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和原子
【教学方式】
学生从现有水平到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可以用以下4个学习阶段进行连接。
阶段现有水平过渡状态的学习过程发展水平
第一
阶段
知道“分子、
原子”词汇。
给学生描述一个科普故事,一次奇特的旅行。旅程的起点是无限的宇
宙,让学生感受它巨大无比的存在;旅程的终点是微小的粒子一一分
子、原子,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原子虽然微小难见,但它们是客观存
在的。
知道“分子、原子”
客观存在的事实;
知道“分子、原子”
非常微小。
第二
阶段
了解物理课
上有关分子
的知识。
第一环节一一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回忆物理课上有关分
子的知识,教师从同学们谈论的内容中,归纳、抽取出分子的性质: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2.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一环节能够使
学生温故而知新,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之中。
第二环节一一教师演示2个实验,请学生们观察、总结实验现象,依
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了解分子的性质。
第三
阶段
了解分子的
性质。
第一环节一一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品红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建
立“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认识,此时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
问题:“那么,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这一环节使学生
提出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产生内驱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一一让学生首先关注到教材上有关分子、原子的概念:“分
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上“水的分解反应”和“氧化汞的分解反
应”的模型示意图,谈论有关分子、原子的概念。这一环节通过学生
谈论,使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有了进一步具体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微粒观”。
初步认识分子和原
子的概念。
第四
阶段
了解分子的
性质;初步认
识分子、原子
概念。
教师精心选择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微粒观”解
释一些简单的宏观现象。
能够从分子、原子的
角度,解释某些简单
的宏观现象和问题。
【教学手段】
师生朗读、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蒸储水、氨水、酚酸试液、品红固体;
实验仪器:试管2支、小烧杯3个、1000mL烧杯1个、250mL烧杯2个、
药匙、滴管;
教室设备:计算机、投影。
教学目标
1.从“无限宇宙到微小粒子”的奇异旅行,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
2.从回忆所学知识归纳、整理、总结分子的性质,初步建立微观模型,再通过对演示实
验1和
2的观察、分析与思考,应用微观模型解释实验现象。
3.以具体事实为情境,通过小组谈论,进一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4.通过练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从分子角度解释某些宏观现象,说明混合物、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等概念。
5.通过小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问题框架
第一节课
【情境一】关于水分子,有下面几句话,请你仔细体会它们的关系,思考如何理解它们?然
后谈论
一下。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是有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3.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情境二】听说同学们物理课上已经学过分子的性质,谁能说说,并且要用实例或实验加以
说明。
【演示实验】老师演示2个实验,请同学们逐一分析,它们体现了分子的那些性质?
【让学生提问】关于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既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为什么酚猷变红,而氨水却未变红?
第二节课
【情境三】
水的三态变化:品红在水中的溶解:
18g冰在4℃时融化成18mL水,在1atm,
将18mL水加热到100℃,变成3.06X10
4
mL
的水蒸气,体积扩大约1700倍。
无论在热水还是冷水中,品红最终都能完全溶
解,成为红色、均一、稳定的液体。
【学生提问】分子能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教师设问】教材52页有两句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话: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以教材52页的两个化学反应(见下)为例进行谈论,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课堂练习】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25m
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3.“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评价选题】
