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目录【考点过关练】【重难创新练】【专题检测卷】HYPERLINK考点0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史实的是(
)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 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和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中华民族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侮,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是最好的佐证,B项正确;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符合“1937年”,排除A项;材料强调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而不是英美、各国反法西斯人士等外部因素的帮助,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下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军队;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共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接受国民党改编,分别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C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七七事变前后人民军队的领导阶级都是无产阶级,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排除B项;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中共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3.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指出:“(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同月二十一日,亦即在谷寿夫部队驻京之期间内,……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人以上。尸体遍地,惨绝人寰,其残酷之情状,尤非笔楮所忍形容。”该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京事变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民国二十六年12月12日至同月21日”可知,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1912+26-1=1937),这一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D项正确;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排除A项;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天京事变,排除B项;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故选D项。4.1938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企图在长江两岸展开,战场遍及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北四省。这场会战击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将战争拖入战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答案】C【解析】据题干“1938年”“这场战役击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将战争拖入相持阶段”联系所学可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战役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1941年12月,正当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之际,中国战场上却喜迎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A.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可知共产党军队抗战;由“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可知国民党军队抗战;由“抗战中的冀中回民支队”,可知少数民族抗战;由“组约华侨举行支援祖国抗战大会”,可知华侨支援抗战。因此可知老照片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B项正确;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与题干信息“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不符,排除A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与“抗战中的冀中回民支队”不符,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与题干信息“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6.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春日,朴素庄严的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七百多人济济一堂,经过50天的商讨,为中国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光明的中国。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日本投降 B.中共七大 C.重庆谈判 D.大生产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945年4月”“延安”“为中国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光明的中国”可知,材料描述是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中共七大上制定了党的政治纲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B项正确;日本投降和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8月,排除AC项;大生产运动发生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打破日伪军的封锁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7.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材料说明了(
)A.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英勇气概 B.中国抗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C.正面战场的抗战坚定必胜信心 D.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客观条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可知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因此材料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客观条件,D项正确;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英勇气概,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的客观条件,排除A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题干内容没有反映,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的客观条件,排除B项;正面战场的抗战,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的客观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2人民解放战争8.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社评中的“大喜事”一词反映出人们(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待C.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亲赴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重庆谈判,这符合广大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因此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大喜事”,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广大民众踊跃参军参战,排除B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导致广大民众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使广大民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D项;故选A项。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先后推动了“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通过,但蒋介石却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其发动的标志是全力围攻图中的(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D项正确;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与全面内战发动的标志不符,排除A项;晋冀鲁豫解放区,是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一个重要地区,与全面内战发动的标志不符,排除B项;苏北是老解放区,苏南是新解放区,与全面内战发动的标志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共中央……运筹于山峁沟壑,决胜于千里之外,推动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历史性转折……粉碎了蒋介石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企图,消耗和重创了胡宗南集团。”材料评述的是(
)A.八路军挺进晋西北 B.百团大战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下旬,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贺龙与关向应等率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力挺进抗日前线,进入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一二〇师在给敌人沉重打击的同时,会同当地党的组织和民众抗日武装,广泛发动武装群众,开展兵民结合的武装斗争,排除A项;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排除B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在解放区把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采取各种适当方法⋯⋯将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这一改变(
)A.确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B.有利城市经济迅速发展C.源于社会矛盾的变化 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在解放区把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采取各种适当方法⋯⋯将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可知,1946年5月,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内战即将发生,阶级矛盾又变为主要矛盾,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土地公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利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排除B项;1946年5月,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内战即将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某历史事件相关海报。海报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应是(
)A.彭德怀
贺龙 B.林彪
罗荣桓C.刘伯承
邓小平 D.陈毅
粟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C项正确;彭德怀、贺龙是领导了百团大战,排除A项;林彪、罗荣桓是辽沈战役的指挥官,排除B项;陈毅、粟裕是渡江战役的指挥官,排除D项。故选C项。13.1948年10月10日,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A.此战役使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B.电报是发给陈毅、粟裕的C.此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8年10月攻打的地方是锦州,所以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10月,解放军攻克锦州,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辽沈战役标志着解放了东北全境,A项正确;陈毅、粟裕指挥的是淮海战役,排除B项;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排除C项;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故选A项。1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据此可知,习主席强调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党中央正确领导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正确的战略战术 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从粮食弹药的接济、医疗救护等方面为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前,这就是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B项正确;党中央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均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但与材料“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考法一:漫画素材型)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幅漫画(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材料三
