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_第1页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_第2页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_第3页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_第4页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驾神舟游太空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

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

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而中国,作为一个在

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

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20XX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

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

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

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

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

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

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

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

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

二、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资料,准备记号笔、蜡笔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把教室布置成类似太空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播放录象(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画面)

通过让学生和宇航员杨利伟叔叔一起遨游神秘的太空。让学生了解太空,激

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2、介绍杨利伟其人和中国发达的航天事业。

3、提问:遨游神秘的太空,你有什么感受,太空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杨利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新课,认识太空,体验宇宙美。

1、出示课题:太空旅行(课件)

2、让学生欣赏宇宙风光(课件),通过课件初步感知太空知识。

3、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总结归纳。

4、设计飞行器

(1)提问:“这么美的太空,你们想去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飞向太空呢?”(宇

宙飞船)

(2)欣赏各种飞行器,飞行服。1、学生一起欣赏杨利伟从太空拍摄的录象,

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自由讨论。讨论的内容是“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觉,如果

你可以去太空,最想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5、大家一起去看看真正的宇宙风光吧!”学生自主感受,自己发现

(1)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3)指名汇报。(外星人、神秘的飞碟、流星、彗星……)

第2页,共49页

【通过影片及太空图片,老师讲太空知识,启发、引导他们充分展开想象思维,

而采用自由的形式便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敢于表现自己独特想

法的同时,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小组讨论结束后,再进行指名发言。在这一

环节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为其他的同学进行讲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为设

计创作太空想象画打下基础】

(3)教师出示范作:这是老师设计的飞行器,

(4)分析飞行器的结构,组成。

6、指导构思,引发奇想、创作想象画。

(1)你怎样飞向太空的,心情怎样?

(2)在太空见到了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

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人,儿童公园,高速公路……

(3)教师示范:

a将飞行器贴在黑板上(设计飞船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飞船和宇航服等

的形状和色彩)

b如何添画上太空的背景,组合成一张作品。

C讲解油画棒水粉画法的作画步骤。

d挂出两幅完整的太空科幻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想象画。

【出示范画,讲解,教师示范,启发引导学生的创作兴趣,如何设计宇宙飞船,

构思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掌握用油画棒水粉画的表现方法来创作

画面】

三、布置作业

(一)提出要求:

1、作画时要有一个中心内容,。学生按照这一思路决定画题后,再想象作画。

2、画出的作品构图完整,内容丰富。

3、用油画棒水粉的表现的方法创作太空想象画。

(二)学生创作想象

第3页,共49页

(三)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评价,课外拓展。

(1)学生介绍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3)课外拓展。

a继续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

b写写创作的体会或有关遨游太空的故事。

3、学生讨论,发言

(1)欣赏各种飞行器

(2)设计飞行器

4、小组讨论:确定太空旅行的主题。

学生想象太空的画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5、学生完成太空想象画

(1)、完成作品

(2)、掌握用油画棒的表现形式描绘作品

【辅导时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修改作品时只提出建议,不作强行的

要求。】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手工材料,课前分好合作小组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总结作业。

表扬优秀作业。(从创意、科学意识、情感投入等方面评议。)

2.欣赏思考。

(1)欣赏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

(2)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什么工具材料(注意材料的质感?)

第4页,共49页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

(1)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并在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2)交流创作意图,各组汇报创作计划。

(3)建议:可以用各种纸张及瓶子、纸盒等材料进行制作。(组员可以为自己

的作品编一个故事。)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作业讲评。

(1)学生分组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自评。

(2)各组互评。

5.课外拓展。

(1)阅读有关太空的书籍。

(2)讲有关太空的故事给好朋友或父母听。

(3)将手工作品布置教室。

爱劳动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

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

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

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

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

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

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第5页,共49页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

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

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

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

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

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

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

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

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二: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

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

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

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第6页,共49页

2.欣赏感受。

第6页,共49页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

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

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

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

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

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

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第7页,共49页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

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

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

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

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绿化家园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一、教材分析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会

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本课就是一个贴近

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了解植树绿化的作

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

二、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第8页,共49页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

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

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

的美。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

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

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

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第9页,共49页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

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

(教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提问: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想一想,还能用其

他的表现方法吗?

