性质和特点,挖掘有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形成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以培育大众观光旅游、康体娱乐、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作为切入点。(二)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常德市的市场区位特点,通过对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动态的调查分析研究,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要、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旅游产品,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三)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应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在有效保护其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常德市自然旅游资源优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保护和提高现有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态度,坚持以开发促保护的思想。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实行资源合理优化开发与永续利用,达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兼顾,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整体优化原则因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实力相对不强,以及地域面积较大的特点,常德市对旅游资源开发要遵循重点突破、集中开发、逐步到位的旅游开发原则,最终形成分工明确、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五)综合协调原则常德市缺乏有巨大旅游吸引力的世界级旅游龙头项目,因此要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形成系列化和拳头性旅游产品,需要对其旅游资源分属的各类行政权属进行很好的协调。(六)弹性原则由于旅游发展及本次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是长远的过程,因此旅游区的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展开。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项目开发、旅游设施建设与用地布局上要充分留有弹性,以增强规划的适用性。七、规划背景(一)宏观背景1.旅游快速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国际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到8.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878亿元;“十五”期间,国内旅游还将保持年均12%以上的高速度增长。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开始有114天的节假日,一年中有1/3的时光在休闲中度过。目前全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对应的城市居民出游率是110.2%,农村居民出游率为44.2%,综合出游率为62.2%;旅游总花费3522亿元,人均花费450元。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在21世纪前20年的旅游发展目标是“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据WTO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12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5亿人次;全国旅游总收入将突破30000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国。2.国家和地方对旅游业的产业扶持政策1998年底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做出了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决策;1999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了旅游业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扩大开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01年1月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旅游业发展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和关联带动作用。“十五”期间全国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把旅游列为支柱或主导产业发展,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新制高点。3.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四个特点中国国内旅游发展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区域化趋势,2003年7月在“15+1”杭州峰会上,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的15个旅游城市与安徽黄山联合签订了《长三角“15+1”旅游城市杭州宣言》,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客源互送;包括湖南在内的泛珠三角地区“9+2”区域合作也正在形成中;二是覆盖广,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都成为国内旅游热点,新景区不断出现;三是多样化,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正在被观光、度假、商务、文化和专项旅游等多样化旅游方式所取代;四是集中化,大体上一年四个高潮(春节、“五一”、暑假、“十一”),形成典型的节日旅游消费热潮。此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和华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二)中观背景1.中部崛起战略为常德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利机遇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崛起战略”,“中部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中部崛起战略及常德在中部地带的特殊地位为常德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2.华中旅游区域的迅速升温在常德所处的华中区域,近年来迅速崛起了一批新兴的国家级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张家界(硬砂岩峰丛地貌)、宜昌三峡(三峡水景和现代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湘西凤凰(特色古城)、武汉都市旅游区(现代都市旅游)、长株潭都市旅游区(现代都市旅游)等。这些旅游目的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品牌打造与游线组织也带动了华中地区的旅游发展。与上述旅游目的地相比,常德市的旅游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门类较齐全的资源综合优势和古遗址类单项旅游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3.湖南省的产业政策导向对常德市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湖南省各级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3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大省的决定》。湖南省政府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湖南省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切实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加快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快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旅游业是带动湖南省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此外,正在筹划中的湖南第二极:大湘西的开发思路已浮出水面。在大湘西的开发思路中,旅游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作为湘西北部门户的常德市,在大湘西的旅游发展中可以承担其旅游服务与组织中心的作用。(三)常德市情常德市依据国家及湖南省有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政策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论是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还是湖南省以及常德市的产业政策,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这种产业政策导向非常有利于常德的旅游业发展。