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客观题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始终是以模糊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的,他们更多的是无名无姓,无思想无意识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时候他们仅仅只作为小说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环境而存在,但却能够使人感到强烈的压迫,压抑,甚至“吃掉”“狂人”。这样的力量群体更多的是一个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张张大同小异的面孔。鲁迅在描写他们时往往以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来作为他们的称谓,例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等。外在形象的模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空洞苍白,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浑浑噩噩的生活使他们既可怜又可悲。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的痛苦冷眼旁观,没有自己的思想判断,愚昧地实施着冷漠的语言和行动暴力。在鲁迅的作品《呐喊》中,围观的人虽然拥有着健壮的体格,但是他们却都是病态的,麻木的神情,无知的精神,把自己的同胞被杀头当作盛宴来欣赏。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鲁迅认为只从身体上拯救国民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教育和拯救。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他们的眼里,现实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戏构成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对于他们来说都算是“好戏”。他们碌碌无为,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期待和向往,总是以别人的痛苦来当作自己的快乐。在生活中把别人的悲剧当作茶余饭后谈笑的内容,不停的嘲讽和讥笑别人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快乐。在每一次的围观中,他们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只需要看就行了,用不着参与,用不着付出,甚至还可以在高兴之余戏谑一下被围观的人,没有丝毫的人情味。《孔乙己》中的掌柜和民众完美地诠释了这些,他们在酒馆期待着嘲讽孔乙己,使一次次陷入困境的孔乙己也不能得到嘴上的饶恕。在平庸枯燥的生活当中,对他人生活中痛苦的窥探成为他们寻求消遣的方式,这种消遣又恰巧的建立在别人的悲伤和不适中。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们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看客自私的同时是他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够有口饭吃,不会在街头冻死饿死就十分满足。看客们的生存环境即便不尽如意,但是他们从未想过改变,他们日复一日的沉溺于此,安于现状,在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态时,看客们只是活着,快乐和痛苦在他们的心中留不下任何的烙印,转眼间都被自己所遗忘。(摘编自《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材料二: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管理这一单一的义务。他们用无情冷漠的表情来掩盖自己的内心的恐惧与无助,生怕一个出格就要被抓去杀头。然而围观行为是不犯法的,甚至这是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为民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孔乙己、祥林嫂默然死去;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闹革命……这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澜?他们也是千千万万的庸众之一,而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有他们的翻版,见人跳楼,观看者还鼓掌大叫“往下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态度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足见人情冷漠。这是在侵蚀着原本美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滋生蔓延!怎么挽救这样一个病态的群体?鲁迅早年想通过学医济世救民,后来恍然发现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肉体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根本是要改变国民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使人们渐渐改变了思想,打开了心扉,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焕发出生机。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幼有所育,教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遥不可及,社会环境是合众人之力营造出来的,只有每个人的道德都提升上来,以众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国格,整个国家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中国已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摘编自谢彤《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大部分外在形象模糊,甚至只是象征性符号,只代表小说的背景,但使人有强烈的压迫感。B.鲁迅认为看客群体大多体格健壮,但精神是病态的,因此鲁迅决定弃医从文,要从精神上教育和拯救他们。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鲁迅小说中“看客”行为在现实的翻版,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蔓延。D.鲁迅知道学医不能济世救民,于是弃医从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思想,打破了铁的“黑屋子”的困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看客们内心空洞苍白,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浑浑噩噩,所以鲁迅对他们描写是以模糊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B.