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_第1页
2024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_第2页
2024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_第3页
2024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_第4页
2024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II目 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性用件 13术和义 14缩语 25一规定 26低电线带波信 3统成 3元成功能 3候境件 4作源 4信能性要求 4气全求 5磁容要求 5验件 5信能性试方法 6电安试方法 12电兼性验法 12检类及果定 12检项目 127低电线带波信 13统成 13元成功能 13候境件 13作源 13信能性要求 13气全求 14磁容要求 14验件 14信能性试方法 14电安试方法 16电兼性验法 16检类及果定 16检项目 168中电线波信 17统成 17IIII元成功能 17候境件 17作源 18信能性要求 18气全求 19磁容要求 19验件 19信能性试方法 19电安试方法 21电兼性验法 21检类及果定 21检项目 219工载通信 22统成 22元成功能 23候境件 23作源 23信能性要求 24气全求 24磁容要求 24验件 24信能性试方法 25电安试方法 25电兼性验法 25检类及果定 25检项目 25附录A(范)气境条件 27A.1比度参湿度 272湿范围 27A.3气力 27附录B(范)电全要及验法 281气全求考海拔面要) 28B.2气全验法 29附录C(范)电容性求试方法 31C.1磁容要求 31C.2磁容试方法 32附录D(范)检别及果定 35D.1验别 35D.2验果定 35PAGEPAGE16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范范围注:配网电力线载波通信包括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工频载波通信。(GB/T7354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GB/T12192移动通信调频发射机测量方法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GB/T17626.4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GB/T17626.6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用户主设备masterdevice用户从设备slavedevice主节点通信单元mastercommunicationunit负责完成组网控制、网络维护管理等功能,包括载波耦合单元、收发单元、处理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slavecommunicationunit负责与主节点通信单元建立网络连接等功能,包括载波耦合单元、收发单元、处理单元。载波通信carriercommunication采用调制方式将信息嵌套在载波信号上,通过特定媒介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载波频率carrierfrequency用来携带信息的载波信号的频率。工频powerfrequency工业用电中交流电源的频率,一般为50Hz或60Hz。高频highfrequency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高频指3kHz至30MHz之间的载波频率。频带frequencyband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频带指载波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带宽bandwidth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带宽指载波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度。中压mediumvoltage配网中压通常指10kV-35kV之间的电压。低压lowvoltage配网低压通常指220V、380V的电压。通信距离communicationdistance通信速率communicationrate单位时间内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数。网络时延networklatency业务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封装、传输、解析所用时间。丢包率packetlossrate传输失败的数据包数量占传输数据包总数量的百分比。功率频谱密度powerspectraldensity单位带宽内对应的信号功率。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PLC: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BroadbandPowerLineCommunication)CCO:中央协调器(CentralCoordinator)DTU(DistributionTerminalUnit)FTU(FeederTerminalUnit)NPLC:(NarrowbandPowerLineCommunication)PFPLC:(PowerFrequencyPowerLineCommunication)RBW(ResolutionBandwidth)STA:站点(Station)UT:试验电压(TestVoltage)VBW:显示带宽(VideoBandwidth)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的载波频率范围为3kHz~500kHz,带宽不超过400kHz,适用于低压电力线低速通信场景。500kHz400kHz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载波频率范围为3kHz~30MHz,适用于中压电力线高速通信场景。(50低压BPLC系统由一个主节点通信单元和若干个从节点通信单元构成,实现用户主设备与用户从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如图1所示。380V线路配电变压器从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主节点通信单元……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主设备用户从设备380V线路配电变压器从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主节点通信单元……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主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耦合单元载波耦合单元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耦合单元载波耦合单元载波耦合单元图1 低压BPLC系构成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11V~2430s低压BPLC本地通信功率消耗如表1所示。表1 低压BPLC本通单功耗求本地通信单元类型静态功耗W动态功耗W单相通信单元≤0.8≤6三相通信单元单相≤0.25,三相≤0.5单相≤1.5,三相≤2.5交流单相或三相四线电源供电时,应有抗三相四线配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能力,耐受1.9倍标称电压4h,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交流磁通密度应小于0.5mT。109960、10.1应支持用户主设备对用户从设备的广播对时功能,对时误差不应大于10s。通信距离不应小于1000m。0.241MHz~11.96通信速率不应小于1Mbps。网络时延应小于30ms。丢包率上下行丢包率应小于1%。