常德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毗邻洞庭湖西岸,随着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常德市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旅游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协调处理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旅游环境与资源一、旅游环境禀赋(一)历史沿革远古洪荒时代,常德地区大部分湮没于烟波浩淼的洞庭水乡,至30万年前,开始有原始人类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澧县澧南乡、张公庙乡,津市窑坡渡乡,石门县渫水下游一带等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迹40多处,挖掘出土的文物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类利用这些简陋的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澧县彭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期的人类已开始掌握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遗址中发现了8500年前的稻作遗存,残留着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栽培稻稻壳、谷粒的炭化痕迹。同样位于澧县的八十垱遗址距今8000-7000年前,其古河道出土的稻谷和大米经鉴定被认为是兼有籼、粳、野稻特征的古栽培稻。距今7000多年前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则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已包括由河卵石磨制的斧、凿等砍伐工具和渔网坠,人类已经掌握了的制陶技术有了明显进步,能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地区当时以女性为主导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1979年于澧县城头山发现的古城遗址也属汤家岗文化,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池,其附近还发现了大规模的水稻田及其灌溉设施遗址。城头山遗址见证了澧阳平原上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证明了在6000年前中华文明已经形成成熟的农耕文化与城池文化,它将中国的古城历史提前了近千年。而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地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其出土的生产工具已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已较为成熟,陶器普遍慢轮修整,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标志着地域文明的进步。史前文明的辉煌一直延续下来,到商周时期,常德属地境内已是人丁兴旺、经济繁荣。考古发现全市范围内的商周遗址共550余处,出土文物有镞、簪、鱼钩、炼铜炉等。春秋战国时期,常德地区已形成大面积的陆地,并出现了大量的城池,目前全市还保存了桃源采菱城、临澧宋玉城等6座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同时汉寿县株木山乡、聂家桥乡分别发现上千座战国时期古墓群。秦代白起、司马错经略巴楚,常德被纳入秦国版图,置黔中郡,从此常德成为洞庭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一直延续至今。汉初改临沅,属武陵郡,三国后沅澧分治,沅水流域先后属武陵郡(三国、西晋、南朝、隋、唐)、郎州(隋唐、五代)、鼎城(宋)、常德路(元)、常德府(明清)。而澧水流域则先后是天门郡和南郡并立(三国),天门郡和南平郡并立(两晋),天门郡、南平郡和南义郡并立(东晋、南朝),澧阳郡(隋、唐),澧州(隋、唐、五代、宋、明、清),澧州路(元)。沅澧分合而治的局面是因流域各城市交通联系与经济联系强弱变化所致。民国时期,沟通沅澧流域的陆路交通有所发展,常德地方政区的设置重归于一,先后置武陵道、第一、第二、第四行政督察区。新中国建国后,常德地区先后设常德专员公署、常德地区行政公署、常德市人民政府。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常德实行地改市,目前全市辖武陵、鼎城两区和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安乡六县,代管津市市。(二)自然环境现状1.地理位置常德位于湘、鄂交界处,为“湘西门户、川黔咽喉”。南邻长沙、东接岳阳,西倚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北望三峡风景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0ο28′~112ο17′,北纬28ο24′~30ο07′,全市总面积18190平方公里。2.地貌水系常德市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两山夹一凹,平原、丘岗、山地兼备,东部为滨湖平原区,中部为丘陵地区,西部是山地。全市水系完整,河流稠密,数百条溪河汇于沅水、澧水、虎渡、藕池四支河流流经市域,注入洞庭。境内有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干支(溪)流440条,其中沅水流经市域104公里,流域面积56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30立方米/秒;澧水流经市域180公里,流域面积81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78立方米/秒。常德市现有水面1472平方公里,占常德市土地总面积的8.1%,占湖南省总水面的10.9%。3.地质条件常德市工程地质类型有两种即平原地区以松散冲积层为主,山区以坚硬岩层为主,是山体的主要构成。两种地质的结合部形成了断裂带,成为常德市地震地质主要构造线。4.气候条件常德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侯区,四季分明,表现出冬夏长、春秋短的季节特征。日照十分充足,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并且,雨热同季,但日照热量分布不均,东部平原与河谷盆地较多,西部山地较少。“九五”五年年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563mm,蒸发量为119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无霜期年均270天,年均日照1608小时,相对湿度78.6%。全年主导风向不明显。5.土地利用情况常德市土地面积为18190平方公里,折合27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02万亩,林地989万亩,园地83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3万亩,交通用地34万亩,水域468万亩,未利用土地260万亩,全市土地利用率90%。6.资源优势农业资源方面,常德市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盛产稻谷、棉花、生猪、鲜鱼、禽蛋、油彩籽、柑橘、苎麻、烟叶等,其中棉、油料、蚕茧、水产品的产量和商品量均居湖南省第一;矿产资源方面,常德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矿藏45种,占湖南省已知矿种的41%,探明储量的有24种,其中金刚石矿、雄黄矿、石煤矿储藏量在全国占第一位,磷矿、石膏矿、石英砂矿、澎润土矿储藏量为湖南省第一;动植物资源方面,常德市木本植物占湖南省木本植物总数的62.5%,野生动物占湖南省的61%,常德市境内共有33种珍稀濒危植物,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21种;旅游资源方面,常德,古称武陵,境内地貌山地、丘陵、平原各具特色,自然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自古就有“风景王国,文物之邦”的美誉,常德市共有国家森林公园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旅游度假区2处,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近现代人文景观更是遍布全市。(三)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域及人口现状常德市辖武陵、鼎城两区和汉寿、桃源、临澧、澧县、石门、安乡六县和津市市。2000年底,常德市人口596.6万人,比1995年增加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7万人,非农业人口119万人。2.产业结构2000年与1995年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218亿元增加到350亿元(现行价,下同),年均递增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90.9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年均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由71.3亿元增加到139亿元,年均增长11.15;第三产业增加值由55.4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年均增长1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726元增加到5820元,年均增长8.4%。