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9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3)材料三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答案】(1)图一:鸦片战争,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危机: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3)改正:将第18课改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改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抗日势力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1)事件、原因:根据材料中图一文字“南京条约”联系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根据材料图二“甲午大海战”可知这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中图三“洋人的朝廷”联系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指什么、活动:根据材料“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可知,“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文化自信缺失。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进行了洋务运动;制度层面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进行了新文化运动。(3)改正、理由:根据所学可知,应将第18课改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改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抗日势力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考法二:研究性学习)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战争探源】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订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战争话史】在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击日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他和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图一命令前线官兵将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图二(2)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战争之殇】图三《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图四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张报道的截图(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战争启示】《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①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都发生在中国境内。②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③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解析】(1)根据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材料三“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订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归纳可知,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境内,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中。根据材料二文字及图二“卢沟桥”并联系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七七事变。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3)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图四反映的事件是南京大屠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有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围绕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考法三:概况、归纳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会战持续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加武汉保卫战,彻底破灭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材料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场及时间表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阅读材料一、二,归纳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3)通过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答案】(1)七七事变。(2)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以大兵团阵地战等方式。共产党军队:敌后战场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等方式。(3)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出一点)(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答出两点)【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2)依据材料信息“会战持续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加武汉保卫战”可知,国民党军队组织正面战场作战,以大兵团阵地战等方式;依据材料信息“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可知,共产党军队组织敌后战场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等方式。(3)依据材料图表信息“1931---1945年”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4)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考法四:背景、原因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蒋介石这三封电报,将中国共产党推向了风口浪尖,使其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扣到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去,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毛泽东的安全如何保障?张学良被长期监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李济深曾被软禁的遭遇,即是前车之鉴。——摘编自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红色故事》(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并说说这一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二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到1948年底,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改善,成为了农村的主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2)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这次“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②根据材料三,指出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观察图片,列举三大战役的战果。(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事件:重庆谈判。影响: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①法律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②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使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战役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3)意义:加速了全国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的伟大起点。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军民的英勇作战;正确的方针策略等。【解析】(1)事件:由材料一“如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扣到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去,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毛泽东的安全如何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①法律依据:由材料二中“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和时间关键词“1948年”,结合所学可知,“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作用:由材料“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改善,成为了农村的主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②事件:根据材料“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可归纳为,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战果:结合所学可知,辽沈战役: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辽沈战役在52天激战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1万余人;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3)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渡江战役围剿和歼灭了国民党重兵集团,为解放整个华东和向华南、西南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的伟大起点。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推行土地改革制度,制定了正确的方针策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专题1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20分)1.(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图时间上标注的四个历史事件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据题干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排除B项;1936年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内战到合作抗日的转折点,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C项;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A.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鼓励兴办新式学校C.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从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和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又制造华北事变,侵略华北,因此陶行知的这番话意在号召四万万中国同胞积极抗日,收复失地,C项正确;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陶行知倡导的不是改变传统社会习俗,而是争取民族解放,排除A项;陶行知所说的“民族解放大学校”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新式学校,而是鼓励四万万同胞为民族解放而努力,排除B项;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是中国共产党,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从鸦片战争时期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
