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文阅读预测帮_第1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文阅读预测帮_第2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文阅读预测帮_第3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文阅读预测帮_第4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文言文阅读预测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群一预测帮

预测1创新命题形式,丰富考查内容2024年版《高考试题分析》评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创新命题形式,减少机械刷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所体现。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断句题由以往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增强了试题的创新性和综合性。此外,高考文言文阅读还在不断丰富考查内容,如从2022年开始,高考文言文阅读不再单纯考查古代文化知识,而是会结合教材或成语考查文言词语、特殊句式。因此,在未来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会更具综合性和创新性。如断句题可能会创设新形式,让考生判断给出的断点是否正确;理解词语题可能会综合考查古代文化知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等;最后一道主观题可能会在常考角度(原因、人物特点)之外,对论证特点进行考查。

[创新考法:断句分析+论证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材料一: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①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

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

“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

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

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

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

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

者,执辔如组②,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文子曰:“吴越之俗,无礼而亦治,何也?”孔子曰:“夫吴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川而浴,民轻相犯,故其刑重而不胜,由无

礼也。中.国.之教,为外内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故其民笃而法,其刑轻而胜,

由有礼也。”(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材料二: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③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

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若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其谁

能当之?《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有雠而众,不若无有。厉

王,天子也,有雠而众,故流于彘,祸及子孙,微召公虎而绝无后嗣。今世之人

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不善则不有,有必缘其心爱之谓也。有其

形,不可谓有之。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不得息,由此生矣。有无之

论,不可不熟。汤、武通于此论,故功名立。(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注】

①文子:名木,字弥牟,卫灵公之孙。②组:丝带。③新节:以初生枝条

制成的马鞭,抽打马劲道较弱。1.(对点题)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其民”指先王的百姓,是“良马”这一喻体的本体,和“若御良马”语意相

连,故第一个“其民”要和前文断开。B.“轻任新节”意为轻轻装载,用新竹为鞭抽打马,“欲走”是其结果,故“欲

走”后应断开。C.“故致千里”意为所以能到达千里,“故”是因果连词,其前一般要断开。D.“其民者亦然”表明了论述对象,从“若御良马”至此前是比喻,故“善用”后

要断开。C12345678910【解题思路】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先王役使自己的人民,像驾驭良马一样,轻

轻装载,用新竹为鞭抽打马,不让马乱跑,所以能到达千里。善于役使人民的君主

也是这样。A项,“要和前文断开”错误,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应断开,

故第一个“其民”后应断开,前不应断开。B项,“‘欲走’后应断开”错误,

“欲走不得”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欲走”后不能断开。另外,条件和结果之间一

般应该断开,故“欲走”前应断开。D项,“‘善用’后要断开”错误,“善用”

和“其民”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12345678910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听狱,指判决案件,此处“听”与《陈情表》“听臣微志”的“听”含义相同。B.“无辔而用策”的“策”指马鞭,和《马说》“执策而临之”的“策”含义相

同。C.中国,指中原地区,是中华传统礼制文化的发祥地,与前文的“吴越”相对。D.走,指奔跑,和《齐桓晋文之事》中“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的“异”用

法不同。【解题思路】A项,“听狱”的“听”是断决、判决的意思,《陈情表》中“听

臣微志”的“听”是任从、应许的意思。二者词义不同。D项,“走”是古今异义

词,“异”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奇怪”。A123456789103.(对点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对于孔子所说的“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十分不解。文子认为百姓的不法

行为用严酷刑罚尚且惩罚不过来,用礼义教化更不管用。B.在治理百姓的手段的问题上,孔子和文子的态度是截然对立的,孔子倾向于采取

礼义教化,文子倾向于使用严刑峻法。C.文子以吴越为例,说明没有礼义教化社会秩序依然可以安定;而孔子顺势以吴越

不讲男女之别、动辄斗殴为反例,说明吴越并不安定,就是因为不讲礼义教化。D.材料二对比分析桀和汤、武,桀不善待百姓,因而不能安居其位,汤、武熟知善

待百姓的道理而功成名就,体现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12345678910【解题思路】B项,“文子倾向于使用严刑峻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以御言

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可知,文子认为严刑峻法和礼义教化二者并

用更好。12345678910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译文:

⁠(2)厉王,天子也,有雠而众,故流于彘,祸及子孙,微召公虎而绝无后嗣。译文:

⁠如今废弃了礼义教化,却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才会变得越来越凶暴。

[“废”(废弃)、“尚”(崇尚)、“弥”(更加,越来越)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周厉王是天子,有仇人而且很多,所以被流放到彘地,灾祸连累到子孙,

如果没有召公虎,就断绝了,没有后代。[“雠”(仇人)、“微”(表假设,如果没

有)、“绝”(断绝,灭绝)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23456789105.(对点题)材料一中孔子运用了驾驭马车的比喻,材料二中作者也使用了此比喻,