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40.5:33.6:25.9调整到36.3:39.2:30.5,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3.交通现状常德市已建成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便捷的交通网络。319、207两条国道线横贯全市,常德至长沙、常德至岳阳、常德至张家界、常德至吉首、常德至邵阳、常德至荆门等六条高速公路以及湘北公路干线已建成或在建。澧水、沅水流域航道沟通常德市与长江沿岸城市之间的联系。境内还有枝柳、石长、洛湛铁路,其中石长铁路贯穿常德七个区县,沟通京广、枝柳两大交通动脉。常德国家4C级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海口5条航线。常德成为湘西北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四)历史文化沅芷澧兰,香草馥郁,洞庭秋波,碧树摇情。钟灵俊秀的沅澧壶瓶山水孕育着常德属地上古至今绵长悠远的地域文明。湖湘先民的足迹遍布于常德山林泽地,镌刻了芷兰大地辉煌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1.史前文明主要包括华南旧石器文化、彭头山文化、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文化历史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城邑文明。景观的形态表征为史前人类的生活、耕作遗迹及聚落遗址,其中尤以史前稻作文化和古城池文化最具特色。具体的实物遗址包括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十里岗遗址、丁家岗遗址、鸡叫城遗址、皂市遗址、邹家山遗址、汤家岗遗址、虎爪山遗址等。2.善德文化尧舜时代先贤善卷先生以“道高德显”而名扬大江南北,舜帝曾以天下禅让,善卷坚辞不受而躬耕于枉山,布善施德,教化百姓,导引社会。善卷让王事迹及其高尚品格史不绝书,后世对其无不推崇纪念。隋代将枉山改称“德山”以示崇敬,并沿用至今。“常德有山山有德”,从而世世常德,地名便源于德山,德山已成为中华德文化之源,并影响了众多后世贤人,衍生出爱国文化、忠烈文化、修身文化等多种亚文化景观。善德文化景观具体的实物载体为德山、善卷祠、善卷钓台等系列。3.荆楚文化常德是荆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楚辞》被视作楚文化意识形态的源头,而其代表屈原和宋玉都曾被放逐于沅澧流域(更有史料显示屈原、宋玉乃常德人士,故其贬谪之地和封地均在此),并在此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如屈原的《涉江》、《九歌》和宋玉的《九辩》、《招魂》。对传统故里之说提出挑战,荆楚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涵是爱国忧民、求索不屈。其景观物质载体包括“枉渚”、老龙潭、招屈亭、宋玉城、宋玉墓、宋玉庙、看花山、放舟湖、九辩书院等。此外,桃源县境内发现的采菱城是规模较大的楚城遗址,而临澧县九里乡则发现了湖南省内规模最大的楚墓葬群,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之墓也位于常德城内。4.隐逸(田园)文化隐逸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封建集权政治制度的一种副产品。士人希望通过归复自然而保证个体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了士人向往的理想隐逸之地,它是对立于烦扰俗世的恬静田园生活图画,是古代农耕文明与文人情结的结合。常德市桃花源景区则是其现实原型,它以实体的形式充分表现了古代隐士对世外桃源田园风光的向往及避世修身的诉求,是中国文人理想的诗化田园楷模的原型。5.诗歌文化芷兰大地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或宦居或游历与此,留下众多传诵千古的诗词佳作,成为常德地域的独特文化遗产。屈原、宋玉之后,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王维、王昌龄、苏轼、陆游等,于此均有传世佳品。常德诗墙以地域文化精粹为基础,熔诗、书、画、雕刻于一炉,囊括先贤文士不朽名篇,集中展现了诗歌文化景观。6.名人文化常德地域的灵秀山水与历史人文底蕴也养育了众多的仁人志士与文化名宿,古有良臣车胤、李如圭,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幺等,今有革命志士宋教仁、蒋翊武,文化名人翦伯赞、丁玲,开国功勋林伯渠等。其功绩德行被当地民众广为传颂,并引以为傲。名人相关遗迹成为其文化景观的物质载体,具有包括杨幺墓、翦伯赞故居、林伯渠故居、丁玲纪念馆等。7.佛道文化古代常德,佛道文化均相当发达。西晋年间即有高僧在此建寺传教,唐中期以来禅宗传入,常德药山、龙潭、德山、夹山、洛浦等寺庙都发展成为楚南名刹。药山是佛教曹洞宗之祖庭,而夹山寺更传为闯王李自成兵败后禅隐圆寂之处。禅宗、禅隐、茶禅是佛教文化景观的主要代表。道教在常德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桃花源本身即是道教第三十五洞天,唐代上清洞法师黄洞源于此修行得道,今仍保留桃花观等道观。道教笃信常人通过修性养真能得道飞仙,仙境是福寿永常、没有剥削压迫,这与隐逸之士追求的诗外桃源相类似。经过道教的宣讲,桃花源已然成为人间仙境,故常德地域的道教文化景观与隐逸文化景观有一些共同的外在表征。8.民族文化常德人口由汉、土、苗、回、维等15个民族构成,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沅澧流域繁衍生息,在传承自身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交融互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民俗文化,其中尤以土家文化和回维文化最为突出,成为较为系统的个性文化景观。土家族主要聚居于石门县,其它区县略有散居。2000多年前,土家先民就在石门一带开垦复殖,繁衍生息,其古朴民风和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中能深刻体会到土家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具体的文化景观载体包括土家建筑、服饰、节庆、歌舞、饮食、生活习俗等,它们生动展现了土家人勤劳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回、维两族主要集中于桃源县。回族的来源主要是明初的征调用兵,战事停歇后不少从军的回族将士就地定居落籍,成为今天常德回族之先祖。县内回民主要集中于枫树、青林两个民族乡,族人均为将宦后裔。桃源县同时是我国维吾尔族“第二故乡”,其始祖为大明镇南定国将军,原籍新疆哈密,迄今已有六百二十八年历史。但直至今天其族人仍与新疆、宁夏维、回集中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常年友好交往、互通有无。回维两族完好的保存了传统的伊斯兰建筑、文化及生活习俗,在洞庭水乡的南国风光中增添了一丝神秘风情,也成为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景观。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旅游资源普查概述依据国家标准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所规定的技术与方法,对常德市的旅游资源通过实地普查和文献调研等方法,进行了资源普查和评价。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1.旅游资源总量及分布此次普查的旅游资源点共计246个。在资源普查中,通过对246处旅游资源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绝大部在现场进行系统填表调查,以GPS做了全球定位系统测定,包括所在地的天文经纬度及海拔高度,以地方志、和景区介绍相关文献记载、调查报告和规划数据作校正,建立了常德旅游资源数据库。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每个资源点的“共有因子评价问答”进行专家评价法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等级评判。(1)旅游资源总量及密度根据对“旅游单体资源调查表的分析和整理”,从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空间分布图来看,桃源县的资源总量相对最多,为68处,占全市资源总量的27.8%;其次为武陵区、鼎城区、石门县和临澧县,这四县占全市资源的57.1%;澧县、津市、汉寿和安乡四县(市)分布最少。(2)资源区域丰度常德市共有武陵区等9个行政区,各行政区分别占有资源数(即资源丰度)、资源空间密度(即空间丰度)和资源人口密度(即人口丰度)来计算将常德市各行政区分别划分为资源高丰度区、资源中丰度区和资源准丰度区三种类型,分别见常德旅游资源密度分析表和资源区域丰度表。县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普查资源总量(处)资源空间密度(处/百平方公里)资源人口密度(处/万人)武陵区29844.244314.430.97鼎城区245190.45361.470.40安乡县108757.7880.740.14汉寿县209880.5980.380.10澧县207587.81110.530.13临澧县120443.55302.490.69桃源县445897.34681.530.70石门县397068.45320.810.47津市市55825.82101.790.39总计18199596.032451.40.43注:面积与人口资料来源常德统计年鉴2002资源丰度空间丰度人口丰度高丰度≥40处每100Km2在2处以上每万人0.9处以上中丰度20至40处每100Km2在1.4-1.99处每万人0.43-0.89处准丰度≦20处每100Km2在1.4处以下每万人0.43处以下县市资源丰度空间丰度人口丰度武陵区高丰度高丰度高丰度鼎城区中丰度中丰度中丰度安乡县准丰度准丰度准丰度汉寿县准丰度准丰度准丰度澧县准丰度准丰度准丰度临澧县中丰度高丰度准丰度桃源县高丰度中丰度中丰度石门县中丰度准丰度中丰度津市市准丰度中丰度准丰度(3)旅游资源状况分析通过对常德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状况分析,可知常德市待开发态的旅游资源占65.4%,开发态的旅游资源占33.7%。2.