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们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避免出现权臣专权D.使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2.有学者在论述罗马法时指出,原始制度注重对法律过程的考究,法律后果并不是产生于单纯的协议或者简单的意思表示,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特定的话语。这说明罗马法A.法律关系主体狭隘 B.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法律客体范围窄小 D.注重维护公平公正3.1908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A.失去民心,徒有其表B.人浮于事,效率低下C.脱离国情,违背潮流D.分歧缩小,利益趋同4.民国河南中学生曾作《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久用不了。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歌词应创作于辛亥革命期间 B.帝国主义侵略激发爱国热情C.抵制洋货使用国货已成共识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学生心中5.1921年夏,美国人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哈默的这番评价表明该地区A.新经济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功B.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C.曾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6.《吕氏春秋》中有“天不私覆,地不私载”以及“贵公去私”之说,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A.史前禅让制 B.世卿世禄制C.封邦建国体制 D.大一统中央集权制7.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中央政府软弱无力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人民起义不断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8.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进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进程二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进程三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9.下图的名称应该是A.太平天国形势图 B.辛亥革命形势图C.北伐战争形势图 D.红军长征路线图10.如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名称拟出最合适的章的名称A.环境:黄色土地与蓝色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学术:重伦理与爱智慧11.抗战期间,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和税制改革,其效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些改革A.增强中共在乡村的动员能力 B.消除了传统精英的经济优势C.构建了全新的乡村政权结构 D.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12.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时期闪耀着不同的思想火花,有的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主张建立一个理性与永恒正义的王国。与上述主张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A.霍布斯/洛克 B.达·芬奇/苏格拉底C.米开朗琪罗/卢梭 D.孟德斯鸠/狄德罗13.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全会以621票赞成、49票否定、13票弃权,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这说明A.欧盟是合作较为松散的组织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受到重大的挑战C.欧洲议会的作用正逐步减弱 D.英国为经济全球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14.13世纪中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A.采邑制的创立 B.城市的大规模复兴C.教会绝对专权 D.等级君主制的建立15.在清末,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士人阶层流向了工、商、军、学等不同领域,有些士人甚至无以为业。据此可知A.时代变革引起社会阶层变动 B.科举制度无法选拔新式人才C.社会阶层流动推动历史进步 D.阶层变动导致民众大量失业16.魏氏春秋日:“魏文帝驾崩以后,明帝将送葬,曹真、陈群、王朗等以暑热固谏,乃止。魏明帝曹睿因天气酷热没有为曹丕送葬的行为受到后代史学家的讥讽。”这表明A.史家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酷暑天气影响曹睿的孝德品行C.魏晋时期的正统思想遭到削弱 D.儒家伦理影响史学家价值判断17.“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18.20世纪初天津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竟平、人权、民友……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19.下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17—18世纪宗教书籍和启蒙书籍出版的变化情况。对此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启蒙作品影响较大 D.民主平等渐成主流20.在英、法两国现代化启动的条件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A.制度保障 B.技术创新 C.政策扶持 D.海外扩张21.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B.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22.2019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A.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B.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C.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D.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23.“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24.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25.观察如图,浮雕上的军人形象源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A.北洋军 B.护国军 C.国民革命军 D.工农革命军26.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7.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钢铁价格的变化突出反映了A.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28.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社会生活中。这些现象反映了A.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B.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C.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D.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29.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这些举措A.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B.提高了人民的参政热情C.保证了城邦的巩固统一 D.确立了公民大会的地位30.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认字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可以充饥。此种状况致使汉朝以人口为基础,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钱贱物贵”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204年,曹操进行税收制度改革。规定税收内容分为田租和户调。曹操下令,赋税的承担者不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有游离于税收征纳之外的优惠阶层存在,不允许豪强者转嫁税收负担。——摘编自蔡昌《动荡时期的创新与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税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税制改革的意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厘金制度创设于清代晚期,民初以来许多人士曾多次要求废除这一制度。1928年,全国共有厘卡735个。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由财政部组织全国裁厘委员会,裁撤厘金及一切国内通过税,决定裁厘后征收油类、茶类、纸类、木棉、家畜、茧、大豆、棉花、各种重要矿物等16种特种消费税(简称特税)。特税虽比厘金进步,但由于将许多日常生活必需品列入纳税范围,对工商业者仍然是一个沉重负担,故许多地方要求裁厘时不征特税。因此,废厘未实现。后国民政府下令于1930年12月31日止将全国所有厘金永远废除。1931年4月又严令停办特种消费税。同时,开始普遍推行统税政策,即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原则,进行一次性征收。统税与关税、盐税同为三大税源。统税收入1931年为7500万元,1934年为11600万元,1936年达13200万元。——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第92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作用。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对黄河的治理,每个时期都设有各级水官,地方官员也皆领河事。外宋代治河机构扩大,在黄河下游形成了专职河官与地方河官相结合的河防体系,同时形成了固定的治河专业技术队伍。明代,朝廷设立治理黄河的常设机构,并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系统。清代河道总督本隶属工部,但可直接受命于朝廷;另外朝廷还增募河兵,常年驻守在险工段负责修防。清末,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河道总督被裁撤,由各省巡抚兼理河务,仅下游冀、鲁、豫三省设河防局。直到1933年,国民政府才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统筹黄河治理工作。因种种原因,民国时期治理黄河的工作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摘编自陈维达《黄河一过去、现在和未来》材料二194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人民治理黄河。1951年新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黃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从干流到支流,直到流域内的广大地区,进行了统筹规划、全面治理、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了防汛队伍组织、水文情报预报、防汛通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依靠沿河党政军民。黄河职工的共同努力,战胜了黄河发生的历次洪水。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建立了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体系,逐渐形成“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理念,大力推进治黄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新中国七十年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摘编自王渭泾《历览长河一黄河治理及其方略演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治理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目的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选项符合题意。通过对权力的分化,行政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A选项排除。材料和权臣专权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之外的机构而非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D选项排除。2、B【解析】

