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核题一、单选题(共10道题,请把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否则不给分。)1.(1.0分)下面属于组织工具的是()。A、.国家计划B、.特许C、行政决定D、行政立法2.(1.0分)举借公债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慢B、居民收入低C、公共部门出现的财政赤字D、财政收入少3.(1.0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是()。A、考任制B、选任制C、功绩制D、分类制4.(1.0分)把管理对象看成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的是()A、行为科学阶段B、现代管理理论C、系统理论阶段D、古典管理理论阶段5.(1.0分)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A、行政首长负责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6.(1.0分)各级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的组织结构是()。A、直线结构B、.职能结构C、直线职能结构D、矩阵结构7.(1.0分)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时间是()。A、1983年B、1985年C、1989年D、1990年8.(1.0分)在一个组织中,通过所有了解和熟悉被评价者的人,作为评价者来评价员工绩效的方法是()。A、平衡记分卡B、360度绩效评估反馈法C、标杆管理D、目标管理9.(1.0分)上下级地位平等,互相协商解决问题的领导体制是()。A、专权独裁制式B、开明专制式C、协商式D、参与式10.(1.0分)干预主义时代的国家和财政的主要经济职能是()。A、投资管理B、需求管理C、财政转移支付管理D、通涨管理二、多选题(共10道题,请把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否则不给分。)11.(2.0分)行政法学上的行政行为的内涵包括()。A、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B、行政行为是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C、行政行为是维护行政权利的行为D、行政行为是一种能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E、行政行为是一种能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12.(2.0分)组织冲突主要有()。A、目标与顾客的冲突B、顾客与顾客的冲突C、功能与领域的冲突D、目标间的冲突E、目标与功能的冲突13.(2.0分)行政决策方案抉择的方法主要有()。A、对演法B、经验判断法C、“决策树”技术D、试验法E、模拟法14.(2.0分)行政决策的特点有()。A、预见性B、选择性C、决策主体的特定性D、决策内容的广泛性E、决策的权威性15.(2.0分)公共管理人员的道德责任主要有()。A、公正B、仁爱C、求实D、宽容E、节制16.(2.0分)公共管理的法律关系包括()。A、公共组织关系B、公共管理关系C、法制监督关系D、法律救济关系E、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关系17.(2.0分)下列属于公共组织正式沟通的有()。A、汇报工作B、小道消息C、反映情况D、请示问题E、提出建议18.(2.0分)行政学的特征有()。A、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B、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C、规范性与权变性的统一D、公共性与社会性的统一E、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19.(2.0分)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有()。A、不搞“政治中立”B、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C、不搞“两官分途”D、坚持功绩制原则E、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20.(2.0分)管理的职能有()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E、决策职能单选12345678910ACBDBCCBCB多选12345678910ACDACDBCDECDABCDEABCDABDEBEABCDABCDE三、问答题(共2道题)21.(30.0分)论述如何根据绩效特征选择政府治理工具。答: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根据:1.绩效特征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2.根据公共问题的性质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3.治理工具的强度与绩效治理工具的直接性与绩效治理工具的自主性与绩效治理工具的可见性与绩效公共物品——组织工具私人物品——任何工具收费物品——市场、组织、志愿工具公共资源——产权说明各种政府治理工具都有其优点,也各有其缺点,并无绝对的优劣在选择政府治理工具的时候,公共利益是基本的出发点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必须是理性的,而且必须以多元理性为基础在选择和评估不同治理工具的时候,其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效果、效率、充分、公平、回应)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多元利害关系人,进行多元利害关系人分析不同政府治理工具的效果取决于各种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治理工具本身在当代社会,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任何单一的政府治理工具都不足以完全解决某一公共问题自1980年代以来,面对政府规模的扩大、财政经济压力的加剧以及社会问题和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大规模的、以政府治理工具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政府再造运动。22.(40.0分)联系实际论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容。答:一、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现状分析:(一)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特点:我国公共管理的特点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国情、民情紧密相关,也与改革的路径紧密相关,体现出强调党的领导、中央宏观管理、政府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渐进的民主化改革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管理独特的概念与范围。我国具有大国国情与地区不均衡发展的特点。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发展不均衡,中央政府有责任尽到地区结构调整责任,必然要保持中央宏观调控权力,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我国多条大江大河贯穿多省、市、县,造成公共管理中独有的政府间关系综合协调问题。如淮河全流域的治理污染,长江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都需要流域各省协调处理,必然要求加强中央宏观管理权力。我国人口基数大,必然要求中央财政强盛,加强中央财权。如建立社会保障网压力太大,扩大覆盖面就会面临严重的空账问题。从我国民情来看,我国传统历史上的儒家中庸思想突出,对贫富差距的“红眼病”,历来不重视政府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司法裁判较为落后等等。可以说,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是我国古代发展停滞,在近代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发展的原因之一。(二)中国公共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公共管理与西方公共管理有重大区别。我国的公共管理处于不发达行政阶段,具有不发达行政国家的特点。首先,我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宪法原则、党领导行政的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次,由于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较短,法制尚不健全。立法、执法与司法体系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立法与司法系统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不力。