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对唐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唐玄宗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D.唐太宗时期,称唐太宗统治为“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本题要求根据材料选出对唐朝历史叙述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逐步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选项A正确。选项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武周政权持续了十五年,选项B正确。选项C,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选项C正确。选项D,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而“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选项D错误。2、唐初实行均田制,规定丁男授田一顷,包括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为世业,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给官府。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土地兼并现象B.增加农民的土地所有权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抑制官僚地主势力的膨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均田制的目的。选项A,均田制打击土地兼并的效果是有限的,它主要解决的是农民无地或少地的问题,而不是针对土地兼并现象,故选项A错误。选项B,均田制下农民获得的土地只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农民死后,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但口分田要归还给官府,故选项B错误。选项C,均田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来源,从而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项C正确。选项D,均田制主要针对的是农民阶层,与官僚地主势力的膨胀关系不大,故选项D错误。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匹配错误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B.孔子---仁’’C.韩非子—兼爱''D.孟子---仁政’’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及其主张匹配错误的选项。选项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符合道家学派的思想,选项A正确。选项B,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符合儒家学派的思想,选项B正确。选项C,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而“兼爱”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他主张“兼爱非攻”,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故选项C错误。选项D,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主张实行“仁政”,以“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选项D正确。4、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空前加强,其主要原因在于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郡县制的实行C.刺史制度的建立D.削弱诸侯王势力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空前加强的主要原因。选项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确实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它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非直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排除。选项B,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已经实行,并非汉武帝时期的制度创新,且郡县制的实行主要解决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问题,而非直接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选项C,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而设立的,它有助于防止地方官员的腐败和割据,但同样不是直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排除。选项D,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极大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加直接和有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空前加强的主要原因在于:D.削弱诸侯王势力。5、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C.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选项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仅仅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故A错误。选项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帝国主义,但仅仅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作为对象是不全面的,因为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对象,故B错误。选项C,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但封建主义同样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推翻的势力,故C错误。选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者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必须推翻的势力,故D正确。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该规定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哪项基本原则?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D.差额选举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项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题中,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正是选举权普遍性原则的体现,故A选项正确。选项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是指公民在选举中的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选举权。我国选举权的平等性,主要体现为“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本题中,宪法规定并未直接体现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故B选项错误。选项C,我国选举制度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是指我国县级(包括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大代表、乡(包括乡、民族乡和镇)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本题中,宪法规定并未体现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故C选项错误。选项D,差额选举原则是指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选举。差额选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二是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本题中,宪法规定并未体现差额选举原则,故D选项错误。7、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爆发。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在资本主义道路上扫清障碍B.废除奴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C.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维护人民利益D.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联邦制国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目的。选项A,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在联邦中的地位问题,即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直接原因是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矛盾激化,导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是为了调动农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以维护国家统一,并在资本主义道路上扫清障碍。故选项A正确。选项B,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因此选项B与题意不符。选项C,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是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不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而是为了调动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赢得战争的胜利,故选项C错误。选项D,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因此选项D与题意不符。8、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A.奕䜣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选项A,奕䜣是清朝末期政治家、改革家,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在中央的朝廷中支持洋务派官员的主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故A项正确。选项B,李鸿章是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洋务派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而非中央的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选项C,曾国藩是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也是在地方上推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而非中央的代表人物,故C项错误。选项D,张之洞是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他同样是在地方上推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9、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主要解决的是()A.贵族世袭和特权问题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问题C.丞相权力过大问题D.王侯割据和地方分权问题答案:D解析:A项,贵族世袭和特权问题在分封制中较为明显,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再世袭,但这不是郡县制主要解决的问题,故A项错误。B项,君主专制指君主独掌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统治国家的政体,与材料无关,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领导和监督的地方与中央的一种政治关系,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丞相是百官之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权力大小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D项,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10、宋太祖曾言:“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这体现了宋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是()A.重文轻武B.重农抑商C.重用宦官D.尊崇儒家答案:A解析:A项,材料中“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的意思是宋太祖选拔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让他们管理地方,即使这些官员贪污受贿,造成的危害也比武将小,这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故A项正确。B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并未体现该政策,故B项错误。C项,宦官是指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多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材料中并未体现重用宦官,故C项错误。D项,尊崇儒家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但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重文轻武,并未体现尊崇儒家,故D项错误。11、从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为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的主要表现是()A.