1.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6分)
2.请你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什么不同?(10分)
3.请你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谈论一下空气,要求使用下列关键词:“混合”“物理性质”
“化学
性质”。(8分)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阶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新课
引入
【引入】今天,我想请几位同
学与我一起描述一个与众不
同的旅行,一个“上天入地”的
旅行。
【朗读】老师举起图书,与七位学
生依次富有激情地、大声地朗读。
第一位学生我的第一站是大得不
可思议的宇宙(直径1亿亿千米),
那儿非常寒冷,寂静无声,远处闪
烁着点点亮光,好像是明亮的手电
用一
个奇
特的
旅程
从无
限.的
科普
读物
《宇
宙和
原子
的秘
密》
7min
新课引入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科普故事,描述一个从宇宙到原子的旅行
建立认识
学生感受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微小粒子
温故知新
学生回忆物理上有关分子的知识,教师归纳、抽取分子的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新课学习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建立“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认识,
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学生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氧化汞的分解反应”模型示意图,谈
论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两句话。
应用练习
学生应用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宏观现象
课堂小结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探索的欲望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土壤
我一下扎进了土壤,深色的土
壤从四面八方向我拥来。它们
潮湿而温暖,空气里弥漫着一
股浓郁而清新的草木气息。
动物
筒光束中飘摇的雪花。这些点点亮
光就是星系,宇宙大约由1000亿
个星系组成,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其
中的一个星系。我现在就向一个蜗
牛状的星系进发。
第二位学生这个漩泯状星系就是
银河系。之所以被命名为“银河
系”,是因为众多的星星在夜空中
闪烁,就像一条明明灭灭流淌着的
河一样。从上面观察,螺旋状的支
流从突起的中心向四周辐射,其中
包含许多年轻而闪亮的恒星。我们
的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处于中年
的恒星。
第三位学生我快速地向闪烁着金
色光芒的太阳系飞去。太阳系包括
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61颗卫
星、彗星、小行星,以及环绕太阳
系的气体和尘埃。我向着其中一个
蓝白相间的美丽行星进发。
第四位学生我来到了美丽的地球,
它是太阳系里唯一适合生命生存
的星球。我开始向下俯冲,高山像
满是褶皱的毛毯,河流蜿蜒曲折,
小鸟从我身边飞.过,我看到了小的
房子,大面积的田地和不规则的森
林。
第五位学生我感觉自己在变小,不
断下坠,在我坠落的下方是一个披
着甲壳的昆虫,我前进的速度并没
有因此减慢,我紧闭双眼穿越了一
宇宙
到极
小的
微观
粒子
分子、
原子,
让学
生感
受到
宏观
与微
观的
变化,
让学
生感
受到
物质
是由
肉眼
看不
到的
微观
粒子
构成
的客
观事
实。
[英]
特雷
弗•戴
尼古
拉•哈
里斯
著
张生
珍译
明天
出版
社
2003
年2
月第
一版
细胞
DNA
分子
在我的脚下是大大小小
的圆.球,它们按照不同的排列
组合在一起。我定睛一看,这
里有我曾经认识过的元素:
绿色一一碳元素
红色一一氧元素
白色一一氢元素
它们组合在一起,我看着
很陌生,突然我发现了一个熟
悉的身影---H2Oo
水分子
水分子见到我,也像见到
了久违的老朋友,跟我打开了
话匣子:“我们能在这里碰上,
真是幸运。因为我们分子、原
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般
个坚韧的几乎无法穿透的障碍物,
然后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漂浮在浓
汤里一样。
第六位学生我发现我进入了甲虫
的体内,细胞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在
我的周围。像这样的细胞在我们人
体内有10万多亿个。在我们的世
界,要想看到这些细胞,需要使用
50多万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身处这
微小的结构中,我发现周围有很多
圆圆的细胞核,我向其中一个游
去。
第七位学生我一头扎进一个细胞
核,眼前的景观让我惊奇。一个个
双螺旋结构,就像拧着的麻花,飘
荡在我的周围,我真想看清楚一
些,我爬上了一个螺旋表面。
水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11
人看不见。你像我1个水分子
的质量约是3X10
-26
kg,有点
抽象,只一滴水里就大约有
16万亿亿个水分子。但是你
们人类的科学家很了不起,他
们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就看到
了我们分子和原子的图像,甚
至可以移动原子。有了这些先
进的仪器,就可以让人们真真
切切地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有很
多物质像我一样,也是由分子
构成的,如CO2、02、H2、
N2、H202、酒精、汽油……”
教材50页图3-6用扫描隧
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教材50页图3-7通过移走
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建立
认识
【情境一】关于水分子,有下
面几句话,请你仔细体会它们
的关系,思考如何理解它们?
