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行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案TOC\o"1-2"\h\u4052第1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述 322269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征 35477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与作用 319894第2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问题 4318932.1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444012.2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3732第3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540083.1国家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 584333.1.1财政支持政策 5283603.1.2土地政策 584733.1.3金融政策 650793.1.4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 6181753.2地方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 6210073.2.1政策扶持 6120813.2.2土地保障 664083.2.3金融支持 690213.2.4技术推广与服务 628433.2.5组织培育 6263633.2.6激励机制 625631第四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与模式 763574.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 769114.1.1政策引导与支持 714214.1.2人才培养与引进 7155984.1.3技术创新与应用 748954.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 7141474.2.1家庭农场模式 7173164.2.2农民合作社模式 7115954.2.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式 762464.2.4现代农业园区模式 885934.2.5互联网农业模式 87818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8139255.1农业科技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动作用 8312155.1.1提高生产效率 8101605.1.2优化产业结构 8103015.1.3增强抗风险能力 8287605.1.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177195.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8245035.2.1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889095.2.2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素质 9184305.2.3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9231655.2.4深化产学研合作 9298185.2.5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9273985.2.6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920232第6章农业金融服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9195846.1农业金融服务现状与问题 957056.1.1现状 9302876.1.2问题 9210706.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 10280426.2.1需求 10255626.2.2供给 1026578第7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0108527.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0116937.1.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10244517.1.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112217.1.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11313427.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 11118537.2.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关系 11175807.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协同发展模式 11288087.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1220789第8章农业人才培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119998.1农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 12208698.1.1人才培养现状 12180738.1.2人才需求分析 12246988.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育机制与政策 12140638.2.1人才培育机制 12227728.2.2政策措施 133492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3160109.1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385529.1.1发展现状 13124989.1.2发展趋势 13205999.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与运用 13261309.2.1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 13279209.2.2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 14205669.2.3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 1437659.2.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4266779.2.5政策支持与保障 1430290第10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发展展望 141300910.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 142579210.1.1规模化经营 14124410.1.2产业化发展 153232010.1.3科技支撑 152114810.1.4绿色发展 152735610.1.5多元化经营 15750110.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建议与前景展望 15892010.2.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52055910.2.2加强人才培育 15398610.2.3优化土地流转政策 151356810.2.4强化科技支撑 151139810.2.5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15第1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述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现代经营理念,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活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形式。这类主体具备以下特征:(1)法人化或组织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确的法人地位或组织形式,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2)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3)集约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4)市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5)科技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6)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多样,涵盖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实现产业链的延伸。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与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适度规模和较高的生产效率。(2)农民合作社:农民自愿结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通过合作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收入水平。(3)农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5)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3)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4)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5)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第2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问题2.1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其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以大型农场、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为主,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已超过1000万家,其中家庭农场约300万家,农民合作社约220万家,农业企业约50万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2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经营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2)融资难、融资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融资难题。由于农业风险较大、抵质押物不足等原因,金融机构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融资成本较高。(3)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具备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能力较弱。(4)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但在政策落实、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5)产业链条不完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链条延伸、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产业链条不完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需要摸索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第3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与法律法规3.1国家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下是国家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举措。3.1.1财政支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补贴、农业信贷贴息等。3.1.2土地政策国家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租赁、互换、入股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3.1.3金融政策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同时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3.1.4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国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训的支持,通过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经理人培训等,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创业。3.2地方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地方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3.2.1政策扶持地方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3.2.2土地保障地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用地需求。3.2.3金融支持地方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3.2.4技术推广与服务地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品牌培育等服务。3.2.5组织培育地方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3.2.6激励机制地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发展成效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第四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与模式4.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4.1.1政策引导与支持制定针对性政策,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条件。4.1.2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鼓励农业人才创业创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人才支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投身新型农业经营,优化人才结构。4.1.3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4.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4.2.1家庭农场模式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家庭农场特色产品,拓展市场渠道。4.2.2农民合作社模式以农民为主体,实行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整合资源,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4.2.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通过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升级。4.2.4现代农业园区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园发展,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发展。4.2.5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升;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农业业态。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1农业科技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动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农业科技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5.1.1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创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竞争力。5.1.2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5.1.3增强抗风险能力农业科技创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应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5.1.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为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下提出以下提升策略:5.2.1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5.2.2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5.2.3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充足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5.2.4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享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5.2.5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5.2.6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通过以上策略,有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6章农业金融服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农业金融服务现状与问题6.1.1现状农业金融服务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农业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这些机构为农业提供了贷款、保险、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6.1.2问题(1)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覆盖面有限,商业性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不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力较弱,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2)农业金融服务产品单一。现有金融服务产品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尤其是中长期、大额贷款和保险产品。(3)农业金融服务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对农业领域的信贷风险认识不足,导致贷款利率较高,加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负担。(4)农业金融服务监管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在农业金融服务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违规放贷、捆绑销售保险等,损害了农户利益。6.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6.2.1需求(1)多元化融资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中长期、大额贷款的需求较高,以满足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资金需求。(2)保险服务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的风险较为敏感,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3)专业咨询与指导服务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投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与指导服务。6.2.2供给(1)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机构应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研发符合农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中长期贷款、保险产品等。(2)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加大商业性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布局,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力,构建多元化、竞争性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3)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金融机构应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负担。(4)加强金融服务监管。及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农业金融服务行为,保障农户合法权益。(5)提供专业咨询与指导服务。金融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咨询与指导,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第7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7.1.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由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的有机整体。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7.1.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原则(1)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在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2)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保障基本农业生产需求,同时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3)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方向,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7.1.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2)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形成竞争性服务市场;(3)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4)创新服务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5)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农民权益。7.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7.2.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获取所需服务,提高生产效益;同时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实现自身发展。7.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协同发展模式(1)紧密型协同发展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松散型协同发展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合作关系;(3)平台型协同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协同发展平台。7.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1)完善政策体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合作;(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协同发展项目给予资金扶持;(3)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4)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协同发展的信息化水平;(5)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互利共赢。第8章农业人才培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1农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8.1.1人才培养现状我国农业人才培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短缺。农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农业人才培养质量。农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农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8.1.2人才需求分析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农业技术人才,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市场营销能力的人才,以拓宽销售渠道。8.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育机制与政策8.2.1人才培育机制(1)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业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2)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培养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复合型人才。(3)加强农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人才实践能力,缩短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8.2.2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人才培养投入。应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农业人才培养质量。(2)完善农业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业领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人才支持。(3)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提高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4)优化农业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领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1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9.1.1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业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9.1.2发展趋势(1)农业信息化向深度发展。未来农业信息化将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的市场需求、生产管理、政策支持等信息服务。(3)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9.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与运用9.2.1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络、智能设备等,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9.2.2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1)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2)推动农业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决策的科学性。9.2.3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1)推广农业生产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监测、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起重设备出口合同模板国际标准条款3篇
- 2025标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采购合同3篇
- 2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2024年)开发合同
- 2024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与版权交易合同
- 2024年股东协议:公司控制权及决策机制
- 2025年度GRC构件生产与装配技术创新合同3篇
- 2024消防工程设计与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5篇
- 职业学院固定资产购置项目方案
- 个人电动车租赁合同(2024版)一
- 福建省南平市五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英语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5湖北襄阳市12345政府热线话务员招聘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2020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7:“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合同6篇
- 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历史 含解析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学习与临床应用
-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大单元整体设计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机电传动单向数控平台-矿大-机械电子-有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后习题答案合集汇编
- (完整word版)SBS第二册1--4课综合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