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布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通过此次普查可知,常德市拥有其中全部的8个主类;拥有23个亚类、占亚类总数的74.2%,其中地文景观类中的自然变动遗迹亚类和岛礁亚类,水域风光类中的天然湖泊与池沼亚类、河口与海面亚类、冰雪地亚类,生物景观类中的草原与草地草原与草地、花卉地亚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中地天气与气候亚类资源缺少;常德市拥有69个基本类型,占基本类型总数的44.5%。常德全市246处资源中,按资源类型可以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与人文活动等8个基本大类,见下表。主类县市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合计武陵区23101285343鼎城区92303150436安乡县001015018汉寿县020003038澧县0010280011临澧县1桃源县64201442968石门县72111132532津市市0210060110总计34161463.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根据常德市的旅游资源总量及空间分布、旅游资源结构类型两部分分析可以总结得出常德市的旅游资源空间格局总分布表,见下表。主类亚类合计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津市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2115942沉积与构造22地质地貌过程形迹1114123水域风光河段413天然湖泊与池沼9212112泉3111生物景观树木91211211野生动物栖息地11天象与气候景观天气与气候现象11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4121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61311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521281351373单体活动场馆1721213332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317212118居住地与社1414234归葬地8323交通建筑9351水工建筑721121旅游商品地方旅游商9522人文活动人事记录101213201艺术211民间习俗12282现代节庆4112合计2464336881130683210(二)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1)按国标评价根据GB/T18972-2003标准,以德尔菲法对常德市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见附表。根据评价结果(见下图和下表),属于Ⅴ级的旅游资源有5处,占资源总数的2%;属于Ⅳ级的旅游资源有33处,占资源总量的13.5%;属于Ⅲ级的旅游资源数有77处,占资源总量的31.4%;属于Ⅱ级的旅游资源有73处,占资源总量的29.8%;Ⅰ级旅游资源有32处,占资源总量的13.1%;○级旅游资源有25处,占资源总量的10.2%。总的来看,属于优良级的旅游资源有115处,占资源总量的46.9%;普通级旅游资源95处,占资源总量的38.8%。县市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级合计武陵区089710943鼎城区0410107536安乡县0124018汉寿县1202308澧县01333111临澧县018156030桃源县3832241068石门县18753832津市市00730010总计53378733324246注:○级为等外级(2)按中规技术规范评价将按国标调查的246个旅游资源单体根据旅游区、旅游线和旅游点、非物质类和要素类进行重新归并分类,得出旅游资源117处,其中旅游区有36处,旅游线有4处,旅游点有34处,旅游要素17处,非物质旅游资源有26处。经评价,见下表。级别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非物质类要素类小计Ⅴ级200002Ⅳ级600006Ⅲ级5313113Ⅱ级10178127Ⅰ级7016151048○级60100521小计3643426171172.旅游资源定性评价通过对此次的资源普查情况汇总,以及结合原有一些文献资料对常德市旅游资源的评价情况汇总,规划组对常德市的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如下:(1)旅游总量丰富、类型多样根据本规划的普查,常德市拥有246处旅游资源,且旅游资源等级高。从资源类型来看,常德市拥有其中全部的8个主类,有23个亚类、占亚类总数的74.2%,69个基本类型、占基本类型总数的44.5%,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整体来看,常德市的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荟萃,自然与人文资源交相呼应。(2)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等级高常德市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AAA级3处;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根据前述规划组进行的资源评价,常德市拥有属于优良级的旅游资源有115处,占资源总量的46.9%。等级数量名称森林公园国家级5桃花源、夹山、黄山头、花岩溪、河洑省级3天供山、皇姑山、太阳山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当省级澧县文庙、花瓦塔、余家牌坊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壶瓶山省级4黑山A级景区4A级1桃花源3A级3花岩溪、柳叶湖、夹山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1桃花源另外,常德市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有利于形成组合优势。从自然资源来看,有人间仙境——桃花源、森林物种基因库——壶瓶山、千岛之湖——蒙泉湖、国际重要湿地——目平湖等;从人文景观看,有世界最长的诗、书、画、艺术墙——常德诗墙、最早的古城址——城头山、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彭头山等;还有武陵戏、荆河戏、常德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景观,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更大的组合优势。3、旅游资源分布格局合理常德市的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结构较为合理。常德市的9个行政区县都有旅游资源分布,但桃源县的资源总量相对最多,其次为武陵区、鼎城区、石门县和临澧县,这四个区县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旅游资源在空间格局上以市区为中心,呈南北两翼对称分布。另外,旅游资源梯度结构合理,每个高等级旅游资源,与若干中低等级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组团形式分布。4、旅游资源禀赋转化为产品存在难度常德市的一些高品质旅游资源近期还无法转化为产品优势。目平湖是国际重要湿度,但由于血吸虫病的困扰,无法进行开发活动。彭头山、城头山这样的高等级考古文化遗址很多,但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可观赏性差。另外一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多是破坏严重,甚至留下的只是遗址,旅游开发难度较大。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一些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还存在难度。

第三章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一、旅游环境背景与资源特征(一)旅游环境背景1.自然环境背景中国地貌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四大阶梯,即大陆架、海岸线、华夏构造线和青藏高原东缘线。常德正处在第三阶梯——华夏构造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的东侧,其标志性高峰为壶瓶山,被誉为湖南“屋脊”。常德处在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湿热,冬季干冷,春季气候多变,秋季天高气爽。水系处在沅澧两大水系注入洞庭湖的水网区,河湖网密布,且有多处温泉出露。常德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农耕以水田为主,河湖湿地面积较大。不仅有山岳型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湖泊型国际湿地保护区,形成多样性的生物垂直带谱自然景观,以及珍稀陆栖脊椎动物保护地和侯鸟迁徙的逗留场地。2.人文环境背景地处西洞庭平原和武陵山岳交错地带的常德,早在30万年前便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和城头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使“中国稻作原产国”及“中华第一城池”得到考古实物佐证,被列入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大发现名录,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发祥史,使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常德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存丰厚,作为楚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属地内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悠悠沅澧山水养育了一代代湖湘儿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明,大量民俗文化留存至今;而众多古圣先贤和现代名士的寓居游历、吟诵挥毫,更为芷兰大地增色良多,成为现代常德引以为贵的无形文化遗产。