然后谈论一下。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的;
2.水是有大量水分子构
成的;
3.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的;
4.1个水分子是由2个
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在交流时,谈论出以下要
点:
1.水是宏观物质,水分子、
氧原子和氢原子是微观粒子;
2.宏观物质是由元素(宏观)
组成的;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
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
个分子都是原子按照固定组成构
成的。
通过
学生
的谈
论,使
学生
初步
认识
宏观
物质
与分
子、原
子的
关系。
投影
幻灯
片
4min
温故
知新
【情境二】听说同学们物理课
上已经学过分子的性质,谁能
说说,并且要用实例或实验加
以说明。
【归纳提炼】从同学们谈论的
内容可以抽取出分子具有2
个性质: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着。
【回忆、交流】
学生在交流时,谈论出物理课
上学过的有关分子的以下知识: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
实例:
(1)红墨水在水中扩散。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
压在一起,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
建立
在学
生已
有物
理矢口
识的
基础
上,通
过归
纳、总
结、完
善,帮
投影
幻灯
片
副板
书记
录学
生回
答要
点;主
板书
33
min
12
“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
散”、“闻到食物的香味”、“敞
口容器中的水逐渐减少”都说
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引
力和斥力),使分子之间保持
一定间隔。由于分子之间有间
隔,所以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
起可以互相渗透。
【演示实验】老师演示2个实
验,请同学们逐一分析,它们
体现了分子的哪些性质?
实验1
第1组实验:
第2组实验:
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
约1mm深。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观察、思考、交流】
学生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并
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或得出结
论。
结论:氨遇水不变色。
结论:酚酷遇,水不变色。
由以上两个结论,可以分析
“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氨遇酚酷变
红。
现象:A烧杯中的酚酷试液变红;
B烧杯中的酚醐试液不变。
结论:氨水中的氨分子在大烧杯的
空间中扩散,遇到酚醐变
红。
原因:说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
着,所以氨分子才能扩散出
去。
助学
生站
在化
学学
科的
角度,
认识
有关
分子
的性
质,初
步建
立微
观粒
子的
模型。
并且
让学
生初
步从
微粒
的角
度,运
用分
子的
性质,
分析
具体
的实
验现
象。
总结
归纳
分子
的性
质。
13
【让学生提问】关于这个实
验,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问
题!说明虽然分子都在运动,
但是不同分子,.它们的运动速
率是不同的。那么分子的运动
速率与什么有关呢?
实验2
将品红固体分别放入盛
有热水(左)和冷水(右)的
烧杯中。
【学生提问】
既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为什么酚醐变红,而氨水却未变
红?
现象:在热水中,品红很快扩散;
在冷水中,品红扩散较慢。
最终都成为红色、均一、稳
定的液体。
结论: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
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使
两种分子能够混合均匀。
建议第一节课到此处结束,注意及时进行本课阶段性小结。
1min
新课
学习
【情境三】
水的三态变化:
18g冰在4℃时融化成
18mL水,在1atm下,将
18mL水加热到100℃,变成
3.06X10
4
mL的水蒸气,体积
扩大约1700倍。
【倾听思考】
水分子间隔改变了,水的状态
改变了,水的物理性质也改变了。
但是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
有改变。
这个实例说明:单个分子无法
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
性质是分子集体的行为。
以具
体的
宏观
事实
为问
题情
境,引
发学
生思
考、提
问。
结合
具体
化学
反应,
通过
学生
谈论,
投影
幻.灯
片
副板
书记
录学
生回
答要
点;主
板书
总结
归纳
分子
的有
关概
念。
12
min
14
品红在水中的溶解:
无论在热水还是冷水中,
品红最终都能完全溶解,成为
红色、均一、稳定的液体。
教材52页有两句关于分
子和原子的很重要的话: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以教材52页的两个化学
反应(见下)为例进行谈论,
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品红在水中扩散后,使水的颜
色、状态、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改
变。但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品红分
子也没有改变,它们的化学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
结论: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
质。
【学生提问】
分子能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呢?
【思考、讨论、交流】
1.从水的分解反应可以看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拆成原子,原
子再重新组合。水分子一旦分解,
水的化学性质就不复存在。所以分
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2.从氧化汞的分解反应可以
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拆成原
子,原子没有改变,只是从新组合。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3.综上分析可知,在化学反
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发
生变化,但是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却
始终保持不变。
使学
生对
分子
和原
子有
了进
一步
具体
的认
识。帮
助学
生初
次建
立微
粒观。
应用
练习
【课堂练习】
参考教材54页习题3、4o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
香?
2.为什么25m
3的石油
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
积为0.024m
3的钢瓶中?