鲁迅小说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C.在封建制度下,作为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唯一渠道和“娱乐”方式,“围观”这一畸形现象被认为是正常的。D.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受推崇,这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3.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情节产生的根本原因与材料二中“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同的一项是()A.《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脱下那作为读书人标志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还用手一个个地排钱,来显示自己的身份。B.《故乡》中的中年闰土,与我再次相见时,对“我”毕恭毕敬,生疏的一声“老爷”使得亲密无间的童年玩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C.《阿Q正传》中的阿Q以为革命就是喊口号,于是高喊“我要造反,我要革命”;以为革命就是盘头发,用一根筷子把盘起的头发插上。D.《祝福》中的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用辛苦积攒的工钱捐了门槛,她认为自己已赎罪,便坦然地去拿祭祀的物品,但遭到四婶的呵斥。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下面的语段是《阿Q正传》结尾对阿Q被杀后看热闹的群众的描写,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些“看客”们的心理特点。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答案】1.D2.A3.C4.①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看客”的三个心理特点:愚昧无知、精神空虚、自私自利;②材料二侧重于分析“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在当今社会的危害和解决办法。5.①愚昧无知。阿Q是他们的同胞,同胞被杀,看客们却当做盛宴来欣赏,认为枪毙没有杀头好看;未庄的看客们与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乡人,但都说阿Q是坏的,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②精神极度空虚。看客们精神空虚,以别人的痛苦来当做自己的快乐,围观阿Q行刑是为了去看“好戏”。③自私自利。看客们认为别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庄的看客们都说阿Q坏,是因为怕被阿Q连累了,赶紧划清界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鲁迅……打破了铁的‘黑屋子’的困境”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社会环境是合众人之力营造出来的,只有每个人的道德都提升上来,以众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国格,整个国家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中国已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可知“打破‘黑屋子’困境”的不是鲁迅,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他们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这里的“他们中”是指“看客中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上层阶级和下层民众。C.“唯一渠道”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少有的渠道之一”可知“唯一”是错误的。D.“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受推崇”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的最后一段,可知“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不是“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文中信息的能力。C.材料二中“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C选项中阿Q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地发动和依靠群众,所以很多人民群众不理解,以为革命就是形式主义。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原文各段的总起概述句或总结句“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可知,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看客”的三个心理特点:愚昧无知、精神空虚、自私自利。而材料二中,根据第一段内容“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可知,作者首先介绍了“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而第二段“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有他们的翻版……这是在侵蚀着原本美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滋生蔓延”中,作者则由鲁迅笔下虚拟人物,引出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的体现,从而说明其在当今社会的危害。第三段中,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怎么挽救这样一个病态的群体?”引出话题,并自问自答,从“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根本是要改变国民的思想”“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越来越受到推崇”等角度,阐述了解决办法。由此可知,材料二侧重于分析“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在当今社会的危害和解决办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在材料一原文“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的痛苦冷眼旁观,没有自己的思想判断,愚昧地实施着冷漠的语言和行动暴力”中,作者对“看客”的愚昧无知心理进行了分析。而语段中,与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乡人的未庄的“看客”们评判阿Q是否有罪的唯一依据就是“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不是看阿Q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甚至对于阿Q被杀这件事,并没有为此感到悲伤,而是觉得“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由此可见“看客”的愚昧无知。