(二)旅游资源特征常德市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分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质量总体属上等,且旅游资源类型结构与旅游市场的需求结构比较吻合。归纳起来,常德的旅游资源呈现以下特征:1.总体数量大,资源密度高,地域集聚性强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此次规划的现场调查踏勘共收集旅游资源单体246个,分属8主类23亚类69基本类型中,其中优良级115处,普通级105处。将按国标调查的246个旅游资源单体根据旅游区、旅游线和旅游点、非物质类和要素类进行重新归并分类,得出旅游资源117处,其中旅游区有36处,旅游带有4处,旅游点有34处,旅游要素17处,非物质旅游资源有26处。在近1.8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如此多的有一定质量的旅游资源单体,资源分布密度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值和全省平均值。因此,从旅游资源密度和数量分析,常德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之一。2.旅游资源价值高,比较优势突出常德市拥有18项国家级的品牌称号,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多种头衔的桃花源,已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世界第一古城址城头山,把5千年文明史提前到1万年的世界最早稻田栽培遗址彭头山,深深地打动着中国数代人的“孟姜女哭长城”嘉山孟姜女庙,灵泉悟禅夹山寺,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常德诗墙,国际重要湿地西洞庭湖,被列为全球重点生态区之一(全球共200个,我国仅有9个)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等。这些资源单体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比较优势突出。常德市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既展现在其垄断性人文资源的原创性,也表征在其自然生态的原生性,可以挖掘出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如文明源头、世外桃源和山水系列等,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以形成湖南,乃至全国旅游的新靓点。3.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互补性强,与市场有极好的对应性常德旅游资源的内涵丰富,其中一些旅游资源可打造成旅游发展的前沿产品,产生巨大的震憾力。例如,多样性水景资源,正是缺水中国所难以展示而又为公众所企盼的旅游产品。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逐步发达的新形势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的放松和回归大自然。在这一背景下,推出“山水田园,诗画常德”,展示常德市丰富内涵特有的魅力,如诗如画般的常德,现代的桃花源,将在全国独领风骚,产生很强的震憾力。4.旅游资源分布格局合理常德市的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结构较为合理。常德市的9个行政区县都有旅游资源分布,但桃源县的资源总量相对最多,其次为武陵区、鼎城区、石门县和临澧县,这四个区县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旅游资源在空间格局上以市区为中心,呈南北两翼对称分布。另外,旅游资源梯度结构合理,每个高等级旅游资源,与若干中低等级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组团形式分布。(三)旅游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常德旅游的竞争区域主要在华中地区。与华中地区的现状旅游目的地相比较,张家界和宜昌长江三峡皆属世界级旅游资源;与华中地区潜在的旅游目的地相比较,湘西“两城四镇”、湖北荆州、南岳衡山亦为世界级旅游资源,武汉、长株潭为国家级旅游资源区。处于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的常德,旅游发展需要注意特色,形成品牌,并与张家界、宜昌、湘西、荆州、武汉、长株潭等旅游地形成各具特色、互补合作的空间协作网络关系。二、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一)海外旅游市场1、总量规模增长较快,但仍远低于国内旅游增长速度旅游创汇旅游创汇旅游接待旅游接待图11990-2003年常德市海外旅游接待人次数与外汇收入增长曲线根据常德市国际旅游人次数与外汇收入增长曲线来看(见图1),常德市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率较快。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间入境旅游市场平均年增长率为14.3%,总量增加了9.6倍,但入境旅游市场占总旅游接待市场份额增加量仅为0.15%,与国内旅游相比发展速度明显偏低。②处于全省较为落后的地位根据国家旅游局对2003年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的汇总,湖南省的入境旅游接待量仅占全国的0.17%。而常德市的旅游接待量在湖南省排名也比较靠后,年旅游接待量不足千人,仅占湖南全省的0.62%。将常德市2003年的入境旅游接待量与湖南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较,常德市在人次数上仅约为首位城市张家界的1/62,在人天数统计上仅约为首位城市长沙的1/86,在旅游创汇上约为首位城市长沙的1/7。从旅游接待量和旅游创汇的区域差异上可以看出,常德市的入境旅游市场还很弱小,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2、海外旅游客源地分析①港澳台占海外客源市场主体港澳台作为常德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以2003年常德市的入境旅游市场情况来看(表4),澳门市场是常德市最大的单区域入境客源市场,占入境游客总量的37.8%,另外台湾市场占13.2%、香港市场占10.5%,港澳台客源市场总计占入境市场的61.5%。港澳台客源市场作为一个有持续增长空间的客源市场,是常德市近中期入境客源市场的主体。项目台湾澳门香港外国小计人次数(人次)127364101370962人天数(人天)2973652466941602创汇(万美元)4.906.074.2811.6426.89②外国客源市场中亚洲市场占主体外国客源市场总计占入境市场的38.5%。根据常德市2003年入境客源市场统计资料分析(表5),可以将22个客源国分为四个梯级: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为第一梯级客源国;美国、英国、韩国为第二梯级客源国;澳大利亚、德国为第三梯级客源国;其余国家为第四梯级客源国。而常德市的入境客源市场按区域划分来看,亚洲是常德市最主要的海外客源市场,占总外国人游客量的占61.8%、欧州占18.3%、美洲占8.8%、大洋州3.2%。客源地常德湖南指标客源地常德湖南人次排名排名人次排名排名日本6113德国695韩国1171意大利21414蒙古01818瑞士31222印尼01815瑞典01812马来西亚55210荷兰41017菲律宾11620俄罗斯26313新加坡2637西班牙4108泰国11616美国2052印度01819加拿大2144英国1866澳大利亚8811法国3129新西兰018213、海外旅游需求分析①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增长快,但仍低于湖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常德市近年来入境旅游市场人均消费的变化可以看出(图2),从1990-1999年的10年间入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提高了181美元,增长了35.7%。从入境旅游市场人均消费的增长曲线(图2)可以看出,以1996年为界,1996年前常德市的入境旅游者人均花费变化不大,1996年后人均花费呈快速增长趋势。但2001年以后受国际市场旅游发展影响,入境游客人均消费变化波动较大。图2常德市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增长曲线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2年入境旅游者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人均天花费140.09美元;根据湖南省旅游对2002年入境过夜旅游者的调查,人均天花费167.79美元。湖南省的过夜游客人均花费外国人和港澳台游客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而常德市的入境游客人均花费则低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②停留时间短,低于湖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的停留时间为6.1天。而常德市目前的海外旅游者停留天数约为1.5天,这一数值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这需要通过旅游产品开发增加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二)国内旅游市场为了详细分析游客状况,本次规划对全市旅游进行了抽样调查,以其为主要依据,结合国家旅游局、湖南旅游局和常德市旅游局所进行旅游数据统计,以及一些相关旅游研究文献,对常德市的国内旅游者特征以及消费特征进行分析。本次规划组在常德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12份,其中有效问卷519份,有效率51.9%。问卷发放主要在常德市城区、石门县、临澧、汉寿和桃花源等区县及景区点进行。