【思考、讨论、交流】
1.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
的,所以墙内开花,但香味可以飘
到墙外。
2.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而
且气体分子的间隔很大,所以很容
易被压缩装入钢瓶中。
初步
学会
用微
粒观
解释
宏观
现象
的原
因,并
教材8min
15
3.“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
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
分子。”这句话对吗?为什
么?
3.不对。以氢、氧原子为例,
2个氧原子可以构成1个氧气分
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可以
构成1个水分子。
获得
结论。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奇特
的旅行,终点是肉眼难见的微
观世界,这是我们第一次与微
观世界亲密接触,初次感受宏
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的关
系。今天它只是一个开始,今
后我们还会追随着:
带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英
国物理学家一一道尔顿
来自新西兰农村的大个
子,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巨擘
——卢瑟福
世界闻名的剑桥大学卡
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三任主任,
卢瑟福的恩师一一汤姆逊
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
领袖,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
丹麦原子物理学家一一波尔
去探索原子的奥秘!
道尔顿卢瑟福
汤姆逊玻尔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欲
望,为
学生
进一
步认
识微
观粒
子,发
展微
粒观
打下
基础。
投影
幻灯
片
1min
课堂
评价
完成学习效果评价内容(见下表)
19
min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小组相互评价方法
将30位学生分成5组,每组6人,每组选择一道小题,也可以小组自己命题,但
命题必须围绕
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然后小组给出答案,并进行全体交流。其他小组为其打分,并依据评
价量规
说明给分原因。.
供选题目:
1.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6分)
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16
2.请你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什么不同?(10分)
3.请你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谈论一下空气,要求使用下列关键词:“混合”“物理性质”
“化学
性质”。(8分)
【评价量规】
1.题目难易(已定):6分、8分、10分;
2.答案准确性:6分、8分、10分;
3.答案创新性:6分、8分、10分;
小组总评分数26分以上为“优秀”,24分以上为“良好”,20分以上为“合格”。
【评级样例】
第一小组:.刘芳、郝琦、田野、王蕾、康莹、项楠
选择第2小题(10分):请你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
物与单质有
什么不同?
该组的作品如下,由田野同学讲解。
第二组评分:10分(选题)+10分(解释准确)+10分(形式新颖、创意好)=30分
第三组评分:10分(选题)+8分(语言不够流利)+10分(形式新颖、创意好)=28分
第四组评分:10分(选题)+8分(表达不够清晰)+8分(创意好、但是字写得不好)
=26分
第五组评分:10分(选题)+10分(解释较准确)+8分(形式好、但构图不美观)=28分
第一组总分:28分,总评结果一一优秀。
17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教学设计从以下2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从【教学方式】栏目可以看出,学生从现有水平到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用4个阶
段进
行连接。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它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每从一个现有水平达到发展水平
时,这个
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就成为下一个过程的现有水平,进而再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现有
水平开
始,不断地跨越一个个“最近发展区”,最终达到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
因此在每
一个阶段都要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确定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适
合学生的情
境,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广泛谈论,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
“最近发展区”,达到发展水平。
2.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栏目可以看出,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即
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认
真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的原因,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找出适合学生
的起点,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选择适合学生的交流方式,使学生进行有效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学生会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
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
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
2、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建立以及基本性质的认识。
3、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教学难点重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讨论
学习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密神奇的微观世界,大家有兴趣吗?
[教师演示实验]向空气中喷洒空气清新剂。
[提问]同学们感觉到了什么?这说明空气清新剂一定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物
理学中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哪些?
[投影]课本第50页图3—6苯分子照片、图3—7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和图3—10几种
分子的模型
[投影]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硅粉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究竟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有哪些基本性质?我们先来了解分子及分子的
基本性质。
[教师]投影板书:一、分子的概念,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的性质。
[教师]投影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教师]除此之外,分子还有什么基本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小组做[实验3—2]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和第50页的活动与探究实
验。
[学生]陈述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发现的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教师]投影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生活中说明分子运动现象的实例呢?
