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常见问题参考答案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常见问题参考答案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常见问题参考答案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常见问题参考答案_第4页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常见问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常见问题参考答案.比较结构化方法与原型化方法的优缺点。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法到底哪个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CCIO的主要职能。CIO(首席信息官)是负责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高级官员,CIO作为高级管理人才进入决策层,主管和协调信息化规划的决策和实施过程,承担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信息系统的总体建构工作,从而以点带面,引导各单位以CIO为核心,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其肩负的任务包括参谋作用、桥梁作用、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和信息化培训。.代码设计的原则。(1)具备唯一确定性,每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2)标准化与通用性,凡国家或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码有统一的规定,如国标、部标等,则应采用标准形式,以求通用化;(3)可扩充且易修改,要考虑今后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地,防止类似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再次出现;(4)短小精悍,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在保证可扩充且易修改的前提下,要尽量短小;(5)具有规律性,这样可便于编码和识别,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关于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由三类组成: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和数据项条目。(1)数据流条目;用来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流进行定义,它通常由四部分组成:数据流名、别名、组成和注释;(2)文件条目:用来对数据流图中的文件进行定义,它由五部分组成:文件名、编号、组成、结构和注释;(3)数据项条目:对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中的数据项进行定义。由于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数据项条目只包含名称、代码、类型、长度和值的含义内容等。一般依据数据项条目,程序人员就可以定义数据库结构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对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数据及其相关的外部数据进行收集、输入和传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散或集中的存储和管理,按照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2)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情况。如资金流的预测分析等。(3)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4)对数据和信息有效利用,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决策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决策是管理活动的中心,管理活动的高、中、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1)非结构化决策:很难用确定的决策模型来描述,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这类问题一般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复杂性。(2)半结构化决策:通常是指企业职能部门主管业务人员的计划控制等管理决策活动。它多属于短期的、局部的决策。(3)结构化决策:通常指确定型的管理问题,它依据一定的决策规则或通用的模型来实现其决策过程的自动化。.简要说明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由于MIS开发项目往往是投资巨大、时限较长,对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冲击较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并把它置于战略高度。归纳起来,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三点:(1)保证信息共享;(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3)使系统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软硬件设备、计算机联网能力、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设施、输入输出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等。软件方面重点考虑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配置和功能。(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

.管理的职能有哪些?(1)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具体讲,管理可分为(1)方案;组织,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指挥,是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检查;协调,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组织,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指挥,是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检查;协调,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5)控制,是指对下属人员的行为进行检测,纠正偏差,使其按规定的要求工作。.模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如何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如何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学科覆盖面宽,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共10章,实际上可以把它分成两大部分,第1-5章为一部分,第6-10章为一部分。第1-5章主要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管理、信息与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第5-10章实际上就是围绕如何建设一个MIS展开教学内容。其中第5章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总论,第6-9章围绕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即瀑布模型逐章依次介绍,系统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第10章介绍了两个开发实例。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认真、独立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中的一些练习题。.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如何理解“耦合小、内聚大”原则。在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耦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耦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等方式。数据耦合是一种较好的耦合方式。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联系程度的概念,有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等方式,其中巧合内聚的性能最好。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应采取哪些措施?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源、提高信息使用能力、用信息技术武装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及信息管理机构。.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的狭义理解是运筹学加计算机。即用计算机收集信息,运用运筹学列出模型,然后再用计算机求解。管理强调定量,把管理过程数量化,用计算机求解达到系统的目的。管理科学的应用说明管理已由艺术为主的阶段发展以科学为主要的阶段,这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这些标志概括起来就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没有这三条就不能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产生及发展动力直接来源于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不了解管理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的学科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我们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它的产生源于管理科学的发展,但管理信息系统却依赖于现代技术而存在。当今,计算机越来越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工具,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通信技术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手段。面向现代化管理活动中大量的、复杂的数据,没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是难以完成数据的加工处理,进而对管理进行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的。没有计算机相关知识,则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从使用者角度看,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的。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它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将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及各级管理人员溶为一体,最终为某个组织整体的管理与决策服务。.