2.分组讨论并创作: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

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6.学生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

“小小社区”,并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第10页,共49页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立体造型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一、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并由

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以

说,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体。教材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

适合于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主观感觉表现期”向高年级“现实感觉表现"过渡

期间的身心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保留“主观感觉

表现”的抽象意识,挣脱写实的束缚,获得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

教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和中国的现代雕塑《夺》,引导学

生比较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作品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对

两件抽象纸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等方

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

象力,雕塑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原来与雕塑有了亲密的接触。书中的制作

步骤图详尽地说明了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图

中的另3件作品和“想一想”的提示语在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

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表现上则有板材和管材等多种形式。

二: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

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

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第11页,共49页

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抽象的)城市雕塑。

(2)学生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

(3)教师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

让城市增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造型》。(板书课题)

2.了解感知。

(1)教师课件展示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欣赏讨论: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哪些技

法?

(3)教师小结:抽象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

法进行表现。这种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

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

3.欣赏研究。

(1)小组内欣赏交流:教材中的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

(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

(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学生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

5.交流评价。

第12页,共49页

表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2.自主探究。

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学生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

的形式和规律。

3.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4.创作表现。

(1)要求:用纸进行立体造型,要求有自己的特色

(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剪刀,大胆表现

5.展示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创意”、“最

佳工艺”等奖项并颁奖。

6.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将作品摆放在校园里合适的地方,美化校园环境。

自行车的故事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近学生

生活,可以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13页,共49页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搜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自

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

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款式,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学习用

各种工具材料绘画自行车,设计“个性化的自行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

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画自行车。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推一辆自行车进教室,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揭题:《自行车的故事》。

2.看一看,想一想。

(1)课件展示,对比欣赏: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使用的自行车

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以及载重的自行车、电动

自行车……

(2)了解、思考:①自行车有哪些样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②

第14页,共49页

、从古到今,自行车是怎么演变的?

3.骑一骑,议一议。

(1)请一个同学上来骑一骑自行车,大家讨论: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

驶时不会倒?

(2)观察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部件构成的。(车轮、车座、车把、车铃

和车身)

4.画一■画,说一■说。

(1)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

(2)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所画的自行车故事。

5.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自行车的知识,并把最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为下节

课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

种,有关网上自行车知识的信息和图片

(教师)课件、优秀学生作业、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将自行车的材料和图片进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组、同

桌交流),拓宽学生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展评导入。

展示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导入新课。

3.思考讨论。

(1)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的自行车最好卖?

(2)

第15页,共49页

教师小结:优良的自行车应是造型新颖、色彩漂亮、骑踏轻便、用途明确。

只有这样的自行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揭示课题:设计未来的自行车。

4.引导探究。

(1)联系生活,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自行车?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讨论。

(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3)给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取一个名称。

5.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和自行车的个性特点。

(2)发给学生一些货币券,组织模拟自行车买卖游戏。

四季歌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一、教材分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

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

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

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

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

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第16页,共49页

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

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教材提供了春

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

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

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

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那么,怎

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

有本有源。

二: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

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

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

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探索春季的秘密(花、叶等)、收集有关四季的

资料

(教师)范画等

第17页,共49页

教学过程

第17页,共49页

1.交流发现。

(1)提问:你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

(2)交流在一年四季中花、草、树等景物的变化特点。

2.欣赏范画。(名作或师生范作)

(1)出示范画,提问:画的是哪个季节,你怎么知道?

(2)比较各季节范画的画面区别。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

(2)建议:要抓住这个季节的主要事物及色彩特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1)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同桌参考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3)评价标准:①作品是否体现季节特点;②作品是否更大可能地发挥工具

材料的特性;③作品是否在构图、意境的表达上富有创意;④作品是否表达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

(4)学生修改各自作品。

5.小结拓展。

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收集有关四季的诗词

(教师)诗配画的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深入交流

(1)再次交流有关四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18页,共49页

(2)教师小结,明确目的:本节课要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品。

2.分析范作。

(1)出示诗配画的范作。提问:你发现这幅作品的诗意与画之间有什么联系?

