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一章
机械运动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主题概览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要求提高,2011版课标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知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比值定义法、图像法与控制变量法培养物理思维。4.知道实验原理。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教学目标单元知识架构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物理观念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等相关器材获取、记录实验数据。科学思维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有所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认识。掌握估测长度的方法。难点重点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2.密切联系实际,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观察图片,思考并描述这个图形。弗雷泽螺旋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作标准,测量同一块布的长度。瘦的说10围,而胖的说只有7围,两人争执不下。提问:这该如何评判呢?让他们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测量。“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数字,都有长度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活动一:目测:①图甲中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比较长?
②图乙、丙中两根线段分别一样长吗?活动二:利用刻度尺来测量图片中的线段长度。甲丙
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眼睛也会骗自己,单凭感觉并不可靠。1.测量标准的引入乙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活动三:用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测量的结果。
①为什么我们手测的结果不相同呢?②如何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值呢?我们进行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首先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因此,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①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②1cm=10mm;1dm=10cm;1m=10dm;1km=1000m2.长度的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②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新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μm=10-6m;1nm=10-9m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①教材里还有哪些新单位,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随讲随练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一元硬币的厚度是2
。mdmcmmm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1)2.5×105nm=
cm=
m=
km。(2)5.23×105km=
dm=
μm=
nm。随讲随练2.5×10-22.5×10-4
2.5×10-7
5.23×1095.23×10145.23×10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小资料: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经过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阅读“小资料”,了解“1m”的准确规定。任务一、知道长度的单位1.测量工具的选取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常用的工具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想一想相同之处:都标有单位、刻度等;不同之处:长度不同、形状不同、能测量的最大长度不同等。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尺,观察讨论它们与展示的几种测量工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根据测量的要求,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2.认识和使用刻度尺仔细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明确刻度尺的①
单位,②零刻度线的位置,③量程(测量范围),④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思考以下问题: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①
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多大?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②
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③
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观: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分度值:8cm1mm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倾斜。×√×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注意区分大小格。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读:读数时既要读出准确值,还要读出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和单位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标明单位。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合作探究想一想(1)假如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还可以使用吗?(2)如果刻度尺太厚,怎么测量更准确?(1)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时,将刻度尺上的某整数刻度当做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读数时将所读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即为测量值;(2)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易错提醒
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
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
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
cm和1.2
cm的意义是不同的。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任务二、学会长度的测量
阅读教材小资料“一些长度或距离”。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单位:km、m、dm、cm、mm、μm、nm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刻度尺的使用:选、观、放、看、读、记1.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DA.1
cm、5.50
cmB.1
cm、8.30
cmC.1
mm、8.30
cmD.1
mm、2.80
cm2.琵琶是我国四大传统乐器之一,如图所示,琵琶的长度约为(
)CA.200
mm B.150
dm C.100
cmD.
2
m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尝试用身体上的“尺”估测家中物品的长度。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物理观念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4.会进行长度的特殊测量。科学思维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时间有所了解,继而对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的、科学的认识。2.会根据生活经验或身体上的时间(如脉搏等)估测时间。3.会运用平移、化曲为直等思想对特殊的物体、线形进行测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重点重点科学探究通过实例,正确使用计时工具(如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我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密切联系实际,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生活中常见的计时工具智能手表
石英钟
机械秒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生天际之间,若白驹过隙。……欣赏下列描述时间的诗词。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长短论成绩,这就要进行时间测量。思考:时间的测量都用到哪些工具呢?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呢?小活动:冥想1分钟。思考并描述自己确定1分钟的方法。1.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的单位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秒表。手表
石英钟
电子秒表
机械秒表
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天、月、年等。1h=60min;1min=60s;1年=12个月。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其他单位:毫秒(ms)、微秒(μs)等。换算:1s=103ms=106μm
随讲随练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C知识讲解交流讨论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2.机械秒表的使用古代计时方法知识讲解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现代计时仪器石英钟