材料一原文中,作者说“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他们的眼里,现实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戏构成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对于他们来说都算是‘好戏’”,而在语段中,鲁迅生动描绘了“看客”们“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的丑恶心理。这一心理看似荒唐,却充分展现了看客们精神空虚,以别人的痛苦来当做自己的快乐,围观阿Q行刑是为了去看“好戏”的心态。材料一原文说“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们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而语段中,“看客们”之所以说“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看客们认为别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庄的看客们都说阿Q坏,是因为怕被阿Q连累了,赶紧划清界限。由此可见他们的自私自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金桥醉荷葛家华街上的雨,乡下的风。这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①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的根。炎热的夏天,更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下的风,徐徐吹来,清新自然。喜欢旅行的人也不太愿意在此时出远门,能在乡村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别有一番风味。数日前,因工作需要,寻找一位市政建设的元老,了解街镇管网疏通工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这里千亩荷塘一片翠绿,一株荷花按捺不住,先行探身绽放。我知道现在路遇还不是时候,我也没有朱自清对荷花独到的见解、细腻的文笔。②我看莲花是粗线条的,却对莲花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在我眼中,她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相信许多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这是一片田野,去除界岸,没有纷争,一片连着一片。这里没有游船,不比洪泽湖可以泛舟湖上,采莲方便。这是一个静止而又正在发酵的村庄,你来,我往,荷塘月色一直在奔走相告中,相信他日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游赏。乡村有着不同的优势,采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感受炎炎夏日特有的清凉。这里不需要你花一分钱,可以自由拍照留念。想想三五日后,将是荷花遍地开,花香四溢,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何等的快意!当然,也会让人沉醉花事,流连忘返。真羡慕住在周边的农户,有如此庞大的花园,足不出户可以赏花,可以近闻花香,于寂静的夜晚静听蛙鸣、蝉鸣,那是乡村特有的声音,与大自然保持着最和谐的音符,让人无比舒心顺畅。曾听说这附近有位丛姓大叔被查出癌症,两年后却意外康复,是不是看到这片莲池心情开朗,收获意外?我真诚地为他庆幸,我想他对这片莲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知与想法。梅雨一滴滴洒落清荷,像一颗颗珍珠,短时间停留,又随风摇摆,滚入水中。生长中的荷藕吸收着天地精华,让高温也借此作短暂停留,这时便不再有人怨天。看到这片荷塘,这片莲,也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母亲生病,服两剂中药,需一两片荷叶做药引子,老中医开的药方,毋庸置疑,母亲遵从,我顺从。采荷叶自然是我的事,伢儿跑得快,③母亲给我少有的“高帽子”,我虚拟地戴着,也带着兴奋,在乡间小路沿河奔跑。那时乡村的荷花很少,花开了也没有而今的多姿多彩。④故乡小河很多,我逐一寻觅,走过一个又一个码头,只为寻找一片长满希望的荷塘。如不是母亲生病,我脚步没那么急切,转眼已身处五公里外,正当疲劳来袭时,芳踪已现,右前方不大不小的池塘里,三朵莲浮出水面,荷叶还是那样嫩绿,我只为所需,立马返程。说来还真像个奇迹,母亲多年的头痛病在服药三天后轻松治愈。是不是莲叶的功效?我想,任何解释已成多余,莲花却从此在我心中留下最深最美好的印象。莲藕也是个好东西,补血,女人食用更佳。我却偏喜欢藕粉、藕饼,又怕人说我嘴馋,这是个人的秘密,我就决定将此事藏在心底。村书记黄飞还是个小伙子,家住在附近,他介绍了金桥的很多特色: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在这风景如画的景色中,你一定不虚此行,而我更愿意守着盛开的莲花一天天老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议论开头,表达作者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为下文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张本。B.在金桥,作者采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沉醉花事,流连忘返。C.文中写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不仅表明荷叶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也体现出莲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D.风景如画的金桥,既有千亩荷塘一片绿,更有瓜果飘香次第新,堪称宜居宜游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四个“有”字构成排比句式,语意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地揭示作者对乡村的深刻领悟。B.句子②由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自然引出作者对莲花的感受,抒发作者对莲花的独到感悟和情怀。C.句子③中的“高帽子”是母亲对“我”的鼓励,增添了“我”跑去找新鲜荷叶给母亲治病的精神动力。D.句子④以小河之多、码头之众来突出故乡的田园风光,烘托金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8.本文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多重的内心感受,请加以分析。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风·荷韵·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以荷为媒。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6.B7.D8.①惊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②敬畏。觉得莲花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她没有纷争,单纯奉献,赏心悦目;③陶醉。