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3)《蜀道难》《蜀相》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3)《蜀道难》《蜀相》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3)《蜀道难》《蜀相》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3)《蜀道难》《蜀相》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3)《蜀道难》《蜀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学习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知识链接】1.课题探究《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2.作品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李白奉召进京,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李白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并非只有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内容探究】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②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3.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参考答案】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是夸张。4.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参考答案】剑阁为蜀之门户,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著其戒”。此题涉及诗的寓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参考答案】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自学检测】1.对标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畏途巉岩不可攀

对路途感到害怕。C.扪参历井仰胁息

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D.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答案】B【解析】畏途:危险可怕的路途。2.对标红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如此

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语助词,无义。C.尔来四万八千岁那,指开国之初。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介词。【答案】A【解析】也: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下列句子中的标红字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B.猿猱欲度愁攀援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答案】D【解析】然后:古代是两个单音节的词,解释为“这,以后”,今义是一个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4.对《蜀道难》一诗,下列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大体按照由今及古,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写,以展示蜀道之难。B.该诗写蜀道,最后是写蜀中要塞剑阁,写剑阁险峻高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且反复咏叹,以强烈的感情强调出蜀道的高峻、崎岖、险要,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D.该诗句子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多次换韵,极尽变化之能事。【答案】A【解析】该诗大体按照作者对蜀道的感受为线索,叹高难行→叹险可畏→叹战申诫,抓住各处山水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越中怀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①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②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注】①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与西施行乐之处。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②西江:指长江。1.这两首怀古诗都使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即________手法。2.这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具体表现时又有很大不同,请试述其不同。【答案】1.对比2.《越中怀古》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诗的主要意涵。《苏台览古》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由此可见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拓展链接】寻李白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而今,果然你失了踪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长安却早已陷落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蜀相》【学习目标】1.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现实主义史诗”。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诗风沉郁顿挫。因其卓越的成就,杜甫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2.写作背景《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糊涂,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3.课题解读(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4.文学常识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构一般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志。【内容探究】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①设问。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②情感:“柏森森”一词,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表达追奉先人时的崇敬之感。同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可视为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2.颈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参考答案】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3.分析颈联、尾联,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泣下沾襟究竟是为什么?【参考答案】①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位“英雄”。“三顾频烦”运用“三顾茅庐”的典故,写诸葛亮得遇明主;“天下计”表现诸葛亮雄才大略;“两朝开济老臣心”写诸葛亮忠心报国,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出师未捷身先死”写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②诗中的“英雄”既指诸葛亮,也指所有心系天下却壮志难酬之人,更是杜甫自己。早年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却困守长安十年,而后遭遇“安史之乱”,《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尽了他的漂泊流亡。然而一生坎坷的他,却忧国忧民,在茅屋被狂风刮破时,他仍心念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尾联之所以感人肺腑,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因为这两句饱含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为国为民肝脑涂地的忠心、殚精竭虑功业未成的遗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敬仰、赞美,也表现了对其功业未就的痛惜之心,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报国无门的惆怅。所以在这里,诗人为诸葛而流泪,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而流泪。正如《唐诗钞》中所言“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诸葛武侯书台①陆游沔阳②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③,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本诗开篇交代了诸葛武侯祠的地点、环境,渲染出萧条的气氛。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