请概括二者用意的不同。(3分)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中“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马失道矣”“吾闻

古之善御者……非策之助也”可知,孔子使用这一比喻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

主张,即君王对待百姓不要滥用刑罚,要用礼义教化他们。根据材料二中的

“先王之使其民……善用其民者亦然”可知,作者使用这一比喻是为了强调善

待百姓才能得到拥护。

①材料一中孔子用此比喻强调自己反对刑罚,提倡礼治的政治主张。②材料二中

作者用此比喻强调统治者不要压榨百姓,善待他们,才能得到拥护。(每点1分,答

全得满分) 12345678910[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到了卫国。卫国将军文子向孔子问道:“我听说鲁国的

公父氏不会判决案件,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我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只知

道)公父氏在判决案件的时候,有罪的人非常害怕,无罪的人感到羞耻。”文子说:

“有罪的人害怕是因为审案的人能明察细情,量刑得当;(但)无罪的人感到羞耻,

为什么呢?”孔子说:“如果以礼义为标准来整治百姓的行为,百姓就会有羞耻之

心;如果以刑罚来制止犯罪,百姓就只是畏惧(,但不会有羞耻之心)。”文子说:

“现在用严刑峻法,尚且整治不过来那些不法行为,用礼义教化那套办法怎么能管

用呢?”孔子说:“用礼义教化来整治百姓的行为,用驾车打比方的话,礼义就像

缰绳。而用严刑峻法来强制约束百姓,用驾车打比方的话,刑罚就像马鞭。手握缰

绳控制马的行动,才是驾车的高手。不用缰绳而仅靠马鞭的话,那是要翻车的。”12345678910文子说:“拿驾车来说,如果右手握缰绳,左手挥鞭子,那马车跑得不就更快了吗?

如果只用缰绳不动鞭子的话,还有什么能让马惧怕的呢?”孔子说:“我听说古代

的驾车高手,手执缰绳就像握着丝带一样轻松自如,车前侧的马跑起来就像跳舞一

样节奏轻快,可这绝不是马鞭子的作用。所以,古代的圣君明主都赞美礼义教化而

轻视刑罚,因此百姓都乐于服从王命。

如今废弃了礼义教化,却崇尚刑罚,所以百

姓才会变得越来越凶暴。

”文子说:“吴越之地是没有礼义教化传统的,但社会秩

序却很安定,为什么?”孔子说:“吴越之地的风俗,不讲男女之别,在一条河里

洗澡,百姓轻易就相互斗殴,以至于那里虽然刑罚很严酷也还是惩罚不过来,这是

因为他们不讲礼义教化。中原地区的礼法,通过区分内外以使男女有别,通过器物

服饰的不同来区分等级和类别,所以百姓忠厚守法,刑罚虽轻却可以达到惩治不法

行为的目的,这是因为中原施行礼义。”12345678910材料二:

先王役使自己的人民,像驾驭良马一样,轻轻装载,用新竹为鞭抽打

马,不让马乱跑,所以能到达千里。善于役使人民的君主也是这样

。人民日夜祈求

被役使却不能够做到,如果能够为君主役使,他们为君主奔跑,就像积水从千万丈

深的溪水中冲决出来,有谁能够阻挡呢?《周书》说:“人民,善待他们,他们就

能奉养君主,不善待他们,他们就与君主为仇。”有很多仇人般的民众,不如没有

的好。

周厉王是天子,有仇人而且很多,所以被流放到彘地,灾祸连累到子孙,如

果没有召公虎,就断绝了,没有后代。

现在的君主,大多希望自己的人民很多,而

又不知(怎样)善待他们,这是增加自己的仇人啊。不善待自己的人民,不如没有的

好,有了人民,一定要顺从他们的心,这才叫爱。仅在形式上拥有人民,不能叫有

了人民。舜本是平民百姓而拥有了天下。桀,是天子,而不能安居其位,都是从这

个道理产生的。能否拥有人民的道理,不可不详加审察。汤、武通晓这个道理,所以功成名就。12345678910预测2扩大文本选材范围,体现群文阅读理念2020年及以前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以“二十四史”为主,体裁多是纪传

体。2021年,高考文言文的出处有了新变化:四套全国卷皆从纪事本末体的史书

(《宋史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中选材。2022年的高考文言文出处进一步多

样化,《战国策》《说苑》《东观汉记》成为高考试题的选材对象,体裁进一步扩

大。2023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从《隆平集》《韩非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百

战奇略》《孔丛子》中选材,体裁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新课标Ⅰ卷和Ⅱ卷的文言

文阅读材料还采用了双文本的形式,体现群文阅读理念。总之,近年来,高考文言

文阅读的选材有着多样化的趋势,体现出从纪传体到纪事本末体,再到议论文体,

由写人到叙事再到说理的变化,且文本组合形式上也有所突破,出现了双文本。所

以“论说性”“多文本”可能会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趋势。

[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0分)材料一:臣闻人主所与共天下者,二三大臣也。二三大臣所与共政事者,内外