再次,我国缺乏自由市场经济传统,私有企业与民间自我管理并不发达。运用私营企业的管理手段管理政府并不一定可行,企业缺少可以为政府市场化所用的人才,我国公务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公共管理要求。最后,我国缺乏法治国家传统。所以西方政府强调的是放松内部和外部的管制。而我国政府强调的则是强化内部和外部的法治。西方政府特别强调政府经济职能的民营化,并且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强调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政策执行的自主化;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则重在政府微观经济职能的市场化,实现政企分开和国营企业的市场化和民营化等等。二、构建新公共管理体制:推进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战略:(一)新公共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执政为民.观念支配行为,行为体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观念的后果。公共管理价值观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管理价值观体现了对公共管理行为的认同,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功能与内在构造。公共管理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由官本位的公共管理观念转变为民本位的公共管理观念;由全能统治公共管理观念转变为有限公共管理观念;由重管理控制公共管理观念转变为以服务为宗旨的公共管理观念;强化公共服务中的成本效益意识。公共管理理念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说,社会公众是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公共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顾客至上意识或人民大众至上意识必须是公共管理机构行为的起点。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机构的服务要面向公众,而不是面向权力,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大众需要的响应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公共管理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在进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时,必须符合我们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即必须建立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这样一个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上。因此,我们在构建新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时应当建立在“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基础上。第一、以“执政为民”的思想来建立新型公共管理体制,使政府对社会的治理更容易贴近社会、得到社会的理解,承认其合法性。政府治理的过程,不仅仅是政府自主性的扩张和能力的展现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行政权力的运行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强制性、支配性和惩罚性,在某种意义上还取决于作为相对人即社会公众的同意。只有当公众认为他们服从政府是出自于自觉而非害怕受到惩罚时,政府在公众眼里才是合法的。现代政治哲学正是将公众同意视为政府合法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层面。社会发展不可逆转趋势就是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主导地位的提升。当人们惊呼“上帝死了”的时候,也就宣告了基于领袖魅力的合法性标准已经退位,以尊重人的能动性与个性为宗旨的民主参与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标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才能取得公众的同意,使政府权威获得承认。公共行政管理的民主取向意味着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同意和支持为合法性依据,意味着政府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公民的利益和意愿,意味着公共行政过程的公开化以便接受公民的监督,意味着公民不断扩展着对公共行政的参与,还意味着公共行政不仅要充分地反映和实现各阶层公民的利益要求,也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扩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无疑构成了强化政府责任的强大动力和压力,迫使政府强化为公民负责的“责任心”,并通过严密高效的内部权力——责任体系来履行好自己的责任。第二、“执政为民”的民主行政行政管理体制是社会公众制约政府权力、控制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首先,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决策的民主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以最大限度地扩展政府决策的理性;其次,民主行政可以监督政府的自利性倾向。由此可见,当政府的执政思想更多地转向社会公众,实行民主行政的管理体制时,这种民主行政既是政府对社会进行治理的方式,也是社会对政府进行控制的有效途径,它的实施对处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政府和公众来说,实则是一种“双赢”的战略。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话语来说,民主行政因为有利于降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交易费用,而必将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第三、“执政为民”的民主行政管理体制是防止集中的权力被腐败而设置的防腐剂,但是它并不排斥公共行政领域必要的集中。行政权威的树立与行政效率的实现,需要必要的集中,官僚行政模式因揭示了权力集中与行政效率之间的联系而获得了认识和实践上的部分合理性。权威和效率的实现并不是单纯的行政权力的集中过程,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民主因素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里同样是个平衡问题。如果说行政权力的集中保证了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自上而下地维护着社会的整体利益。民主机制是一种最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有效遏止政府腐败和低效。市场的运行尽管离不开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但是这只“看得见的手”必须有民主监督和控制来制约,不然就会变成一只牟取私利的贪婪之手、滥用权力的邪恶之手、低效无能的怠惰之手。所以说,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与民主监控也不可分。第四、“执政为民”的新型公共管理体制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更快地建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民主社会。民主制度是法治制度,在民主政体中,政策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因而,政策的制定依法进行,政策的内容以法为依据,绝大多数的政策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出。美国的环保政策、劳工政策就分别以《环境保护法》、《劳工关系法》的形式出现,具有法律效力。我国的税收政策、有关企业的政策,也分别以《税法》、《企业法》、《公司法》等形式出现。由此可以看到,政策多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是法制社会给政策体系打上的重要印记。
