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7/19/wKhkGWbObCSAWS58AAIk--aIFIM162.jpg)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7/19/wKhkGWbObCSAWS58AAIk--aIFIM1622.jpg)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7/19/wKhkGWbObCSAWS58AAIk--aIFIM1623.jpg)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7/19/wKhkGWbObCSAWS58AAIk--aIFIM1624.jpg)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7/19/wKhkGWbObCSAWS58AAIk--aIFIM1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占卜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有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B.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C.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是统治者通过占卜吉凶来预测胎儿男女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选项A,甲骨文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其已具备“六书”构字规律,数量多且内容系统丰富,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故选项B说法正确。选项C,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吉凶的记事,而非记载的内容主要是统治者通过占卜吉凶来预测胎儿男女,故选项D说法错误。因此,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是统治者通过占卜吉凶来预测胎儿男女。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对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颂扬。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焚书坑儒’’C.修建大运河D.统一货币、度量衡秦王嬴政灭六国后,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决定用一个比“王”更尊贵的称号。后来,他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因为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选项A,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采取的措施,与秦始皇无关,故排除选项A。选项B,实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但并非直接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经济或政治措施,故排除选项B。选项C,修建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而采取的措施,与秦始皇无关,故排除选项C。选项D,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在经济上推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项D正确。因此,属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D.统一货币、度量衡。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对外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唐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唐朝时期中国开始用“开元”作为年号B.唐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唐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D.唐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唐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选项A,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开元元年(713年)改元开元,因此唐朝时期中国开始用“开元”作为年号,选项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B,唐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同时,唐朝的文化也非常繁荣,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选项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唐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这标志着印刷术的发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并非唐朝开始实行,故选项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4、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它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B.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商鞅变法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选项A,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奖励耕织、推行县制、加强集权等,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事实力也显著增强,为秦国在战国后期的统一战争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A项正确。选项B,商鞅变法确实涉及到了土地制度的变革,主要是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但这不是其主要内容,且“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选项C,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政策,使得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秦国的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C项正确。选项D,商鞅变法确实推行了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并未明确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因此D项错误。综上所述,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C。5、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国民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项A,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由孙中山领导,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地点是美国檀香山,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选项B,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B项正确。选项C,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其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推举蔡元培为会长,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选项D,国民党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个政党,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成立于1919年,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6、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因为它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提倡兴民权、开国会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D.挽救了民族危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选项A,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这只是其政治主张的一部分,并未直接体现思想解放的潮流,故A项错误。选项B,戊戌变法中确实有人提出过兴民权、开国会的主张,但这只是变法内容中的一小部分,并非其成为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选项C,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所倡导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思想,以及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思想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故C项正确。选项D,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没有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错误。7、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的主体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族B.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联系C.诸侯国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D.分封制下的诸侯国要定期向周天子纳贡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西周分封制表述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并不仅限于周王室的同姓亲族,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项B,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诸侯需向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事支持,这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联系,故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这有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故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分封制下的诸侯国需要定期向周天子纳贡,这是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之一,故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史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下列关于各国变法说法正确的是()A.齐国管仲改革主张“尊王攘夷”,首先称霸B.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C.楚国吴起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D.魏国李悝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选项A,齐国管仲改革确实主张“尊王攘夷”,但其主要目的是使齐国在诸侯中树立威望,进而图谋霸业。而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非管仲,故A项表述错误。选项B,秦国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B项表述正确。选项C,楚国吴起变法确实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但这一选项的表述过于笼统,没有明确指出吴起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且不是本题中的最佳选项,故C项错误。选项D,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首,而非秦国,故D项表述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9、下列有关秦朝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秦朝建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秦朝统治的相关史实。选项A,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B,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而非“完备的典章制度”,故D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10、商朝时期,商王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这说明A.商朝中央集权尚未形成B.宗法制导致诸侯纷争C.商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商朝已经实现了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的政治制度,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选项A,材料提到“商王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这说明商朝对附属国的控制并不严密,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选项A正确。选项B,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与商朝不符,故选项B错误。选项C,商朝实行的是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征服的方国和臣服的部落、部族首领为间接统治区,称为外服,外服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但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并不强,并非完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选项C错误。选项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商王与各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商朝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故选项D错误。11、2021年,某县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文化长廊建设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A.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B.