1、总量规模①增长速度快,增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2002年间,常德市的国内市场游客一直持续增长,其中,最大年增长率为24.6%,最小年增长率5.8%,年平均增长率为14.8%(图3)。起步发展阶段起步发展阶段快速上升阶段快速上升阶段根据近14年的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可以将其分为二个发展阶段(见图2)。起步发展阶段。1997年以前为起步发展阶段,此期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国内旅游业接待人数与旅游创收两项指标均平稳增长,但幅度不大。国内旅游业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在2%至3%内波动。快速成长阶段。1998年至2002年为快速成长阶段,1998年的国内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19.3%,1999年的国内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25.2%,除2003年的SARS影响外,国内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都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旅游业发展也有起伏波动,总体上处于快速成长中。这一阶段旅游产业链逐步形成,国内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突破4%,但仍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②国内旅游接待在全省处于较靠前的地位,但和前几名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湖南省的国内旅游者合计595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0.32亿元人民币。常德市同期接待国内旅游者427.3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41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18%、5.31%,在湖南省分别排名第3和7位。将常德与湖南省内的其他城市对比可以看出,常德市的国内旅游接待量在人次数统计上仅约为首位城市长沙的27.7%,在国内旅游收入统计上约为首位城市长沙的14.9%。从国内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上可以看出,常德市的国内旅游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尚不成熟。2、国内客源地分析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表明(图3),常德市本地的游客占总游客量的11.9%,除常德市外的其他湖南省游客占到40.5%,这两部分游客占总调查人数的52.4%,即湖南省内游客是常德市最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外省游客占总调查人数的47.6%,在外省游客中,湖北省和广东两省最多,分别占总调查游客量的12.1%和11%。另外还有来自浙江、北京等21个省和直辖市的游客,但这部分比例很小,分别不超过调查总游客量的3%。可见,常德市目前的客源市场辐射范围有限,仍以本市游客以及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周边城市市民为主,省内游客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等几个主要客源地,省外游客主要吸引周边游客、周边高等级景点分流出来的长距离游客以及常德铁路客运能直达的省份和城市,不过基数不大,增长速度也不快。在现阶段常德市的省外客源市场构成还未发育稳定,未来需要进行重点开拓。图3常德市国内旅游者客源地构成3、人口社会学特征①年龄构成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表明,常德市国内旅游者以19-35岁的青年段游客为主,有190位游客,占总调查人数的51.1%;其次是36-55岁的中年段游客,占总调游客数量的36.6%;18岁以下年龄段和55岁以上年龄段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小,分别占5.85和6.6%。具体构成百分比。根据以上分析,19-35岁和36—55岁的的中、青年人是常德市旅游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也是未来重点巩固和开发的细分市场。18岁以下年龄段和55岁以上年龄段的游客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常德在开发以修学旅游、暑期度假旅游为代表的青少年市场和银发市场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在未来给予更多的关注。②性别构成常德市的客源市场从性别构成来看,符合全国的规律,即男性游客居多,但男性游客高于女性游客二十个百分点,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差异。从购物的消费水平看,男性游客远低于女性游客,在产品选择偏好上也有差异。未来常德需要通过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吸引女性游客市场。③职业构成从被调查游客的职业构成来看,常德游客职业构成较丰富,以公务员为主体,占调查总样本数量的29.3%;其次是商人,占总样本数的22.3%。这说明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政务旅游市场和以商人为主体的商务旅游市场是两个新兴的、发展潜力大的市场,是常德市未来需要重点开发的市场。此外,教师、工人和军人三个群体的出游数量也较多,这是需要特殊关注的游客群体。④教育程度从被调查游客的教育程度构成来看,以大专学历为主,占调查样本数的33.3%,大学和研究生学历分别占32.8%和7.9%,可见大专以上学历是常德市游客的主要学历情况。高中学历的游客占20.2%,初中(2.5%)和小学(1.2%)学历的旅游者较少。高层次的游客知识结构,为常德市开发富有文化品位的、生态性和修学性质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提供了基础条件。⑤收入构成从常德国内旅游者的收入结构来看(表14),各个收入阶层分布基本均匀,其中以个人年收入1-2万元为最多,占调查总样本数的30.3%,其次是1万元以下(占27.4%)和2-4万元(占24.1%)。而个人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游客最少,占调查总数的18.3%。因为年收入2-4万的人群在出游时间和经济能力上都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因此应作为未来常德市需要重点培育的市场。而高端市场应亦注意超前关注,并在近期内适度奠定旅游产品发展基础。4、旅游者行为特征①旅游动机从国内旅游者出游动机来分析(表21),休闲度假(36.9%)和观光旅游(25.9%)是来常德游客的最主要动机,两部分合计62.8%,这说明常德市近期在开发国内旅游市场时仍应以大众型观光度假产品为主;其次是探亲访友(17.7%)、商务会议(8.5%)和进修学习(4.8%)三种动机,其中商务会议旅游具有较大的开发市场潜力;而科研考察(2.7%)、疗养(0.2%)和宗教(0.6%)后三种出游动机最少。具体构成百分比见(图17)。图常德市旅游动机构成图②旅游信息渠道根据对国内旅游者了解常德的途径来看,主要信息渠道中通过亲友介绍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1.2%;其次是旅行社推销方式(21.6%)和报刊、杂志、书籍介绍方式(21.4%)。而通过网络(13.8%)、广播和电视(12.1%)两种途径了解常德的最少。由此可见,目前常德的旅游信息渠道主要来源于非正式渠道,而网络这种新兴媒体和电视广播等大众型传统媒介在目前的常德旅游宣传推广作用很小,这是在营销规划中有待加强的促销渠道。③旅游方式旅常德的游客中,单位组织(24.3%)、与亲友同行(24.5%)和合家出行(24.5%)三种出游方式所占比例基本相同。由于受家庭成员共同闲暇时间的限制,家庭集体出游一般多选择近程旅游目的地,如果选择中远程旅游目的地多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黄金周时间出游。常德市游客中随团出游的比例较低,仅占14.3%,这说明常德市的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在未来除了需要通过规划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增加市场吸引力外,还需要针对旅行社作专门的营销和促销。④旅游消费根据对常德市国内旅游者人均旅游花费的调查结果,除人均旅游花费在100元以下的游客较少外(5.2%),各个花费层次的游客分布比较均匀。以旅游花费在1000元以上区间的游客最多,占被调查游客总数的27.9%。根据常德市统计局对1990至1999年10年间的国内游客消费水平的变化分析发现,国内游客的消费水平10年间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如何延长停留时间,改善现有消费结构,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应成为今后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⑤出行方式根据对国内旅游者出行方式的调查,自己开车、公共汽车和火车三种出游方式的人数稍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28.5%、22%和21%。另外,选择单位汽车和飞机两种出行方式的游客也较多,分别占15%和10.6%。总体来看,选择公路交通方式的游客最多,超过50%,其中以自己开车的方式为主根据湖南省旅游局2004年10月发布的“2004年国庆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2号)”表明,常德、株州、益阳、郴州等地自驾车旅游受到游客青睐,成为黄金周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自驾车出游是游客来常德重要的出游方式,在后续的产品和项目策划中需要针对这部分游客开发一些新的项目和游线。