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城镇化

双基巩固学考突破

读某地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51015202530

人口数/百万人

I~~I农村人口I~~I城镇人口

L该图说明该地区()

A.城镇化水平很高

B.城镇人口是2500万人

C.大约2.5%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2.与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A.孟加拉国B.印度

C.英国D.埃塞俄比亚

答案:LA2.C

解析:第1题,图示该地区总人口数约为2500万人,而农村人口仅约250万人,说明该地

区城镇化水平很高。第2题,英国是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

下图是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乡村小城镇

OO

一市区•

阶段I

3.阶段I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后期阶段

4.引起阶段II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3.B4.C

解析:第3题,阶段I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说明为城镇化中期阶段。第4题,在城镇化

后期阶段,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

小城镇迁移。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第

5.图中()

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快于美国

D.各国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镇人口数量

6.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镇化带来的主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5.C6,C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英国城镇化速度大多低于美国;美国晚于英国达到

80%的城镇化水平;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快于美国洛国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

指标是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第6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第一、二

产业比例减少,第三产业比例增加;美国城镇环境质量好转;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例迅速增加。

下图示意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完成第7~8题。

8

。7

遍6

r5

4

7.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风

D.城市空气污染

8.下列能减轻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

答案:7.B8.A

解析:第7题,“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人为热量的排放,致使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

象。第8题,图示为“热岛效应”,减轻这种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完成第9~10题。

9.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10.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9.A10.D

解析:第9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空间信息进行输入、分析、管理和表达。第

10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广泛服务于政务、社区、交通等领域,可以提升

城市服务功能。

11.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在工业中就业的百分比

图2

(1)图1中,A、B、C、D、E阶段反映的是过程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

(2)图1中E-F阶段所反映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甲属于

国家,乙属于国家。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

答案:(1)城镇化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扩大。

(2)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

善。

(3)发达发展中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

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低。

解析:第⑴题,图1中A、B、C、D、E阶段反映的是城镇化过程。城镇化的标志是城

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第(2)题,图

1中E—F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降低。由于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密集,环

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私人小汽车

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人口逐渐向城区外围迁移。第(3)题,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水平高,在农业中就业的人口数量少、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的人口数量多、比例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农业中就业的人口数量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的人

口数量少、比例低。

选考奠基素养提升

读某区域城镇化战略设想图,完成第1~2题。

-O—中心城区人口

80一△一郊区人口

T=^乡村人口

达60

S40

20

0

200020102020203020402050

年份

注:城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答案:LB2.A

解析:第1题,2020—2030年,乡村人口既可能转移到郊区,也可能转移到中心城区;2040

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大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

口所占比例约为20%;由于整个区域人口基数在不断地变化,虽然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

所占比例与2000年相等,但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第2题,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0%o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第3~4题。

时间

3.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

4.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B.M、N、P

C.P、M、ND.N、M、P

答案:3.C4.A

解析:读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慢一快一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

慢;P为中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

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读图,完成第5~6题。

5.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答案:5.C6.D

解析:第5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是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主要功能。第6题,由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并结合四个选项可判

断出,该选址是水源保护区的适宜地。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

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保护好的区域。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纳瑟姆”曲线定律反映一个国家城镇化的过程包括三个时期:发展势头较为缓

慢的准备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发展势头迅猛的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为30%

至70%),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城镇化水平超过70%)。下图为我国城镇化

“纳瑟姆''曲线图。

6

951第二个拐点出

e5

意4

口3

Y

S2

S

1

15-।।।।■।।।।।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