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C.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D.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本题要求分析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选项A,通过举办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这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从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确实涉及文化传承,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红色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故B选项错误。选项C,虽然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但本题中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红色文化展开的,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无直接关联。因此,C选项错误。选项D,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并非本次活动的直接目的,而是活动可能带来的一个积极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国史大纲》中写道:“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提到的“此制度”是指()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项A,世卿世禄制是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其特点是官职世袭,与材料“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不符,故排除A项。选项B,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注重品行、才学,但它是由地方长官推荐,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并未完全打破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与材料“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不符,故排除B项。选项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其选官标准是门第族望,与材料“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不符,故排除C项。选项D,科举制是隋唐以后实行的选官制度,其特点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这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平民子弟通过努力也有机会进入官场,符合材料“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的描述,故D项正确。因此,材料中提到的“此制度”是指:D.科举制。13、汉初,“文景之治”时期,强调“无为而治”,其治国理念的核心是A.放弃行政权力B.与民休息,恢复生产C.废除严刑峻法D.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文景之治”时期的治国理念。选项A,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可能完全放弃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选项B,汉初,“文景之治”时期,由于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稳定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无为而治”是其中的重要理念,其核心就是减少政府的干预,与民休息,让百姓有时间恢复生产,故B项正确。选项C,汉初的“无为而治”并不等同于废除严刑峻法,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干扰和惩罚,故C项错误。选项D,“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并非“无为而治”治国理念的核心,故D项错误。14、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对地方官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A.实行郡县制B.设立刺史C.颁布推恩令D.设立中朝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项A,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就已经实行的行政区划制度,汉武帝并未对其进行重大改革,故A项错误。选项B,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设立了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是汉武帝对地方官制进行的重大改革之一,故B项正确。选项C,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采取的措施,属于解决王国问题的手段,而非对地方官制的改革,故C项错误。选项D,设立中朝是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属于中央官制的变革,与地方官制无关,故D项错误。15、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以下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被当时几个大国所采用B.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关于百家争鸣表述错误的选项。选项A,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种思想在战国时期并未被当时几个大国所采用,相反,法家思想因符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故选项A表述错误。选项B,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私学的兴起,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故选项B表述正确。选项C,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项C表述正确。选项D,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选项D表述正确。16、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实行分封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哪一项。选项A,商鞅变法中,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选项A表述正确。选项B,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选项B表述正确。选项C,商鞅变法中,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选项C表述正确。选项D,商鞅变法中,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而不是实行分封制,故选项D表述错误。因此,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实行分封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初期,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科举制度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其中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者称为进士,成为官僚队伍中的精英。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同时也注重考察应试者的文学才华和实际能力。材料二: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考试内容更加严格,分为经义、策论和诗赋三部分。其中,经义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策论部分要求应试者针对时政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诗赋部分则考察应试者的文学素养。此外,宋代还实行了糊名和誊录制度,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问题:简述唐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发展和创新?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唐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影响:特点: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者称为进士;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文学才华和实际能力的考察。影响: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与创新及影响:发展与创新:宋代科举制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考试内容更加严格,分为经义、策论和诗赋三部分,全面考察应试者的学识和能力;同时,实行了糊名和誊录制度,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减少了舞弊现象。影响:这些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使官僚队伍更加专业化、知识化;策论部分的增加,促进了士人关注时政,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实施,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增强了民众对科举制度的信任。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二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材料二: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2)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即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其次,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第三,商鞅具有勇于改革的精神,他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最后,改革措施执行得坚决,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商鞅变法取得了成功。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明确看出,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这两种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和利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材料二明确指出,商鞅变法对秦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从而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这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其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即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重要前提。其次,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作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和支持为变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商鞅本人具有勇于改革的精神。他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这种精神对于变法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改革措施执行得坚决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变法过程中,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确保变法的顺利进行,这些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推动了变法的成功。第三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美德就是善。他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道德实践,才能使人获得美德。材料二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同时,他也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道德观上的主要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道德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1)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道德观上的主要观点有所不同。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是对“善”的认识,他强调道德实践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加油站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鸭苗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度美发店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春季服装批发商务采购合同版B版
- 2024年婚前财产保护及忠诚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酒店工程合同价款支付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服务机构管理咨询服务合同2篇
- 2023年小区弱电维保合同书
- 定做合同纠纷的法律规定
- 2015年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员工
- 关于水浒传的题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 承诺诚信投标郑重声明
- 走近大诗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新苏教版四上科学4-15《生活中的电》课件(26张课件)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专题05 非连续文本阅读
- 2024年客运驾驶员岗前培训资料
- 2024年四川广元市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拟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考英语话题作文范文
- 【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
-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