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信息“法律过程的考究”以及“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可以判定罗马法比较注重法律实施的“形式”,即“形式重于实质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实施的主体关系和客体范围问题,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公平公正,排除D项。3、D【解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说明美国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分歧缩小,利益趋同,D正确;目前美国两党仍然没有失去人心,A、B、C错误。4、B【解析】

依据“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可知,由于列强侵略和《二十一条》的签订,激发了群众抵制外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兴起,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激发爱国热情,故选B;依据材料“二十一条”可知,该歌词出现在1915年,不是辛亥革命时期,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河南地区抵制洋货运动,不能得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已成共识,排除C;材料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D。5、B【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哈默在这一年的夏天访问了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由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这一地区尚未推行或未见成效,A错误;哈默在访问饥荒区后却说“比他预计的要好”,可见他很乐观地看待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B正确;饥荒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破坏可能存在联系,但不能说明这一地区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苏俄内战发生于1918-1920年,该地区有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D错误。6、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去除私利,体现了天下为公的观念,禅让制正是“公天下”的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封邦建国体制即分封制,中央集权体制三者均体现了“家天下”特点,排除BCD三项。故选A。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美国建国之初的窘境。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美国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而非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当时人民起义不断的原因就在于中央政府的无力,故排除C项;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不是造成当时美国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的中央通常是名誉性的,或对地方控制有限的,由此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8、A【解析】

晚明赋役折银对农民、对农业、对农村的影响巨大,为古代经济带来新的影响,进而推动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故答案为A。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当时白银的储备情况,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反映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C项;表格内容看不出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9、C【解析】

依据图中进军的路线从广州出发,打到长江流域,直至北京。说明是北伐的战争的进军路线。故C正确;太平天国进军路线是从广西开始,排除A;辛亥革命是从武昌开始爆发,排除B;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陕北,排除D。故选C。10、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和希腊的政治制度。先秦逐渐走向专制,古希腊逐渐走向民主,C正确;A与材料无关;中国帝制确立于秦朝,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11、A【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和税制改革使得地主富农阶级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下降,而中农和贫农土地占有量上升,说明中共的政策得到这两个阶层在阶级支持,而这两个阶层在乡村中占比较高,这有利于增强中共在乡村的动员能力,A正确;B中“消除”表述绝对,排除;中共的改革措施意在团结多数来抗日,而非构建新的乡村政权结构,排除C;雇农占比虽然下降,但是土地占有量仍然很低,排除D。12、C【解析】

米开朗琪罗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家,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一个理性与永恒正义的王国,故答案为C项。霍布斯和洛克属于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排除A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思想家,主张“美德即知识”,排除B项;孟德斯鸠和狄德罗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排除D项。13、B【解析】

