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0+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40+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40+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40+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40+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40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目标引领体系建模知课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明要点知识重构·学“透”历史复习任务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核心词:国家的宏观调控、“福利国家”)复盘·知识体系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整合必修下册第19课第一目,概括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史实。维度概况背景(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教训(2)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实质及目的(1)实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2)目的: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措施国内调控——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措施:①加大政府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2)影响:①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际协调——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金融: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投资:建立世界银行;(3)贸易: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但美国居于主导地位影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共同构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据“本”生发读课本“美国民众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策的走向如何?提示:寻求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平衡。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整合必修下册第19课第二目,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相关史实。背景(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相对论,量子力学,“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了一定发展主要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名师点拨战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革命引发了其他技术革命。(3)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整合必修下册第19课第三、四目,概括社会结构新变化的相关史实。维度内容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建立社会保障:“福利国家”含义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发展阶段(1)确立:二战后(2)日趋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3)曲折发展:20世纪70年代发生“滞胀”危机,减少福利(4)缩小规模: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寻求新的平衡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评价(1)积极作用: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2)局限性: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②一定程度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③没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扩大公民权利:社会运动原因改革未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表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2)目的: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3)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2)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3)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学生运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名师点拨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进步性:使资本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局限性:没有根本触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核心概念】“中间阶层”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的群体,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有较高的收入和可观的生活资产,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国家的宏观调控材料二战后美国政府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摘自《世界当代史》【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美英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各自策略与共同经验。提示: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经验:都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视角2历史探究能力——福利国家材料二战后,福利国家迅速发展,被各资本主义国家用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以保证社会经济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从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这一方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了黄金时期。但在70年代末,各福利国家遭遇了福利国家危机。无论是法国还是瑞典,优厚的社会福利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国家承担的福利开支随着经济的增速放缓而不断扩大,同时个人为了享受足够的福利也不得不拿出收入的较大比例来缴纳各种税费。从20世纪90年代起,福利国家开始了自身艰难的转型。既要搞经济,又要保福利,如何在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目前许多欧洲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卢广伟《京师读本:高中历史读本(必修2)》【思考2】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提示:观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论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干预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完善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美国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度繁荣,国家福利制度也因有充裕的财政收入支持从而达到了黄金时期。到了七十年代末,受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外贸易缩减,国内陷入滞胀困境,被迫采取紧缩财政政策与赤字政策,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社会福利支出成为国家财政负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不得不缴纳高税费来维持国家福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众经济负担。所以,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就会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视角分析历史问题——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提示: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办公职员等群体,从而推动新中产阶级的崛起;“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也进一步提升了中产阶级的经济能力。【核心要点】资本主义治理模式的四大变化1.自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2.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20世纪50-7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减轻,但各国仍旧实施。【备选要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二战的影响。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等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③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及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⑤借鉴吸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特点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等。②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如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的出现。③完善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复习任务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核心词:苏联模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复盘·知识体系化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整合必修下册第20课第一目,概括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的相关史实。项目措施内容结果评价赫鲁晓夫改革(重心在农业)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①积极性: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消极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心在工业)①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②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①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③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③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①经济改革成效甚微②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苏联解体【图解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名师点拨正确认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整合必修下册第20课第二目,概括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的相关史实。建设建立人民民主国家,各国着手恢复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改革原因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概况①南斯拉夫: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②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几经起伏,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剧变原因①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③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结果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名师点拨(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整合必修下册第20课第三目,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维度阐释历程社会主义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伟大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①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③进入新时代:中共十九大召开,激励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大势,前途光明名师点拨东欧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区别(1)东欧改革是激进式改革,即在较短时间内,推倒原有的制度重新建立自由市场制度的改革。