)A.自强求富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C.民主科学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鸦片战争时期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可知都体现了一心为国,为了中国的发展而抛头颅,洒热血,因此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民主共和思想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这场“战争”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大会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材料反映了四川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B项正确;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后,著名战役有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抗美援朝发生在建国后,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中的黄继光烈士就是四川人,但材料反映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排除CD两项。故选B项。5.(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连环画中的一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斗争岁月。画面描绘的革命故事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三大战役期间【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连环画中文字信息“伪军”“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中的教导”“八路”等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故连环画画面描绘的革命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排除A项;红军长征期间中共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排除B项;三大战役期间中共领导的军队称为解放军,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论联合政府》中有这样的论述:“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这段材料反映出(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抗日战争胜利标志中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D项正确;中国战场的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但材料没有提及这一地位,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B项表述不当,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确是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但材料没有提及这一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这体现出,广大民众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对重庆谈判的关注,不能体现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排除BCD项。故选A项。8.(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1947年3月后,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
)A.持久作战 B.囚笼政策 C.重点进攻 D.全面进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彭德怀率领解放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是陕北解放区。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当时国民党对陕北没有采取持久作战,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敌后战场实行囚笼政策,排除B项;当时国民党军有对陕北进行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因此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材料中的“反攻”内容不符,排除BC项;渡江战役,是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渡江战役,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材料中的“反攻”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答案】B【解析】据题干“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可知,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B项正确;1946年7月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人民的支持,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无关,排除C项;1948年三大战役刚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第11题10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2分,第14题8分;共40分)1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进入历史时空,传承家国情怀。(10分)材料一
【通向繁荣开放之桥】(1)根据材料一图文,概括赵州桥的特点。通过赵州桥你能发现什么有关隋朝的信息,请举例说明。材料二
【肩负民族精神之桥】(2)根据材料二图文,简答卢沟桥成为革命文物的原因,谈一谈今天保护卢沟桥的意义。【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地位高、影响大,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隋朝的人物及事迹:隋朝有位优秀的匠师李春,他设计了赵州桥;隋朝的石雕风貌特点:桥身雕饰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2)原因: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意义: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图文“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可知,赵州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地位高、影响大,历史悠久是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地位高、影响大是说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桥梁建筑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可知得出的隋朝信息是隋朝有哪位人物及其事迹,即隋朝有位优秀的匠师李春,他设计了赵州桥;根据材料一中的“桥身雕饰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可以得出的隋朝信息是隋朝的石雕风貌有什么特点,即桥身雕饰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革命文物”,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月,侵华日寇炮轰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因为卢沟桥见证了日寇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国守军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文物。意义: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艺术,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日寇侵华和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卢沟桥,让卢沟桥作为一座无声的警钟,在中华大地上长鸣,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发奋图强。12.(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主要内容1927年8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1927年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1927年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9年12月古田会议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怎样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建设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3)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解析】(1)根据材料1927年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1927年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表明背景是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造“工农武装割据”需要革命根据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2)根据材料“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表明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措施是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结合所学,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提供人力物力支援,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3)可以从根据地建设胜利得到启示,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13.(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向党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探究一:民族伤痛下面表格是某同学制作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情况简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请你将它补充完整。战争名称时间签订条约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③社会。①1840-1842年《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辛丑条约》(1)表格中①②③三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探究二:不懈探索(2)根据思维导图,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探究三:英勇抗争(3)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探究四:伟大复兴(4)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结合上述内容,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答案】(1)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2)从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3)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积极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继承和发扬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学习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解析】(1)内容:①:根据材料信息“1840-1842年”“《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鸦片战争。②:根据材料信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表格中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马关条约》。③: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格中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2)特点:根据材料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3)战役:根据信息“1940年下半年”“敌后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糖行业销售渠道整合策略考核试卷
- 建筑机电安装工人安全知识手册考核试卷
- 污水处理中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考核试卷
- 清明上河园案例分析202009
- 污水处理中的电气化学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与产能调整考核试卷
- 橡胶制品的质量改进方案考核试卷
- 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技术考核试卷
- 韩国礼仪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工程图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ICU纤支镜的使用与配合.ppt
- 波谱解析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 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计算
- HCGE2P孕三项化验单模板
- SMW工法桩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 贵人登天时表
- QA软件过程检查单(XXJSTZPPQAChecklist)
- NY_T 1832—2009 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
- 基因工程—工具酶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
- 汽车钢板弹簧设计计算
- 高路堤边坡水毁防护稳固措施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