依据材料“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并结合欧盟的发展可知,英国脱离了欧盟影响了欧盟一体化进程,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受到重大的挑战。B正确;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A错误;英国脱离欧盟是欧洲议会投票的结果,体现了欧洲议会的作用,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挑战,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新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故选B。14、D【解析】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故D正确;采邑制的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排除A;城市的大规模复兴是11世纪,排除B;教会绝对专权说法绝对,排除C。故选D。15、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末年,“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所导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选项中“推动历史进步”的表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有些士人失业,而非民众大量失业,D选项错误。故选A。16、D【解析】

题干表明“魏明帝曹睿因天气酷热没有为曹丕送葬"而受到了“受到后代史学家的讥讽”,这是因为魏明帝的行为有悖于儒家的忠孝思想,故D正确;史学家讥讽魏明帝是因为魏明帝的行为,不是由于史学家自身的精神,排除A;曹睿是由于大臣进谏而没有给魏文帝送葬,不是由于酷暑天气,B项说法有误,排除;C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D。17、B【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18、A【解析】

由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可以看出这些人追求的是自由与平等,由此可以体现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选A项;这些署名体现的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追求,不是崇洋媚外,排除B项;卢梭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不是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C项;这些署名体现的是追求民主共和,不是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19、A【解析】

从图示信息来看,宗教书籍的出版越来越少,而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出版较多,说明在启蒙运动开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理性精神逐步取代愚昧,故答案为A项;B、C项不符合题干中“最佳理解”的要求,均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20、B【解析】本试题主要试考察学生对英、法在步入资本主义国家行列时所具备的条件的掌握情况。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比较四个选项在程度上的差异。在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英、法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不选A;两个国家都很重视现代化建设,都采取政策大力扶持,故不选C;两个国家都是老牌的殖民国家,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故不选D;而在技术上,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而其他国家,包括法国则是引进英国的技术或设备来进行工业革命,所以说在技术创新上法国不如英国,故选B。21、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单独发展,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地区性组织纷纷成立。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22、D【解析】

老物件属于实物史料,根据材料“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可知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口述史料带有主观性,其史料价值不及文献史料,选项A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23、A【解析】

材料中的“变事”为学习西方器物,变法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表明,“它”“专事练兵购械”、“只变事不变法”,这与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不学习西方制度和思想的做法相符合,故“它”指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不变法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与器物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24、A【解析】

依据材料“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来看,该宪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答案为A项。B项作者认为这是4个利益集团发起的,不是自由主义的潮流,排除;C项作者认为该宪法未体现启蒙思想家立国的原则,排除;D项1787年宪法制定时,美国尚未出现垄断资产阶级,排除。25、C【解析】

根据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可知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率领国民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为C;北洋军是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攻打的对象,不符题意,A错误;护国军是讨伐袁世凯的军队,1916年袁世凯死后就撤销,B错误;朱德等人率领南昌起义的军队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后称工农革命军,在南昌起义之后,D错误。26、A【解析】

根据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家天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故A正确;B是一种社会形态,排除;CD出现于秦朝,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27、B【解析】

据材料“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可知,体现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化生产,B项正确;铁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出现,A项错误;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材料没体现,D项错误。28、A【解析】

由材料“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此外,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可知,题干是明朝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外来事物逐渐内化成为社会体系要素,没有理由完全拒绝外来事物,可见明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故选A;明代时期,我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不足,排除B;明代我国实行海禁政策,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收缩,排除C;明清时期,统治者的心态主要还是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排除D。29、A【解析】

由材料“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可知,伯里克利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故选A;伯里克利推行的措施激励的是公民的参政热情,而非“人民”,排除B;雅典城邦的这种直接民主并不能保证城邦的巩固统一,否则雅典何以衰落,故排除C;公民大会地位在伯里克利之前就早已确立,故排除D。30、B【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移风易俗。“怅然若失”说明普通市民对社会变革一时不太适应,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有个别人物对剪辫的态度,不能说明剪辫易服难以推广,故A不符合题意;C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变革,故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严重缺乏;钱贱物贵,政府财政匮乏;土地兼并严重。(2)意义: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北方经济恢复;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解析】

(1)背景:据材料“东汉来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等信息可知,东汉末年,北方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严重;据材料“‘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可以充饥。”可知,粮食严重缺乏;据材料“……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钱贱物贵’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可知,钱贱物贵,政府财政匮乏。(2)意义:据材料“赋税的承担者不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豪强者转嫁税收负担。”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据所学可知,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32、(1)背景: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厘卡众多,严重阻碍国内的商品流通;国人呼吁废除厘金制度。主要内容;裁撤匣金,从征收特税到改征统税。(2)作用:方便了商品流通;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解析】

(1)背景:据材料“1928年,全国共有厘卡735个。”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底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