根据对常德市国内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活动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选择休闲放松活动的游客最多,该活动占总选择活动量的31.8%;另外依次是漂流活动(22.9%)、登山(14.7%)、垂钓(11%)和划船(11%),这四种旅游活动都是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可见常德市的国内旅游者比较偏好体验性旅游产品。另外,采摘活动是农家乐的代表活动之一,被调查游客中喜欢采摘活动仅占4.2%,可见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市场吸引力有限。⑦景点类型选择偏好根据对常德市国内旅游者进行“最喜欢的旅游类型景点”调查结果,有49.6%的游客选择自然风光类型的景点;另外依次是喜欢乡村生活(21.7%)、文化古迹(18.5%)、神话传说(4.9%)、宗教类景点(4.9%)、工厂(0.3%)。自然风光类依旧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主要因素,另外常德市的国内游客对文化历史类的景点关注程度也必较高。根据对常德市国内旅游者进行“常德市更应该开发的旅游景点类型”调查结果,有39.8%的游客认为应该休闲度假类型的景点;另外依次认为应该开发生态环境类型(21%)、文化古迹类型(16.6%)、宗教文化类型(10.5%)、农业观光类型(9.2%)和工业观光类型(2%)的景点。通过对常德市国内旅游者进行的“常德市更应该开发的旅游景点类型”调查结果与前项“最喜欢的旅游类型景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游客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是自然风光类,认为最应该开发的是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可以看出目前常德市游客以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还没有开展,但游客对度假旅游产品有很高的期望度,在产品体系规划中要合理策划。三、旅游发展的现状、条件与机遇(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常德市旅游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全市形成以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古迹为依托,包括花岩溪山水风光游,壶瓶山高山峡谷生态游,桃花源、夹山寺、城头山历史遗迹访古探幽游,西洞庭湖生态考察游,湖南屋脊生态漂流,柳叶湖水上运动健身游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沿207国道和沅江、澧水的两条旅游线。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三月桃花节、六月白鹭节、蒙泉杜鹃花会、湖南屋脊峡谷生态漂流节、十月柑桔节、桃花源福文化节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国际国内赛事在常德举行。目前全市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的景点达23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3处、2A级1处,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省级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3处。2002年常德各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市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4.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12.96%。2003年,虽然受到“非典”影响,全省旅游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但常德市由于促销力度比较大,旅游接待水平保持了上年水平,共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旅游星级宾馆24家,床位12000多张。此外,美食、娱乐、购物、休闲场所等近100家。“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二)旅游业发展的条件1.资源条件(1)旅游资源初步认定·旅游数量众多、资源类型丰富,质量总体上属上乘,优良级旅游资源较多,但缺乏极品级旅游资源。常德市拥有其中全部的8个主类、23个亚类、69个基本类型,有5处Ⅴ级旅游资源、33处Ⅳ级旅游资源有、77处Ⅲ级旅游资源数、73处Ⅱ级的旅游资源、32处Ⅰ级旅游资源、25处0级旅游资源。总的来看,属于优良级的旅游资源有115处,占资源总量的46.9%;普通级旅游资源95处,占资源总量的38.8%。·分布集中与分散结合,集中度高的主要在西北部的石门和中南部的常德市区。从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空间分布(见下图)来看,桃源县的资源总量相对最多,为68处,占全市资源总量的27.8%;其次为武陵区、鼎城区、石门县和临澧县,这四县占全市资源的57.1%;澧县、津市、汉寿和安乡四县(市)分布最少。·高等级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类,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难度较大。(2)旅游资源的区域比较常德旅游的竞争区域主要在华中地区。就单项旅游资源比较:山地风光逊于张家界,大江大河难比宜昌(长江三峡),湖泊水景不敌岳阳,名城古镇难及湘西(两城四镇),历史文化与荆州、武汉、长沙等相当,但常德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突出。(3)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评价常德市旅游资源以山水、文化见长,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组合程度高,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常德市旅游资源有如“卞和手中和氏璧,越溪浣纱之西施”,需要“精心雕琢”,需要“梳妆打扮;习于歌舞,教于礼仪”——高水平的创意策划和规划!2.区位条件常德位于湘、鄂交界处,南邻长沙、东接岳阳,西倚武陵源,北望三峡风景区,为“湘西门户、川黔咽喉”。因处华中旅游区的核心区位(长江轴线和中部崛起战略)和华中巨大客源市场的中间位置,距长株潭、武汉都市区在3小时时距内,在3-5小时时距内有多个互补性世界级旅游资源;规划期内常德与珠三角、长三角市场区的陆路时距在10小时车程内;“十五”期间将有6条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航空、水路、铁路立体交通优势明显。未来可以构筑长沙、张家界、凤凰城、长江三峡、荆州、武汉、岳阳诸旅游区的地理中心,打造新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旅游枢纽。3.市场条件常德市的旅游发展具有极好的市场潜力:依托人口规模迅速扩张的常德市与市域城市群;近邻长株潭、武汉都市区;位于我国四大客源市场中的三大市场(华中、珠三角、长三角)的出游时距内。常德所在的湖南属于泛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客源市场规模大,人口达4.5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地缘性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极有利于开拓泛珠三角地区的客源市场。此外,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的国际市场潜力以及常德自身资源及其与张家界、湘西、武汉等周边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形成将为其提供巨大的潜在国际客源。4.交通条件常德市已建成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便捷的交通网络。319、207两条国道线横贯全市,常德至长沙、常德至岳阳、常德至张家界、常德至吉首、常德至邵阳、常德至荆门等六条高速公路以及湘北公路干线已建成或在建。澧水、沅水流域航道沟通常德市与长江沿岸城市之间的联系。境内还有枝柳、石长、洛湛铁路,其中石长铁路贯穿常德七个区县,沟通京广、枝柳两大交通动脉。常德国家4C级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海口5条航线。常德现已成为湘西北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5.社会经济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600万人,实现GDP486.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亿元。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3.8∶40.6∶35.6。人均GDP为8108元。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收入19.22亿元。(2)城市竞争力分析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2)提供的基础材料,作为湘鄂结合的中心城市,常德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668座设市城市群中已跨入百座名城行列(列第93位,但不包括南宁市——引者注)。其中长期综合经济增长率位居第84位,综合人均收入为第101位,综合地均GDP(元/平方公里)排137位,可见知名度虽高,但空间经济密度较差,人均水平偏低。在湖南省11个地级市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第5位(次于长沙、株洲、岳阳、湘潭),长期经济增长率居第4位(次于长沙、永州、岳阳),而综合地均GDP(城市地区财富创造规模)仅列第8位,而综合人均GDP亦不过处于中位值的第6位,在湖南省内属中游水平。