画中季节的象征性景物是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范作。

(3)教师小结诗配画的特点。

3.尝试创作。

(1)让学生讲讲自己准备为哪句诗作画。(文字资料没收集到的学生,教师

可以为其提供相关诗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品。

(1)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

(2)展示作品:评出具有意境的作品。

5.课外拓展。

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选用蜡笔水彩画或钢笔水彩画,水粉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教学过程

1.回顾总结。

(1)师生共同总结上节课所学的诗配画的特点。

2.欣赏佳作。

联系大自然的美景及图片(包括象征色彩的图片)进行赏析。

3.畅谈感想。

学生间互相讲述四季的特点及色彩特征。

第19页,共49页

4.创作作品。

(1)主题:画出四季的象征色彩。

(2)技法:运用蜡笔水彩画、钢笔水彩画、水粉等形式作画。

(3)配一句或几句表达自己感想的话或诗歌。

5.课外拓展。

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美丽的孔雀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善于

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创造美,并尝试美化生活。本课《美

丽的孔雀》就是典型的课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并根据孔雀羽

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和花边,装扮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

难点: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五、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件、画笔

六、教学过程

1.寻找生活中的孔雀图案,描述图案特点。

第20页,共49页

教师可事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或寻找有孔雀图案的服饰、坐垫、帽饰、公益广

告、活动海报等。

课中让学生对收集到的图案作品进行仔细地分析。(具体从两方面进行评析:图

案整体造型、羽毛的图案设计。)

2.分析图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1)形的概括和变形。

(2)图案中点、线、面的运用。

(3)图案色彩的搭配:和谐而有变化。

3.学生创作。

学习色彩平涂、彩笔勾勒的方法。

(1)起稿

(2)设色

(3)勾勒

4、作业展评。

课后小结:

完成情况良好,作业有味道的不少。在色彩和造型上表现都可以。

山外有山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分欣赏和立体纸造型两部分。旨在通过大量的自然风光、名山图片

的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用

纸雕拼贴组合的形式再现山的美感,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国热

情。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

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第21页,共49页

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剪刀、彩笔

(教师)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感受美感。

(1)看图片,认识中国的名山大川。看看、说说、议议:我最想去的名山是

哪儿?

(2)结合本地区的山水风光,说说其造型特点和观山的感受。

(3)说一说,我国还有哪些名山?讨论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名山以及观山感受。

2.分析纸造型山的制作步骤。

(1)请学生看步骤图,分析制作步骤。

(2)讨论:想一想,可以表现山的纸造型还有哪些方法?

3.研究纸造型组合、重叠的处理方法。

4.学生创作。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添制或添画一些植物进行陪衬。

6.师生互动评价。

灵璧奇石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第22页,共49页

教材用大篇幅介绍了安徽灵璧奇石。通过对灵璧奇石的独特形态、色泽、质地、

纹理等方面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他们对

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石头,在路边、溪涧随处可见,随处可捡。将它们拾起、洗净,我们就会发

现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色彩和肌理极为丰富。用石头造型可以较为夸张、概括

又极具变化,加上线、铜丝、螺丝、纽扣等实物装饰或彩绘等方法装饰,极易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意在引导学生根据石头形状、色彩等特征,通过有趣的

石头造型设计,在玩耍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

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五、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石头、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

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石头造型作品、AB胶或502胶等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灵璧奇石图片,感受奇石自然美。

(2)揭示课题:《灵璧奇石》。

第23页,共49页

今天,同学们带来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老师也带来了用石头制作的作品。(出

示教师范作)大家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把石头做成这么好看的小动物的呢?

2.深入研究,分析归纳。

(1)老师分解石头小动物:身体一石头形状有很生动的动态;

耳朵一两块小小的石头;

尾巴——独特的石头。

(2)把其他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3)归纳卵石动物的造型特点。(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3.学生创作。

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1)设计构思一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

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2)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3)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

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4.欣赏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

服?

5.课后拓展。

在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

并进行艺术创作。

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24页,共49页

一、教材分析

瀑布作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从高山奔腾而下,或婉转流长,或哗然呐

喊,或清脆悠然,昭示自己无可抵挡的力量,向世人展示它那洒脱自信的风采。

这种风采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牵动了他们那激昂的心灵。李白

在《望庐山瀑布》中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表达,可见诗人

眼中的瀑布的震撼力。而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李可染以其作品《千岩竞秀,万壑争

流》,则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瀑布的形态之美,抒写了心中无限的热爱与赞美。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对自然的观察、解读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本课

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题,意在通过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

养学生学会运用线的疏密变化和明暗对比方法进行造型。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

意识。教材选用李白的诗歌、李可染的国画以及各种瀑布的图片和资料等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对瀑布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观察和表现的欲望,训练他们

对线条、明暗的表现力,对自然景色的取舍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名瀑大

川的热爱之情。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

等方法来表现瀑布。

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

难点: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五、课前准备

(学生)参观家乡的瀑布,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师)范作等

六、教学过程

第25页,共49页

1.说说体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瀑布的特点及对瀑布美的感受。

(2)尝试创作。

2.欣赏范作。

(1)欣赏作品,对照自己的作品说说创作的主题。

(2)学生评价范作(注意线条明暗和构图等的表现),并提问:你们觉得瀑布

该怎样表现?

