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十三课 《 植树的牧羊人》(27张)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十三课 《 植树的牧羊人》(27张)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十三课 《 植树的牧羊人》(27张)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十三课 《 植树的牧羊人》(27张)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十三课 《 植树的牧羊人》(2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趣导入

一片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时间被一个人一点一点全部栽上了树,荒山变得有了生机,大家相信这是事实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他或许就是中国的“愚公”。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文题背景【文题解说】

题目中的“牧羊人”是主体,其主要行为是“植树”,所以题目既告知读者文章主人公的身份,又告知我们他所做的主要事情。文题背景【创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预习诊断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干涸(

)

坍塌(

)戳(

)

酬劳(

)山毛榉(

)白桦树(

)薰衣草(

)废墟(

)缝隙()溜达()刨根问底()慷慨()流淌()浇灌()hé

tān

chuō

chóu

huà

tǎngxūnguàn

kāngkǎi

páoliū

预习诊断2.解释下列词语。(1)干涸:(2)酬劳:(3)坍塌:(4)不毛之地:(5)刨根问底:(6)沉默寡言:(7)连锁反应:干枯,没有水。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不长草木的地方。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预习诊断3.补充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

(1)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的。预习诊断(2)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整体感知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变化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整体感知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变化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回来了,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初识人物1、文中的牧羊人都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树的?种橡树,种毛山榉,还种白桦树。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战争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初识人物2、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参考1:他是一个非常平和、乐观的人。他原来“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能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幸,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

参考2:他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人。从他刚开始种橡树时,十万颗种子中只有一万颗长大成树,但他从不放弃,一直在种树,“我没有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这些可以看出他百折不挠、毫不懈怠的意志和精神。

参考3:他是一个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人。从“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万颗橡子都种了下去”,对是谁的地“并不在意”,高原上“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译·布菲的老人”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种树不图名不图利,完全是为了给那片山地带来生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评价人物

1、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请找出评价性语句,说说首尾两段有什么关系?

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评价人物

2、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民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译·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疑难探究

1、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第一人称叙述,“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同时,又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疑难探究

2、文章是怎样运用比喻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的?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描写非常生动,是语言更具有表现力。比如:⑴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隙缝,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⑵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⑶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⑷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这几个比喻句,前两句描摹声音,十分形象贴切,也符合写景的整体气氛。第三、四两句写景,前者是写远景,比喻生动,后者是写近景,用新奇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新生的白桦树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其勃勃生机和青葱之感,写出了风景的神韵。疑难探究

3、“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疑难探究

4、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叹,用直线画出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认为第几段中的描述最能印证“最了不起的奇迹”,请在原文中画出来。

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的无比敬佩之情。

第⑨段中“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归纳主题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大的人。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杨善洲于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区、县、地委等主要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1988年,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如此,杨善洲还带领群众架设了4公里的输电线路。2009年,82岁的杨善洲把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因病逝世。

杨善洲先后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称为“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好干部”。

2012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是: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袁隆平。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年到1987年十几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2004年9月,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是:他是一位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