机械秒表
智能手表
手机秒表
铯原子钟
体育比赛中,裁判员使用的高级计时器秒表、智能手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知识讲解石英钟和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各为多少?思考交流石英钟分度值是1s,机械停表分度值是0.1s。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观察机械停表的构造启动/停止/回零按钮分针小表盘秒针大表盘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合作探究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调零;按启动按钮,开始计时;停止计时时,再按一下停止按钮;读数;为方便下一次计时,按回零按钮。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知识讲解想一想①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分钟数(按整数读);②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若超过,则大
表盘按照31~60s读数。机械停表如何读数?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读数=大表盘示数+小表盘示数知识讲解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s。活动探究课代表分发秒表、多功能电子表,分小组操作练习。活动:连续击掌10次,同学们用秒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任务一、掌握时间的测量随讲随练275.2知识讲解活动探究活动:请三位同学迅速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并记录数据。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分析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理解“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知识讲解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小组讨论:怎样减小误差?想一想误差等于错误吗?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地减小。知识讲解想一想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或读数粗心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误差,而是错误,都可以避免。反思在我们的测量过程中,哪些是可以避免的错误?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地减小。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知识讲解想一想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累积测量法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够厚吗?知识讲解活动探究活动: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知识讲解想一想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测量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三角尺垂直于直尺)。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知识讲解实操演练活动:分组测量圆锥体的高度。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知识讲解想一想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测量法。测量要点: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知识讲解时间时间的测量误差单位:s、min、h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测量工具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辨析累积法长度的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三角尺直尺配合法1.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min___s。822.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m。2.36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A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节
运动的描述物理观念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了解参照物概念及其选取原则。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学会运用适当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科学思维1.通过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情况是不同的,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2.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难点重点重难点科学探究创设相对运动或静止的情境,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知识。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重难点画家梵高描绘的宇宙运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活动:用准备好的两个小球,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轻轻推动另一个小球,使其在物理课本上滚动,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个小球在运动呢?歌词里写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思考:青山会走吗?如果不会,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错觉”呢?想一想穿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爬行的蜗牛观察并思考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呢?共同特点:都在运动。任务一、理解机械运动概念想一想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物体,说一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路上行走的汽车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地壳也是运动的……思考:①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②我们是如何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任务一、理解机械运动概念物体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即物体位置的变化。知识讲解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例如人的移动、江河的奔流、地壳运动等。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生命运动(如种子萌发)等多种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任务一、理解机械运动概念知识讲解想想议议
事例一: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在高速后退。而当我们站在路边的时候,觉得树木是静止的。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这种不同呢?选择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不同。任务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想想议议
事例二:假期到了,班上几名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火车徐徐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奇怪,究竟是谁在运动呢?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标准时,火车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火车是运动的;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标准,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任务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任务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易错提醒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任务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识讲解黑板相对哪些参照物是运动的:走动的教师、讲桌、窗外行驶的汽车、窗外的树?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解析:走动的教师;窗外行驶的汽车。判断的依据:黑板相对于走动的教师、窗外行驶的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随讲随练任务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识讲解活动探究活动:老师在教室内慢慢走动。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窗户为参照物,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任务三、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以课桌为参照物,老师相对课桌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以地面/窗户为参照物,老师相对地面/窗户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总结:物体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静止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知识讲解活动:将书放在课桌上,再将一支笔放在放在书上,用手慢慢推动书。思考:笔相对于书的的位置有无变化?笔相对于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变化、运动的没有变化、静止的任务三、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活动探究知识讲解交流归纳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16的平方根是什么?①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发生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任务三、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讲解思考交流任务三、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你是怎么判断的?答案:静止的。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运水稻的车辆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随讲随练知识讲解机械运动动与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参照物选取原则: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通常选取地面绝对的