百执事也。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无贰,颠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

可以倚仗。如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以相济,小大不能以相维,而天下

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故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

则疑其未尝有同也。面焉而唯唯否否,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尝言以夸于

人,不成焉而讬于所尝料以议其上。省曹之勘当,掾属之书拟,有.司.之按事,长吏

之举贤.,恩焉则敛而归己,怨焉则委之曰:“此安能以自.由.?”时政之得失,除授

之当否,疆场之缓急,言焉而得,则矜.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曰:“此徒言而无

益。”士大夫而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

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赖于此也?况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

率应故事,徒文具①,而无恻怛忠敬之实。其号为谠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

后微致规切之意。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

型。臣为此惧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拓开规摹收拾人物。苟挺特自守

者,虽无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复难信之忧,必假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

虽无触忤之可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夷之。平居有规警之益,

缓急无乏才之忧,其于治道兴替,关系非轻。(选自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有删改)材料二: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

耳。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

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

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

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

三皇之涂哉?(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

①文具:指空具条文而无实际内容。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臣为此惧A深愿陛下B与二三大臣C察人心D邪正之实E拓开F规摹G收拾人物。【解题思路】文言断句12345678910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B.“贤”,指贤能的人,与《师说》“圣益圣”中第一个“圣”的用法相同。C.“自由”,指自作主张,与现在所说的“自由自在”中的“自由”意思并不相

同。D.“矜”,指夸耀,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词义相同。【解题思路】D项,“词义相同”错误,“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中的“矜”意

为“怜悯,同情”,与文中的“矜”词义不同。D123456789108.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掌管天下需君臣同心,如果二者各怀私心,各谋其利,那就会祸患无穷。此种情

形并不为世人所察觉。B.若士大夫怀有私心,那么给皇上的封章、奏疏、对策也不过沿袭旧例,表面应

付,并无诚恳忠信可言。C.那些号称正直的士大夫,虽心怀天下,但不敢直言,多有溢美之词,少有规劝之

意,作者深感痛心。D.王安石认为,国家因任用贤能的人而兴盛,因抛弃贤能的人、专断独行而衰败,

这是古今同一的道理。C12345678910【解题思路】C项,“虽心怀天下”错误。由材料一“士大夫而若此,则其心岂

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

何赖于此也”可知,士大夫以追名逐利为自己的追求,而不把国家大事作为自己的

事来看待,故“心怀天下”错误。12345678910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译文:

⁠【解题思路】(1)关键词:“平居”(平时)、“裨益”(益处、好处)、“缓急”(偏

义复词,危急)各1分,句子大意1分。(2)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译文:

⁠【解题思路】(2)关键词:“虑”(忧虑)、“轶”(超过、超越)、“涂”(同

“途”,道路、境地)各1分,句子大意1分。然后平时做事就会有益处,情况危急时可以有所依靠。假如能够实行这些方法,那么哪里还用忧虑不能超过两汉、三代,然后走

上五帝、三皇那样的道路呢?1234567891010.魏了翁和王安石都阐述了用人之道,二者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3分)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分析魏了翁和王安石用人之道的共同之处,解答时要根据

“用人之道”分别找到答题区域,然后归纳概括即可。

①要广开选才之路;②要有包容之心;③要远离阿谀奉承之人;④要任用贤人。

(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 12345678910人物找出答题区域概括相同点魏了

翁“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拓

开规摹,收拾人物”“苟挺特自守者,虽无

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复难信之忧,必

假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之可

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

夷之”①要广开选才之路;②要有包容之心;③要远离阿谀奉承之人;④要任用贤人。12345678910人物找出答题区域概括相同点王安

石“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虽扰攘

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

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

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

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

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①要广开选才之路;②要有包容之心;③要远离阿谀奉承之

人;④要任用贤人。人物找出答题区域概括相同点王安

石“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虽扰攘

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

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

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

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

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①要广开选才之路;②要有包容之心;③要远离阿谀奉承之

人;④要任用贤人。12345678910[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听说与君主共同掌管天下的,只是少数几位大臣罢了。与

少数几位大臣共同治理政事的,只是朝廷内外百名左右官员罢了。君臣同心同德,

表里如一,自始至终一直不曾改变

;然后平时做事就会有益处,情况危急时可以有

所依靠

。假如君主和大臣们各有私心,遇事都为自身考虑,那么无论是提赞成或是

反对的意见,都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大小官员不能相互联结成一个整体,因此天下

的祸患,不能够有穷尽的时候了。12345678910这私心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而人们没有觉察它。所以议论今天风俗的弊端,没

有人不议论那无原则的求同,而我却怀疑它未曾真正有同。当面一味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