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1过程与方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样品、表格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知识与技能●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2、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桌子上的固体,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观察一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精、先放水再倒酒精、加热„„)说还不能解决问题啊,还得„„(实验)?(?(?(?(5、开始吧。Music„„学生分组自制“鸡尾酒”。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次备课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4、学生实践探究。5、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6、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1)学生比赛(2)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3)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4)多媒体展示大的轮船,引导欣赏(5)将设计的小船画在活动记录上(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1、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2、小组内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探究实验(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很多的方法,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尽量的预设到,并为他们准备尽可能多的有结构的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6、交流、反馈探究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7、多媒体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应用(网漂、钓鱼线等)(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五)指导学生探究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或糖等1、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3、观察与感受(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6)学生谈想法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2)学生设想(3)鼓励课后继续探究下去改变形状浮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使在水里的物起来.过程与方法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2、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3、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如气温、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气压等)。4、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2、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天气的符号教学难点设计富有个性的天气符号反映不同天气的图片,VCD学习过程二次备课活动环节(一)认识温度计(二)测室内的温教师活动1、问;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凉)2、又问: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你估计3、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测1、出示一温度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基本2、简介温度表的使用、刻度的读与写。3、练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温度。学生活动观看室外观察练习读与写测室内温度度测室内温度度2、分组测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小组测温小组测温(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