[教师]作出评价。
[提问]探究:现有一块方糖,要使它在水中快速溶解,有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后陈述方法。
[提问]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归纳以上探究问题结论。
[投影]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状态、温度以及外力有关系。
[投影]第51页图3-9,证实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之一。
[演示实验]等体积的水和酒精相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教师]投影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学生实验]学生分八个小组做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
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
较小,不易被压缩。进而得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投影并讨论]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生活现象:
①湿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
②蔗糖溶解于水,蔗糖看不见了,而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上述蔗糖的甜味是由大量分子聚集所体现出来的。单个的蔗糖分子则不能将蔗糖
的甜味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来保持的,单个的分子则不能
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提问]那么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我们从下面两个变化来分析。
[提问并投影]水蒸发和水的电解这两个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投影]: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起了变化,由分子变成原子,再由原
子重新组合。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教师]由此可见,水通电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实际上是水分子发生分解生成氧原子和氢
原子,再由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许多多的氧分子聚集就成了氧气,每两个氢
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许许多多的氢分子聚集就成了氢气。则证明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同时还体现出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投影板书: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构成。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
性吗?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投影板书:5、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师]引导归纳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师]投影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
能再分。
[提问并投影]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以下反应:
氧化汞汞+氧气
[学生讨论]回答以上问题。
[动画模拟]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反思]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将本节知识整理出来
[投影]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化学变化的实
质。微观世界真的是奥秘无穷,未来留给你们继续去探索吧。
课堂练习
埴空: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
判断正误
1、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运动.(错)
2、水蒸气冷凝成水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对)
下列物质:①水,②氯酸钾,③空气,④液氧,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有(都对)
课题2.分子和原子(B案)
【教学目标】
L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储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醐、品
红、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
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
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
——止匕
-1O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
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点评】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
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
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
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
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
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
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
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
的世界。(点击:/subject/chemistry/html/)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
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
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
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
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己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
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你们掌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交流。
【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以后,并不是就事论事来复述教材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再次用生活中的事
例和掌握的部分理论知识来对分子知识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复合思维,这种引导方
法既注意让学生应用在前一次探究中感悟的方法,而且对方法的要求又更高,如要求学生用
“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双重复合方法。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生1:我们小组是将少量的品红放入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水中有红色丝状物
在游动,且在热水中游动得快一些,我们验证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温
度越高,运动越快。
生2:我们小组先闻了水和酒精的气味,然后将10ml和10ml酒精混在了一起,知道了水分
子和酒精的气味不一样,不同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有不同性质。酒精和水混合后
总体积小了20ml,说明分子间有距离。
生3:我们小组猜想分子是运动的,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先将酚麟溶液滴几滴
在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分子与酚献分子接触后溶液变成了红色。
对比实验有一条滤纸上不同的位置滴几滴酚酗试液然后将滤纸放在试管中,管口用木塞塞
住,我们发现纸条上滴有酚醐的地方从管口到底部依次变红,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生4:我们组用注射器先抽取了一定的空气,然后把注射器封住可向内推动活塞,验证了分
子间有间隙。
师:很好!同学们亲自探究出了分子的一些特征,但很遗憾的是分子太小,我们不能亲眼目
睹它,你们能想象出来它吗?(能)
生5:不同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性质。像用警犬能缉毒追踪。
生6:分子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生7:分子间有间隙,就像铁钉可钉入木头中而不能钉入铁块中一样。
生8:1ml黄豆与1ml沙混合,总体积一定小于2nd。生活中车轮中充灌空气能被压缩,气
球可以挤压变形。
生9: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像食盐、白糖在热水中溶化快一些,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
易干一些。
师:很好,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将微观的分子活生生地呈现在了大家
的面前。现在,老师也有一个模型,请大家欣赏(老师展示一个用土豆、胡萝卜做的水分子
模型)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生1:是一个水分子的模型,它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呈“V”字形,说明分子不是最小的,
是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有创造新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研究教材中P50页图
3——12和3—13,这两个图象什么?