相对的1.下列选项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C2.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下列选项中相对于“辽宁舰”是静止是()A.海岛B.弹射出去的战斗机C.远离中的护卫舰D.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D3.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的。(均填“静止”或“运动”)。运动静止4.教材P21想想议议——说说甲、乙两图中的人与受油机,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静止的。答案:甲图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人是运动的;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时,人是静止的;乙图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受油机是运动的;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时,受油机是静止的。5.奇奇同学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看到了如图的图片和这样一段话:“我国的‘东方红三号’地球同步卫星,它在太空中遨游时,好像静止在地球赤道的上空。”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的速度是相同的,地球和卫星之间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而以太空为参照物,卫星和太空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卫星是运动的。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自愿结成小组模拟练习拍摄类似《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速度物理观念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进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科学思维1.理解观众、裁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速度的概念。3.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难点重点重点科学探究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树立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观察图片,感受:运动快慢的不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思考:这些诗描述的运动快慢一样吗?任务一、理解速度的概念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如图是100
m短跑比赛过程的一个瞬间,你能判断他们谁跑得快吗?终点裁判员又是如何判断谁跑得更快呢?所用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的快;到终点处裁判根据秒表,用时短的跑得快。交流归纳16的平方根是什么?相同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用时短的运动得快)。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任务一、理解速度的概念因此,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知识讲解甲同学100
m跑的成绩为15
s,乙同学50
m跑的成绩是8
s,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对于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也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如,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通过1
m路程所用时间。任务一、理解速度的概念2.理解速度的概念知识讲解速度概念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任务一、理解速度的概念想一想分析:因为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表示运动的越慢,是反比例关系,但相同时间路程越长,表示运动得越快,对比而言后者较方便,因此,选择单位时间的路程表示速度。为什么不选择单位路程所用时间来表示速度呢?任务一、理解速度的概念知识讲解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有任务二、理解和运用速度的公式1.认识速度的公式及单位思考:那么速度单位是什么呢?当物体运动的距离是1m,花费时间为1s时,把数据带单位代入到速度公式中得到速度单位。速度单位基本单位:m/s或m·s-1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在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也常用
km/h或km·h-1,读作:千米每小时。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km/h与m/s之间如何换算呢?随讲随练20m/s=________km/h;144km/h=________m/s。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7240巩固练习1.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相当于
km/h。2.骑自行车的速度通常约为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通常可达33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在1s内步行的路程是1.1m3.96骑自行车时1s前进的路程约为5
m小轿车行驶时1
s前进的路程约为33m知识讲解了解识记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知识讲解合作探究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在已知速度、路程或时间当中的两个量的情况下,求出第三个物理量。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s=vt知识讲解
例1汽车在10min内以不变的速度行驶12000m,求汽车的速度。
注意单位要统一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2.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知识讲解归纳总结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v、s、t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过程中的三个量。2.三个量的单位要对应。一般用两套单位:m、s、m/s为一套单位;km、h、km/h为另一套单位。常常在写已知的时候划成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知识讲解了解识记认识汽车速度表和交通限速标志牌行驶的速度单位行驶的累计公里汽车经过这段路程时,速度不能超过5km/h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知识讲解随讲随练小明坐车从江门大道某路段到会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距离会城还有12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最快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到达会城至少要多少小时?解析:如图所示,“60”表示限速为60
km/h,即最快的速度是60
km/h,则到达会城至少要的时间为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公式答:最快的速度是60km/h,到达会城至少要0.2h。
知识讲解物理意义速度单位及换算关系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m/s、km/h;1m/s=3.6km/h定义公式
路程与时间之比1.人类在完成登月后,下一步就是登陆火星,再来看看人类最快的航天器——帕克太阳探测器,速度大约是700000km/h,其物理意义是
。2.72km/h=
m/s;3.某物体在2s内走了10m的路程,该物体的速度是
m/s;若该物体保持速度不变,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m。205
300
探测器1h行驶700000km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
和平均速度物理观念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科学思维1.学习与巩固比值定义法,通过分析实例了解速度的中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运用理想模型法将有些物体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方便问题的研究。会用图像法直观地表示物体的运动。3.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重点难点科学探究1.通过实例比较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对速度的深入了解,试着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观察图片,感受:机械运动的分类。列车沿直线运动过山车沿曲线运动课堂演示:①将小球放在桌子上使其滚动;②抛掷小球使其呈抛物线运动。请同学们思考:两种运动中小球的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回想并交流:同学们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体运动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启动和刹车时的感受。我们请几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任务一、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1.根据运动路径划分运动类型思考:列车和摩天轮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分别是直线还是曲线?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吗?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各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速度不变。思考:图甲中汽车在平稳行驶的过程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任务一、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匀速直线运动甲知识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如果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就保持不变。任务一、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交流归纳速度保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注意: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任务一、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知识讲解探究一: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合作探究假设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探讨甲、乙匀速直线运动下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并作图。
