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9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9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9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9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19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诗经·蒹葭》的教学重点的是______。A.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B.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体(江南博哥)会它的表达效果C.《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D.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正确答案:B[考点]语文教学(上)

[解析]教学重点,必然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掌握的内容。《诗经·蒹葭》中采用了大量重章叠句,运用赋比兴表情达意。应将其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进行感悟、学习。

2.

学习《江南春》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借古讽今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______。A.《石头城》B.《念奴娇·赤壁怀古》C.《逢人京使》D.《泊秦淮》正确答案:C[考点]文学文化(上)

[解析]A项,《石头城》是刘禹锡的诗作,借六朝的灭亡,讽喻现实,寄托对国运衰微的感慨。B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C项,《逢入京使》是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但没有运用借古讽今手法。D项,《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诗歌借陈后主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3.

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______。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正确答案:A[考点]语文教学(下)

4.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B.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C.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D.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正确答案:D[考点]语文教学(中)

[解析]D项是小学5~6年级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初中阶段应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5.

阅读以下《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你认为课文哪个地方写得最好,给你的印象最深?”一个学生回答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对这位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进行正面评价,而是说“下面我们看看课文的第一段写了什么”,接着便又继续串讲课文。

对以上教学实录评价不正确的是______。A.这个学生很聪明,准确地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句B.如果教师因势利导,以这个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将会迎刃而解C.如果教师给予正确评价和反馈,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也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D.教师不应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否则将会失去教学主动性,必要的时候要拉回学生的思维正确答案:D[考点]语文教学(下)

[解析]针对题干所示教学实录来分析,学生准确地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句,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评价与反馈,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发散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该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面评价,而是继续自己的教学安排,没有“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缺乏教学的灵活性。

6.

教学某版教材第六单元李白的《行路难》一诗时,有学生指出该诗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作。教师因势利导,请学生整理盛唐时期其他的作家及其作品。以下表述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______。A.王维《渭川田家》B.孟浩然《过故人庄》C.崔颢《黄鹤楼》D.贾岛《寻隐者不遇》正确答案:D[考点]文学文化(上)

[解析]题干《行路难》一诗是盛唐诗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初唐代表诗人主要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崔颢、岑参、高适等人,而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有杜牧、贾岛等人。故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下列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B.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C.重视“填鸭式”教学,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D.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正确答案:C[考点]语文教学(上)

[解析]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而不是“填鸭式”教学;应注重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C项说法有误。

8.

以下是学生整理的文学常识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B.收录神话的作品集:《山海经》《淮南子》《列子》《世说新语》C.“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正确答案:B[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B项,《山海经》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淮南子》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比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古代神话。《列子》也载有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比如“愚公移山”。《世说新语》是我国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未收录神话作品。

9.

教师在讲解成语运用时,强调学生应注意谦辞和敬辞的使用,并列举了以下句子辅助教学。以下适于用作反例的是______。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C.我们都司空见惯了这些随地吐痰、破坏环境的陋习D.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正确答案:B[考点]成语的运用

[解析]B项,“抛砖引玉”指的是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辞,所以用在“刘厂长”身上不合适,显得没有礼貌。A项,使用对象不当,“汗牛充栋”常用来形容藏书非常多,这里用来形容楷模不当。C项,使用不当,“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后面不能带宾语,这句话应改为“我们对这些随地吐痰、破坏环境的陋习都司空见惯了”。D项,语义重复,“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A、C、D三项虽然同属成语的错用,但未涉及谦辞、敬辞范畴。

10.

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围城》《边城》《家》《雷雨》四部作品,要求学生归纳其作品主题。以下学生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学生甲:《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反映了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B.学生乙:《围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心灵的澄澈与纯净,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C.学生丙:《边城》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D.学生丁:《家》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正确答案:A[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A项归纳正确。B项描述的是《边城》的主题。C项描述的是《围城》的主题。D项描述的是巴金长篇小说《寒夜》的主题,而其另一部小说《家》则以高家这一代表性封建大家庭为典型,揭露了封建家族内部的腐烂与封建制度维护者的丑恶、顽固、腐朽,展现了觉新、觉民、觉慧等青年人的不同遭遇与其所选择的不同道路,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落。

11.