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想象着“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禁流连忘返。9.示例一:甲组短评思路:①本文紧扣乡风话题,写乡村美景,叙乡村故事,抒乡情乡愁,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②作品以“金桥醉荷”为题,围绕“荷”组织材料,有条不紊叙写“荷事”,可谓荷韵悠悠;③作品将金桥放置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来抒写,突出荷塘美景、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的生态农业自然村特色,抒发了对金桥的赞美之情,进而表达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示例二:乙组短评思路:①这篇散文以“荷”为媒,主要写作者路过金桥时对如诗如画之景的见闻和感想,线索明朗,条理清晰,可谓“形散神聚”;②文章先写作者因工作关系路过金桥,发现一大片荷塘翠叶,再由荷叶青翠联想到荷叶下乘凉、荷塘边留影,以及荷花绽放、馥郁芬芳的美景,令人陶醉流连;③由荷塘周边村民的和谐安宁生活,到追忆童年时给母亲采摘荷叶治病的往事,再到村书记介绍金桥的乡村特色,抒发了对这片如画风景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以荷为伴、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作者采摘荷叶当遮阳伞……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错误。文中所写摘荷叶遮太阳、欣赏荷花等都是想象的情景,并非作者自己的实际行为。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烘托金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错误。句子④主要是表现作者为寻找新鲜荷叶而一路奔波的急切心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作者“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表现了看到荷花时的惊喜;“我看莲花是粗线条的,却对莲花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在我眼中,她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由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自然引出作者对莲花的感受,觉得莲花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她没有纷争,单纯奉献,赏心悦目,表现了作者对荷花品格的敬畏;“想想三五日后,将是荷花遍地开,花香四溢,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何等的快意!当然,也会让人沉醉花事,流连忘返”,作者想象采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沉醉花事,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对景色的陶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甲组:“乡风”是本文写作的话题。由“街上的雨,乡下的风。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的根”,可知文章以描写开头,表达作者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揭示作者对乡村的深刻领悟,为下文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张本。“荷韵”是本文的写作对象。在金桥,作者采想象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沉醉花事,流连忘返。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丛姓大叔身患癌症却意外康复,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围绕“荷”组织材料,有条不紊叙写“荷事”。“生态”是本文的主题。“真羡慕住在周边的农户,有如此庞大的花园,足不出户可以赏花,可以近闻花香,于寂静的夜晚静听蛙鸣、蝉鸣,那是乡村特有的声音,与大自然保持着最和谐的音符,让人无比舒心顺畅”,“他介绍了金桥的很多特色: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在这风景如画的景色中,你一定不虚此行,而我更愿意守着盛开的莲花一天天老去”,作者赞美金桥,进而表达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乙组:“以荷为媒”中“荷”是本文的线索。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看到莲花,觉得它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她没有纷争,单纯奉献,赏心悦目,心生敬畏。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想象着“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禁流连忘返。写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丛姓大叔身患癌症却意外康复,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风景如画的金桥,既有千亩荷塘一片绿,更有瓜果飘香次第新,堪称宜居宜游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作者赞美金桥,进而表达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郝廷玉者,骁勇善格斗,事太尉李光弼,为帐中爱将。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阳,光弼拔东都之师保河阳时三城壁垒不完刍粮不支旬日贼将安太清等率兵急攻。光弼惧贼势西犯河、潼,极力保孟津以掎其后,昼夜婴城,血战不解,将士夷伤。光弼召诸将讯之曰:“贼党何面难抗?”或对曰:“西北隅最为劲敌。”乃亟召廷玉谓之曰:“凶渠攻西北者难奈,尔为我决胜而还。”曰:“廷玉所领,步卒也,愿得骑军五百。”光弼以精骑三百授之。光弼法令严峻,是日战不利而还者,不解甲斩之。廷玉奋命先登,流矢雨集,马伤不能军而退。光弼登堞见之,骇然曰:“廷玉奔还,吾事败矣!”促令左右取廷玉首来。廷玉见使者曰:“马中毒箭,非败也。”光弼命易马而复,径骑冲贼阵,驰突数四。俄而贼党大败于河壖,廷玉擒贼将徐璜而还。前后以战功累授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封安边郡王。光弼薨,代宗用为神策将军。永泰初,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入犯京畿,分命诸将屯于要害,廷玉与马璘率五千人屯于渭桥西窑底。观军容使鱼朝恩素闻廷玉善阵,欲观其教阅。廷玉乃于营内列部伍,鸣鼓角而出,分而为阵,箕张翼舒,乍离乍合,坐作进退,其众如一。朝恩叹曰:“吾在兵间十余年,始见郝将军之训练耳。治戎若此,岂有前敌耶?”廷玉凄然谢曰:“此非末校所长,临淮王之遗法也。太尉善御军,赏罚当功过。每校旗之日,军士小不如令,必斩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驰突,有心破胆裂者。太尉薨变已来,无复校旗之事,此不足军容见赏。”