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务,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因为其A.严峻破坏宗法分封制 B.标记郡县制的确立C.标记分封制起先实施 D.破坏了中心集权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反映的是战国三家分晋之史实。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分界线就是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标记。三家分晋终被周王室正式承认,这是分封制破坏的表现,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需马上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沟通B.加强对地方有效限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实力。依据题干中所叙述的,各朝各代对诏书传达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这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诏书对于中心的重要作用,诏书的快速传达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有效限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沟通;C项不是目的是结果;D项错误,不是材料的目的。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心集权制度。3.清代某军机大臣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更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细致看。”诗中的“葫芦”主要来自A.皇帝的意旨 B.朝臣的奏章C.同僚的看法 D.个人的推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实力。材料的诗中反映的是他所做的工作只是依样画葫芦,可是画葫芦也须要细致看好,不能出错。再结合时代——清朝,我们可知这叙述的是军机处。军机处的作用是跪受笔录,传达吩咐,因此葫芦指的是皇帝的看法,其他人没有权力。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4.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验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冲突相调适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州政阶段主要指的是唐宋时期中心在地方设置路(道)府州县的制度,故选C;先秦时期实行分封制,在地方设立诸侯国,没有设立州,解除A;郡政主要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始于秦朝,汉承秦制,郡政阶段主要指秦汉时期,解除B;省政阶段指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除D。点睛】5.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行者四也。”与这一奏折干脆有关的历史事务是①鸦片斗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其次次鸦片斗争④义和团运动⑤八国联军侵华斗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依据材料所给时间“1858年”,中国在这个时间内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也是材料中所说的“内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的失败,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太平天国运动6.下列文字材料反映的近代反侵略斗争,出现的先后依次是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②“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史实的相识。三元里斗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致远”是甲午中日斗争北洋水师的主力舰的名称,反映的是黄岛海战;第三段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斗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的抗拒斗争;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前后。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7.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众多的革命老区,这些地区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事务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北伐斗争③工农红军长征④淞沪会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学问的的实力。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位于珠江流域)起先起义到定都天京(即南京,位于长江流域),故①正确;北伐斗争从广州(位于珠江流域)出师北伐到国民政府占据武汉并迁到武汉(位于长江流域),故②正确;工农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不位于珠江流域)动身,淞沪会战(淞沪位于长江流域),故③④错误。因此A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北伐斗争8.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更的缘由是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五四运动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土地革命的进行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的实力。《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宣扬阵地,依据1915年-1926年中国所发生的时间,和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发觉在1923年到1926年这个阶段,由于国民大革命的影响使得革命成为文章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9.为恒久牢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合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精神力气,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闻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对此相识正确的有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②抗日英烈群体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③中共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中各时期的主战场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右图中八路军占32%,新四军占7%,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正确。东北抗战从1931年起先,解除②.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解除③,国民党陆军占29%,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确。因此选择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谈话的相关背景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 D.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实力。1954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在这一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其他选项的发生时间点与1954年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11.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干脆促成了两岸的通航和通商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答案】D【解析】A项错误,错在“放弃”;两岸真正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解除B;材料并没有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解除C;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也就是从实际动身,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故D项正确。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该书反映的思想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商君书》将孝悌和诗书列为危害国家的六件事之中,说明这与儒家思想相违反。非兵休战是墨家的思想,因此解除D选项。依据道家和发家的主要思想来看,这本书应属于法家的著作,主见武力和法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13.《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由此可见司马迁叙史A.封建迷信极不行信 B.观念深受儒学影响C.风格与汉赋极其相像 D.借鉴楚辞表达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是司马迁讲诉的对刘邦出世的过程。材料中将君权的神奇色调描写到极致,君权的神圣之感特别突出,表现出剧烈的儒家思想特点——主见重视皇权,君臣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14.学者余英时说:“假如肯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见A.格物致知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D.理在气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将东西方思想进行对比,将西方科学精神与程朱理学看作相近的思想。西方的思想主见依据实际存在做科学定论,程朱理学中在这一方面提出格物致知,分析事物,渐渐了解事物本质。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用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A.主见废除儒家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主见“经世致用” D.反对儒学汲取佛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实力。顾炎武认为陆王心学已经不属于正统的儒学,也就是程朱理学,唯心主义思想已经偏离儒学正统。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是“经世致用”,主见好用精神。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是黄宗羲的思想,D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思想16.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排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当是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C.《天演论》 D.《狂人日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实力。三段评论都是对一本书的评论。关键字有“海外文”,“制夷患”和“有用之书”。由关键字可知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特别重要的一本介绍世界状况的书《海国图志》,是魏源依据《四洲志》进行整理的一本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近代早期的先进思想·《海国图志》17.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接着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推动中国近代化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归纳实力。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见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见同外国商战;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主见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维新变法。C项仅是章太炎的思想,A.C项不符合四人主见。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B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化的发展·共同点18.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A.驱除鞑虏 B.复原中华 C.创立民国 D.节制资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所叙述的是孙中山先生对他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阐述,依据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是对民生主义的进一步阐述,“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更加干脆体现了他希望节制资本,使人民生活达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他选项不属于民生主义的范围。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9.