任务二、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知识讲解探究二: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合作探究假设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探讨A、B匀速直线运动下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并作图。v-t图像:图像与
t轴平行,v是定值。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代表速度,截距越大,速度越大(即vA>vB)。任务二、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知识讲解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各段时间内速度不相等;速度发生变化。任务三、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乙思考:图乙汽车从静止开始前进,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任务三、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改变(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很难保证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实际中物体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如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曲线,上下学路上,遇到红灯或者堵车等情况,速度也不能总是保持一致……那么我们该如何表示这段路程的速度呢?想一想
平均速度任务四、掌握平均速度知识讲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计算式:任务四、掌握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随讲随练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田径男子100m半决赛中,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以9.83s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他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必要的说明所用公式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数字后面要有单位。任务四、掌握平均速度知识讲解易错提醒
任务四、掌握平均速度知识讲解学以致用某校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规定:1000米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4秒。小明参加考试时,前500米的平均速度为6m/s,后500米的平均速度为4m/s,小明在本次参试中能取得满分吗?通过计算说明。解:小明前半程所用时间
;小明后半程所用时间
;小明全程所用时间
;小明全程所用时间208.3
s,1000米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4秒,即214
s,所以小明在本次参试中能取得满分。任务四、掌握平均速度知识讲解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不变、大小改变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t图像变速直线运动s-t图像
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路程和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路程和时间呈正比D2.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里,汽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为3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km,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
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
。80平均快慢程度3.小明同学早晨7:3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上学,行驶了1200m到街上,此时他看了手表时间为7:35,紧接着又行驶了5min到达学校,已知学校距离他家3000m,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
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计划进行一次城市自行车之旅。你需要规划路线、估计出行时间,并确保在日落前到达目的地。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请你了解并计算你的平均骑行速度。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速度的测量物理观念1.知道实验原理。2.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科学思维1.用模型建构物体的运动,并分段进行测量分析。2.学会使用图表(如速度—时间图像)来直观地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重难点科学探究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秒表、刻度尺等基本技能,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精神、拟定计划的能力、创造能力、评估能力等;2.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欣赏:古代、现代测量距离、时间、速度相关仪器图片。故事“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个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发现乌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思考:在整段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吗?相等。思考:高速上的测速设备是如何测量出车辆的平均速度的呢?根据这段测速长度和经过两个拍摄点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车的平均速度。本次实验的目的与实验原理分别是什么?
要完成本次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完成本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习教材“实验”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小车通过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需注意路程s和时间t必须一一对应。长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木块。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1.实验的原理和器材的选取知识讲解完成实验装置组装金属挡板便于测量时间。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2.调整斜面坡度,使小车在斜面顶端从静止释放。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2.进行实验易错提醒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明确实验步骤实验探究
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想一想斜面的长度是小车运动的全程吗?小车运动的路程为多少?不是,小车通过的路程是从小车的车头量到车头或从车尾量到车尾。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合作交流记录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特别强调:记录与运算时数据都要带有单位;使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应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合作交流实验数据分析你的数据结果与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①斜面坡度不一样;②选取测量的路程不一样……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0.6t1=4
v1=s2=0.3t2=2.5
v2=s3=s1–s2=
t3=t1–
t2=
v3=0.150.120.21.50.3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想一想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有什么?坡度过大,小车下滑速度很快,所以到金属片的运动时间变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如果坡度过于平缓,则不利于小车下滑;所以要注意调整斜面坡度,便于小车运动与计时,以减小误差。同时,还要注意在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交流归纳通过观察分析试验数据,归纳得到了什么结论呢?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0.6t1=4
v1=0.15s2=0.3t2=2.5
v2=0.12s3=s1–s2=0.3
t3=t1–
t2=1.5
v3=0.2v2<v1<v3;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想一想交流思考: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还需要测量吗?为什么?
