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时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时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时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时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琵琶行(并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

3、描写音乐的艺术

二、教学内容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

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

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

仕,死时年75岁。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

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一庆集》七H^一卷。

代表作:

《白牡丹》《买花》《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观游鱼》《鸟》《赋得古原草送别》

《问刘十九》《宫词》

知识点:“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

“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元轻白俗”一一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

诗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诗过于强调通俗平易,元诗还流于轻佻淫靡.后人“学浅切

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故苏轼讥之为“元轻白俗”。

白居易生平与创作: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

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秦中吟》,《新乐府》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

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2廨题

(1)关于歌、行、弓I:,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

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另外还有一篇非常有

名的长篇歌行体叫《长恨歌》。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种名称不同,

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它们的音节和格律都比较自由,所以白居易用这种手法很自如。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

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

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

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

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琵琶行(原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

马。期间送客溢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4.疏通字词

贾(gu)人荻(di)花管弦(xidn)六幺(ydo)钿(didn)头呕哑(ouya)嘲

斯(zhaozha)虾(ha)蟆陵

5.琵琶行并序(原文朗诵录音)

对照课本

6.课文详解

(1)小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答: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

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全文结构与内容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

A、第一部分:

第一诗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

济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第一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

远离京都的济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

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举酒欲饮无

管弦(助兴的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

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

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

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

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B、第二部分:

第二诗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

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语欲迟(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

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

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

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

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

的不得己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

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

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

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

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

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

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

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声音越来

越低沉,以至停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

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

层对比:有声无声。)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奔突而出)刀枪鸣。(比喻琴声

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一逐渐沉咽-一间歇停顿--激越

雄壮。(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精炼的笔墨,

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

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间接描写,

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

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

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

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景衬情”的

典范。

第三层:听众的反映。

C、第三部分:

第三诗段: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庄重的脸色)。

第一层: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

服,妆成每被秋娘(借代其他歌女)妒。五陵年少(京城富贵人家子弟)争缠头(送给歌女

的锦帛),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镶着金花的银钗)击节(打拍子)碎,血色罗裙翻

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借代年月)等闲(平常)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

来颜色故(容貌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地

名)买茶去。去来(离去。“来”,助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

第二层: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本段运用对比、手法: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对比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绮

子弟争相追逐,对比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对比后来的满腹辛

酸。

D、第四部分:

第四诗段: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

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我

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涪阳城。济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溢江地低湿,黄

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

无山歌与村笛?呕哑(6uyG单调的乐声)嘲口折(zhiozhi繁杂的声音)难为听。(着重表现诗

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先说无音乐,再说听惯了伤感的啼鸣和山歌与村笛之

难听。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今夜闻君琵

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对琵琶女的赞扬与请求。)

E、第五部分:

第五诗段: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

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

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皆掩泣“比前“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大家对两

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

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结构与主旨归纳:

主旨小结: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

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

感动的故事。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

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7.艺术特色

A、写作特点: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

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

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

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

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

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B、创作特色

a、音乐描写特色: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

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

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高超的音乐描写:

运用比喻

写音乐效果

演奏者的动作态度

运用拟声词

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描写音乐的句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柔美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高亢

铁骑突出刀枪鸣--气势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小结:

1、大量运用比喻;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3、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4、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b、典型性归纳:

典型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

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

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

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

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

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

人的艺术魅力。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

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

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

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c、人物形象分析

1.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

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

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

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

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2.“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

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三、知识点梳理(回顾全文)

1.主题内容上: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

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

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

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2.基础知识:

A、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b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4、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6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6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3i)

5、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中立轻别离(轻视,动词)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B、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C、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渝浦口(省略句,于,在)

感斯(于)人言(省略句,于,被)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于,在)

四、探究与思考

讨论话题:

1、你喜欢《琵琶行》一诗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2、你喜欢白居易.其他诗篇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3、唐代三大诗人,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的诗?为什么?

7、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教案

一、教学内容

1.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奚生,河南人.年轻时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

推荐中进士,但他却娶令狐楚政敌王茂元之女。令狐楚之子后当了宰相,李商隐从此被压抑

得抬不起头。因此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

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

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今存诗600多首,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大约作于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终

年46岁。此诗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回忆往事。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因此,此诗极耐

人寻味...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

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

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诗文解析

(1)原文展示(配录音)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诗文分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

千。

意思是: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对以

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

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如“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杜

甫《曲江对酒》),“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鲁迅《悼丁君》)。

这首诗虽未指出锦瑟所奏的曲名,但诗人既由此而思及“华年”,它的情调也就可

想而知了。读这两句还应注意,诗人没有指出弹奏者是谁,如果不是佳人而恰恰是诗人自己

呢,那就更能引人遐想了,这就造成了一种迷惘的意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

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

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

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

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

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

“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

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

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

背景,塑造了跤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

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皎人

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

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

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

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

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

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

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

感到惘然若失了。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

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己惘

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真是妙极了!

小结: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

情绪和感受。)

4.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A、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B、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C、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人生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人生如梦(美)

“望帝春心”句说人生如寄(短)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人生如泪(悲)

“蓝田日暖”句说人生如烟(幻)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爱情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热恋的

感觉如蝴蝶般轻松。

“望帝春心”句说恋情的

夭折与爱心的不死。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夜晚的痛苦。

“蓝田日暖”句说白天的惆怅。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5.典故注解

A、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

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

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B、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治水有功的鳖灵丞相,

自己隐居山中,不久有谣言说他趁鳖灵在外治水和鳖灵的妻子私通,因羞愧才让位给鳖灵的。

杜宇有口难辩,悒郁愁闷而死,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口中流出鲜血。

C、珠月交辉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在月明海静之时,蚌就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

月之光华,才显得分外晶莹。

D,蚊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跤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E、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

升腾到空中。

6.艺术特色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A、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语清空如话,

却使人可以想像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

B、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

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蚊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

C、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可以使人品味无穷。

小结:

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二、课后探究

1.思考题:《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2.赏析李商隐的其他诗作,试着从中体会他的创作特色。如: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马嵬(其二)》教案

一、诗文解析

1.原文欣赏(配录音)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背景介绍

(1)相关历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

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

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己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

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

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

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

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

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

发兴亡之慨。

3.诗文赏析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

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

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

己,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

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

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

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