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金字塔结构的含义。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 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层,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如何理解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软件质量度量与软件复杂性度量从观念上理解比较抽象,能否用实例进行一下说明?(1)软件质量度量:简单的说是测量一个软件产品质量的高低。软件是一种产品,它与我们家里的电视机是一样的东西,只不过软件是无形产品,而电视机是有形的。家里要买电视机,一定要物比三家,找一个质量好的。那么什么是质量好呢?这就必须进行各种检测,以找出各种电视机的画面是否清晰、用电如何、寿命长软件也是如此,一个软件在编写完成后,也必须进行质量的各种检测,这就是软件质量度量。(2)软件复杂性度量这个概念其实也挺简单,如果你要给别人做个衣柜,那么做工复杂的话,你就会多要点钱。软件也是如此。那么如果估计衣柜的复杂性呢?有经验的木匠一般是靠经验,而软件人员多数也是靠经验。经过初步调查后,你会说,开发这个系统大概需要30万元,少了我不干。但是这种靠经验的方法并不太科学,所以人们就想能不能找出一种定量的方法呢,于是就提出了软件复杂性度量的概念。.什么叫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收到工作效果;(2)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它追求的是群体的“协同效应”;(3)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他人的活动,即其他人的工作情况。二是其他人。.什么是BPR?BPR的中文意思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称重构),英文是Bus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其中"Process"一词是业务流程的意思。你可能会问什么是业务流程呢。举个例子:你到单位报销点餐费。你首先要把吃饭的发票整理好,然后找领导签个字,然后交给单位的出纳人员,出纳人员再按会计制度对这些发票进行审核,看一看哪些能报销哪些不能报销。审核完成了就会把钱给你,然后你要在领款人处签个名。上述过程就是会计报销的业务过程,从你拿出发票到最终把钱弄到手,你必须经过领导签字、出纳人员审核、领钱、领款人签字等各项业务过程。BPR的意思就是要看一看上述这个过程“好不好"、"慢不慢","繁不繁",一句话看一看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么我们就重新设计它,比如不让领导签字了(我们可能都挺希望这样做的),或者让这个过程自动化(比如网上报销,数字签名,直接信用卡转帐。这就是MIS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这就是BPR,业务流程重构。.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它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什么?管理组织从纵向看是分层次的,因此相应的管理活动也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即可分为高、中、基三个层次,分别称它们为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和执行控制层。不同管理层次对应着不同的决策类型,在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也是不同的。针对管理的这3个层次,可以分别建立战略计划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执行控制子,这就构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即层次结构。.什么是管理信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所谓管理信息是指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等等管理活动有用的信息,它既可能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也可能来自于企业的外部环境。简单的讲,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反映管理活动的数据,它与资金、劳动力一样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本。管理信息通常用文字、各种单据、报表及图表等表示。根据使用的需要,管理信息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什么是系统切换,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所谓系统切换就是在系统测试完成之后进行的,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的过程。有三种转换方式,即:(1)直接转换,指在原有系统停止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2)平行转换方式,指新系统与旧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代原旧系统;(3)分段转换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即分期分批逐步切换。.说明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常用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到系统实现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人机系统,因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种硬、软件环境的支持,需要开发队伍中每个成员以及用户的通力合作。因此,为了取得开发的成功,必须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必须对开发过程作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法。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型化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贯穿于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活动中,可以说没有数据流就没有企业的活动。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系统分析员的角色是怎样定位的?需要哪些技能要求?系统开发通常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其中的角色有用户、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有时一个人会充当多个角色),系统分析员是完成系统分析的主体,是用户和系统设计人员的中介。系统分析员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分析用户需求,确定信息系统初步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分析说明书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系统分析员应该具备如下素质:(1)正确理解客户需求这需要系统分析员有一定的行业或管理经验(2)选择正确技术方案需要系统分析员知识面广且经验丰富。(3)说服用户采纳建议。(4)系统分析员要具有软件开发的经验。总之,系统分析员是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立在用户与开发团队间的桥梁,他的最基本的能力应该是"能说会道善写,有团队精神,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因此系统分析人员首先必须理解并描述出已经实际存在的当前系统,然后进行改进,从而创造出基于当前系统,又高于当前目标系统。具体讲,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为:(1)现行系统调查(2)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3)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4)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系统目标(5)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6)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是什么?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回答“系统应干什么”的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指用户要求新系统应具有的全部功能和特性,主要包括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要求、开发费用、时间及资源方向的限制等。(2)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即通过数据流图等工具,说明新系统应干什么,而不具体涉及“如何干”等物理实现问题。(3)编制系统说明书。对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就组成了系统分析说明书,这是本阶段的主要成果。.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解的原则是什么。系统分解过程事实上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每个人根据对系统理解的方式与角度不同,对子系统的划分将出现不同的结果,但通常的原则有三个:(1)可控制性原则;(2)功能聚合性原则;(3)接口标准化原则。.系统分解的目的是什么。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1)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理解;(2)分析现行系统的优缺点,从而逐渐理解新系统开发的目标;(3)对现行系统作出延用分析,判断有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因此,系统开发过各是一个涉及到技术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相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特殊的困难,尤其在我国目前管理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这种困难就更加突出,主要有:(1)部分用户对计算机不太熟悉;(2)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方式影响较大,管理人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3)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还不太容易直接用货币形式来反映,因而容易使用户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与产生不成比例;(4)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这使得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有效果不太明显。.系统开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这些条件主要有:(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这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