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1页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2页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3页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4页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语文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进行家庭作业的完成。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互动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目标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思维品质: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热爱小学生活,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描述的小学生活和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友爱。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难点:

1.对课文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答,帮助学生攻坚克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学习资料,以及课堂练习册等相关教材。

2.辅助材料:

a.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大青树、小学场景、同学们互动的图片等,用于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

b.视频: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小学生活片段、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学习的视频等,用于更加生动地展示课文中的情景。

c.课文翻译:准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翻译版本,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参考。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

a.分组讨论区: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份讨论指南,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b.展示区:预留一块展示区,用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和作品。

c.的黑板和投影仪:确保黑板和投影仪正常运作,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关键词汇和教学指导。

5.其他:准备一些小礼品或奖励品,用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学校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爱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学生活中的民族团结。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文描述了在祖国边疆的一所小学里,各民族同学一起学习、玩耍的情景,展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个具体场景。这个场景展示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爱,以及他们共同成长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民族团结和同学之间的友爱这两个重点。对于这些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团结相关的实际问题。

2.情景表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情景表演。这个表演将展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情景表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多彩的民族文化》: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我们的朋友》:一篇关于各民族同学之间友谊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互相帮助和关爱。

《民族团结的楷模》:介绍了一些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民族村寨等,让孩子亲身体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3)组织一次民族团结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知识,以及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民族团结事迹。

(4)开展一次民族团结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祝福。

(5)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活动,如民族舞蹈比赛、民族知识竞赛等,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课堂1.课堂评价:

(1)提问: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将针对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对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是否有所体会。

(2)观察: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表现,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测试: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组织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是书面测试,也可以是口头测试。

2.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分,并及时给予反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错误,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

(2)作业点评:在课堂上,教师将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让其他同学了解优秀作业的标准,并从中学习。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

(3)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改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互评:

(1)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合作态度等。

(2)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互评反馈:学生应根据互评结果,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家长沟通: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家长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5.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重点题型整理1.找出课文中的生僻词或难懂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意思。

示例:

生僻词:校舍

难懂句子:大青树下,一幢幢校舍,映入眼帘。

答案:校舍是指学校里的房屋,这里的校舍指的是学校里的建筑物。映入眼帘的意思是形容学校的建筑物很显眼,一眼就能看到。

2.描述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并说明这个场景反映了什么主题。

示例:

场景:课间休息时,各民族的同学在一起玩耍,有的跳绳,有的唱歌,有的做游戏。

答案:这个场景反映了民族团结的主题。通过各民族同学在一起玩耍,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互相帮助。

3.解释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明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示例:

比喻句:大青树就像一把绿色的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答案:这个比喻句将大青树比作一把绿色的伞,形象地描绘了大青树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景象。这个比喻句的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大青树的巨大作用。

4.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并说明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示例:

人物形象:小明

答案:小明是一个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勇敢面对困难的学生。他的形象在课文中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他的形象,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学习他的优点,成为一个有爱心、勇敢面对困难的人。

5.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答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述各民族同学在一起学习、玩耍的场景,展示了民族团结的美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发展。通过民族团结,我们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板书设计①课文标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②重点词汇:校舍、民族团结、友谊、互相帮助、尊重、友好相处

③主题句:各民族同学在一起学习、玩耍,展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

九、板书设计

①课文标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②重点词汇:大青树、校舍、各民族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友好相处

③主题句:通过各民族同学在一起学习、玩耍,展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教学反思与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上还有待提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分组讨论和问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特别是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展现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课堂纪律,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

其次,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在作业评价环节,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然而,在作业布置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够认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作业的监督和指导。

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和进步。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