带内分段使用。

低压BPLC基本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工作频带内不应大于-45dBm/Hz,工作频带外不应大于-75dBm/Hz。抗衰减性能不应小于95dB。抗白噪声性能不应小于60dB。抗频偏性能不应小于200ppm@25MHz。频段1抗脉冲干扰性能不应小于80dB,频段2抗脉冲干扰性能不应小于70dB。抗窄带干扰性能不应小于90dB。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冲击电压应符合附录B.1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附录C.1的规定。应在以下标准大气环境条件下开展试验,并在试验期间保持相对稳定。a)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8kPa。a)频率:50Hz,允许偏差-2%~+1%;b)额定电压:200V/380V,允许偏差±5%。12V、2448Vb)电压允许偏差-15%~+20%;c)纹波峰峰值≤5%。辐射屏蔽装置1kHz~1GHz;70dB;辐射参数测量时所使用的辐射试验场地,应符合GB/T12192的规定。噪声发生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00MHz;-20dBm。耦合器在标准温度范围,耦合器输入、输出插入损耗不应大于0.3dB。衰减器在标准温度范围,衰减器输入、输出插入损耗不应大于3.5dB,驻波比不应大于1.4,衰减调节范围0dB~127dB。300AB5min1030030015min2min5min300AB5min1010300AB5min103min10s10s300AB5min1h1:145dBm/Hz25MHz-30dBm60模1200020001%1kmAC220V

测试载具测试载具DC12VDC12V衰减器测试载具测试载具DC12VDC12V衰减器软件平台被测从节点被测主节点图2通信距离试验方法示意图工作频带试验方法如图3所示,在隔离电源、阻抗稳定环境下,频谱仪设置RBW带宽10kHz、VBW带宽100kHz,软件平台控制被测节点处于持续发送状态,使用频谱分析仪采集发送信号,读取频谱仪波形上升沿与下降沿拐点之间的频带作为工作频带。测试载具DC12V测试载具DC12V频谱仪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3工作频带试验方法示意图

电源线 512测试载具DC12V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侦听设备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4通信速率试验方法示意图

kAC220V

测试载具测试载具DC12VDC12V软件平台测试载具测试载具DC12VDC12V软件平台被测从节点被测主节点图5网络时延试验方法示意图61:11字节20002000AC220V

测试载具测试载具DC12VDC12V软件平台测试载具测试载具DC12VDC12V软件平台被测从节点被测主节点图6丢包率试验方法示意图功率谱密度试验方法如图7所示,隔离电源、阻抗稳定环境下,频谱仪设置RBW带宽10kHz、VBW带宽100kHz,软件平台控制被测节点处于持续发送状态,使用频谱分析仪采集发送信号,并测量发射功率谱密度。AC220V

测试载具DC12V频谱仪软件平台被测节点测试载具DC12V频谱仪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7功率谱密度试验方法示意图8100dBm/HzAC220V

电源线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8抗衰减试验方法示意图9100dBm/Hz25MHz30dBm10AC220V

测试载具DC12V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信号发生器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9抗白噪声性能试验方法示意图100dBm/HzAC220V

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10抗频偏性能试验方法示意图1110045dBm/Hz100kHz1μsVAC220V

测试载具DC12V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信号发生器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11抗脉冲干扰性能试验方法示意图抗窄带干扰性能试验方法如图12所示,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数据包为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谱密度为-45dBm/Hz的条件下,利用信号发生器加入窄带干扰(见表2),软件平台设定衰减初值,控制透明设备向被测节点发送数据包,被测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进行应答,若丢包率小于10%,则适当调增衰减值,直至丢包率不小于10%,上一次设置的衰减值作为抗窄带干扰性能值。表2 窄带扰征频段频率/MHz功率/dBm频段11-20频段13-30频段16-30频段20.5-20频段22-30频段25-30测试载具DC12V测试载具DC12V透明设备信号发生器软件平台被测节点