(二)新公共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第一、建立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存的公共管理格局。彼得?德鲁克认为:“…但是我们面临着选择,选择一个庞大的但软弱无力的政府,还是选择把自己局限于决策和指导,从而把‘实干’让给他人去做的强有力的政府”。政府不是“实干”的机构,而是决策机构。因为政府并不善于“划桨”,政府的职责只能是“掌舵”而非“划桨”。明智的做法是政府把更多公共职能以多种形式下放给社会中那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承担,社会的共同事务应由社会自身来做。公共管理虽然强调政府的特殊地位,但更应注重通过相应改革措施动员其他管理主体的力量,以形成政府主导、各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从某种程度来说,政府通过合同谈判、公私合营、公私竞争等方式放手让其他主体参与公共项目建设和特定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仅应该看作是政府对公共管理资源的配置,而且应该看作是更好地配置稀缺的公共能力。这就必须区分政府管理与公共管理两个不同的模式。区分的主要标志是管理主体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管理在内的全社会开放式管理体系,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除政府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公共组织参与其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都需要公共管理,但这绝不可能由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所包办。公共管理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公共管理还需由非营利组织、非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来承担。在现代社会,无限政府、人治政府、专制政府和集权政府已被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和分权政府所替代。而能力有限的政府,如果要成为有效政府,其职能也应该是有限的。要改变过去政府管理中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传统习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有效政府的实质就是市场的政府,即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这意味着政府的职能必须市场化,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并且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方面选择多样化的机制,允许有关方面在如下方面进行选择:政府生产和政府供给、市场生产和政府供给、市场生产和市场供给。由于公共服务长期的垄断经营导致了竞争驱动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共服务难于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就是要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使公共管理服务对象获得自由选择的机会,对公共服务提供者形成了压力,以此迫使公共管理机构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在公共管理中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将有助于实现公共管理的“低成本、高收益”的预期。这样使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而是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体现市场原则,并且也可以减少政府预算的规模,节约政府编制庞大预算所需要的资源。第三、树立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一一公众满意原则。公共管理的改革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和公众是公共管理机构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是满足社会和公众对公共管理的要求,社会和公众的意愿与要求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因此,评价公共管理机构绩效优劣,主要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只有当公共服务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为消费者接受时,才真正是有绩效的。因此,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社会和公众的满意程度”是评价公共管理机构绩效的全面性、综合性、终极性的尺度。公共管理机构要把需要服务的公众视为自己的顾客,通过调查,倾听顾客的意见,建立明确的服务标准,向顾客作出承诺以及赋予顾客“选择卖主”的权利,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第四、提高政府质量,建立政府质量管理机制,推行政府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应建立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标准测评政府绩效,推行社会指标考核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社会指标评估体系,以社会需求满足程度指标、可持续性经济福利指数(ISEW)、社会进步指数(ISP)、心理指数和政府质量指标科学评估政府管理质量与效率。要由目前的“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扩大为“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服务质量、定工作程序”的“五定”。第五、进行规制重建。公共管理的规制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公共组织进行制约、干预或管理,以约束和规范公共组织的行为,保证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随着公共管理领域逐渐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在放弃部分公共管理领域的同时,为确保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重建规制。在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政府必须相应地制定配套的规范与规则,使其能够规范公共管理领域的竞争,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些重要的新的制度性补充来保证。公共管理追求的根本目标和公共管理活动的非营利性性质决定,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在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在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严格控制之下进行,公共管理的权限、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基本职责和法律责任等都要给予严格的规定。三、参与式公共治理: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参与式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相互认同基础之上的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可以而且应当将其一部分职能转交给公民社会,而且应当拥有多种管理手段与方法。公民社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或功能:从政治上看,成熟的公民社会有利于对公共权力和政府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能够有效制约公共权力的扩张和违规运行,避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对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的治理和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政治参与、决策民主、公民自治、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等。从社会功能看,它为公民提供了互助的组织方式、组织化的政治参与途径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引导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综合、表达、捍卫各种特殊群体的利益,支持社会的多元格局。从经济上看,它能给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有利于促进市场主体的完善以及经济组织的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弥补政府能力的不足,是经济现代化驱动的综合动力之一。从文化上看,它有利于“公民精神”、“法制观念”的形成,对各种新的需求和机会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