(3)师生共同小结:线的力度、疏密、明暗变化的方法等。

3.学生创作。

(1)主题:我眼中的瀑布。

(2)内容:可以画一道或几道瀑布(注意构思、构图、线条、明暗和色彩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课外拓展。

(1)课外画一些瀑布的速写。

(2)讲解有关瀑布的游览故事。

字的创意设计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

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

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

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

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进了造纸

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第26页,共49页

汉字起源于记事图画。它遵循造型美、对称美、均衡美及意象美的构成法则,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并将其单纯化。它是用来传达信息、记录思想的一种媒体。本

课程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从基本技巧、构成法则及结构、比例、平衡、节奏、

韵律、点画笔调、均匀与重心以及文字设计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面,

创作出有个性、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的字体,并将设计出来的字体根据主题进行

编排和变化,从而构成最美的设计效果。

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对图形的说明,

起着与图形的互补作用。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美术字具有美观、生动活泼、丰富多

彩、整齐醒目的特点,具有刚劲、细腻、浪漫、形象等特殊意境,给人以千姿百

态的美的享受。在不少的设计中,文字本身就是图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在报刊、

杂志、书籍,展览会、环境布置、商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美化工作中,发

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形

态优美,如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这与传说中仓颉造字时

的“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查龟纹鸟迹之像,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了博采众美,因情生

文,因文见情,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从汉字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

注入了美。

本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我们可以分三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为古老汉字文化的介绍和现代美术字的欣赏。

第二课时为基本美术字体的了解与练习。美术字的基本字体有两大类:第一类

是宋体字,第二类是黑体字。大量的变体美术字,都是在宋体、黑体的基础上变

化产生的。

宋体字:其风格特点是典雅工整、严肃大方。笔画形象特征是横细竖粗,竖画

起笔、横画落笔、转折处都有装饰角。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这类字体比

较适合阅读,所以在报刊、书籍以及招贴海报、包装装潢、书籍封面等的文字设

计中广泛使用。

第27页,共49页

黑体字:其风格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单纯,浑厚有力,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其笔画特征是横竖从视觉上看粗细一致,笔画方头方尾,方黑一块。因此,也叫

等线体、方体。

第三课时为字的创意和设计应用,注重文字的形象创意方法,加入文字图形化

的设计,从而拓展文字的表现空间,也可以通过运用电脑辅助设计,使得文字造

型的变化更加多姿多彩。通过试着设计一些简单的字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

力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学校教育来说,学写美术字,对促进

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创美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

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

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

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

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作画工具。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

第28页,共49页

(教师)准备宋体、仿宋体、新宋体三种美术字和分解宋体、黑体美术字的基本

笔画的挂图,教师范作,变体美术字的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导入课题。

(1)欣赏教材上的变体美术字或教师的范作,(可以是招贴广告中的文字剪贴)

并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欣赏一幅毛笔书法作品和一本书的封面文字,进行比较,说说文字的功

能及用途。

2.了解历史,了解古汉字。

(1)出示或书写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猜一猜它是什么字?(如:日、月、山、

水、草、木、鱼、牛、鸟等字。)

(2)书写、讲解这些文字的变化过程。

(3)教师可以在宣纸上用毛笔书写几个不同字体的汉字。如:篆书、隶书、

正楷、行草、宋体、黑体等。

(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对汉字艺术的理解。

小结: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

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

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

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

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进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在当代出版印刷中应用最广的两种字体:宋体和黑体字。

3.探讨创意,感受创意。

(1)请全班字写得最好的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几个简单的汉字。(教师事先在黑

板上画好了方框,要求学生将字写入框内)

(2)介绍、演示宋体和黑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及变化过程。导入宋体和黑体

美术字学习,重点对笔画、结构及同一组字的大小统一、笔画粗细统一等作详细

介绍。

学习方式的指导:“你发现这种字体有什么特点?”