(《旧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二)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光弼拔A东都之师B保河阳C时D三城壁垒不完E刍粮不支F旬日G贼将安太清等H率兵急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秦朝设立的最高军事职位。历代职权有变化,东汉为“三公”之一。B.“昼夜婴城”中的“婴”意为“包围、围绕”,这与《陈情表》中的“夙婴疾病”中的“婴”本意相同。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后死和高等妃嫔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死去,或封王的贵族。D.京畿,国都及周边地区。唐朝时将长安城周边分为京县和畿县,京城所辖县为京县,京城旁邑为畿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光弼在率军血战而不得解围、将士死伤甚重的情况下,于是打算派爱将郝廷玉击破西北隅的叛军来战胜敌军。B.作战中,郝廷玉因战马负伤导致军队退却,李光弼要派人斩杀郝廷玉,最终郝廷玉向李光弼派来的使者解释得免。C.鱼朝恩素来听说郝廷玉擅长排兵布阵,于是到他军营观看其训练检阅军队,看后大为赞赏,认为不会遇到强敌。D.李光弼治军严明,擅长统军,即使平时训练军队也执法如山,奖赏一定要和功劳相当,处罚一定要和罪过相当。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亟召廷玉谓之曰:“凶渠攻西北者难奈,尔为我决胜而还。”(2)必斩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驰突,有心破胆裂者。1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郝廷玉是个优秀将领?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C12.B13.(1)(李光弼)于是急忙召见郝廷玉说:“进攻西北角的凶徒首领难以抵挡(对付),你去为我取胜而回。”(2)(太尉)一定(要把不从命的军士)斩首示众,因此众人都主动效命,而赴汤蹈火、驰骋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胆裂之感(有……的人,也可)。14.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②危急关头,能担大任;③善于治军、排兵布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光弼奉命率东都之师守卫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当时河阳三城壁垒已经破败,粮饷不支旬日,而叛将安太清等率兵四面急攻。“保河阳”是动宾结构,“时”是“不完”的状语,“时”前C处断开;“时三城壁垒不完”是主谓结构,“刍粮”是下句主语,E处断开;“贼将安太清等”是下句主语,其前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昼夜围城。/一直被疾病缠身。C.“也可用于皇后”错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皇后死曰崩。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郝廷玉因战马负伤导致军队退却”错误,原文是“马伤不能军而退”,意思是他的战马受伤不能作战而退,没有导致军队退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亟”,急忙,赶快;“凶渠”,凶徒首领;“凶渠攻西北者”,定语后置,应为“攻西北凶渠”;“难奈”,难以抵挡(对付)。(2)“徇”,示众;“自效”,主动效命;“驰突”,驰骋奔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郝廷玉者,骁勇善格斗”“俄而贼党大败于河壖,廷玉擒贼将徐璜而还。前后以战功累授开府仪同三司”可知,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根据“凶渠攻西北者难奈,尔为我决胜而还”“……光弼命易马而复,径骑冲贼阵,驰突数四。俄而贼党大败于河壖,廷玉擒贼将徐璜而还”可知,危急关头,能担大任;根据“廷玉乃于营内列部伍,鸣鼓角而出,分而为阵,箕张翼舒,乍离乍合,坐作进退,其众如一”可知,善于治军、排兵布阵。参考译文:郝廷玉骁勇善斗,侍奉太尉李光弼,为其帐下的爱将。乾元二年(759年),叛军首领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李光弼奉命率东都之师守卫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当时河阳三城壁垒已经破败,粮饷不支旬日,而叛将安太清等率兵四面急攻。李光弼担忧叛军西犯河、潼,因此全力守卫孟津以牵制其后,昼夜围城,血战而不得解围,将士死伤甚重。李光弼召集诸将询问说:“叛军哪面最难抵挡?”有人回答说:“西北角的叛军最强。”李光弼于是急忙召见郝廷玉说:“进攻西北角的凶徒首领难以抵挡,你去为我取胜而回。”郝廷玉说:“我所率的部下,都是步兵,希望您能派给我五百名骑兵。”李光弼把三百名精锐骑兵交给他。李光弼军令严明,作战当日不利而还的,不等脱掉盔甲就斩首。郝廷玉拼死率先登城,流矢像雨点一样射来,他的战马受伤不能作战而退。李光弼登城望见,惊骇地说:“郝廷玉败退,我军就完了!”于是命左右取郝廷玉首级来,郝廷玉见使者前来,说:“是马中毒箭,不是兵败了。”李光弼命人为他换马再战,郝廷玉跃马直冲敌阵,往来骑马突击数次,不久叛军在河边大败,郝廷玉擒获叛军将领徐璜而还,郝廷玉凭借前后的战功,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太常卿,封安边郡王。李光弼去世后,代宗任命郝廷玉为神策将军。永泰初年,仆固怀恩诱使吐蕃、回纥进犯京都附近,命令众将驻扎在重要地方,郝廷玉与马璘率五千人驻扎在渭桥西窑底。观军容使鱼朝恩素来听说郝廷玉擅长排兵布阵,想亲眼看他如何带兵(训练、检阅军队)。郝廷玉于是在营内整顿队伍,鼓角齐鸣,分而为阵,阵形像簸箕一样张开,像翅膀一样舒展,乍离乍合,蹲下、站起、前进、后退,众军如同一体。鱼朝恩叹道:“我在军中十多年,今天才见得郝将军训练军队啊。如此治军,面前又怎会有强敌?”郝廷玉难过地推辞说:“这不是小将我所擅长的事,是临淮王(李光弼)的遗法。太尉(亦指李光弼)擅长统军,赏罚得当。每当将帅挥旗操演军阵之日,军士稍不从命,(太尉)一定(要把不从命的军士)斩首示众,因此众人都主动效命,而赴汤蹈火、驰骋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胆裂之感。太尉去世后,不再有将帅挥旗操演军阵,这些实在不值得被军容使(鱼朝恩)称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释]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祖咏当时游宦于范阳。15.下列对这首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燕台一望”犹言“一到燕台”一个“惊”字,道出了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B.颔联写雪上的寒光令人两眼生花,唐军在危险的边塞绝境中却能使军旗不倒猎猎飘扬。C.颈联两句,一句人事,一句地形,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写出边防军队的意气昂扬。D.本诗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紧承写“望”后之感,水到渠成,一反起句的“客心惊”。16.尾联中“请长缨”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激发的?【答案】15.B16.