无论从全国范围内还是从湖南省内来讲,常德市综合发展水平与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从城市营销竞争力指数分析,常德居于全国第87位(不含南宁市,下同),利用外资指数居第91位,城市综合知名度列第106位,城市国内知名度为第101位,城市国际知名度更后至141位。由此可见常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均较低。(三)发展机遇常德市区位条件、中部崛起战略、泛珠三角形成、长三角西进、我国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等,特别是六条高速公路交汇于常德市境内首先将带来大量人流;常德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和长江沿线生态带建设使常德产业发展的生态化约束明显;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的高增长型特征——旅游业应是常德重点发展的增长型主导产业!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带动面极强的行业;常德市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充分利用其在湖南四大旅游圈(长株潭都市旅游圈、大湘西旅游圈、环洞庭湖旅游圈、大南岳旅游圈)中心位置和近邻大三峡旅游圈以及华中旅游中心城市武汉市的优势,发展旅游业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改变常德市旅游业局面。四、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方面1.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精品化开发通过此次初步的调查考察,常德市域具有优良级以上(按照中规院旅游资源的技术体系)的旅游资源有20多处,但这些资源多数都只是浅层次的开发,而且缺乏景点的内涵挖掘与设计创意。目前常德市还没有“天生丽质”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的难度很大。一些景区点还存在建设雷同,相互竞争的局面。2.核心自然景区开发中的城市化现象严重最典型的是目前作为常德核心旅游区的桃花源风景区。一条国道穿越风景区;风景区内建筑过多,开发强度过大,城市化现象严重;大量的“垃圾建筑”充斥其中,将世外桃源的意境破坏殆尽!3.重点旅游资源依存的环境本底脆弱,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矛盾比较突出的有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性质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如何与保护并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难题。4.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认识上、行动上存在误区各区县市在有些景区点的旅游开发上缺乏规划,主观意识性较强,造成盲目开发,许多初级旅游资源未经包装一卖了之。(二)旅游产品方面1.主导旅游产品不突出,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层次不清晰常德具有比较优势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是风景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相应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观光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但目前观光旅游产品未形成品牌,对文化底蕴挖掘不够。从市场需求趋势、产品经济效益分析,常德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健身运动等专项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弹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开发力度不够,与观光游览等主导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旅游产品重点不突出,结构层次不清晰,缺乏以景点为龙头、以线路为重点的旅游产品网络化开发是常德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2.旅游产品的配套与延伸开发不够常德现状旅游产品开发仅注重具体景点的产品本身,对产品的延伸开发不够。如作为常德龙头的桃花源景区,仅恢复了仿古的秦人村,也即仅为观光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文化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等辅助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使景区旅游内容显得单调;另外,桃花源作为常德市核心景区,理应带动周边景点的开发,如西南的鸡公岩、东北的渔村夕照等景点,以及东南部的花岩溪景区,成为一个旅游内容更加丰富的大旅游区。3.旅游产品开发唯资源化,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为约束,以效益为目标。但目前常德主要旅游产品普遍缺乏对市场需求的针对性,以及环境的约束性,因此,效益目标就不尽理想。4.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单调,地方特色不浓人们外出旅游观光,驱动力虽多,但主要的是追求异地特色体验。常德市旅游开发的内容单调与规模偏小。常德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对地方特色产品的重点开发突出不够,这是与其周围的著名关联旅游地如湘西、张家界、宜昌、长株潭等地相比最明显不足的地方。5.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景点供给单一,人文和自然难以兼顾;旅游产品结构和国际旅游产品发展趋势不一致;行政分割和空间零散相交叉掩盖了常德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6.区域协作与产品的差异化开发不够因为常德周边关联区域有较多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地,常德现状还处于相对阴影的地位,因此加强与周边著名旅游地的区域协作和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是常德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7.旅游产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常德市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长途交通的花费较大,而景区购物、娱乐花费较少。昂贵的交通花费使得许多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被分流,而选择其它旅游目的地或其它休闲方式。购物和娱乐最具有弹性,因而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通过考察全国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景区和目的地可以发现,购物和娱乐在旅游花费中的贡献率一般至少达到40%,常德与这个标准相差很大。(三)旅游宣传方面1.宣传促销相当薄弱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平均旅游促销费用占各个国家旅游局预算的56%。常德在旅游市场促销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并且投资方向不明确。在促销的手段和方式上,大多是一贯性和应付性的做法,缺乏创新和突破,缺乏通盘的长远计划。缺乏进行市场运作的旅游企业。缺乏富于个性和特色的宣传口号、形象标志。2.旅游营销渠道单一在营销渠道上,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广告宣传方法。在竞争日益激烈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应善于利用大众传媒、网络等方式宣传自己以塑造良好的地方形象;同时还应加强与内地主要旅游结点城市旅行社的联系,在旅游路线组织和客源接待等方面实施联动战略。(四)政策方面常德市资源丰富、价值高,由于没出台相关旅游发展与投资优惠政策,许多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目前在常德市由社会投资比较大的旅游项目主要有壶瓶山部分景区开发、夹山旅游开发、蒙泉湖旅游开发和桃源温泉度假村开发等,只有加强常德市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投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才能使常德市旅游业在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共同支持下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常德市旅游资源分属不同行业和部门,旅游资源的开发未纳入全市统一规划与建设中,造成旅游开发的混乱性。只有加强全市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与旅游有关的开发应加强常德市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和合作,旅游局全面负责全市旅游工作。

第四章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一、旅游性质、方向与旅游发展重点(一)旅游性质1.主要旅游职能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西南(滇黔湘线与湘桂线)国家级精品旅游线与长江轴线上的旅游驿站与信息中心;华中地区商务会议会展中心,游客组织与集散中心;大湘西旅游区的北部门户与服务基地。2.性质原性质:以芷兰文化和山水风光、田园风光为特色,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湘西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