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1页
1.2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2页
1.2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3页
1.2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4页
1.2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考情分析广东中考10年4考,难度适中全国中考高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查内容以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透露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为主学习建议通过地图等材料,归纳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良渚等遗址的特点,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情况;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知道学会了错题整理1.概括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特点,了解原始农业发展的概况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6、10题

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知道学会了错题整理2.知道河姆渡人的生活情况,归纳长江流域早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题完成【课堂过关】第3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3、7、10题3.知道半坡人的生活情况,归纳黄河流域早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3题完成【课堂过关】第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4、8、10题

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知道学会了错题整理4.以良渚遗址为例,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完成【思维点拨】第4题完成【课堂过关】第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9题1.概况(1)距今_________左右,我国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原始农业的发展10000年稻(2)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______的饲养开始出现。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_____、磨制石器的发展。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______基础。耒耜家畜聚落物质我国原始农耕遗址从北方辽河流域一直到南方珠江流域广泛分布,但以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遗址数量最多。

河姆渡人的生活7000干栏式水稻骨耜天然漆河姆渡和良渚是南方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半坡和陶寺是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的生活6000半地穴式粟磨制石器彩陶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作物种植、定居生活和房屋建筑的不同特点,反映了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1.观察教材第9页《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指出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的特点,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华文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思考提示】注意历史地图上出现的图示类型,观察图示的分布特点。【答案】特点:我国原始农耕遗址主要分布在河流周围,从北方辽河流域一直到南方珠江流域均有分布,但以黄河流域(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遗址数量最多。(或我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流周围)影响: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遗存广泛分布在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观察教材第10页《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与教材第11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图片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图片,指出以上史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在这些史料中哪些是研究河姆渡遗址的一手史料。【思考提示】一手史料指原始史料,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来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答案】历史信息: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会制作和使用陶器,河姆渡人饲养猪,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雨水充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一手史料: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3.观察教材第10页《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和第11页《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分析其不同的原因,说说这体现了两处遗址的先民们拥有怎样的生活智慧。【思考提示】从地理环境等方面思考两个建筑复原图不同的原因。【答案】不同之处:河姆渡人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屋顶坡度大。半坡人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多用木头作为柱子,屋内有灶坑。原因: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河姆渡的房屋建筑能够通风防潮、排水,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潮湿、炎热的气候特点;而半坡的房屋建筑则能够适应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智慧:先民们的生产生活虽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他们拥有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生活智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4.阅读教材第13页“知识拓展”栏目,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距今约5000年左右,我国已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依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以田野考古为中心,围绕距今5500年到3500年,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研究遍布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下游、辽西地区、河套地区,最后归纳出符合中国历史情况的文明形成标志。首先,农业和手工业出现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这也是文明发生的基础;其次,社会出现显著的阶层分化,高等级的手工业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再次,出现了这些权贵阶层生前居住的大型建筑,就是后来所谓的宫殿,以及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来兴建的公共设施,都邑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后,出现了王权管辖的区域性的政体和其具有的公共权力——国家。——摘编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迹象》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观察图一至图四,回答问题。【建筑话文明】材料一【食物见变迁】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图一、图二分

别是哪两类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2)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原

始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造成两种房屋结构不同

的因素。(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稻种和粟种的出土说

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在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答案:(1)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2)生活方式:定居生活。因素: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不同。(3)变化: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原始农耕生活)。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种和粟种的出土说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这里的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A.贫富等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A1.(2023·四川宜宾)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下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B2.(2022·青海中考)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A3.(2022·湖南娄底)下图是某远古人类遗址地当时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地最有可能是()A.半坡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B4.(2022·江苏南通二模)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粱叫作粟,北方人把粟米叫作小米。我国古代最早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先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