(下面第一小组的同学对图3——12的描述,第二小组同学对图3——13的描述略)
生1:单个图象乒乓球、象桔子、象汤圆、象眼睛;
生2:前面的两个图象金鱼的身体;这一组图象我们上体育课,先集中,再分开进行单项活
动;
生3:象米老鼠,人类太不友善了,他们用极端手段先把米老鼠的耳朵与头肢解,再分门别
类的摆在货架上买……
生4:其中一个象一个新爸爸带着两个小孩,另一个象一个新妈妈带着两个
小孩,新爸爸和新妈妈再婚以后大人到一起去玩,两家的小孩又到一起去玩。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的,分子不是最小的,它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
是最小的呢?也不是,它只不过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请同
学阅读书本P50面的原子的有关知识,把你对原子的理解与大家进行交流。
生1:根据书中“3—12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3—13氧化汞分子的分解示意图”图示,我们
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子。
生2:若分子是一座房子,则原子就是建房子的砖。
生3:若分子是一个变形金刚,原子就是拼图的各个部件。
生4:若分子是一个英文单词,原子就是构成每个单词的字母。若分子是一个中文方块字,
则原子就是构成方块字的基本笔划。
生5:若原子是一个汉字,则分子是一句话。每句话可分有各个汉字,各个汉字可组成一句
话。
师:太精彩了,老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眼前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分子、原子,真想把它们
捉住,上述两组图中的信息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生1:分子的破裂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粒子只是形式上在变,箭头左右原子的总个数没
有改变,哪么总质量也不会变,箭头两边也只有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也没变……
生2:从图3——12中我还.发现了制取绿色能源一一氢气的原理,虽然它现在还没有什么经
济意义,但我要告诉科学家们改进的两条思路,就是去找更好的催化剂,去找更廉价的能源
代替电能,就用太阳能吧!
师:同学们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分子与原子的模型,我们能否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物质
来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请各组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西红柿、土豆、牙签等自己动手
做一个分子模型,展示给同学们。
同学们纷纷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个个喜气洋洋。
【点评】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有哪些特点,可谓煞费苦心,这里有引导学生实验、猜想、
分析图的意义、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熟知的实例和用蔬菜做分子和原子模型。从学生分
析图的意义与规律环节看出,学生的思维灵气折射出无穷的创造力。做模型的过程能让学将
宏观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表观化。从教师在上述各环节的引导技巧看出,只要教师留心,
我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师:我们欣赏了同学们自制的分子模型。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请本班一大
个(A)和两小个(B、C)上台,按老师指令行动,其他同学在下面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
么游戏。
生A用手牵着生B、生C三人不停地转动。
生1:他们表演的是一个水分子。
生2:生A代表一个氧原子
生3:生B、生C分别代表一个氢原子
生4:若A抱着B、C更像一些
师:谢谢刚才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哪位同学还有更精彩的表演吗?
生1:我们可以表演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我们可以……
【点评】
学生经过几次大型探究,大脑皮层一定会有一些紧张,教师些时利用游戏形式来进行知识
的整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和调节。
师:游戏大家也看了,大家有什么感悟呢?
生1:分子、原子的世界很美妙,我真的想畅游在分子、原子的世界里。
生2:物质的构成太奥妙,我一定要学好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生3:我想去网上了解更多的分子、原子知识。
师:如果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课后交流。现在老师留给你们二道作业。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分子的模型。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我们熟知的生活现象。
【总评】
本节课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
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
力就大。
分子和原子
一、课程内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
的一些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品德。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设计
见教案纸
四、教学重点五、教学难点
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原子的概念。
六、作业(测验)题:教材P51-52练习七、.教具准备:(包括是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与运用第『4题等)仪器:烧杯(4个)、试管、药匙。药品:
品红、浓氨水、酚酸试液。使用交互式电子白
板。
八、本教案实施日期和时间
预设实施日期和时间:2015年10月12日第4节、13.日第7节
实际实施日期和时间:2015年10月12日第4节,13日第7节
说明:
讲课内容(包括提问、考查、布置作业、实验、教学内容)、教法设计和内容评注等信息必
须在教案纸上反映出来(教案纸附后)。
教案纸页数若不够,可复制添加。
昆明市第二十一中学教案纸
教师活动(第1课时)学生活动
【引入】投影:想一想,敞口在空气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指名口答
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我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倾听
【演示】实验3-1
【讲解并投影】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一一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观察现象,记录
如大气主要是由氮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倾听
【板书】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讲解并投影】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
X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倾听
【板书】二、分子的性质(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划书
【讲解、演示、投影】氨分子的扩散、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
的影响观察,记录现象、思考
【板书】2、分.子在不断运动;
【投影讲解】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气、划书
液、固三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比较;热胀冷缩原理倾听、思考
【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
【提.问】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在钢瓶中?