阅读以下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思路,按要求答题。

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表达思念的画;

(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表达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本次教学过程评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正确答案:D[考点]语文教学(下)

[解析]D项,这则教学看上去形式多样,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阅读《猫》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郑振铎先生撰写的《猫》一文。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想必养过猫的同学一定很了解吧。老师事先安排了预习,大家讨论5分钟看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有关猫的知识。

生1:我家里养过一只猫,它长着一双圆圆的眼睛,浑身上下都是黑色,很可爱,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睡觉。

生2:猫长着一双锋利的爪子,可以抓住老鼠。我家的仓房里一只老鼠都没有,那可是猫的功劳。

生3:猫的脚垫很有趣,走路时很轻,可以防止老鼠听到声音。还有它的胡须,作用可大了,我从《百科全书》中了解到猫的胡须可以帮助它掌握洞口的大小。

学生发表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猫的知识10分钟,教师相机解答并提问。

师:找几位同学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的养猫经历如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复述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养猫经历。学生畅所欲言,讲起了自己养猫的故事。

对上述教学片段的评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学生用了充足的时间交流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猫的特征、畅谈自己养猫的经历,为接下来文本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体现了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特点B.课堂教学被过度“生活化”了,忽视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C.教师不应将学生过度地引导到“生活”中,而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D.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鲜明导向正确答案:C[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案例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交流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猫的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给予评价和提问。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养猫的经历。从表面上看,教师将这节课上得很有“生活气息”,但热闹有趣的背后,却暴露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端走向——语文课堂教学过度“生活化”,忽视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学生只关注“生活所得”,不关心课文内容,教学时间在这种远离教材的“生活化”交流中越耗越少。因此,教师不应将学生过度地引导到“生活”中,而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C项说法正确。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语文教学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的状况,倡导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鲜明导向。但这位教师在实践中却过度解读了这一理念,故A、B、D三项表述错误。

13.

在教学某版初中语文教材《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下列选项中,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意在让学生通过精读,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B.意在让学生通过有重点地阅读,分析说明顺序C.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D.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结构特点正确答案:C[考点]语文教学(中)

[解析]通过题干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可知,A项“说明方法”错误,B项“说明顺序”也不能体现,D项说法太过笼统且“结构特点”未得到体现。

14.

教师指出在元、明、清三代,我国长篇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就这一时期产生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推荐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______。A.《三国演义》B.《西游记》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正确答案:D[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A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B项,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C项,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D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5.

在九年级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为孔子和孟子制作一个小档案,并搜集孔子和孟子说过的成语或名言。以下学生搜集的名言并非出自“孔孟”之口的是______。A.学不可以已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正确答案:A[考点]文学文化(下)

[解析]A项句子出自《荀子·劝学》。B项句子出自《论语·卫灵公》。C项句子出自《孟子·告子下》。D项句子出自《孟子·告子上》。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0分)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问题。

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①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而你微微低头,看见的野花朵朵,嗅到的芬芳阵阵不也是风景吗?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川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不也很美吗?

②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熟悉的地方也处处充满风景,所缺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捉每一屡惊鸿之美的眼睛。

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一代金主马踏中原、游目江南之志的柳永可谓是没落失意,空有一不留神便溢得满纸词句灵动生辉的才华,却只落个柳屯田的“大”名。当他无意功名、寄情诗词之时,他募然发现,风景其实一直跟随自己,“才子词人”在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是白衣卿相”。他的才华得到无数人的认可,够了够了,能获得后世一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赞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这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美风景——百姓的认同。所谓“浮名”,哪比得上“浅斟低唱”?有了这最美的风景,柳永在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登基称王。

④“大师绝代风华,天才卓尔不群”,人们以为出书千万,稿费万千,便是一个作家所追求的最美的风景,可是,真正的作家却知道,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一本好书,一领草席,在破庐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时,钱钟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文革”之中,他便是靠着书籍怡然自得,哪管世间几多烦恼,大师自在风景之中。

⑤“迷,则乐境为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许多人苦苦追求风景,却不知道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身于其中,反而看不见风景。

⑥身边处处有风景,只不过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用心捕捉,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是美妙无比的风景,你所追求的风景其实近在咫尺。

⑦当你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你认为那才是最美的风景,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最美的风景。

⑧当你在人生路上匆匆奔跑,追寻风景,请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

问题:1.

请从第②和第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正确答案:错别字:第②段中“每一屡”的“屡”应改为“缕”;第③段中“募然”的“募”应改为“蓦”。

病句: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时,钱钟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

以上病句成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时,钱钟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考点]学生习作(上)

2.

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正确答案: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灵妙,具有美文风范。

首先,素材经典。本文因经典人物素材的运用而内容充实。一则是大词人柳永的素材,柳永自身的作词才华是最美的风景;一则是大作家钱钟书的素材,从另一个角度写身边的风景。两则素材,古今联璧,相映生辉。

其次,引句精彩。作者引用了一些句子,使文章底蕴深厚,彰显文化魅力。特别是引用《菜根谭》中的原句,揭示了全文的关键,点明了发现风景的真谛所在。

最后,哲思动人。在优美的文字之下,隐藏着震颤读者心灵的哲思,指引了一种人生方向。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含义隽永,启发性强。[考点]学生习作(上)

3.