第29页,共49页

引起学生思考、讨论与观察,尤其让学生感受美术字的规范性和装饰性的特点。

以“永”字为例、出示不同字体的范画。

①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

时顿角明显。

②仿宋体:挺直、秀丽,笔画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角。

③黑体:笔画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3)讨论、小结。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有着整齐、醒目、美观、易认的特点,

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

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帧上等都离不开美

术字。

4.欣赏范作,分析比较。

(1)出示两个字,探讨判断哪个是黑体、哪个是宋体字。

(2)介绍不同字体在电脑设计中的应用。

(提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或直接逐一介绍印刷品中的各种字体。)

5.作业练习,体验创意。

(1)书写一个宋体和一个黑体字。

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

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布局时应

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提示:也可以写一下

这两种字的基本笔画。)

第30页,共49页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作业师生评价。

(1)作业展评。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对照“笔画形状是否统一,结构是否

稳妥,文字在格内是否满格,大小一致”的要点,共同评议优劣。

7.课外拓展、延伸。

(1)收集各种商标、招贴、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2)提供探索性的主题: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和起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学生优秀作业,范作,广告招贴、商品包装、报刊标题等剪贴图。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比较。

(1)出示学生作业,总结前课学写宋体、黑体美术字的情况,肯定优点、指

出缺点,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各种变体美术字挂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它与宋体、黑体美术字的

异同。

(3)教师小结: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美术字、黑体美术字的基础上,把笔画、

字形作了改变或夸张,使其更具装饰性的一种字体。书写时根据文字的内容,运

用丰富的想象力,对字形、笔画、结构进行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具有多样的自

由变化和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强化文字的精神含义的目的。

2.小组讨论,研究创意。

(1)研究美术字的写法:

第31页,共49页

讲演结合,先说明变体美术字的实用意义。按课本所示的三种常见变化规律,

讲授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设计和书写方法。着重提出:笔形的变化,讲究实用性、

可读性、艺术性等。

(提示:在讲解变化的方法时,为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如冷饮店的“冰”字,或让学生自己进行联想。)

(2)板书:特点: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用途:多用于广告招贴,商品包装,报刊标题,书籍的书名等。

3.寻找内容,设计构思。

(1)引导学生对课本字例作评议,以拓宽学生对文字创意设计的思路。

(2)探讨文字中其中一个笔画变化的情况:找一件物品替代。

(提示:利用直尺、水彩笔等工具,在“火”、“果”、“雨”、“日”中任选一例,设

计并绘制成变体美术字。)

4.学生创作,巡视指导。

(1)选一个字或一个词,如“美”或“浪花”等,根据文字的内涵来构思创意的

形式,体会变体美术字的适应性。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拓展,保存作品

(1)自己评:让设计好的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法、过程。

(2)师生共评:对能写出有创意的美术字的学生给予鼓励。

(3)保存学生作品。

(4)课后收集各种商标、招贴、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学生优秀作业、范作、各种板报、招贴、宣传广告、商标等挂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第32页,共49页

(1)欣赏学生的作业,讲评优秀的创意设计作品,并由此进行启发、引导。

(2)提问:你认为字形创意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字的创意设计可以应用在什

么地方?

让学生欣赏课本内范例和课件范例,启发学生进行美术字变形、装饰、色彩、

美化的思维。

(3)小结。

2.创意分析。

(1)欣赏美术字在商标、招贴中应用的范例。

(2)讨论分析商标及招牌的创意。

(3)小结:有创意的美术字能吸引人,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强,装饰效果很

好,有些美术字本身就是一幅图案。

3.表现创造。

作业练习:设计一个报头或题花、或封面文字设计、或广告招贴、或商标文

字设计、或招牌设计等。

4.创作辅导。

学生作业设计开始,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进一

步启发其他同学。要求:字型变化有序,装饰美观。

5.互动评价。

(1)自己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小结拓展。

(1)了解和关注电视、影片中的动画文字创意设计。

(2)保存学生作品。布置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33页,共49页

图形联想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图形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而且关系密切。图形本身是视觉空

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表现媒体,它在

人们的文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形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和开发想象

意识的课程,并通过作业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

思动力,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基础。

一个圆,在小学生的眼里会变成太阳、月亮、球、饼、轮子、扇子……小学

生是善于想象、长于联想的。但平时小学生对各种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的

图形往往又是不太注意的。本课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活动,引

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和大小的联想,启发

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

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对图形的基本运用、图形的基本训练形式加以介绍

和讲解。

本课展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