图12抗窄带干扰性能试验方法示意图

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冲击电压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2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C.2的规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低压BPLC设备检验项目如表3所示。表3 低压BPLC设检项目建议顺序检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1通信功能及性能测试数据采集√*√√√*2事件上报√*√√√*3白名单管理√*√√√*4广播对时√*√√√*5远程升级√*√√√*6通信距离√*√√√*7工作频带√*√√√*8通信速率√*√√√*9网络时延√*√√√*10丢包率√√11功率谱密度√*√√√*12抗衰减性能√√13抗白噪声性能√√14抗频偏性能√√15抗脉冲干扰性能√√16抗窄带干扰性能√√17电气安全试验绝缘电阻试验√√表3低压BPLC设备检测项目(续)建议顺序检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18绝缘强度试验√√19冲击电压试验√√20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21工频磁场抗扰度√√2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23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24静电放电抗扰度√√2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26振荡波抗扰度√√27浪涌抗扰度√√“√*”表示批次抽检的项目。系统构成系统构成应符合6.1的规定。单元构成及功能单元构成及功能应符合6.2的规定。气候环境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工作电源通信单元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20%;通信单元采用的直流电源,电压允许范围为11V~24V。通信单元功率消耗要求如表4所示。表4 通信元耗求本地通信单元类型静态功耗W动态功耗W单相通信单元≤0.25≤1.5三相通信单元≤0.35≤4抗接地故障能力应符合6.4.3的规定。通信功能和性能要求应支持用户主设备主动方式采集数据、主节点通信单元主动方式采集数据,采集成功率不应低于99%。主节点通信单元应支持白名单管理机制,允许白名单地址入网,剔除不在白名单地址范围的节点。应支持用户主设备对用户从设备的广播对时功能。通信距离不应小于1000m。工作频带为3kHz~500kHz,可支持分段使用。通信速率不应小于0.3kbps。网络时延不应大于1s。丢包率丢包率应小于1%。发送功率不应大于27dBm,且信号发送功率频谱密度不应大于-10dBm/Hz。抗衰减性能不应小于99dB。抗白噪声性能不应小于60dB。抗频偏性能不应小于200ppm。抗脉冲干扰性能不应小于80dB。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冲击电压应符合附录B.1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附录C.1的规定。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6.8的规定。通信功能及性能试验方法300AB5min300300ABmin1010300ABCmin103min1010s1:127dBm601200020001%1km。RBW1kHz、VBW10kHz,128321:112820002000隔离电源、阻抗稳定环境下,频谱仪设置RBW带宽1kHz、VBW带宽10kHz,软件平台控制被测节点处于持续发送状态,使用频谱分析仪采集发送信号,并测量发射功率。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数据包为128字节、带内发射功率27dBm的条件下,软件平台设定衰减初值,控制透明设备向被测节点发送数据包,被测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进行应答,若丢包率小于10%,则适当调增衰减值,直至丢包率不小于10%,上一次设置的衰减值作为抗衰减性能值。12827dBmMHz40dBm10%,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数据包为128字节、带内发射功率27dBm的条件下,软件平台设定频偏初值,控制透明设备向被测节点发送数据包,被测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进行应答,若丢包率小于10%,则适当调增频偏值,直至丢包率不小于10%,上一次设置的频偏值作为抗频偏性能值。12827dBm100kHz1μs410%10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冲击电压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2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C.2的规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检验项目检验项目要求如表5所示。表5 低压力窄载通检验目建议顺序检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1通信功能及性能测试数据采集√*√√√*2白名单管理√*√√√*3广播对时√*√√√*4通信距离√*√√√*5工作频带√*√√√*6通信速率√*√√√*7网络时延√*√√√*8丢包率√√9发射功率√*√√√*10抗衰减性能√√11抗白噪声性能√√12抗频偏性能√√13抗脉冲干扰性能√√14电气安全试验绝缘电阻试验√√15绝缘强度试验√√16冲击电压试验√√17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18工频磁场抗扰度√√19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20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21静电放电抗扰度√√2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23振荡波抗扰度√√24浪涌抗扰度√√“√*”表示批次抽检的项目。系统构成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由一个主节点通信单元和若干个从节点通信单元构成,实现用户主设备与用户从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如图13所示。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主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主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从设备用户主设备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耦合单元载波耦合单元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收发单元载波耦合单元载波耦合单元载波耦合单元图13 中压力载通系总体构意图单元构成及功能FTUDTU气候环境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工作电源通信单元若采用工频交流电源,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20%;通信单元若采用直流电源,电压允许范围24V~48V。耗单相载波机静态功耗不应大于15W,载波机通讯时功耗不应大于20W。抗接地故障能力应符合6.4.3的规定。通信功能及性能要求1099%。应具备用户从设备主动将异常事件上报至用户主设备的功能,其中,停电事件主动上报时间应小于60s、上报漏报率小于1%、误报率小于0.1%。8..3主节点通信单元应支持白名单管理机制,允许白名单地址入网,剔除不在白名单地址范围的节点。应支持用户主设备对用户从设备的广播对时功能,对时精度不应大于10s。点对点传输架空线路不小于10km,电缆线路不小于3km。中压载波频带范围为3kHz~30MHz,应支持频带内分段使用。通信速率不应小于100kbps。网络时延应小于100ms。丢包率上下行丢包率应小于1%。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工作频带内不应大于-20dBm/Hz。抗衰减性能不应小于95dB。 抗白噪声性能抗白噪声性能不应小于50dB。抗频偏性能不应小于200ppm。抗脉冲干扰性能不应小于40dB。抗窄带干扰性能不应小于40dB。电气安全要求应符合附录B.1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附录C.1的规定。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6.8的规定。通信功能及性能试验方法用户从设备共25只,初始化主节点通信单元,添加档案信息,等待5min完成组网后启动10个用户设备并发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成功数除以25作为采集成功率。2515min2min5255min1010255min10s3min10s10s255min11:7d9510km()/3km(电缆线)。RBW10kHz、VBW100kHz5125121:11k2000次2000隔离电源、阻抗稳定环境下,频谱仪设置RBW带宽10kHz、VBW带宽100kHz,软件平台控制被测载波机处于持续发送状态,使用频谱分析仪采集发送信号,并测量发射功率谱密度。100-20dBm/Hz1010100-20dBm/Hz25MHz、功率-30dBm10100-20dBm/Hz1010100-20dBm/Hz100kHz1μs41010%,抗窄带干扰性能试验100-20dBm/Hz见表6)10%10%,表6 窄带扰征频段频率MHz功率dBm频段11-20频段13-30频段16-30频段20.5-20频段22-30频段25-30电气安全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2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C.2的规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检验项目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检验项目要求如表7所示。表7 中压力载通设检测目建议顺序检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1通信功能及性能测试数据采集√*√√√*2事件上报√*√√√*3白名单管理√*√√√*4广播对时√*√√√*5远程升级√*√√√*6通信距离√*√√√*7工作频带√*√√√*8通信速率√*√√√*9网络时延√*√√√*10丢包率√√11功率谱密度√*√√√*12抗衰减性能√√13抗白噪声性能√√14抗频偏性能√√15抗脉冲干扰性能√√16抗窄带干扰性能√√17电气安全试验绝缘电阻√√18绝缘强度√√19冲击电压√√20爬电距离√√21电弧距离√√22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表7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检测项目(续)建议顺序检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23电气安全试验短时工频耐受电流√√24雷电冲击耐受电压√√25雷电冲击耐受电流√√√*26局部放电√√√*27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28工频磁场抗扰度√√29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30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31静电放电抗扰度√√3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33振荡波抗扰度√√34浪涌抗扰度√√注:“√*”表示批次抽检的项目。9工频载波通信系统构成PFPLC14单元构成及功能