阅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些情感,需要表达;有一些情感,需要宣泄,同学们,当你们高兴、伤心、失意、得意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和宣泄?(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作答)

生:当我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然后买点儿好吃的慰劳自己。

生:我会把我的喜悦告诉我的亲人、朋友、同学,让他们与我同乐,甚至我会将笑容送给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可能有点儿情不自禁吧。

生:当我伤心时,我会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放声大哭,让所有的不快都随泪水滑落。

生:我喜欢一个人去逛,看看繁华的街市,看看美丽的景色,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伤心慢慢逝去。

师: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老师在看同学们的作文时发现有些同学喜欢将感情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方法,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同学们对此有没有同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一篇文章,验证一下老师说得对不对。

出示本班学生的一篇文章——《苦难,是一笔财富》。(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节选)

凄冷的冬夜,空气似乎也凝固成苍白的了,骤然的一声号啕大哭把我从梦中惊醒了。一种预感像电流般击穿了混沌的心境,惨惨的,白亮亮的。

我睁开眼:奶奶不在身边,外面的喊声、哭声在深夜里格外的刺耳。我忙披一条毯子,光着脚、跑了出去,外面有许多人!我一出去,外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许多人都无奈地摇摇头,一些大娘大婶甚至哭起来:孩子还小呀!大的才八岁呀!突然妈妈的哭喊声直入我的耳膜。“妈妈……”我飞也似的跑到堂屋,立即吓呆了:中间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的是我那穿军装的爸爸!一步步挪到床边,我很想和爸爸说说话,到了近前我才发现,爸爸睡着了。我用小手摇了摇爸爸,可他就是不睁开眼睛看我。“我的孩子,咱的命好苦啊!”妈妈一把把我拽过去,抱着我哭道:“孩子,你爸爸走了,抛下我们不管了……”扑通一声,我双膝跪在爸爸的床前,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喊着我那远走的爸爸……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拉着弟弟的手,带着那路人惋惜的目光,去为爸爸扫墓,至今已有七年……

我已欲哭无泪了,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生活对我的残酷!十几岁的我变得成熟了许多,我必须珍惜我拥有的!用双手一次又一次抹去妈妈眼角的泪水,把饭递到她的手中:“妈,吃吧,还有我和弟弟呢,我们会看到希望的。”妈妈抱着我和弟弟,流下两行热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地了解了生活的内涵,苦难的生活,是份损失,更是份财富。它教会了我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PPT展示: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2.这段文字是否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3.文章的言辞有没有强烈的感染力?请举例说明。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感情?)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将自己当时的痛苦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细节写得很好,爸爸去世后,我的动作、神情等刻画得很细致。

生:我觉得本文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些细节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可以将看到亲人去世时心里的苦痛抒写得再沉重些。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非常好,老师读了之后觉得本文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做到了以情动人,做到了灵与肉的融合,那么如何将感情流淌于字里行间,使文章真情永驻,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呢?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完成以下任务,组长做记录。

(PPT展示:1.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2.修改你认为欠妥的地方。)

生:可以加入适当的景物描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词句,注意观察,加深体会。

师:生活中感人的情节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体会,能让我们感动的事就无处不在。下面我把我自己写的一个生活片段,与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将自己写作的一篇短文——《妈妈在路边等我》朗读给学生听,请学生提出意见)

生:老师写得很真实,也很感人;听了老师的文章,我发现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瞬间很多,我们应该抓住它,记下来,写出来;虽然老师只写了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感情却是真实的。我想提个意见,您虽然工作忙,但不要等您妈妈“走不动了”再去陪妈妈,应该从现在做起。

师:谢谢你!你说得对,我们关心妈妈应从现在做起,忙不应该成为借口。最后留个作业:将你们成长历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来,然后读给自己听。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你自己,放开你的心灵,让我们坦然地去面对人世间各种或喜或悲或乐或愁的情感,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去尽情地抒写自我,相信同学们通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问题: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堂作文课的教学实录节选,请指出它的优点。正确答案:让学生能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情,除了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环境之外,教师的教学引导也非常重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时也排除了他们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使其打破千人一面的老套式,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本案例的设计重点是赏析一篇本班学生的例文,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写作是每个人表情达意的内在需要,每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同,把它真实地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也就成了作文。然后,教师展示例文,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拨,特别提出“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让学生用真情感动自己,进而打动读者。最后,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引导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这种从例文入手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例证明,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贵的是教师不仅能从理论上指导学生,还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影响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丰富写作素材,使学生的写作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考点]教学案例(上)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来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单元导语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课文导语

《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1.

将文章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答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人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洒满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考点]教学设计题(上)

2.

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积极达观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确立依据

①根据新课程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