①传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建功立业的壮志。②边塞壮丽景色激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③鼓角争鸣的战争氛围、庄重肃穆的严整军容激发了诗人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唐军在危险的边塞绝境中却能使军旗不倒猎猎飘扬”错误。“危”是“高”的意思,颈联下句写朦胧曙色中眺望,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渲染的是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唐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不是“危险的边塞绝境”;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写诗人虽早年没有投笔从戎,可是见到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建立功业;②诗人来到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自然生发保护国家壮丽山河之豪情;③“万里”“三边”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笳鼓喧喧显出军威赫然,壮伟异常,让诗人倍受感染,生出投军报国的壮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1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着眼于市容的描写,罗列意象细致入微地突出江南水乡的秀美雅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项脊轩志》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文中借老妪的口述回忆母亲的语言细节,表现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疼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陈情表》中提到李密两次被举荐的经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烟柳画桥②.风帘翠幕③.儿寒乎④.欲食乎⑤.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帘、幕、逵、廉、刺。三、语言文字运用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修辞立其诚”,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情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A),所感也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也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写作的“真”与“诚”,需要(B)。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也就是围绕抒发真实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为目的。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C)。18.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0个字。19.结合文段,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强调“真情实录”这个意思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和两处标点使用错误,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即使(虽然/就算)所思还不够深入;B端正对写作的态度(或“记述真事,抒发真情”);C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19.①“无不”:双重否定,强调语气更重;②“历经千百年”:以时间久远来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力;③“仍然”:运用副词,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不因时间久远而丧失。20.语病:①将“围绕”换为“以”,或者保留“围绕”,将“为目的”换为“写作”;②应改为“记叙真实的经历”和“抒发真实的感受”。标点:①删除冒号;②括号移至逗号与反引号之间(逗号移至后括号之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前文提到文章“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后文提到“所感也不免稚嫩”,此处应是假设所思不够深入的情况,可填写“即使(虽然/就算)所思还不够深入”。B处,后文提到“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可见此段写的是作文的态度,“需要”表明应从正面表达,当然需要端正的态度;且后面有“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可填写“端正对写作的态度”或“记述真事,抒发真情”。C处,前文提到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作者和读者都没有好处,故填写“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无不”: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强调《陈情表》等好作品都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表示时间久远,再联系后文的“人们依然……”可知,以时间久远来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力;“仍然”:副词,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该词与“历经千百年”对照,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不因时间久远而丧失。【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和正确运用标点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目的”两套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可将“围绕”换为“以”,或者保留“围绕”,将“为目的”换为“写作”;二是搭配不当,“抒发真实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动宾不搭配,可改为“记叙真实的经历”和“抒发真实的感受”。标点:“冒号”提示下文时,要管到句末,此处只管到“因事而作”处,故可删除冒号;此为句内括号,要紧跟它所解释的内容,此处要紧跟“因事而作”,故括号移至“因事而作”后面的逗号与反引号之间(逗号移至后括号之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丑萌”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走红后,市面上出现了“一马难求”的盛况。