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腹膜腔分区及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1页
【腹部】腹膜腔分区及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2页
【腹部】腹膜腔分区及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3页
【腹部】腹膜腔分区及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4页
【腹部】腹膜腔分区及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膜腔分區及影像學表現

腹膜腔定義:腹膜包繞範圍內,由腹膜反折所形成的韌帶、系膜、網膜以及由它們分隔所形成的間隙、隱窩、凹陷等即所謂的腹膜腔。腹膜形成結構小網膜是由肝臟與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端近2cm之間的腹膜反折形成。包括肝胃韌帶和肝十二指腸韌帶。大網膜是連於胃大彎和橫結腸之間的雙層腹膜結構。小腸系膜是寬闊的扇形腹膜皺折,它附著在後腹腔,其根部長約15cm,從十二指腸空腸曲沿著對角線方向走向回盲瓣。橫結腸系膜是位於橫結腸和腹腔後壁之間的較寬的腹膜反折,它與腹後壁的附著線沿水準方向斜行走在十二指腸降部、胰頭、胰體、十二指腸升部的前面。乙狀結腸系膜是倒“V”形的腹膜反折,連於乙狀結腸和腹後壁。鐮狀韌帶和冠狀韌帶是一個由前腹壁連於肝的比較薄的腹膜反折,向下延至臍平面,止於肝圓韌帶索。鐮狀韌帶的兩層腹膜分開包繞肝臟,形成冠狀韌帶止於橫膈,形成胃、十二指腸的韌帶止於肝臟的下表面。肝圓韌帶:鐮狀韌帶的下緣是肝圓韌帶,它是纖維索結構,系臍靜脈閉鎖而成。胃脾韌帶和脾腎韌帶:胃脾韌帶連於胃大彎上部和脾,屬於大網膜的一部分,其內走行著胃網膜左及胃短血管。胃脾韌帶病變可以是轉移性的,它是胃癌向脾轉移的通道。胃脾韌帶分兩層包繞脾臟後,再匯合形成脾腎韌帶,聯繫脾和左腎。脾腎韌帶內含有脾動靜脈的胰尾段。腹膜腔由橫結腸系膜分為上、下兩大部分:結腸上區和結腸下區;結腸下區被小腸系膜又進一步分為左、右兩部分,兩側分別有位於降、升結腸系膜外側的左、右結腸旁溝及小腸系膜與升、降結腸之間的左、右腸系膜竇。結腸上區1、肝上間隙:以鐮狀韌帶為界分為左肝上間隙和右肝上間隙。右肝上間隙以冠狀韌帶劃分為:右肝上前間隙,右肝上後間隙,冠狀韌帶前、後層之間的肝裸區稱腹膜外間隙。左肝上間隙以冠狀韌帶分為其前方的左肝上前間隙和後方的左肝上後間隙。2、肝下間隙:位於肝下方,借肝圓韌帶分右肝下間隙和左肝下間隙,前者又稱肝腎隱窩。左肝下間隙又以小網膜和胃為界分為前方的左肝下前間隙和後方的左肝下後間隙,後者即網膜囊。網膜囊圖解該層面顯示右肝上間隙(21),左肝上前間隙(5),網膜囊上隱窩(2)及肝胃間隙(7)。該層面的肝周間隙與前層相同,脾胃隱窩(12)和脾腎隱窩(13)開始出現,網膜囊脾隱窩(10)與脾胃隱窩間以胃脾韌帶相隔。該層面脾腎韌帶出現(13),脾週三個間隙較上一斷層明顯,20為肝裸區。該層面肝裸區消失,右肝上前間隙與右肝下間隙(16,肝腎隱窩)直接相通。網膜囊前庭(7)和網膜囊下隱窩(8)可見。該層面肝周間隙變小,網膜囊(7)明顯左移,右肝上間隙(18)及左肝上間隙(4)借鐮狀韌帶(1)分開,右肝下間隙(16)及左肝下前間隙(5)被肝圓韌帶隔開。該層面左肝周間隙僅剩下網膜囊下隱窩(2),脾周間隙消失。結腸下區1、升結腸旁溝:位於升結腸的外側,向上可通連肝腎隱窩,向下可通右髂窩及盆腔。闌尾炎穿孔膿液可沿升結腸旁溝流至肝腎隱窩,甚至形成膈下膿腫。2、降結腸旁溝:位於降結腸外側,由於膈結腸韌帶的存在,此溝一般不向上連通,向下可連通左髂窩和盆腔。3、右腸系膜竇:位於腸系膜根右上方與升結腸之間。由於下方有回腸末端相隔,故間隙內的炎性滲出物常積存於局部。4、左腸系膜竇:位於腸系膜左下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