总结归纳请同学们试着总结归纳一下实验步骤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明确实验报告的内容。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阅读教材“想想议议”内容,并尝试说明原因。某同学想测出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中部开始释放,进行测量。想一想: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与上面的实验中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说明原因。任务一、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知识开拓你知道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原理是什么吗?接触式测速传感器需要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才能测量速度。非接触式测速传感器可以在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进行速度测量。它通过光学、磁性或声波等原理进行测量,无需物理接触。如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进行测速的传感器。它通过发射激光或红外线光源,然后接收光源经过反射后返回的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任务二、认识其他测量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学以致用“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
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0.001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观察图中甲、乙两小球的频闪照片,由图可以看出
(填“甲”或“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利用自己的刻度尺,粗略求出乙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
。甲0.63m/s任务二、认识其他测量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科学世界——超声波测距”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t声,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v声t声任务二、认识其他测量速度的方法知识讲解实验类型速度的测量间接测量型实验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路程时间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B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小C
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两人一组进行“60
m快速跑速度测评”,测量对方60
m跑中加速跑(0~10
m)、中途跑(10~40
m)、冲刺跑(40~60
m)阶段的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主题概览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4.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5.调查物理学应用于工程技术的案例,体会物理学对工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的观察能力。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的主要因素。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知道声能传递信息;知道声能传递能量。知道超声与次声。4.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5.通过利用所学的声学知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并制作简易的隔音房间模型。教学目标单元知识架构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初步学会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3.通过分析声速表,提高分析、归纳表格信息的能力。重点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习“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难点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辨别出不同的声音吗?蝉鸣公鸡打鸣大象叫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呢?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声音?合作探究活动三、安静下来,摸自己的喉咙,再发出“啊”的声音,同
时用手摸喉咙,并对比感受两次有何不同。活动一、拨动橡皮筋,听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活动二、刻度尺简单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外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端,观察刻度尺的变化,并描述现象。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1.感受及猜想声音的产生知识讲解思考讨论通过以上活动体验,猜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16的平方根是什么?实验验证敲击音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乒乓球有什么样的变化?鼓面振动,在鼓面上放上纸屑,发现放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蹦起来乒乓球被弹开敲击鼓面,听鼓声,观察现象,提问:鼓面是否发生振动,如何证明?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2.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知识讲解归纳总结这种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叫作归纳推理法。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乒乓球靠到正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被弹开;敲击大鼓,会发现放在鼓面上的纸屑蹦起。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非常直观的现象或易测量的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
想一想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发声,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又会有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用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然后用手握住发声的音叉,让学生对比描述两次声音现象。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是原来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还在向外传播着,并不会马上就消失。我们称正在发声的物体为声源。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随讲随练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拉二胡:
吹口哨:
人说话:
琴弦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声带的振动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讨论交流我们平时听到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呢?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易错辨析【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ACD任务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知识讲解想一想老师在讲台上,你们在座位上,我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的呢?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1.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气体可以传声。知识讲解合作探究将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近另一张桌面的一端。提问:通过实验活动得到什么结论?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固体可以传声。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知识讲解想一想为什么正在钓鱼的人讨厌周围有人走来走去或者大声说话呢?鱼听到脚步声或岸上说话声会被吓跑液体可以传声。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知识讲解想一想观察航天员在太空舱的交流方式,对比地球上交流方式,你发现了什么?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思考:假如没有空气,能听到声音吗?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知识讲解活动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活动二:让空气又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又逐渐加强。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2.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知识讲解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活动,得到了什么结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为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强调: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实验推理法。知识讲解想一想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石头扔进水里,泛起一圈一圈的水波;击鼓,鼓面振动带动周边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同的波动。总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因此称为声波。任务二、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3.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知识讲解想一想思考: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能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知识讲解声速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大。不同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结论:①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②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易错提醒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例如声速表中的软木属于固体,但是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液体要小得多。想一想回声是如何形成的呢?回声的形成——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知识讲解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知识讲解学以致用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
s,假如在温度为15
℃的环境中,也就是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多大时,能区别回声和原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答案:由题可知,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最小时间t=1/2×0.1s=0.05s,由v=s/t得人到障碍物的最小距离s=vt=340m/s×0.05s=17m。任务三、知道声速和回声知识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传播声速振动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物理意义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回声: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大于0.1s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一定是340m/sA2.在《梁祝》的演奏中,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这里的长笛和双簧管都是靠_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m/s,它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______有关。空气柱340温度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小球会被反复弹开。这个实验表明了