(2)中国改革是渐进式改革,通过配置新体制因素以达到体制轮换,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1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一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他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二在改革过程中,苏联顺利完成了第八个和第九个五年计划,1966—1975年间苏联社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3%,全国工业总产值从2294亿卢布上升到5112亿卢布,农业生产总值也从883亿卢布上升到1128亿卢布。经济的发展使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美国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点。提示:相同点: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任答两个方面)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点在工业。视角2分析历史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材料20世纪上半个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资本主义元气大伤,一片萧条与恐慌,世界各国人士都在讨论西方制度垮台的可能性,人民预感到资本主义“末日来临”,很快就要“寿终正寝”了。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摘编自钱正武《世界历史视野中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思考2】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简要说明“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提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角度: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后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活力。国内社会主义发展角度: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遇到瓶颈期,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社会主义发展曲折,但之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使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核心要点】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人改革异同点比较阐释共同点①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都在工业和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③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实际④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不同点①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后期改革侧重政治改革②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③败因不同,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进行根本性变革,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点拨】东欧剧变原因(1)历史原因:受苏联的控制和影响,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现实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动荡。(3)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4)西方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备选要点】1.关于发展道路的启示(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3)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关于政治改革的启示(1)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2)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3)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4)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3.关于经济建设的启示(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的完善与发展阶段时间事件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初—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运动由理想到现实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十月革命的胜利由一国到多国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世界性的社会主义阵营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今由苏联模式到南斯拉夫模式和中国模式5.世界近现代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项目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代表大会制、一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共和制、两院制、三权分立制【点拨】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真题精研·学“活”历史考题维度考向展示考情直播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2023年广东选择考·T16·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命题特点:(1)主要通过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主要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原因、特点及作用,突出对史料实证的考查。(2)主要考查苏联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3)命题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适中;命题多运用图文(或文字)材料,创设情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突出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及对苏联改革的认识2.备考攻略:(1)注意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2)重点掌握苏联改革的原因和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3)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湖北选择考·T15·世界银行受冷战的影响山东等级考·T15·二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浙江6月选考·T14·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浙江1月选考·T17·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浙江6月选考·T15·对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评价2022年湖北选择考·T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全国甲卷·T35·二战后美国对种族问题的认识受冷战的影响2021年湖南选择考·T16·当今日本国民对修改宪法观念变化山东等级考·T14·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双重影响浙江6月选考·T24·学者对电视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2022年重庆选择考·T15·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对重工业的重视2021年海南等级考·T13·中国经济的发展【典题悟法】(2023·广东选择考·T16)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解题指导】明立意本题以西方七国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数据创设学习情境,考查西方国家政策的调整,体现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突出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解释历史问题这一核心价值定时空题干时间是从1978年到1982年,即处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信息据材料可知,1978-1982年西方国家失业率增加,消费品价格增长率整体下降,市场活力不足,因此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A正确排误区【命题源地】教材原文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教考衔接从题干1978-1982年期间“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可知,与“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一致【学霸支招】本题属于史料实证逆向推理题。题干先给出史论,要求在选项中寻找合适的证据,真实意图是考查史料分析能力。做此类题有以下技巧:把握命题主旨本题考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的措施坚持史论结合做出选择后,仍然根据史料正向推理,看是否做到从史料到史论的逻辑一致性【考题体验】知识点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2023·山东等级考·T15)图5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解析】选D。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在研发投资中的占比一直居高不下,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冷战有密切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占比出现下降趋势,并且自1965年开始,其占比相对比较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在该时期,由于美国在与苏联对抗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占比则相对比较稳定,自20世纪70年代起,其占比又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与苏联对抗的实际需要,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故选D;据题干“用于国防研究”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联系不大,排除A;据所学可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但是其占比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排除B;据所学可知,自二战之后,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排除C。【加固训练】(2023·湖北选择考·T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贷款国别申请额批准额法国5.02.5荷兰5.351.95南斯拉夫5.00智利0.40.16捷克斯洛伐克3.50丹麦0.50.4伊朗2.50卢森堡0.20.12墨西哥2.090.341波兰6.00巴西1.00.75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世界银行的贷款最初主要面向西欧发达国家,如法国、荷兰、丹麦、卢森堡等资本主义国家,而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则不能获得贷款,说明世界银行的决策行为明显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受到冷战的影响,C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8年才开始实施的,排除A;从材料信息看,贷款对象集中于发达国家,排除B;区域经济集团化在1949年还没有出现,欧洲的一体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D。2.(2023·浙江6月选考·T14)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解析】选D。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世界。据所学可知,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方便人类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因此D正确;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据所学可知,促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排除A;钢筋混凝土技术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夜生活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排除B;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涉及的技术是食物储存技术,排除C。【加固训练】(2023·浙江6月选考·T15)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解析】选D。本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美国。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没有出现显著下降,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D正确;材料中没有各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数据,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通过柱状图并不能反映出来,排除A;福利制度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贫困问题,排除C。3.(2022·湖北选择考·T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