从节点通信单元10kV线路主变配变配变用户主设备 10kV线路主变配变配变用户主设备 元 元 元 用户从设备 元 元 元 元 发送单元 元 用户从设备主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从节点通信单元…… 接收单元 控制单元 用户从设备 接收单元 元 发送单元 元 用户从设备

从节点通信单元380V线路380V线路PFPLC380V线路380V线路PFPLC10kVCTPFPLC10kV10kV/0.4kV1~4从节点通信单元由接收回路、发送回路和控制回路构成,是PFPLC系统的受控端,直接连接到低压线路上,并和低压用电终端设备通信,利用PFPLC技术与主节点通信单元进行双向通信。气候环境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工作电源三相四线供电时在其中一相或两相断线情况下,交流电源应能维持主节点通信单元和从节点通信单元正常工作与通信。在非通信状态下,从节点通信单元消耗的总视在功率不应大于5VA,有功功率不应大于3W;主节点通信单元消耗的总视在功率不应大于200VA,有功功率不应大于100W。PFPLC101.9通信功能和性能要求应符合6.9的规定。主节点通信单元和从节点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速率可为12.5bps、25bps、50bps等。丢包率上下行丢包率应小于10-2。从节点通信单元调制电流峰值不应大于40A,主节点单元调制电流峰值不应大于300A。通信调制时,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应大于1%。应支持用户主设备主动方式采集数据、主节点通信单元主动方式采集数据,采集成功率不低于99%。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冲击电压应符合附录B.1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附录C.1的规定。试验条件主节点通信单元与从节点通信单元各试验项目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900PFPLCa)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8kPa。试验应按下列标准电源条件进行,并在试验期间保持相对稳定:a)频率:50Hz,允许偏差-6%~+2%;b)额定电压:220V/380V,允许偏差±20%。通信功能及性能试验方法161:116200020001:1161:116300AB5min300300AB5min1010300ABC5min103min1010s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冲击电压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2的规定。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C.2的规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检验类别及结果判定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如表8所示。表8 工频波信验目建议顺序检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全性能试验验收检验1数据采集√√2白名单管理√√3广播对时√√4通信速率√*√√√*5丢包率√√6调制电流峰值√*√√√*7电压谐波畸变率√√8电气安全试验绝缘电阻试验√√9绝缘强度试验√√10冲击电压试验√√11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12工频磁场抗扰度√√1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14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15静电放电抗扰度√√1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17振荡波抗扰度√√18浪涌抗扰度√√“√*”表示批次抽检的项目。23℃;40%~60%;温湿度范围见表A.1。