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裂开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实力。依据材料“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我们可知这叙述的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四个选项中是在土地革命阶段毛泽东阐述中国革命的道路思想的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20.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对”(见下图)。“三个面对”的实质是A.教化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当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化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须要C.通过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促进教化的发展 D.通过教化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教化事业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和教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迎接科技突飞猛进和学问经济快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化,教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对”,成为新时期教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因此,“三个面对”的实质是通过教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供应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1.“理性”贯穿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始终。下列符合苏格拉底“理性”思想的是①“学问就是感觉”②“相识自己,方能相识人生”③“华蜜在人间”④“无知愚昧是罪恶之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的意思是你的学问程度确定你对一件事或者一件东西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就是学问的沉淀,这是普罗泰戈拉的主要观点,故①错误;“华蜜在人间”是追求现世华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观点,故③错误;依据所学可知,②④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见,故②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2.马丁·路德确定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德语,但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问一问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B.使人们获得信仰自由C.推动德意志国家统一D.推翻天主教会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中主要讲解并描述了马丁·路德为了在德国宣扬他的宗教思想,到处了解德国的方言,以便翻译《圣经》。他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宣扬自己的观点——因信称义,使人们在宗教信仰方面摆脱教会的限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子,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情愿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听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见A.三权分立 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依据材料“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子,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听从的问题”。这说明国家的主子是人民,并不是行政官员,行政官员要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这也符合卢梭的主要思想——“人民主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24.“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证明的是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②相对论的提出③电磁感应现象的发觉④进化论的提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十九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相识。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飞跃,主要的科技成就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和麦克斯韦电磁感应现象的探讨,其中在英国发生和发展的是电磁感应和相对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现代科学技术·进化论的提出·进化论25.1873年出版的《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一位企业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投机家和政府官吏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宝的黑幕,揭示了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下列与《镀金时代》同属一个流派的文学作品是A.雪莱《西风颂》 B.雨果《巴黎圣母院》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贝克特《等待戈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驾驭实力。马克·吐温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所以他的作品《镀金时代》也属于这一流派。A选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所以解除;B选项也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品;C选项巴尔扎克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故解除。点睛:解答本题就是找出作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这些作家都有着明显的标签,他们的作品都有着其自身的创作特点,所以作品也就属于这一文学流派。把握好这一原则,全部选项的文学流派都能够得知,问题也就得到解决。第Ⅱ卷(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名“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材料二天安门就像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它目睹了近代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1912年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最终一次“金凤颁诏”,宣统退位。1919年的天安门广场人群汹涌,“还我青岛”的呼声惊醒国民。1949年的天安门欢呼一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成立了”传遍神州。回答:(1)依据材料一,历史上的天安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些特征?(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的哪三个重大历史事务?这些事务各自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3)进-步探究:结合下列图表内容和所学学问,完成关于近代历史上“南京大事记(部分)”的文字说明【答案】(1)特征:君权神授;皇权至上。(2)(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标记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五四运动,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进入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3)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随意一,若笼统回答“见证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可给)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解析】【详解】(1)特征:依据“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得出君权神授;依据“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义”得出皇权至上。(2)依据“1912年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最终一次‘金凤颁诏’,宣统退位”得出清帝退位,意义是标记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依据“还我青岛”得出五四运动,意义是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成立了”得出新中国成立,意义是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进入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3)②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③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点睛】27.材料一宋代闻名绘画作品材料二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抗拒传统、特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显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材料三现代主义的美术家好像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干脆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纳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悲观的心情,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剧烈的虚无主义。回答:(1)依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结合所学学问,“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主要缘由。(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相识。【答案】(1)风俗画和文人山水画。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理学的兴盛,文人更加留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2)反传统,追求特性解放,提倡民主、科学。抨击了封建传统礼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文化平民化。(3)采纳荒诞、抽象的创作手法;表达一种消极悲观悲观的心情和思想。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和世界大战的冲击。(4)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解放思想,推动时代的进步。【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须要从材料中整合信息。结合教材的学问,我们知道宋代的画作主要是民俗居多,文人善画山水,因此风俗画和文人山水画盛行。这一切的文化现象与经济基础和政治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须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看待这个现象。(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实力,须要从材料中整合信息。五四文学体现出一个“新”字,主要是宣扬的内容新,思想内涵新,主见民主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思想解放,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本题主要考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须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再结合教材来分析缘由。依据材料,我们可以发觉它所叙述的是现代主义作品,主要是荒诞派和抽象派的作品。这一切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的危机,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动荡。(4)本题是一道开放的试题,但须要有较强的总结和综合实力,须要摆事实,讲道理。留意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能空谈大道理,要针对现象作出结论。而且要留意把握思想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化和书画的发展·宋代的绘画;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美术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行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通过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