;在此实验中,泡沫小球的作用是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课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实际感受回声的奥妙。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章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实验演示、观看视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述和思维能力。2.通过图像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特性。重点难点科学探究通过“音调与频率有关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思维,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对自然及自然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思考:同学们知道这些动物的声音都是怎样的吗?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声音?对比:轻敲课桌和重敲课桌,感受声音“大”“小”的不同。提问:为什么小白兔能判断出大灰狼的声音不是外婆的声音呢?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情况和发声特点。演示2: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钢尺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尖而细。钢尺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低而粗。演示1: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一些,并拨动钢尺;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认识音调、探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知识讲解1.认识音调,探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一:将钢尺一端伸出桌面,一手将另一端紧压在桌边,另一只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端,使钢尺发出声音,观察发声和振动情况。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提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活动二: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一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较快),使钢尺伸出卓面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较慢)。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分析: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钢尺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总结: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因此,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调的高低。2.认识频率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f)。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物体在1s内振动1000次,频率为1000Hz。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活动探究教师分别用拨片以两种速度(快和慢)拨动木梳的锯齿,比较两种情况下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决定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知识讲解观察并比较两个不同音调相同时间内的波形图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少,波形较稀疏,频率低,音调低。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波形较密集,频率高,音调高。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3.探究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知识讲解声波的分类思考:(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2)为什么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猫或者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觉?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人的听觉范围人的听觉范围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随讲随练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取决于声音的()D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任务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知识讲解想一想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有的声音洪亮,如我们常见“大声喧哗”“引吭高歌”“震耳欲聋”等,有的声音则很微弱。思考:为什么声音会有强弱之分呢?声音的强弱又由什么因素决定呢?任务二、知道响度的物理意义及决定响度的因素知识讲解合作探究活动一:将鼓面上撒上纸屑,轻敲鼓面,听鼓声并观察现象;纸屑蹦起幅度较小,鼓声弱。纸屑蹦起幅度较大,鼓声强。活动二:重敲鼓面,听鼓声并观察现象。任务二、知道响度的物理意义及决定响度的因素知识讲解合作探究活动三: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重敲音叉,对比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敲,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敲,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任务二、知道响度的物理意义及决定响度的因素知识讲解响度与振幅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思考:振幅是决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响度除了跟物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任务二、知道响度的物理意义及决定响度的因素知识讲解响度与音调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等决定。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性。
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
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任务二、知道响度的物理意义及决定响度的因素知识讲解音色发体声发出声音的特色和品质叫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像“听声辨人”“听声辨物”靠的都是音色。任务三、知道音色的概念从波形图判断:音调响度音色活动探究波的个数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三列波形图
相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振幅形状相同不相同任务三、知道音色的概念知识讲解归纳掌握声音的三特性知识讲解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知识讲解随讲随练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乙、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甲、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B知识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波形图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动频率(单位:赫兹)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材料、结构音调看疏密、响度看振幅、音色看波形1.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吹箫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我们能区分箫与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音调音色2.科学研究表明植物也能“说话”,当植物缺水或受压力时会发出频率40000~80000Hz的超声波,这一数据描述了声音的()A.传播速度B.响度
C.音色
D.音调
D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下列实验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甲中,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乙中,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丙中,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丁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D4.如图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他用到的实验方法叫
。振动音调频率响度振幅控制变量法1.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对应练习。2.实践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乐器,如瓶子风琴、橡皮筋吉他、吸管笛子等。完成制作后,学生用自制乐器演奏一段简单的旋律,并用视频记录下来。第3节
声的利用第二章物理观念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2.知道声能传递信息。3.知道声能传递能量。科学思维1.通过“声的利用”的探究,了解我国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方法。2.通过分析有关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的资料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重点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探究有关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利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探究声在现代技术和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通过声的利用的实例分析,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难点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为我们描绘了春节爆竹声声、繁荣热闹的景象。思考:声音难以让人用文字去描述,诗句却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大家还知道哪些描述声音的诗词呢?“处处闻啼鸟”“谁家玉笛暗飞声”……超声波清洗眼镜的工作原理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地向前传播,对液体产生拉伸和挤压作用,使液体内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像小“炸弹”一样,不断冲击物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物件的目的。小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平卧式婴儿车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商业经纪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分隔层饰盘产品供应链分析
- 药用磷酸盐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为公司提供外包行政管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用砷解毒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健康技术虚拟护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奶酪熟化奶酪加工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云监控和管理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少儿美术《白桦林》课件
- 监控维修施工方案
- 7-12个月婴幼儿教案
- 202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 各岗位质量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记录表
- 港口作业安全协议书
- 盛唐诗中“长安”意象及其文化底蕴的研究
- 上门喂养宠物
- 金属废料再利用技术介绍
-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应用题及图形面积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