【课时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划书
【讲评】上了本节课你应该知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一一指名回答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特性或性质有:质量和体指名回答
积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当温度升高时,倾.听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得分子间间隔加大;温度降低时,分
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间隔缩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
是缘于此。
【课堂练习】P.51练习与应用1-(1)、P52第2题
【布置作业】《同步》P27至28
指名口答、做在书上
昆明市第二十一中学教案纸
教师活动(第2课时)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指名口答
子等微观粒子)有哪些特征(性质)?(学生.边回答师边投
影)
【投影】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比较,回忆热胀冷缩观察、倾听、思考
的原因
【设疑】分子很小,还能再分吗?思考
【板书】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实物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观察
子等模型
【投影讲解】以水分子为例讲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倾听、思考
【投影讲解】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倾听,思考
混合物与纯净物。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水变水蒸指名分析实例
气、电解水、空气与氧气(学生口答,是投影)
【投影讲解得出结论】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
粒;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划书P50
【投影】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P51“讨论”,指名
【投影】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反馈
【引导学生课题小结,师投影】课题小结指名分析
指名小结:物质有微粒构成;
微粒的特征(性质);
【课堂练习】教材P51第1题(2)、(3);P52第3、4题分子原子的概念
【布置作业】《同步》P29至30指名口答,做在书上
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
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
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
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一一质疑一一驱动一一反
教材分析馈四步程序教学法。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一一提出问题,质疑一一引
导探究,驱动一一引导分析。形成想象一一巩固深化,反馈交流。学习程序:明
确问题,产生疑问一一观察实验,记录现象一一分析现象,透析本质一一借助三
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一一根据想象,形成概念一一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
交流。
学生的基础状况一般
学情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
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明晰目标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
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重点难点
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需用教具或器200mL容量瓶、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浓氨水、酒精、水、
材酚麟、黄豆、小米、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
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流程推进新课:
[演示]将蔗糖溶于水。
[提问]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吗?
[回答]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
分子及其特点
[分析]蔗糖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一一分子。就像生活中有时
我们.能闻到香味,但是却看不到这种物质。
1.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
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
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
竟需要五十万年!
[实验]已知酚猷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猷
溶液和氨水。
浓
锐
水
图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
(1)取一小烧杯,加水,加酚联,搅拌,观察颜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献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浓
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有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了什么?
现象:(1)溶液为无色;(2)溶液变红;(3)A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B中溶液
仍为无色。
[提问]为什么(3)中A烧杯变红呢?
[回答]氨水使酚醐变红。
[提问]是氨水使酚酸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酸接触呀?氨长“脚”“跑”A
中去了?
[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A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
象。
B组实验: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支放入热水杯中。
现象:A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较慢;
B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
(t)(2)(3)
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o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
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
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讨论]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
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固态的水:水分液态的水:水分气态的水:水分子
广有序排列子无序排列门由运动
不同状态水分子的排列
[结论]一定量的水,在它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分子间的
距离(间隔)变化。
[分析]钢轨为什么是一段一段的中间留有缝隙?这也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体积就会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1.收获季节,一进入四会、广宁、德庆的橘园,就可以闻到柑橘
的香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还可再分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LA2.D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o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
作业或练习设
A.氨水挥发B.空气液化.
计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D.石蜡受热融化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
因()
A.分子很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多肽药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地坪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建议分析报告
- 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
- 2024年环保节能厂房分租服务合同模板下载3篇
- 2024年版:数字音乐版权许可合同(许可范围、使用方式及许可费用)
- 2024年区二手房买卖交易安全协议范本2篇
- 2024年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与运营合同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生专业导读课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财富传承代客理财专项协议3篇
- 2025电脑销售合同样本
- 民办学校教职工入职背景审查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21练习二十一(附答案)》教学课件
- 2024年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GB/T 16865-1997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
- 自闭症儿童行为检核表学前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高的画法 全国通用
- 民警个人季度小结范文(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