“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文创铜奔马能火遍全网也非一日之功,背后是甘肃博物馆文创工作人员对文创产品的苦心钻研打磨、大胆探索创新。“丑萌”的文创铜奔马造型①,整体呈绿色,马龇着大白牙,“笑”得非常快乐。这种夸张的卡通造型与我们在博物馆里见到的文物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萌”,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近年来,我们的文创产业正呈大踏步发展态势。而这些破圈的文创产品或博物馆,往往又都在创新、创意上有诸多②。这说明在文创、文博方面的创新,带来的将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这是“丑萌”文创铜奔马成功的诀窍,也是更多文博出圈应该努力的方向。面对越发多元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独特审美,我们的文博工作者不能仅有“高冷”形象,而且是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③的解说词、“板着脸”的说教,或许已经很难打动这群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了。当然,这里的创新是要在充分挖掘文物内涵的基础上,再辅以符合时代趋势、受众需求与审美的创意,让古老的文物绽放新的生机。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类比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①憨态可掬(别具一格、不落俗套、不落窠臼、与众不同)②独到之处(奇思妙想)③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味同嚼蜡)22.引用“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个西方谚语,取其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而要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之意,通俗易懂,说明“丑萌”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走红背后有关人员付出的努力。②运用类比手法,将创制“文创铜奔马”取得成功与建成“罗马”城进行类比,突出尽管品类有别、体量迥异,但取得成功均非朝夕之事,强调文创人员苦心钻研、大胆创新,实属不易。【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和原文“‘丑萌’的文创铜奔马造型……整体呈绿色,马龇着大白牙,‘笑’得非常快乐……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可知,此处是说故“丑萌”的造型憨态可爱,忧独特风格,故可填“憨态可掬(别具一格、不落俗套、不落窠臼、与众不同)”。憨态可掬: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也作憨状可掬。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不落俗套:不因袭陈旧的格式。不落窠臼: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用于形容文章或艺术作品)。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第二空,此处是说文创产品或博物馆的创新之处,故可填“独到之处(奇思妙想)”。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奇思妙想:奇妙的想法。第三空,结合原文“解说词、‘板着脸’的说教,或许已经很难打动这群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了”可知,此处是说解说词没有创新和改变,故可填“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千篇一律: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呆板无新意。味同嚼蜡:表面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合原文“‘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文创铜奔马能火遍全网也非一日之功,背后是甘肃博物馆文创工作人员对文创产品的苦心钻研打磨、大胆探索创新”可知,引用“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个西方谚语,取其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而要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之意,通俗易懂。说明“丑萌”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走红背后有关人员付出的努力。结合原文“‘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文创铜奔马能火遍全网也非一日之功”可知,运用类比手法,将创制“文创铜奔马”取得成功与建成“罗马”城进行类比,突出尽管品类有别、体量迥异、但取得成功均非朝夕之事。结合原文“背后是甘肃博物馆文创工组人员对文创产品的苦心钻研打磨、大胆探索创新”可知,强调文创人员苦心钻研、大胆创新,实属不易。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诗人林庚说:“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也有人说:成熟的稻穗总低垂着头,优雅的垂丝海棠也低垂着头,饱满的向日葵亦低垂着头。“昂着头”和“垂着头”是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然而它又不仅仅指人的行为状态,这些话语都内蕴着生命的智慧。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磁头清洗装置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胶面增湿器办公用品项目营销计划书
- 扫雪机的修理或维护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伤口敷料产品供应链分析
- 台球杆产品供应链分析
- 航空器用机翼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国际电话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卡车露营车产品供应链分析
- O2O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家用篮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 三写作的载体与受体
-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2021年版
- GB/T 451.3-2002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 GB/T 17853-2018不锈钢药芯焊丝
- MORA-Super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
- 初中生离父母有多远
- 脚手架拆除监理旁站记录
- 艺术美学讲义大纲
-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
- 化工企业冬季五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