附录A(规范性)气候环境条件表A.1温湿度范围场所类型级别空气温度湿 度范围℃最大变化率℃/h最大湿度%最大绝对湿度g/m3遮蔽C1-5~+450.55~9529C2-25~+550.510~100户外C3-40~+70135注1: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注2:相对湿度包括凝露;注3:特殊环境区域或场所用户可与供应商协商确定。大气压力应满足86kPa~108kPa(海拔4000m及以下),特殊要求除外。附录B(规范性)电气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B.1表B.1正常大气条件下的绝缘电阻要求额定绝缘电压UV绝缘电阻MΩ测试电压V正常条件湿热条件U≤60≥10≥225060<U≤250≥10≥2500U>250≥10≥210001000MΩ;100MΩ。B.2规定的50Hz1min5mA表B.2绝缘强度试验电压单位为伏特额定绝缘电压U试验电压有效值U<6050060<U≤1252500125<U≤5004000(现表B.3冲击电压峰值单位为伏特额定绝缘电压U冲击电压峰值U≤60200060<U≤1255000125<U≤2505000250<U≤4006000爬电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kV224mm;10kV373mm电弧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kV200mm;10kV200mmB.410kV表B.4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

单位为千伏系统标称电压Ur系统最高电压Um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67.230101242注:以上电压都是均方根值。初级端子与次级端子之间应能承受10kV(均方根值)的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电感耦合器初级端子间应能承受1000A(均方根值)的短时工频耐受电流。电容耦合器初级端子间承受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应符合表B.5的规定。表B.5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单位为千伏系统标称电压Ur系统最高电压Um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67.260101275注1:系统标称电压、系统最高电压是均方根值。注2: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是峰值。电感耦合器初级端子间应能承受峰值为30kA的雷电冲击耐受电流。1.2倍Um501.2Um/√320pC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初级端子间的绝缘电阻,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初级端子对次级端子的绝缘电阻。用50Hz正弦波电压对以下回路进行试验,试验时间为1min,施加试验电压,被测回路为:冲击电压试验每次试验分别在正、负极性下施加5次,两个脉冲之间最少间隔3s,被测回路为:RS485采用游标卡尺等标准量具、不会伸长的胶布带(或金属丝)测量爬电距离。采用游标卡尺等标准量具、不会伸长的胶布带(或金属丝)测量电弧距离。耦合器短时工频耐压试验应符合GB/T16927.1的规定:60s5%;10kV60。10kV60。将电感耦合器水平固定,在初级端子间施加1000A的短时工频电流,持续1s。试验前后电感量变化应不高于5%,初级端子连接线应无热损伤现象。GB/T16927.11.2/50μs530kA8/20μs155%GB/T735460s1.2Um30s1.2Um/√330s

附录C(规范性)电磁兼容性要求及试验方法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表示。AB,5min表C.1电磁抗扰性要求电磁骚扰源严酷等级骚扰施加值施加端口评价等级要求工频磁场-400A/m整机A射频辐射电磁场310V/m整机A射频辐射电磁场430V/m整机A静电放电48kV外壳和操作部分A电快速瞬变脉冲群-1.0kV(耦合)通信线A44.0kV电源端口B振荡波21.0kV(共模)信号输入/输出端口B42.5k(共模,125k()电源端口B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310V电源端口A浪涌21.0kV(共模)信号输入/输出端口B44.0k(共模,40k()电源端口B在表C.1所列严酷等级的工频磁场影响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在表C.1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有外封装的通信单元,在表C.1所列严酷等级的节点放电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