实行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提倡文明开化D.保留天皇制度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本题要求选出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的主要表现。选项A,实行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巩固统一,是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保留封建残余,故选项A错误。选项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是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保留封建残余,故选项B错误。选项C,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是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日本国民素质的提高,没有保留封建残余,故选项C错误。选项D,保留天皇制度,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仍然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国主义国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的主要表现,故选项D正确。因此,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的主要表现是:D.保留天皇制度。12、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体现了()A.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各种思想的简单相加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的产物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思想的顶峰D.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选项A,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各种思想的简单相加,而是批判地吸收了各种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故A项错误。选项B,材料中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些思想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立的,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故B项正确。选项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它并不是人类思想的顶峰,因为人类的思想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故C项错误。选项D,材料并未直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是强调了其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故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的产物。13、下列对中共“八七会议”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纠正了“左”倾错误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共“八七会议”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严重危机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本题要求选出对“八七会议”内容表述正确的选项。选项A,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故选项A与史实不符。选项B,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故选项B与史实不符。选项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故选项C与史实不符。选项D,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故选项D正确。因此,对中共“八七会议”内容表述正确的是: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4、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曾经有好几次犯了错误,但是终于把我们党引到了胜利的道路。”这里的“错误”指的是()A.国民革命中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B.土地革命中“左”倾错误C.抗日战争中放弃了革命领导权D.解放战争中战略反攻的时机错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这段话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曾经犯过错误,但最终走向了胜利。本题要求分析出毛泽东所指的“错误”是什么。选项A,国民革命中,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革命失败。这是毛泽东所指的“错误”之一,故选项A正确。选项B,土地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确实存在,但这不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特指的那次导致革命危机的错误,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革命的领导权,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并未放弃领导权,故选项C错误。选项D,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反攻时机选择是正确的,并未出现明显的错误,故选项D错误。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到的“错误”指的是:A.国民革命中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15、在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众法庭的审判员资格是抽签决定的,各审判员对同一案件进行独立判决,作出的判决是最后的判决,但其判决必须达成一致。这反映了雅典的司法审判制度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D.存在着判决不一致的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审判员资格是抽签决定的”“各审判员对同一案件进行独立判决,作出的判决是最后的判决”,可知审判员由民众抽签决定,并独立进行判决,这体现了民众对司法审判的参与,即主权在民的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审判员独立进行判决,没有提及不同权力间的制衡,故B项错误;审判员独立进行判决,但“判决必须达成一致”,这并不能保证案件判决的公正,故C项错误;“判决必须达成一致”说明不存在判决不一致的弊端,故D项错误。16、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下列关于这条通道的表述,正确的是A.它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B.它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内容C.它只运送了中国的丝绸D.它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答案:B解析:“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通过河西走廊,到达中亚地区,然后通往西亚和欧洲,没有到达罗马,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通过河西走廊,到达中亚地区,然后通往西亚和欧洲,这条路线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内容,故B项正确;“丝绸之路”不仅仅只运送了中国的丝绸,还运输了茶叶、瓷器、铁器等物品,故C项错误;“丝绸之路”属于陆上丝绸之路,而非海上丝绸之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期以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主要来源于美洲和日本。这推动了商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也促进了商帮和会馆等商业组织的兴起。同时,白银的流通也带来了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走向封闭。明朝实行海禁和朝贡制度,限制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清朝更是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进行有限的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其影响。答案: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大量流入(或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商帮和会馆等商业组织的推动。影响:推动了商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商业组织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特点:逐渐走向封闭,限制民间海外贸易,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对货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白银的大量流入:这一时期,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美洲和日本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商帮和会馆等商业组织的推动: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帮和会馆等商业组织逐渐兴起,这些组织在推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影响:积极影响:白银货币化推动了商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组织如商帮和会馆的兴起和发展。消极影响:然而,白银货币化也带来了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点:逐渐走向封闭: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明朝实行海禁和朝贡制度,限制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清朝更是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对民间海外贸易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使是对外贸易也被严格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清朝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进行有限的对外贸易。影响:消极影响: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潮流,错过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和挨打。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抗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各阶层在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上进行了哪些主要探索?(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答案:(1)近代中国各阶层在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上进行了以下主要探索: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以自强求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政治体制来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则通过思想启蒙,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其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此外,新中国的成立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新中国的成立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对医学诊断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为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材料二: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一理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相对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问题: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末自然科学领域的两大重要发现及其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答案:19世纪末自然科学领域的两大重要发现是X射线的发现和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对医学诊断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了医疗水平。而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则为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推动了这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深化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其次,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相对论还影响了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最后,相对论也促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解析:第一问要求概述19世纪末自然科学领域的两大重要发现及其影响。从材料一中可以明确看到,X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