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真题再现知识总结内容导航第九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讲考纲考情2.最近考情2021全国卷甲(6)、2021全国卷乙(30)2020全国卷Ⅰ(6)、2020全国卷Ⅱ(6)2020全国卷Ⅲ(9)、2019全国卷Ⅰ(6、31)2019全国卷Ⅲ(31)、2018全国卷Ⅰ(5)2018全国卷Ⅲ(6)、2017全国卷Ⅰ(5)2017全国卷Ⅱ(31)、2017全国卷Ⅲ(5)1.最新考纲(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3.目标要求课堂目标听课问题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阐明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5.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6.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1.种群和群落的关系怎样,如何区分不同的群落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3.群落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其意义是什么4.群落演替有哪些类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何影响讲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群落属于生命系统,具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特征,群落可以发生演替;

生物与环境观: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2.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特点,并用数学模型表示3.科学探究——制定并实施方案:用取样器取样阀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4.社会责任——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构思维导图213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真题再现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知识总结(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生命观念】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______内聚集在一定______中各种__________的集合。(2)特征: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空间结构、____________等。(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时间区域生物种群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2)衡量指标:(3)常用统计法: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物种丰富度[注意]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多少,是群落水平的概念;不变而种群密度则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水平的概念。[思考]草原上,老鹰捕食一部分老鼠后,草原群落的丰富度如何变化?3.群落的种间关系食物资源寄居知识总结(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生命观念】知识总结(二)群落的种间关系【生命观念】大豆与根瘤菌1.互利共生特征: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2.寄生特征: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知识总结(二)群落的种间关系【生命观念】跳蚤寄生生物寄主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知识总结(二)群落的种间关系【生命观念】3.竞争特征:①图a可表示:生存能力不同,数量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变化;②图b可表示:生存能力大致相当,呈现“你增我减,你减我增”。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知识总结(二)群落的种间关系【生命观念】被捕食者捕食者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特征:①趋势:“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时间足够长)②峰值:被捕食者通常数量较多。(也有例外,如大树和蚜虫)狼与兔,青蛙与昆虫1.曲线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图1图2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数量多的一种一般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知识拓展】【知识拓展】2.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1)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生物以其他生物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则为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寄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寄主长期共存。【知识拓展】3.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③寄生与捕食:寄生生物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生物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则为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②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知识总结(三)群落的空间结构【生命观念】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分层光照强度食物条件环境资源镶嵌湿度和盐碱度自身生长特点分层镶嵌光照湿度盐碱度食物条件自身生长特点提醒①“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②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知识总结(三)群落的空间结构【生命观念】此图不能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知识拓展】判断下图是否属于垂直结构关注群落结构的两个易错点1)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2)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思考]

A、B、C三幅图显示不同群落的空间结构。请思考:(1)图A为_______结构,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分布于不同层次主要由____________决定。(2)图B为________结构。(3)图C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__。在图示甲~戊5个沼泽区中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直光照强度水平种群甲~戊全部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教材深挖拓展1.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知识拓展】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影响鸟类这种分层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食物的分布和巢位教材深挖拓展【知识拓展】2.(教材P77“拓展题”)“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提示捕食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两者是捕食关系。3.(教材P77“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利用的原理是什么?有何优势?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4.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这是垂直结构吗?(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提示:不是。竹林中的竹子构成一个种群,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的“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213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真题再现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知识总结(四)群落的演替【生命观念】注意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___________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___森林阶段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是一些种群取代了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或已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还有保留的地方基质和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湖底、火山地、原始地球弃耕农田、火灾后、过量砍伐的森林3.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3.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知识总结(四)群落的演替【生命观念】被彻底消灭了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长较多短较少人类活动知识总结(四)群落的演替【生命观念】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5.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提醒自然界中存在因自然或人为原因而使群落发生与原来演替方向相反的演替现象。速度和方向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增加增加越多不可逆1.教材深挖拓展1.在群落演替进程中,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生长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2.(生产实践)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些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知识拓展】3.在光裸的岩地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请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题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2.“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知识拓展】3.与群落演替有关的四个易错点【知识拓展】1)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会取代另一些种群,往往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主要是优势种群的取代,如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高大的乔木取代灌木,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和地衣等存在。2)群落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照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演替的终点,演替不再进行。4)演替并非最终都形成森林。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演替所处地的气候条件,如干旱地区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1.实验原理一般用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1)许多土壤动物(鼠妇、蚯蚓、蜈蚣等)有较强的__________,且身体_____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数目知识总结(五)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科学探究】取样方法:采集方法:取样器取样法诱虫器和吸虫器采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光”、“避热”等特性)记名计算法:体型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方法:目测估计法:用多度等级衡量1.实验原理知识总结(五)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科学探究】(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统计方法①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______、种群数量______的群落。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较大有限多度等级2.得出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_________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_______。复杂丰富度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_________(图A):图A中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2)_________(图B):图B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诱虫器吸虫器知识总结(五)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科学探究】4.实验步骤取样器酒精实体镜记名计算目测估计知识总结(五)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科学探究】5.实验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趋湿性、避高温性来收集。3)从相同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6.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计数误差。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XX”,并记下其特征)。知识总结(五)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科学探究】提醒常见的四种调查方法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或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③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抽样检测法”。213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真题再现第二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

[2020课标全国Ⅱ,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A[解析]

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上首先形成的是在海水环境中生长的赤碱蓬等植物群落;随着三角洲面积的增大,与海洋的距离增大,海水的影响变小,逐渐产生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的芦苇等植物群落;随着三角洲面积的继续增加,生长在陆地环境中的草甸植物群落开始出现,A符合题意。真题再现2.

[2021全国甲卷,6,6分]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解析]

人为乱砍滥伐或自然环境的恶化可能使演替倒退,而退耕还林等措施或自然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群落的演替,A正确;裸岩没有植被和土壤条件,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